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從正

《儒門事親》~ 卷十五 (15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五 (15)

1. 五九散

治癩。

地龍(去土),蟬殼,白殭蠶,凌霄,全蠍(以上各等九個)

上同為末。只作一服,熱酒調下。浴室中汗出黏臭氣為效。

2. 苦參散

治癘風。

苦參(取頭末,秤,二兩),豬肚(一個,去脂)

上以苦參末摻豬肚內,用線縫合,隔宿煮軟,取出,洗去元藥。先不吃飯五頓,至第二日,先飲新水一盞,後將豬肚食之,如吐了,再食之,食罷,待一、二時,用肉湯調無憂散五、七錢,取出小蟲一、二萬,為效。後用皂角一斤,不蛀者,去皮弦及子,捶碎,用水四碗,煮至一碗,用生絹濾去滓,再入苦參末攪,熟稀麵糊膏子相似,取出放冷,後入余藥相和。藥附後:

何首烏(二兩),防風(一兩半),芍藥(五錢),人參(三錢),當歸(一兩,焙)

上為細末,入皂角膏子為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三、五十丸,溫酒或茶清送下,不拘時候,日進三服。後用苦參、荊芥麻黃煎湯洗冷。

3. 治通身黃腫

瓜蒂(焙乾,三四錢)

上為細末。每用半字,於鼻內吹上,日一度,並吹三日。如不愈,後用黃芩末之,煎湯五錢下。

4. 治蠱氣

取環腸草,不以多少,曝乾,水煎,利小便為度。

5. 治黃疸面目遍身如金色

瓜蒂(一十四個),母丁香(一個),黍米(四十九粒)

上先搗瓜蒂為末,次入二味,同為細末。每用半字,夜臥,令病人先噙水一口,兩鼻內各半字,吐了水,令病人便睡,至夜或明日,取下黃水,旋用熟帛搵了,直候取水定,便服黃連散。病輕者五日,重半月。

6. 黃連散

治黃疸,大小便秘澀壅熱。

黃連(三兩),川大黃(一兩,銼碎,醋拌,炒過用之),黃芩甘草(炙,各一兩)

上為細末。每服二錢,食後溫水調下,一日三服。

治水腫,不利小便,非其法也。故《內經》云:濕氣在上,以苦吐之;濕氣在下,以苦瀉之。吐瀉後,長服益元散海金沙,煎以長流水服之,則愈矣。大忌腳膝上針刺出水,取一時之效,後必死矣;尤忌房室、濕面、酒、醋鹽味,犯之必死。

7. 木通散

治水腫。

海金沙,舶上茴香,巴戟,大戟甘遂芫花木通滑石通草(以上各等份)

上為細末。每服三錢,以大麥面和作餅子,如當二錢大,爛嚼,生薑湯送下。

8. 治痢

紫菀桔梗赤芍藥,白朮(以上各等份)

上為細末。每服三、五錢,細切,羊肝拌之,作面角兒燒服之,後用白湯送下,食前。

杜蒺藜(炒碾為末)酒調下,三、兩服。

9. 蒜豉丸

治痢。

蒜(為泥),豉(為末)

上二味相和作丸,如梧桐子大。米飲湯下五、七十丸,食前服之。

10. 治大人小兒吐瀉腹脹、胸膈痞閉

五靈脂青皮陳皮,硫黃,芒硝(以上各等份)

上將硝黃於銚子內,以文武火熔開,用匙刮聚,自然結成砂子,取出研碎,與前三藥同末,麵糊為丸,如綠豆大,小兒麻子黃米大。每服二十丸,量虛實加減,米飲湯送下,無時。

又方治瀉。

車前子不以多少。

上為細末。每服二錢,米飲湯調下服之。水穀分,吐瀉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