張從正

《儒門事親》~ 卷三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3)

1. 嗽分六氣毋拘以寒述二十五

嗽與咳,一證也。後人或以嗽為陽,咳為陰,亦無考據。且《內經·咳論》一篇,純說嗽也,其中無咳字。由是言之,咳即嗽也,嗽即咳也。《陰陽應象大論》云:秋傷於濕,冬生咳嗽,又《五臟生成篇》云:咳嗽上氣。又《診要經終》云:春刺秋分,環為咳嗽。又《示從容篇》云:咳嗽煩冤者,腎氣之逆也。

《素問》惟以四處連言咳嗽,其餘篇中,止言咳,不言嗽。乃知咳嗽一證也。或言嗽為別一證,如《傷寒》書中說咳逆,即咽中作梯磴之聲者是也。此一說,非《內經》止以嗽為咳。《生氣通天論》云:秋傷於濕,上逆而咳。《應象大論》文義同,而無嗽字,乃知咳即是嗽明矣!余所以苦論此者。

白話文:

咳嗽與嗽,其實指的是同一個病症。

古人將「嗽」與「咳」視為同一病症。後人有人認為「嗽」屬陽性,「咳」屬陰性,但缺乏根據。而且,《內經》中的《咳論》一篇,全篇只談「嗽」,沒有出現「咳」字。由此可見,「咳」就是「嗽」,「嗽」也就是「咳」。

《陰陽應象大論》說:「秋季受濕氣侵襲,冬季就會發生咳嗽。」《五臟生成篇》說:「咳嗽伴隨上氣。」《診要經終》說:「春季刺傷,秋季分娩,會導致咳嗽。」《示從容篇》說:「咳嗽煩悶難受,是腎氣逆行所致。」

《素問》中多次提及「咳嗽」,而其他篇章只說「咳」,不說「嗽」。由此可知,「咳嗽」指的是同一種病症。

有人認為「嗽」是另一種病症,比如《傷寒》書中提到的「咳逆」,是指喉嚨發出像梯子般聲音的症狀。但這種說法與《內經》只將「嗽」視為「咳」的觀點不符。

《生氣通天論》說:「秋季受濕氣侵襲,向上逆行而咳。」《應象大論》的內容與此相同,但沒有出現「嗽」字。由此可知,「咳」就是「嗽」。

我之所以要費盡心思解釋這些,就是為了說明「咳嗽」只是一個病症,沒有「嗽」與「咳」之分。

孔子曰:必也正名乎?

嗽之為病,自古歸之肺,此言固不易也。《素問》言:肺病,喘咳逆。又曰:咳嗽上氣,厥在胸中,過在手太陰陽明。《靈樞》十二經,惟太陰肺經云:肺脹滿,膨膨而喘咳,他經則不言。《素問·咳論》,雖言五臟六腑皆有咳,要之止以肺為主。《素問》言:皮毛者,肺之合也。

皮毛先受邪氣。注云:邪為寒氣。《經》又曰:邪氣以從其合也。其寒飲食入胃,從脾脈上至於肺則肺寒,肺寒則內外合邪,因而客之,則為肺咳。

後人見是言,斷嗽為寒,更不參較他篇。豈知六氣皆能嗽人?若謂咳止為寒邪,何以「歲火太過,炎暑流行,金肺受邪,民病咳嗽」?歲木不及,心氣晚治,上勝肺金,咳而鼽。從革之紀,金不及也,其病嚏咳。堅成之紀,金太過也,上徵與正商同,其病咳。少陽司天,火氣下臨,肺金上從,咳、嚏、衄。

白話文:

孔子曰:必也正名乎?

咳嗽的病症,古來都歸屬於肺,這話確實不容易反駁。《素問》說:肺病,會出現喘咳逆氣。又說:咳嗽上氣,症狀在胸中,病氣流動於手太陰和陽明經脈。《靈樞》十二經脈,只有太陰肺經提到:肺脹滿,呼吸急促伴隨咳嗽,其他經脈則沒有提及。雖然《素問·咳論》說五臟六腑皆可引發咳嗽,但歸根結底還是以肺為主要病因。《素問》還說:皮毛是肺的表象。

皮毛最先受到邪氣的侵襲。註解說:邪氣就是寒氣。《經書》還說:邪氣會從表象侵入內臟。如果寒涼飲食進入胃,經由脾臟的經脈上行到達肺,就會導致肺寒,肺寒就會導致內外合邪,邪氣入侵肺部,就會引起咳嗽。

後人看到這些論述,就斷定咳嗽都是寒氣所致,不再參考其他文獻。難道他們不知道六氣都能引發咳嗽嗎?如果說咳嗽都是寒邪引起的,那麼「歲火太過,炎暑流行,金肺受邪,民病咳嗽」又是怎麼回事呢?歲木不及,心氣晚治,心火過旺,克制肺金,也會導致咳嗽、鼻塞。從革之紀,金氣不足,會引起打噴嚏、咳嗽。堅成之紀,金氣過旺,會引起咳嗽。少陽司天,火氣下降,肺金上升,也會引起咳嗽、打噴嚏、流鼻血。

少陽司天,火淫所勝,咳、唾血、煩心。少陽司天,主勝則胸滿咳。少陽司天之氣,熱鬱於上,咳逆、嘔吐。三之氣,炎暑至,民病咳、嘔。終之氣,陽氣不藏而咳。少陽之復,枯燥煩熱,驚瘈咳衄,甚則咳逆而血泄。少陰司天,熱氣生於上,清氣生於下,寒熱凌犯而生於中,民病咳、喘。

三之氣,天政布,大火行,餘火內格,腫於上咳喘,甚則血溢。少陰司天,客勝則鼽嚏,甚則咳喘。少陰之復,燠熱內作,氣動於左,上行於右,咳,皮膚痛,則入肺,咳而鼻淵。若此之類,皆生於火與熱也。豈可專於寒乎?

謂咳止於熱與火耶?厥陰司天,客勝則耳鳴掉眩,甚則咳。若此之類,乃生於風。豈可專於熱與火也?

白話文:

少陽主宰時令,火氣過盛,就會出現咳嗽、吐血、心煩的症狀。少陽當令,如果火氣過盛,則容易胸悶咳嗽。少陽之氣如果熱氣鬱積在上,就會出現咳嗽逆氣、嘔吐的現象。三之氣時節,炎熱暑氣逼人,容易導致咳嗽、嘔吐。終之氣時節,陽氣不收斂而外泄,容易導致咳嗽。少陽復氣時節,天氣乾燥炎熱,容易出現驚厥、咳嗽、鼻出血,嚴重者甚至咳嗽逆氣而血流不止。少陰主宰時令,熱氣上升,寒氣下降,寒熱交錯於內,容易導致咳嗽、喘息。

三之氣時節,天氣乾燥炎熱,容易導致內火鬱積,上半身腫脹,咳嗽喘息,嚴重者甚至會咳血。少陰當令,如果客氣過盛,容易導致流鼻涕,嚴重者甚至咳嗽喘息。少陰復氣時節,內熱熾盛,氣機逆亂,上行於右,容易導致咳嗽、皮膚疼痛,若入肺則會咳嗽並伴隨鼻塞。類似這些病症,皆因火熱之氣所致,不可一味以寒治之。

有人認為咳嗽是因為熱和火引起的,但厥陰當令,客氣過盛,容易導致耳鳴、頭暈,嚴重者甚至咳嗽。類似這些病症,皆因風邪所致,不可一味以熱火治之。

謂咳專於風耶?太陰司天,濕淫所勝,咳唾則有血,太陰之復,濕變乃舉,飲發於中,咳喘有聲。若此之類,乃生於濕。豈可專於風也?

謂咳止於濕耶?金鬱之發,民病咳逆,心脅痛,歲金太過,燥氣流行,肝木受邪,民病咳喘逆,逆甚而嘔血。陽明司天,金火合德,民病咳嗌塞。陽明司天,燥淫所勝,咳,腹中鳴。陽明司天,清復內余,則咳、衄、嗌塞,心膈中熱。咳不止而目血出者死。陽明之勝,清發於中,溢塞而咳。陽明之復,清氣大舉,咳噦煩心。若此之類,皆生於燥,豈可專於濕也?

謂咳止於燥耶?太陽司天,客氣勝則胸中不利,出清涕,感寒則咳。若此之類,乃生於寒。豈可專於燥也?

白話文:

說咳嗽只跟風有關嗎?太陰主天,濕邪盛行,咳嗽帶血,太陰復行,濕邪變化,內有積飲,咳嗽喘鳴。這些都是因濕而生,怎麼能只說跟風有關呢?

說咳嗽只跟濕有關嗎?金氣鬱結,百姓咳嗽上逆,心脅疼痛,金氣過盛,燥氣流行,肝木受邪,百姓咳嗽喘逆,逆甚而吐血。陽明主天,金火相合,百姓咳嗽咽喉阻塞。陽明主天,燥邪盛行,咳嗽,腹中鳴響。陽明主天,清氣復行,則咳嗽、鼻出血、咽喉阻塞,心膈間灼熱。咳嗽不止,眼出血者死。陽明氣盛,清氣內生,溢塞而咳嗽。陽明復行,清氣大盛,咳嗽、呃逆、心煩。這些都是因燥而生,怎麼能只說跟濕有關呢?

說咳嗽只跟燥有關嗎?太陽主天,客氣盛行,胸中不適,流清涕,受寒則咳嗽。這些都是因寒而生,怎麼能只說跟燥有關呢?

又肺風之狀,多汗惡風,色皏然白,時咳短氣,晝日則瘥,夜幕則甚,亦風咳也。勞風,咳出青黃涕,其狀如膿,大如彈丸,亦風咳也。有所亡失,所求不得,則發肺鳴,鳴則肺熱葉焦,亦熱咳也。陽明厥逆,喘咳身熱,亦熱咳也。一陽發病,少氣善咳,亦火咳也。喘咳者,水氣並於陽明,亦濕咳也。

風水不能正偃則咳,亦濕咳也。腎氣腹大脛腫,喘咳身重,亦濕咳也。脾痹者,四肢懈墮,發咳嘔汁,上為大寒,亦寒咳也。咳之六氣,固然可以辨其六者之狀。

風乘肺者,日夜無度,汗出頭痛,涎痰不利,非風咳之云乎?

熱乘肺者,急喘而嗽,面赤潮熱,手足寒,乳子亦多有之,非暑咳之云乎?

白話文:

肺風症狀包括多汗畏風、面色蒼白、時常咳嗽氣短,白天症狀減輕,夜晚加重,這些都是風咳。勞風則會咳出青黃色痰,狀似膿液,大小如彈珠,也屬於風咳。遭遇失落或求不得時,會引發肺鳴,肺鳴代表肺熱葉焦,這是熱咳。陽明經氣逆亂,伴隨喘咳發熱,也是熱咳。一陽氣發病,會出現氣短易咳,屬於火咳。喘咳伴隨水氣積聚在陽明經,為濕咳。

風寒水氣不能正常運行導致的咳嗽,也屬於濕咳。腎氣虛弱導致腹部膨脹、小腿腫脹,並伴隨喘咳、身體沉重,也是濕咳。脾經受阻導致四肢無力,咳嗽並咳出唾液,屬於寒咳。咳嗽的六種原因,可以根據其特徵進行辨別。

風邪侵犯肺部,會造成日夜無度、出汗頭疼、涎液痰液不暢,這就是風咳。

熱邪侵犯肺部,會出現急促喘咳、面紅發熱、手腳冰冷,嬰幼兒也常出現這種症狀,這就是暑咳。

火乘肺者,咳喘上壅,涕唾出血,甚者七竅血溢,非火咳之云乎?

燥乘肺者,氣壅不利,百節內痛,頭面汗出,寒熱往來,皮膚乾枯,細瘡燥癢,大便秘澀,涕唾稠黏,非燥咳之云乎?

寒乘肺者,或因形寒飲冷,冬月坐臥濕地,或冒冷風寒,秋冬水中感之,嗽急而喘,非寒咳之云乎?

其法治也,風之嗽,治以通聖散加半夏、大人參半夏丸,甚者汗之;暑之嗽,治以白虎湯、洗心散、涼膈散,加蜜一匙為呷之;火之嗽,治以黃連解毒湯、洗心散、三黃丸,甚者加以鹹寒大下之;濕之嗽,治以五苓散、桂苓甘露散及白朮丸,甚者以三花神佑丸下之;燥之嗽,治以木香葶藶散、大黃黃連阿膠丸,甚者以鹹寒大下之;寒之嗽,治以寧神散、寧肺散,有寒痰在上者,以瓜蒂散越之。此法雖已幾於萬全,然老幼強弱,虛實肥瘦不同,臨時審定權衡可也。

白話文:

如果肺部受到火氣的影響,就會出現咳嗽、喘息、痰液帶血,嚴重者甚至會七竅流血,這不是火咳是什麼呢?

如果肺部受到燥氣的影響,就會出現氣悶不順、全身關節疼痛、頭面出汗、寒熱交替、皮膚乾燥、細小瘡口癢癢、便秘、痰液稠黏,這不是燥咳是什麼呢?

如果肺部受到寒氣的影響,可能是因為受寒、喝冷飲、冬天長時間坐在潮濕的地上、或是吹到冷風、秋冬在水中受寒,就會出現咳嗽急促、喘息,這不是寒咳是什麼呢?

治療的方法是:風寒咳嗽,用通聖散加半夏、大人參半夏丸治療,嚴重者要出汗;暑熱咳嗽,用白虎湯、洗心散、涼膈散治療,加一匙蜜服用;火熱咳嗽,用黃連解毒湯、洗心散、三黃丸治療,嚴重者要服用鹹寒性的大瀉藥;濕邪咳嗽,用五苓散、桂苓甘露散、白朮丸治療,嚴重者要服用三花神佑丸;燥咳,用木香葶藶散、大黃黃連阿膠丸治療,嚴重者要服用鹹寒性的大瀉藥;寒咳,用寧神散、寧肺散治療,如果有寒痰在上,就用瓜蒂散把它排出。

雖然這些方法已經很完善,但要根據患者的年齡、體質、虛實胖瘦等情況,靈活調整,臨機應變。

病有變態,而吾之方,亦與之俱變,然則枯礬、乾薑、烏梅、罌粟殼,其誤人也,不為少矣!嗚呼!有人自幼咳嗽,至老不愈而亦不死者,余平生見此等無限。或小年咳嗽,不計男女,不數月而殞者,亦無限矣!夫寧神、寧肺散,此等之人,豈有不曾服者哉?其不愈而死者,以其非寒嗽故也。彼執款冬花、佛耳草,至死不移者,雖與之割席而坐可也。

曹魏時,軍吏李成,苦咳嗽,晝夜不寐,時吐膿血,華佗以謂「咳之所吐,非從肺來」,以苦劑二錢匕,吐膿血二升余而瘥。若此之嗽,人不可不知也。

白話文:

疾病會不斷變化,我的醫方也要隨之調整。但有些人依然固執己見,誤用枯礬、乾薑、烏梅、罌粟殼,導致不少人受害。唉!我一生見過太多人從小咳嗽,直到老了還沒好,卻也死不了;也見過許多孩子,咳嗽沒幾個月就過世了,不分男女。這些人難道沒吃過寧神寧肺散嗎?他們之所以沒好而死,是因為他們的咳嗽不是寒症。那些死守著款冬花、佛耳草,至死不悔的人,就算與他們坐在一起,我也要劃清界線。

曹魏時期,軍吏李成患了嚴重的咳嗽,日夜不得安寧,還吐膿血。華佗診斷出他咳出的東西不是從肺部來的,便給他開了兩錢的苦劑,結果李成吐出兩升多的膿血後就痊癒了。這種咳嗽,大家一定要知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