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丹溪心法》~ 卷三 (13)
卷三 (13)
1. 關格四十二
關格,必用吐,提其氣之橫格,不必在出痰也。有痰宜吐者,二陳湯吐之,吐中便有降。有中氣虛不運者,補氣藥中升降。寒在上,熱在下,脈兩手寸俱盛四倍以上。
戴云:關格者,謂膈中覺有所礙,欲升不升,欲降不降,欲食不食,此謂氣之橫格也。
白話文:
[關格四十二]
關格這種病症,治療時必須使用催吐法,目的是調理氣機的橫向阻塞,並非一定要吐出痰來。如果患者有痰且適合催吐,可用二陳湯來催吐,在催吐過程中便有助於氣機下降。若患者是因為中氣虛弱而導致氣機運行不順,則應在補氣藥物中加入調節氣機升降的成分。若是出現上半身感受寒涼、下半身感到燥熱,且雙手脈象的寸部(靠近手腕處)脈象強烈到比正常脈象高出四倍以上的現象,
戴氏解釋:所謂的關格,是指患者感覺胸膈間有東西阻礙,想往上提氣卻提不上來,想往下順氣又無法順暢,甚至連進食都有困難,這就是氣機的橫向阻塞。
2. 淋四十三
淋有五,皆屬乎熱。解熱利小便,山梔子之類,山梔子去皮一合,白湯送下。淋者,小便淋瀝,欲去不去,不去又來,皆屬於熱也。
入方:治老人氣虛而淋者。
人參,白朮,木通,山梔
地髓湯,治死血作淋,痛不可忍,此證亦能損胃不食。
杜牛膝(一合)
上以水五鍾煎,耗其四而留其一,去滓,入麝香少許。空心服之。又只單以酒煎,亦可,又名苦杖散。老人虛寒者,八味丸或六味地黃丸為要藥。
又方,治氣虛而淋者。
八物湯加黃耆、虎杖、甘草煎湯服,諸藥中可加牛膝。
〔附錄〕諸淋所發,皆腎虛而膀胱生熱也。水火不交,心腎氣鬱遂使陰陽乖舛,清濁相干,蓄在下焦,故膀胱裡急,膏血砂石,從小便道出焉。於是有欲出不出淋瀝不斷之狀,甚者窒塞其間,則令人悶絕矣。大凡小腸有氣則小便脹,小腸有血則小便澀,小腸有熱則小便痛。
痛者為血淋,不痛者為尿血,敗精結者為沙,精結散者為膏,金石結者為石,小便澀常有餘瀝者為氣,揣木揆原,各從其類也。執劑之法,並用流行滯氣,疏利小便,清解邪熱。其於調平心火,又三者之綱領焉。心清則小便自利,心平則血不妄行。最不可用補氣之藥,氣得補而愈脹,血得補而愈澀,熱得補而愈盛。
水竇不行,加之穀道閉遏,未見其有能生者也。雖然,腎氣虛弱,囊中受寒,亦有挾冷而小便淋澀,其狀先寒戰而後溲便。蓋冷氣與正氣交爭,冷氣盛則寒戰而成淋,正氣盛則寒戰解而得便溺也。又有胞系轉戾之不通者,是不可不辨。胞轉證臍下急痛,小便不通。凡強忍小便,或尿急疾走,或飽食忍尿,飽食走馬,忍尿入房使水氣上逆,氣迫於胞,故屈戾而不得舒張也。胞落則殂。
淋閉,古方為癃。癃者,罷也。不通為癃,不約為遺,小便滴瀝澀痛者謂之淋,小便急滿不通者謂之閉,宜五苓散、燈心湯調服。若臍下脹滿,更加琥珀末一錢,甚效。
有淋病下諸通利藥不能通者,或用木香流氣飲,或別用通氣香劑才愈者,此乃氣淋,出於冷熱淋之外。血淋一證,須看血色分冷熱。色鮮者,心小腸實熱;色瘀者,腎膀胱虛冷。若的是冷淋及下元虛冷,血色瘀者,並宜漢椒根銼碎,不以多少,白水煎,後冷服。若熱極成淋,服藥不效者,宜減桂五苓散加木通、滑石、燈心、瞿麥各少許,蜜水調下。
附方
二神散,治諸淋急痛。
海金砂(七錢半),滑石(半兩)
上為末。每服二錢半,多用燈心、木通、麥門冬煎,入蜜少許,調下。
五淋散,治諸淋。
赤茯苓,赤芍,山梔仁,生甘草(七錢半)當歸,加黃芩(五錢)
每服五錢,水煎,空心服。
車前子散,治諸淋,小便痛不可忍。
白話文:
淋病有五種,都屬於熱症。要解除熱邪、利小便,可以使用山梔子這類的藥物。山梔子要去掉外皮,用一合的量,用白開水送服。所謂的淋病,是指小便時滴滴答答,想排又排不乾淨,排不乾淨又想排,這些都屬於熱症。
接下來介紹一些治療淋病的藥方:
針對年老體虛引起的淋病,可以使用以下藥方:
人參、白朮、木通、山梔子。
針對因瘀血造成的淋病,疼痛難忍,此症狀也會損傷脾胃導致食慾不振,可以使用「地髓湯」:
杜牛膝(一合)
將以上藥材加五碗水煎煮,煮到剩一碗時,濾去藥渣,加入少許麝香,空腹服用。也可以單獨用酒煎煮,此方又名「苦杖散」。若是年老體虛又怕冷的,則應以八味丸或六味地黃丸為主要用藥。
另外,針對氣虛引起的淋病,可以使用以下藥方:
八物湯加上黃耆、虎杖、甘草煎湯服用,藥方中可以加入牛膝。
附錄:各種淋病的發生,都是由於腎虛而導致膀胱產生熱邪。水火不交,心腎氣機鬱結,導致陰陽失調、清濁混雜,積聚在下焦,所以膀胱會感到急迫,而有像膏狀、血絲、砂石等從小便排出。於是就產生小便想排又排不乾淨、滴滴答答的狀況,嚴重時甚至會堵塞,讓人感到悶絕。大體而言,小腸有氣,則小便會脹;小腸有血,則小便會澀;小腸有熱,則小便會痛。
小便痛的屬於血淋;不痛的屬於尿血;敗精結成團塊的屬於砂淋;精液結散的屬於膏淋;金石類結成團塊的屬於石淋;小便澀而常有餘瀝的屬於氣淋。要根據病因來辨別診斷。治療時,應以疏通氣機、利小便、清解熱邪為主。其中,調平心火是關鍵,心火平靜則小便自然順暢,心火平靜則血不妄行。最忌諱使用補氣的藥物,氣虛補氣會更脹,血虛補血會更澀,熱症補氣會更盛。
如果水道不通,加上腸道閉塞,將會難以生存。雖然如此,腎氣虛弱、膀胱受寒,也會有因寒邪引起的淋病,症狀是先感到寒顫,之後才開始小便。這是因為寒邪與正氣交戰,寒邪盛時就會發冷而導致淋病,正氣盛時,寒顫解除,小便就可以排出來了。還有因為胞系(膀胱附近的組織)扭轉導致小便不通的,這是必須要分辨清楚的。胞系扭轉的症狀是肚臍下方急痛,小便不通。通常是因為強忍小便、尿急時快速奔走、飽食後忍尿、飽食後騎馬、忍尿時性交等原因導致水氣上逆,氣迫於膀胱,使其扭曲而不能舒展。胞系如果脫落就會死亡。
古人將淋病歸為「癃」。癃是指「罷」的意思,也就是不通暢。不通暢稱為癃,控制不住稱為遺,小便滴滴答答、澀痛的稱為淋,小便急迫又不能排出的稱為閉。宜使用五苓散、燈心湯來調服。如果肚臍下方脹滿,可以再加入琥珀末一錢,效果很好。
有些淋病,使用各種通利小便的藥物都無法暢通,必須使用木香流氣飲,或是其他通氣的藥物才能治好,這屬於氣淋,是冷熱淋病之外的一種。針對血淋,則要根據血的顏色來區分寒熱。血色鮮紅的,屬於心、小腸實熱;血色紫黑的,屬於腎、膀胱虛寒。如果是屬於寒淋,或是下元虛寒,血色紫黑的,可以將漢椒根切碎,不論多少,加水煎煮,冷卻後服用。如果熱極成淋,吃藥無效,可以減去桂枝的五苓散,加上木通、滑石、燈心、瞿麥少許,用蜂蜜水調服。
附方:
「二神散」,可以治療各種淋病引起的急痛。
海金砂(七錢半),滑石(半兩)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二錢半,多用燈心、木通、麥門冬煎煮,加入少許蜂蜜調服。
「五淋散」,可以治療各種淋病。
赤茯苓,赤芍,山梔仁,生甘草(七錢半),當歸,加黃芩(五錢)
每次服用五錢,用水煎煮,空腹服用。
「車前子散」,可以治療各種淋病,尤其是小便疼痛難忍的情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