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從正

《儒門事親》~ 卷十五 (16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五 (16)

1. 治消渴

黃連(二兩,八九節者良)

上銼如㕮咀。以水一碗,煎至半碗,去滓頓服,立止。

2. 百日還丹

茄子,樟柳根(以上各等份)

上為末,枸杞汁和丸,如雞頭大。每服十丸,新水送下。

3. 酒症丸

巴豆(十六個),全蠍(十五個),雄黃(一塊),白麵(五兩)

上為末,滴水丸,如豌豆大。每一丸;如痛飲者,二丸。

4. 立應丸

治臟腑泄痢,膿血不止,腹中疼痛。

乾薑(一兩,炮,另末),百草霜(一兩),巴豆連皮(一兩,炒用),杏仁(一兩,同巴豆和皮炒黑色,杵為泥,後入霜研用)

上用黃蠟四兩,熔開蠟,次入前四味,用鐵器攪勻,旋丸桐子大。每服三、五丸,甘草湯下。白痢,用乾薑湯下,食前;若水瀉,溫水下。

5. 反胃

黃柏末,熱酒調三、五錢,食後服之。

6. 治小便多

(滑數不禁)

金剛骨為末,以好酒調下三錢,服之。

又方

茯苓(去黑皮),乾山藥(去皮,白礬水內湛過,慢火焙乾用之)

上二味各等份,為細末。稀米飲調下,服之。

7. 治卒淋痛

芫花(三錢),茴香(二錢,微炒黃色)

上為細末。水煎服之。

8. 治趼方

以水調白麵,稀稠得所。糊趼上以紙封之,明日便乾。如不曾破者,剝去面便行。

9. 治大便秘

生麻子不以多少,研爛,水調服之。

10. 坐劑

治大便久秘,攻之不透者用之。

又用蜜,不計多少,慢火熬令作劑,稀則黏手,硬則脆,稀稠得所,堪作劑,搓作劑樣,如棗核大,粗如箸,長一寸許。蘸小油,內於肛門中,坐良久自透。有加鹽少許,以《素問》咸以軟之。

11. 交加飲子

治久瘧不已,山嵐瘴氣。

肉豆蔻(十一個,麵裹燒一個),草豆蔻(二個,同上法用),厚朴(二寸,一半生用,一半用生薑汁製過用),甘草(二寸半,一半生用,一半炙用),生薑(二塊,如棗,紙裹煨過,半生半熟)

上為末。每服分一半,水一碗,銀石器內,煎至一大盞,去滓,溫服。發日,空心;未愈,則再服。

12. 天真丸

補虛損。

佛袈裟(男用女,女用男,以新水四擔,洗盡血水,以酒煮爛為泥),威靈仙(一兩),當歸(半兩),縮砂(一兩),蓮子肉(二兩,炒熟),乾地黃(一兩,酒浸),廣朮(半兩),甘草(二兩),牡丹皮(一兩),牛膝(一兩,酒浸),木香(半兩),白朮(一兩),白茯苓(一兩)

上為細末,與君主同搗羅為細末,酒浸蒸餅為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三、五十丸,日三服。

13. 取雕青

水蛭,取陰乾為末。先以白馬汗擦青處,後用白馬汗調藥塗之。

14. 治蚰蜒入耳中

上用貓尿灌耳中,立出。取貓尿,用盆盛貓,以生薑擦牙大妙。

又方

驢乳灌耳中,亦出。

又方

以濕生蟲研爛塗於耳邊,自出。

15. 辟穀方

大豆(五升,洗淨,蒸三遍,去皮為細末),大麻子(五升,湯浸一宿,漉出,蒸三遍,令口開,去皮為細末用),糯米(五升,淘淨,同白茯苓一處蒸熟用之),白茯苓(五兩,去皮,同上糯米一處蒸熟為用)

上將麻仁末一處搗爛如泥,漸入豆黃末,同和勻,便團如拳大,再入甑蒸,從初更著火至半後夜住火,至寅時出甑,午時曝乾,搗為末。服之,以飽為度。不得吃一切物,用麻子汁下。第一頓,一月不飢;第二頓,四十日不飢;第三頓,一千日不飢;第四頓,永不飢。顏色日增,氣力加倍。

如渴,飲麻仁汁,轉更不渴,滋潤五臟,若待吃食時分,用葵菜子三合為末,煎湯放冷服之。取其藥如後,初間吃三、五日,白米稀粥湯,少少吃之,三日後,諸般食飲無避忌。此藥大忌欲事。

又方

茯苓餅

白茯苓(四兩,為末),頭白麵(一、二兩)

上同調,水煎,餅面稀調,以黃蠟代油爆成煎餅,蠟可用三兩。飽食一頓,便絕食。至三日覺難受;三日後,氣力漸生,熟果芝麻湯、米飲涼水微用些,小潤腸胃,無令涸竭;開食時,用葵菜湯,並米飲稀粥,少少服之。

又方,保命丹

人參(五兩),麻子仁(二兩,炒,去皮),乾地黃,栝蔞子(炒),菟絲子(酒浸,以上各二兩),生地黃,干大棗(各三兩),豆黃卷(一升,煮,去沫),黑附子(一兩生用,一兩炮去皮用之),白茯苓,茯神地骨皮(去粗皮),蔓荊子(煮熟用),杏仁(去皮尖用),麥門冬(炒去心用),地膚子(蒸七遍),黍米(作粉),粳米(作粉),白糯米(作粉),天門冬(去心),車前子(蒸),側柏葉(煮三遍,以上各二兩五錢)

上同為細末,各揀選精粹者,臘月內合者妙,他時不可合,日月交蝕不可合,如合時,須揀好日,淨室焚者,志心修合,勿令雞犬婦人見。又將藥末用蠟一斤半,濾去滓,白蜜一斤,共二斤半,一處溶開,和勻,入臼杵二千下,微入酥油,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十丸,服至五日。

如來日服藥,隔宿先吃糯米一頓,粳米白麵皆可,次日空心,用糯米粥飲送下;如路行人服,如遇好食吃不妨,要止便止;如吃些小蒸餅,嚼爛咽,或乾果子,以助藥力,不吃更妙。忌鹽醋。日後退下藥來,於長流水中洗淨,再服,可百年不飢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