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震亨、戴思恭

《丹溪心法》~ 卷三 (1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15)

1. 淋四十三

附子(去皮臍),滑石(各半兩),瞿麥,木通(七錢半),半夏

上銼散。每服三錢,水一鍾,生薑三片,燈心二十莖,蜜半匙,煎,空心服。

八正散,治大人小兒心經蘊熱,臟腑秘結,小便赤澀,癃閉不通,熱淋血淋並宜。

車前,瞿麥,萹蓄,滑石,甘草,山梔,木通,大黃(麵裹煨,各等分),燈心(二十莖)

上每服五錢,水煎,空心服。

清心蓮子飲,治上盛下虛,心火炎上,口苦咽乾,煩渴微熱,小便赤澀,或欲成淋。

黃耆,石蓮肉,白茯苓,人參(各七錢半),黃芩,甘草(炙),地骨皮,麥門冬,車前子(各五錢)

上每服五錢,水煎。發熱,加柴胡、薄荷。

又方,治諸淋。

五苓散(二錢),益元散(一錢),燈心(三十莖)

上水煎,空心服。或云益元散只加車前末一錢。又或去前二件,只加阿膠末一錢。

又方,治熱淋血淋。

麻根(十個)

上以水四碗,煎去三留一,空心服,甚效。

又方,治淋疾。

石燕子(十個,搗如黍米大),新桑白皮(三兩,銼,同拌勻)

上將二物分作七帖,每用水一盞,煎七分,去渣,空心午前至夜各一服。

參茯琥珀湯,治淋,莖中痛不可忍,相引脅下痛。

人參(五分),茯苓(四分),琥珀(三分),川楝子(炒,一錢),生甘草(一錢),玄胡索(七分),澤瀉,柴胡(各三分),當歸梢(三分)

上作一服,長流水煎,空心服。

灸法,治小便淋澀不通。用食鹽,不以多少,炒熱,放溫,填臍中,卻以艾灸七壯,即通。

八味丸,見諸補損

六味地黃丸,八物湯,並見補損。

五苓散,見中暑。

木香流氣飲,見氣類。

白話文:

淋四十三

方一: 附子(去皮臍)、滑石(各半兩)、瞿麥、木通(七錢半)、半夏等量研末。每次服用三錢,加水一碗,生薑三片,燈心草二十莖,蜂蜜半匙煎服,空腹服用。此方治療大人小孩因心經積熱,臟腑阻塞,小便赤澀、排尿困難,熱淋、血淋等症。

方二(八正散): 車前子、瞿麥、萹蓄、滑石、甘草、山梔子、木通、大黃(用麵粉包裹煨熟),各等分,燈心草二十莖。每次服用五錢,水煎服,空腹服用。

方三(清心蓮子飲): 黃耆、蓮子肉、白茯苓、人參(各七錢半)、黃芩、甘草(炙甘草)、地骨皮、麥門冬、車前子(各五錢)。每次服用五錢,水煎服。發熱者,加柴胡、薄荷。此方治療上焦實熱,下焦虛寒,心火上升,口苦咽乾,煩渴微熱,小便赤澀,或將要出現淋證。

方四: 治療各種淋證。五苓散二錢,益元散一錢,燈心草三十莖,水煎服,空腹服用。也有人說益元散只加車前子末一錢即可;或者去掉前兩味藥,只加阿膠末一錢。

方五: 治療熱淋、血淋。麻根十個,加水四碗煎至一碗,空腹服用,療效很好。

方六: 治療淋病。石燕子十個(搗成黍米大小),新桑白皮三兩(切碎,與石燕子拌勻)。將兩種藥分成七份,每次取一份,加水一碗煎至七分,去渣,空腹服用,早晚各一次。

方七(參茯琥珀湯): 治療淋證,伴隨莖部疼痛難忍,疼痛牽引至脅下。人參五分,茯苓四分,琥珀三分,川楝子(炒)一錢,生甘草一錢,玄胡索七分,澤瀉三分,柴胡三分,當歸梢三分。以上為一劑量,用長流水煎服,空腹服用。

方八(灸法): 治療小便淋澀不通。用食鹽適量,炒熱後放溫,填入肚臍中,再用艾灸七壯,即可通暢。

方九(八味丸)、方十(六味地黃丸)、方十一(八物湯): 詳見補損篇。

方十二(五苓散): 詳見中暑篇。

方十三(木香流氣飲): 詳見氣類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