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震亨、戴思恭

《丹溪心法》~ 卷三 (3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31)

1. 積聚痞塊五十四

痞塊在中為痰飲,在右為食(一云痰)。積在左為血塊。氣不能作塊成聚,塊乃有形之物也,痰與食積死血而成也。用醋煮海石、醋煮三稜、蓬朮、桃仁、紅花、五靈脂、香附之類為丸,石鹼白朮湯吞下。瓦楞子能消血塊,次消痰。石鹼一物,有痰積有塊可用,洗滌垢膩,又能消食積。

治塊,當降火消食積,食積即痰也。行死血塊,塊去須大補。凡積病不可用下藥,徒損真氣,病亦不去,當用消積藥使之融化,則根除矣。凡婦人有塊,多是血塊。

戴云:積聚癥瘕,有積聚成塊,不能移動者是癥;或有或無,或上或下,或左或右者是瘕。

積聚癥瘕,朱先生醫台州潭浦陳家,用蜀葵根煎湯,去渣,再入人參、白朮、青皮、陳皮、甘草梢、牛膝煎成湯,入細研桃仁、玄明粉各少許,熱飲之,二服當見塊下。如病重者,須補接之,後加減再行。

入方

消塊丸,即《千金方》硝石大黃丸,止可磨塊,不令人困,須量度虛實。

硝石(六兩),人參(三兩),甘草(三兩),大黃(八兩)

上為末,以三年苦酒三升(又云三斗),置瓷器中,以竹片作準,每入一升,作一刻,柱豎器中,先納大黃,不住手攪,使微沸。盡一刻,乃下余藥。又盡一刻,微火熬,使可丸,則取丸如雞子中黃大。每一丸,米飲下。如不能大丸,作小丸如桐子大。每三十丸,服後當下如雞肝,如米泔,赤黑等色。下後避風冷,啖軟粥將息之。

三聖膏

未化石灰半斤為末,瓦器中炒令淡紅色,提出火,候熱稍減。次下大黃末一兩,就爐外炒,候熱減。下桂心末半兩,略炒,入米醋熬攪成黑膏,厚紙攤貼患處。

痞塊在皮裡膜外,須用補氣藥香附開之,兼二陳湯加補氣藥,先須斷厚味。又方,琥珀膏

大黃,朴硝(各一兩)

上為末,大蒜搗膏和貼。

又方,治茶癖。

石膏,黃芩,升麻

上為末。砂糖水調服。

又方,一人愛吃茶。

白朮,軟石膏,片芩,白芍,牛膽星,薄荷(圓葉大者)

上為末,砂糖調作膏。食後津液化下。

又方,治脅下有塊。

龍薈丸(二錢半),薑黃(五錢),桃仁(五錢)

上為末,蜜丸服。

又方:龍薈丸和鵓鴿糞,能大消食積。或入保和丸治塊,看在何部分。

治血塊丸,瓦楞子能消血塊。

海粉(醋煮),三稜,莪朮(醋煮),紅花,五靈脂,香附,石鹼

上為丸。白朮湯吞下。

又方,治婦人血塊如盤,有孕難服峻利。

香附(醋煮,四兩),桃仁(去皮),白朮(各一兩),海粉(醋煮,二兩)

上為末,神麯糊丸。

又方,治婦人食塊,死血痰積成塊,在兩脅動作,腹鳴嘈雜,眩暈身熱,時作時止。男子亦可服。

黃連(一兩半,一半用吳茱萸炒,去茱萸;一半用益智炒,去益智),山梔(炒),川芎,三稜,莪朮(醋煮),神麯,桃仁(去皮,各半兩),香附(童便浸,一兩),蘿蔔子(炒,一兩半),山楂(一兩)

白話文:

身體內的痞塊,如果是長在中間部位,多半是痰飲;長在右邊,多半是食物堆積(也有人說是痰)。如果長在左邊,多半是血塊。氣本身不會形成塊狀,會形成塊狀的,都是有形的實質東西,通常是痰、食物堆積或死血造成的。可以用醋煮過的海石、醋煮過的三稜、蓬朮、桃仁、紅花、五靈脂、香附等藥材磨成藥丸,然後用石鹼白朮湯配服。瓦楞子可以消除血塊,其次是消除痰。石鹼這個東西,對於有痰、有積塊的情況都可以使用,它能洗去髒污油膩,也能消除食物堆積。

治療痞塊,應該先降火氣、消除食物堆積,而食物堆積本身也容易形成痰。接著要活血化瘀,等積塊消散後,需要大補元氣。凡是積聚類的疾病,不能使用瀉下藥,只會損耗正氣,病情也不會好轉。應該使用消散積聚的藥物,慢慢將其融化,才能徹底根治。婦女的積塊,多半是血塊。

戴氏說:積聚和癥瘕,其中積聚是指形成的腫塊固定不動,稱為癥;而癥瘕則是腫塊時有時無,位置會移動,或上或下,或左或右。

積聚癥瘕,朱先生在台州潭浦陳家醫治時,使用蜀葵根煎煮,去渣,再加入人參、白朮、青皮、陳皮、甘草梢、牛膝等藥材煎成湯,然後加入磨細的桃仁和玄明粉少許,趁熱喝下去,通常服用兩劑就可以看到積塊消散。如果病情較重,需要先補養身體,然後再根據情況增減藥物。

藥方

消塊丸,也就是《千金方》中的硝石大黃丸,只能磨消積塊,不會讓人感到虛弱,要根據身體虛實狀況調整用量。

硝石(六兩),人參(三兩),甘草(三兩),大黃(八兩)
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三年陳醋三升(另有一說為三斗),放在瓷器中,用竹片做刻度,每倒入一升,就做一個記號。將大黃先放入,不停攪拌,使其微微沸騰。等過一刻鐘,再加入其他藥材。又過一刻鐘,用微火熬煮,直到可以搓成藥丸,就取出做成雞蛋黃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一丸,用米湯送服。如果不能做成大的藥丸,就做成桐子大小的小藥丸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服藥後會排出像雞肝、米泔水、紅黑等顏色的物質。排便後要注意避風寒,吃軟粥調養。

三聖膏

將半斤未燒過的石灰磨成粉末,放在瓦器中炒到淡紅色,取出,稍微冷卻。然後加入一兩大黃粉,在爐子旁邊稍微炒一下,等冷卻後再加入半兩桂心粉,稍微炒一下,倒入米醋攪拌熬成黑色藥膏,塗在厚紙上,貼於患處。

痞塊如果長在皮下和肌肉之間,需要用補氣藥,配合香附來疏通,同時服用二陳湯加上補氣藥。首先要戒除油膩厚味的食物。另有一個藥方,琥珀膏:

大黃,朴硝(各一兩)
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搗碎的大蒜泥調和後貼在患處。

另一個藥方,治療嗜茶成癖。

石膏,黃芩,升麻
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砂糖水調服。

另一個藥方,治療一人愛喝茶的問題。

白朮,軟石膏,片芩,白芍,牛膽星,薄荷(圓葉大者)
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砂糖調成膏狀。飯後服用,可使津液化解而下。

另一個藥方,治療脅肋下有積塊。

龍薈丸(二錢半),薑黃(五錢),桃仁(五錢)
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蜂蜜製成藥丸服用。

另一個藥方:龍薈丸和鵓鴿糞,可以大量消除食物積滯。也可以加入保和丸治療積塊,要根據積塊所在的部位來決定用藥。

治血塊丸,瓦楞子可以消除血塊。

海粉(醋煮),三稜,莪朮(醋煮),紅花,五靈脂,香附,石鹼

將以上藥材製成藥丸,用白朮湯送服。

另一個藥方,治療婦女血塊如盤,懷孕時不宜使用峻猛藥物。

香附(醋煮,四兩),桃仁(去皮),白朮(各一兩),海粉(醋煮,二兩)
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神麯糊製成藥丸。

另一個藥方,治療婦女因食物積聚、死血痰液堆積而成的積塊,在兩脅移動,腹中鳴叫嘈雜,頭暈身熱,時好時壞。男子也可以服用。

黃連(一兩半,一半用吳茱萸炒,去除吳茱萸;一半用益智炒,去除益智),山梔(炒),川芎,三稜,莪朮(醋煮),神麯,桃仁(去皮,各半兩),香附(用童便浸泡,一兩),蘿蔔子(炒,一兩半),山楂(一兩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