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丹溪心法》~ 卷三 (9)
卷三 (9)
1. 水腫三十八
若遍身腫,煩渴,小便赤澀,大便閉,此屬陽水,先以五皮散,或四磨飲,添磨生枳殼,重則疏鑿飲;若遍身腫,不煩渴,大便溏,小便少,不澀赤,此屬陰水,宜實脾飲,或木香流氣飲。
陽水腫,敗荷葉燒灰存性為末,米飲調下。若病可下者,以三聖散,牽牛、枳實、蘿蔔子三味,看大小虛實與服氣實者,三花神佑丸、舟車丸、禹功散選用。忌食羊頭蹄肉,其性極補水,食之百不一愈。
附方
加味五皮散,治四肢腫滿,不分陽水、陰水皆可服。
陳皮,桑白皮,赤茯苓皮,生薑皮,大腹皮(各一錢),加薑黃(一錢),木瓜(一錢)
上作一服,水煎。又方:去陳皮、桑白,用五加、地骨皮。
疏鑿飲子,治水氣遍身浮腫,喘呼氣急,煩渴,大小便不利,服熱藥不得者。
澤瀉,赤小豆(炒),商陸,羌活,大腹皮,椒目,木通,秦艽,檳榔,茯苓皮(等分)
上㕮咀。水煎,姜五片。
大橘皮湯,治濕熱內攻,腹脹水腫,小便不利,大便滑泄。
陳皮(一兩),木香(二錢半),滑石(六兩),檳榔(三錢),茯苓(一兩),豬苓,白朮,澤瀉,肉桂(各半兩),甘草(二錢)
生薑五片,水煎服。
十棗丸,治水氣,四肢浮腫,上氣喘急,大小便不利。
甘遂,大戟,芫花(各等分)
上為末,煮棗肉為丸桐子大。清晨熱湯下三十丸,以利為度,次早再服。虛人不可多服。
又方,治虛腫。
大香附不以多少,以童便浸一日夜;取出,另換童便,又浸一日夜;再取出又換童便浸一日,夜,擦去皮,曬乾
上為末,醋糊丸如梧子大。服七十丸,煎二十四味流氣飲送下。
嚴氏實脾散
厚朴(制),白朮,木瓜,大腹子,附子,木香,草果仁,白茯苓,乾薑(炮,各一兩),甘草(炙,半兩)
上㕮咀。姜五片,棗一枚煎,服無時。
木香流氣飲,見氣類。
四磨飲,見喘類。
三花神佑丸,舟車丸,並見中濕類。
禹功散
黑牽牛(頭末,四兩),茴香(炒,一兩)
上為末。生薑自然汁調一二錢,臨睡服。或加白朮一兩。
加味枳朮湯,治氣為痰飲閉隔,心下堅脹,名曰氣分。
枳殼,白朮,紫蘇莖葉,桂,陳皮,檳榔,北梗,木香,五靈脂(炒,各二分),半夏,茯苓,甘草(各一分半)
上以水煎,姜三片。
胎水證,凡婦人宿有風寒冷濕,妊娠喜腳腫,亦有通身腫滿,心腹急脹,名曰胎水。
二十四味流氣飲,見氣類。
白話文:
水腫三十八
全身浮腫,伴隨口渴煩躁,小便赤紅澀痛,大便秘結,這是陽水症,先服用五皮散或四磨飲,再加入研磨的生枳殼,病情嚴重則服用疏鑿飲。全身浮腫,但不口渴煩躁,大便稀溏,小便量少,無赤紅澀痛,這是陰水症,宜服用實脾飲或木香流氣飲。
陽水腫可用敗荷葉燒成灰,研成細末,用米湯送服。如果病情適合服用瀉下藥,則可用三聖散(牽牛、枳實、蘿蔔子),根據患者虛實程度和服用補氣藥的情況,選擇三花神佑丸、舟車丸或禹功散。忌食羊頭蹄肉,因其極補水,吃了不易痊癒。
加味五皮散:治療四肢腫脹,不論陽水陰水皆可服用。藥物包含:陳皮、桑白皮、赤茯苓皮、生薑皮、大腹皮(各一錢),再加薑黃(一錢)、木瓜(一錢),水煎服。另有一方:去掉陳皮、桑白皮,改用五加皮、地骨皮。
疏鑿飲子:治療水氣導致全身浮腫,呼吸急促,口渴煩躁,大小便不利,服用溫熱藥物無效者。藥物包含:澤瀉、赤小豆(炒)、商陸、羌活、大腹皮、椒目、木通、秦艽、檳榔、茯苓皮(等分),水煎服,加薑片五片。
大橘皮湯:治療濕熱內侵導致腹脹水腫,小便不利,大便稀溏者。藥物包含:陳皮(一兩)、木香(二錢半)、滑石(六兩)、檳榔(三錢)、茯苓(一兩)、豬苓、白朮、澤瀉、肉桂(各半兩)、甘草(二錢),加生薑五片,水煎服。
十棗丸:治療水氣導致四肢浮腫,呼吸困難,大小便不利。藥物包含:甘遂、大戟、芫花(各等分),研末,以煮熟的棗肉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。清晨用熱湯送服三十丸,以通便為度,次日早晨再服。體虛者不可多服。
另一方:治療虛腫。大香附,用童尿浸泡一天一夜,取出後換新的童尿再浸泡一天一夜,再換一次童尿浸泡一天一夜,擦去外皮曬乾,研成細末,用醋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,服用七十丸,用二十四味流氣飲送服。
嚴氏實脾散:藥物包含:厚朴(制)、白朮、木瓜、大腹子、附子、木香、草果仁、白茯苓、乾薑(炮制,各一兩)、甘草(炙,半兩),水煎服,加薑片五片,棗一枚。
木香流氣飲:詳見氣類篇。
四磨飲:詳見喘類篇。
三花神佑丸、舟車丸:詳見中濕類篇。
禹功散:藥物包含:黑牽牛(去頭,四兩)、茴香(炒,一兩),研末,用生薑汁調和一至二錢,睡前服用。也可加白朮一兩。
加味枳朮湯:治療氣滯導致痰飲阻塞,心下堅硬脹滿(氣分症)。藥物包含:枳殼、白朮、紫蘇莖葉、桂枝、陳皮、檳榔、北梗、木香、五靈脂(炒,各二分)、半夏、茯苓、甘草(各一分半),水煎服,加薑片三片。
胎水證:婦女素體有風寒濕邪,妊娠期間易腳腫,甚至全身腫脹,心腹脹滿,稱之為胎水。
二十四味流氣飲:詳見氣類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