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丹溪心法》~ 卷三 (32)
卷三 (32)
1. 積聚痞塊五十四
上為末,蒸餅丸服。
又方:有青皮半兩,白芥子一兩半炒。
保和丸,治一切食積。
山楂(六兩),神麯(二兩),半夏,茯苓(各三兩),陳皮,連翹,蘿蔔子(各一兩)
上為末,炊餅丸如梧子大。每服七八十丸,食遠白湯下。
又方
山楂(四兩),白朮(四兩),神麯(二兩)
上為末,蒸餅丸如梧子大。服七十丸,白湯下。
又方
山楂(三兩),白朮(二兩),陳皮,茯苓,半夏(各一兩),連翹,黃芩,神麯,蘿蔔子(各半兩)
上為末,蒸餅丸梧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食後薑湯下。
阿魏丸,治肉積。諸阿魏丸,脾虛者,須以補脾藥佐之,切不可獨用。虛虛之禍,疾如反掌。
連翹(一兩),山楂(二兩),黃連(一兩三錢),阿魏(二兩,醋煮作糊)
上為末,醋煮阿魏作糊丸。服三十丸,白湯下。
小阿魏丸
山楂(三兩),石鹼(三錢),半夏(一兩,皂角水浸透曬乾)
上為末,粥糊丸。每服三十丸,白湯下。
又方,治飽食停滯,胃壯者宜此,脾虛勿服。
山楂,蘿蔔子,神麯,麥芽,陳皮,青皮,香附(各二兩),阿魏(一兩,醋浸軟另研)
上為末,炊餅丸。
又阿魏丸,去諸積聚。
山楂,南星(皂角水浸),半夏(皂角水浸),麥芽(炒),神麯(炒),黃連(各一兩),連翹,阿魏(醋浸),栝蔞,貝母(各半兩),風化硝,石鹼,蘿蔔子(蒸),胡黃連(二錢半,如無以宣連代)
上為末,薑汁浸蒸餅丸。一方加香附、蛤粉,治嗽。
佐脾丸
山楂(三兩),半夏,茯苓(各一兩),連翹,陳皮,蘿蔔子(各半兩)
上為末,粥丸服。
小溫中丸
青皮(一兩),香附(四兩,便浸),蒼朮(二兩),半夏(二兩),白朮(半兩),陳皮(一兩),苦參(半兩),黃連(一兩,薑汁炒),針砂(二兩,醋炒)
上為末,曲糊為丸。
又方
針砂(醋煮三次),香附(童便浸,四兩),山楂(二兩),神麯(炒,二兩),黃連(薑汁炒,一兩半)山梔(炒),厚朴(薑汁炒),蒼朮(一兩),半夏(一兩),臺芎(半兩)
一方加人參、炒白朮一兩半,有苦參用白朮,用苦參不用黃連。
枳實丸
白朮(二兩),枳實,半夏,神麯,麥芽(各一兩),薑黃,陳皮(各半兩),木香(一錢半),山楂(一兩)
上為末,荷葉蒸飯為丸,梧子大。每服一百丸,食後薑湯下。
大溫中丸,又名大消痞丸。
黃連(炒),黃芩(六錢),薑黃,白朮(一兩),人參,陳皮,澤瀉(二錢),炙甘草,砂仁,乾生薑,炒曲(二錢),枳實(炒,半兩),半夏(四錢),川樸(三錢),豬苓(一錢半)
上為末,炊餅丸。
〔附錄〕五臟之積曰五積,六腑之積曰六聚。積有定形,聚無定處。不問何經,並宜服十味大七氣湯,吞下尊貴紅丸子。凡木香、檳榔,去氣積;神麯、麥芽,去酒積;虻蟲、水蛭,去血積;礞石、巴豆,去食積;牽牛、甘遂,去水積;雄黃、膩粉,去涎積;硇砂、水銀,去肉積。各從其類也。
白話文:
積聚痞塊五十四
第一方:藥物研磨成粉,用蒸餅做成丸藥服用。
第二方:青皮半兩,白芥子一兩半(炒熟)。
保和丸:治療各種食積。山楂六兩,神麴二兩,半夏、茯苓各三兩,陳皮、連翹、蘿蔔子各一兩。藥物研磨成粉,用炊餅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七八十丸,飯後用白開水送服。
第三方:山楂四兩,白朮四兩,神麴二兩。藥物研磨成粉,用蒸餅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七十丸,白開水送服。
第四方:山楂三兩,白朮二兩,陳皮、茯苓、半夏各一兩,連翹、黃芩、神麴、蘿蔔子各半兩。藥物研磨成粉,用蒸餅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飯後用薑湯送服。
阿魏丸:治療肉積。所有阿魏丸,脾胃虛弱者,必須用補脾藥一起服用,絕對不能單獨使用阿魏丸。虛上加虛,禍患如同翻掌般迅速到來。連翹一兩,山楂二兩,黃連一兩三錢,阿魏二兩(醋煮成糊狀)。藥物研磨成粉,用醋煮過的阿魏糊做成丸藥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白開水送服。
小阿魏丸:山楂三兩,石鹼三錢,半夏一兩(用皂角水浸泡透後曬乾)。藥物研磨成粉,用粥糊做成丸藥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白開水送服。
第五方:治療飽食停滯,胃功能強健者適用,脾胃虛弱者禁用。山楂、蘿蔔子、神麴、麥芽、陳皮、青皮、香附各二兩,阿魏一兩(醋浸泡軟後另行研磨)。藥物研磨成粉,用炊餅做成丸藥。
又阿魏丸:治療各種積聚。山楂、南星(用皂角水浸泡)、半夏(用皂角水浸泡)、麥芽(炒熟)、神麴(炒熟)、黃連各一兩,連翹、阿魏(醋浸泡)、栝蔞、貝母各半兩,風化硝、石鹼、蘿蔔子(蒸熟)、胡黃連二錢半(若沒有胡黃連,可用宣連代替)。藥物研磨成粉,用薑汁浸泡的蒸餅做成丸藥。有一方加香附、蛤粉,治療咳嗽。
佐脾丸:山楂三兩,半夏、茯苓各一兩,連翹、陳皮、蘿蔔子各半兩。藥物研磨成粉,用粥做成丸藥服用。
小溫中丸:青皮一兩,香附四兩(泡在溫水中),蒼朮二兩,半夏二兩,白朮半兩,陳皮一兩,苦參半兩,黃連一兩(用薑汁炒熟),針砂二兩(醋炒)。藥物研磨成粉,用酒曲糊做成丸藥。
第六方:針砂(醋煮三次),香附(用童尿浸泡,四兩),山楂二兩,神麴(炒熟,二兩),黃連(用薑汁炒熟,一兩半),山梔(炒熟),厚朴(用薑汁炒熟),蒼朮一兩,半夏一兩,川芎半兩。有一方加人參、炒白朮一兩半,若有苦參則用白朮,用苦參則不用黃連。
枳實丸:白朮二兩,枳實、半夏、神麴、麥芽各一兩,薑黃、陳皮各半兩,木香一錢半,山楂一兩。藥物研磨成粉,用荷葉蒸飯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一百丸,飯後用薑湯送服。
大溫中丸(又名大消痞丸):黃連(炒熟),黃芩六錢,薑黃、白朮一兩,人參、陳皮、澤瀉二錢,炙甘草、砂仁、乾生薑、炒曲二錢,枳實(炒熟,半兩),半夏四錢,川樸三錢,豬苓一錢半。藥物研磨成粉,用炊餅做成丸藥。
附錄:五臟積聚稱為五積,六腑積聚稱為六聚。積聚有固定形狀,而聚則沒有固定位置。不論哪個經絡,都應該服用十味大七氣湯,並吞服尊貴紅丸子。凡是木香、檳榔,治療氣積;神麴、麥芽,治療酒積;虻蟲、水蛭,治療血積;礞石、巴豆,治療食積;牽牛、甘遂,治療水積;雄黃、膩粉,治療涎積;硇砂、水銀,治療肉積。各取其類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