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丹溪心法》~ 卷三 (16)
卷三 (16)
1. 赤白濁四十四
濁主濕熱,有痰、有虛。赤屬血,白屬氣。痢帶同治,寒則堅凝,熱則流通。大率皆是濕痰流注,宜燥中宮之濕,用二陳加蒼朮、白朮燥去其濕。赤者,乃是濕傷血也,加白芍藥,仍用珍珠粉丸加臭椿根白皮、滑石、青黛,作丸藥。虛勞用補陰藥,大概不宜熱(一作涼)藥;肥白人必多痰,以二陳湯去其濕熱。
胃弱者,兼用人參,以柴胡、升麻升其胃中之氣;丸藥,用黃柏炒褐色,乾薑炒微黑,滑石、蛤粉、青黛,糊丸服。胃中濁氣下流,為赤白濁,用二陳加柴胡、升麻、蒼朮、白朮;丸藥用樗皮末、蛤粉、炒乾薑、炒黃柏。胃中濁氣下流,滲入膀胱,青黛、蛤粉。肝脈弦者,用青黛以瀉肝。
又方:炒黃柏一兩,生柏一兩,滑石三兩,神麯半兩,為末,滴水丸。燥濕痰,南星、半夏、蛤粉、青黛,為末,神麯糊丸,青黛為衣。有熱者,青黛、滑石、黃柏之類,水丸。張子元氣血兩虛有痰,痛風時作,陰火間起,小便白濁,方在痛風類。一人便濁經年,或時夢遺,形瘦,作心虛主治,用珍珠粉丸,和定志丸服。
一婦人年近六十,形肥奉養膏粱,飲食肥美,中焦不清,濁氣流入膀胱,下注白濁,白濁即濕痰也,用二陳去痰,加升麻、柴胡升胃中清氣,加蒼朮去濕,白朮補胃,全在活法。服四帖後,濁減大半,卻覺胸滿。因柴胡、升麻升動胃氣,痰阻滿悶。又用本湯加炒曲、白朮、香附。
素無痰者,雖升動不滿也。
入方
青黛,蛤粉,椿末,滑石,乾薑(炒),黃柏(炒褐色)
上為末,神麯糊丸。仍用前燥濕痰丸子,亦治帶下病。
法云:黃柏治濕熱,青黛解鬱熱,蛤粉鹹寒入腎,滑石利竅,乾薑味苦,斂肺氣下降,使陰血生,乾薑監製。
又方
黃柏(炒黑,一兩),生柏(二兩,一云生地黃),蛤粉(三兩),神麯(半兩)
上為末,水丸服。
〔附錄〕人之五臟六腑,俱各有精,然腎為藏精之府,而聽命於心,貴乎水火升降,精氣內持。若調攝失宜,思慮不節,嗜欲過度,水火不交,精元失守,由是而為赤白濁之患。赤濁是心虛有熱,因思慮得之;白濁腎虛有寒,過於淫欲而得之。其狀漩白如油,光彩不定,漩腳澄下,凝如膏糊。
治法:赤者當清心調氣,白者溫補下元,又須清上,使水火既濟,陰陽協和,精氣自固矣。
附方
定志丸方
遠志(去心),石菖蒲(各二兩),人參,白茯苓(各三兩)
上為末,蜜丸梧子大,硃砂為衣。每服七丸,加至二十丸,空心米湯送下。
半夏丸,治白濁神效。
半夏(燥濕),豬苓(分水),肝脈弦,加青黛。
二陳湯,治濁,能使大便潤而小便長。濁氣只是溫痰,有白濁人,服玄菟丹不愈,服附子八味丸即愈者,不可不知。有小便如常,停久才方漩濁。
白話文:
赤白濁的病因與治療
濁,主要是因為體內濕熱,可能帶有痰或虛弱的情況。赤濁(紅色分泌物)與血有關,白濁(白色分泌物)則與氣有關。赤白濁同時出現時,需要一起治療。寒冷會使分泌物凝固,熱則使分泌物流動。
一般來說,這些都是濕痰流注引起的,因此需要乾燥中焦的濕氣,可以使用二陳湯加上蒼朮、白朮來去除濕氣。如果出現赤濁,表示濕氣已經傷害到血液,可以加上白芍藥,並使用珍珠粉丸加上臭椿根白皮、滑石、青黛等藥材製成藥丸。虛勞的情況,則需要使用滋陰的藥物,通常不適合使用過於溫熱的藥物。體型肥胖的人通常痰多,可以使用二陳湯來去除濕熱。
如果胃功能虛弱,可以搭配人參,並用柴胡、升麻來提升胃氣。製成藥丸時,可以使用炒至褐色的黃柏、炒至微黑的乾薑,再搭配滑石、蛤粉、青黛,糊成藥丸服用。如果胃中濁氣下流,導致赤白濁,可以使用二陳湯加上柴胡、升麻、蒼朮、白朮來治療。藥丸則可以使用樗皮末、蛤粉、炒乾薑、炒黃柏等。如果胃中濁氣下流,滲入膀胱,可以使用青黛、蛤粉。如果肝脈呈現弦象,可以使用青黛來瀉肝火。
其他治療方法:
將炒黃柏一兩、生柏一兩、滑石三兩、神麯半兩,磨成粉末,加水製成藥丸服用。對於乾燥濕痰,可以使用南星、半夏、蛤粉、青黛磨成粉末,再用神麯糊成藥丸,外層包覆青黛。有熱象的人,可以使用青黛、滑石、黃柏等藥材,加水製成藥丸。張子元體內氣血兩虛,又有痰、痛風,偶爾有虛火上炎,小便白濁,這個情況在痛風的類別中會有詳細的方子。如果有人小便混濁多年,有時會遺精,身體消瘦,這屬於心虛的症狀,可以使用珍珠粉丸搭配定志丸來治療。
一位年近六十的婦人,體型肥胖,經常食用油膩食物,導致中焦不清,濁氣流入膀胱,引起白濁,這白濁其實就是濕痰。可以使用二陳湯來祛痰,加上升麻、柴胡來提升胃中清氣,加上蒼朮來去除濕氣,白朮來補胃,治療方式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運用。服用四帖藥後,濁減少了大半,但卻覺得胸悶。這是因為柴胡、升麻提升胃氣,導致痰阻礙氣機,引起胸悶。此時,可以使用原來的藥方,加上炒曲、白朮、香附。如果平時沒有痰的人,即使使用升提的藥物也不會引起胸悶。
藥方與藥理:
使用的藥材包含:青黛、蛤粉、椿末、滑石、乾薑(炒)、黃柏(炒褐色)等,將其磨成粉末,用神麯糊成藥丸服用。也可以使用之前的燥濕痰丸來治療帶下病。
黃柏可以治療濕熱,青黛可以解鬱熱,蛤粉性鹹寒,可以入腎,滑石可以通利小便,乾薑味苦,可以收斂肺氣,使陰血得以生成,乾薑可以監製其他藥材的藥性。
另一個藥方是:黃柏(炒黑,一兩)、生柏(二兩,也有人說是生地黃)、蛤粉(三兩)、神麯(半兩),將其磨成粉末,加水製成藥丸服用。
附錄:關於精氣的理解
人體的五臟六腑都有精氣,而腎是儲藏精氣的地方,聽命於心,重要的是保持水火的升降和精氣的內守。如果調養不當,思慮過度,慾望過多,導致水火不交,精元就會失去守護,從而引起赤白濁。赤濁是因為心虛有熱,多因思慮過度引起;白濁是因為腎虛有寒,多因縱慾過度引起。其形狀如旋渦狀的白色油狀物,光澤不定,旋渦腳下沉,凝固如膏糊。
治療方法是:赤濁需要清心調氣,白濁需要溫補下元,同時也要清上,使水火相互協調,陰陽平衡,精氣自然就穩固了。
其他方劑:
- 定志丸: 使用遠志(去心)、石菖蒲各二兩,人參、白茯苓各三兩,磨成粉末,用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,外層包覆硃砂。每次服用七丸,可增加至二十丸,用米湯送服。
- 半夏丸: 治療白濁效果很好,使用半夏(燥濕)、豬苓(利水),如果肝脈弦,可以加上青黛。
- 二陳湯: 可以治療濁,能夠使大便潤滑而小便通暢。濁氣其實就是溫痰,有些白濁的人,服用玄菟丹無法治癒,但服用附子八味丸卻能治癒,這需要了解。有些人的小便平時正常,但停放一段時間後才會出現旋渦狀的混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