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震亨、戴思恭

《丹溪心法》~ 卷五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 (3)

1. 金湯疳癬諸瘡八十七

金瘡,五倍子、紫蘇等分。

又方白膠香三錢,龍骨一錢。

金瘡狗咬。

五月五日午時,用陳石灰一斤,搗為末,韭一斤,搗汁,和成餅,陰乾為細末。敷之。

白話文:

五月初五正午,將一斤陳石灰研磨成細粉,搗碎一斤韭菜,取其汁液,與石灰粉混合揉成餅狀,晾乾後搗碎成細末。敷在患處。

治陽證腫毒並金瘡。

大粉草銼細,用竹筒一段,割去青,兩頭留節,節上開一竅,入粉草在內。滿後,用油灰塞孔竅,從立冬日放糞缸內,待立春先一日取起,豎立在有風無日陰處二十一日,多最好。卻破竹取草為細末,用敷金瘡。乾者水調。

白話文:

把大粉草搗碎,用一段竹筒,去除青皮,兩端保留竹節,在竹節上開一個小孔。將大粉草放入竹筒中,裝滿後,用油灰堵住小孔。從立冬這天放入糞缸中,等到立春前一天取出,放在有風無陽光的陰涼處二十一天,時間越長越好。然後,打破竹筒,取出大粉草碾成細末,用來敷金瘡。如果大粉草乾了,可以用水調和。

火燒

桐油(二錢),水(二錢)

上二件,以桃柳枝不住手攪成膏,再入少水溶。外用貓兒肚底毛細剪摻上。

白話文:

前兩個(桃條和柳枝),不斷地攪拌成膏狀,再加一點水溶解。外用時,加入貓肚下方的細毛。

湯澆,以淋了茅三次灰渣敷患處。

湯火瘡,臘月豬膽,塗黃柏,炙乾為末,傅之。

白話文:

乳香、沒藥、水銀、當歸(各 15 克),川芎、貝母、黃丹(各 7.5 克),麻油(250 毫升) 臁瘡

乳香沒藥水銀當歸(各半兩),川芎,貝母,黃丹(二錢半)真麻油(五兩)

上㕮咀。除黃丹、水銀外,先將余藥用香油熬黑色,去渣,下黃丹、水銀,又煎黑色,用柳桃枝攪成膏,油紙攤貼。

白話文:

敷在傷口上面。除了用到的黃丹和水銀之外,先將其他的藥材用香油熬煮至黑色,過濾去渣,再加入黃丹和水銀,繼續熬煮至黑色,用柳枝將其攪拌成膏狀,用油紙攤平後敷貼在傷口上。

又方

龍骨(生用),血竭赤石脂(共一兩),頭髮(如指大),黃蠟(一兩),白膠香,香油(不拘多少)

白話文:

生龍骨(未經加工處理的龍骨)、血竭、赤石脂(總共一兩),頭髮(如一根手指頭大小),黃蠟(一兩),白膠香,香油(用量不限)

上件,先以香油煎頭髮三五沸,去發,入黃蠟、白膠香,卻入龍骨、血竭、赤石脂攪勻,安在水盤內。候冷取起,以瓷器盛之。每遇一瘡,捻作薄片,貼瘡口,以竹箬貼在外。三日後翻過再貼。仍服活血藥。

白話文:

最上面一塊,先用香油把頭髮煎三五次,把頭髮去除,加入黃蠟、白膠香,然後加入龍骨、血竭、赤石脂攪拌均勻,放在水盤裡。等冷卻後取出,用瓷器盛裝。每遇到一個傷口,將其捻成薄片,貼在傷口上,用竹葉包在外。三天後翻過來再貼。仍需服用活血藥。

又方

用砂糖水煎冬青葉三五沸,撈起,石壓平,將葉貼瘡上,日換二次。

又方

以頭垢燒灰,和棗肉,搗作膏。先以蔥椒葉煎湯洗淨,用輕粉摻上,卻以前膏,雨傘紙攤貼之。

白話文:

地骨皮:60 克 又方

地骨皮(一兩),白蠟(半兩),甘草節(半兩)

白蠟:30 克 甘草節:30 克

上以香油入地骨皮、甘草節,文武火熬熟,去渣,入黃丹一兩半,緊火熬黑提起,白紙攤貼之,次用冬青葉醋煎過,以藥貼之。

白話文:

先用香油炒熟地骨皮、甘草節,用文火武火交替熬煮,去掉渣滓,加入黃丹一兩半,用大火熬到變黑後取出來,貼在白紙上。然後用冬青葉熬製的醋液,將藥材貼敷在患處。

杖瘡疼

黃柏、生地黃紫荊皮,皆要藥。熱血作痛,涼血、去瘀血為先,須下雞鳴散之類。生地黃、黃柏為末,童便調敷,或加韭汁。不破者,以韭菜蔥頭舂碎炒熱貼。冷則易。膏藥,紫荊皮、乳香、沒藥、生地黃、黃柏、大黃之類。

白話文:

黃柏、生地黃、紫荊皮,都是必備藥物。如果因熱血作痛,應先涼血、去瘀血,可以使用雞鳴散之類的藥物。將生地黃、黃柏研磨成細粉,用童便調成糊狀敷在患處,也可以加入韭菜汁。如果傷口沒有破損,可以用韭菜、蔥頭搗碎炒熱後貼敷。發冷時可以緩解。外敷膏藥時,可以使用紫荊皮、乳香、沒藥、生地黃、黃柏、大黃等藥材製成。

又方

用大黃、黃柏為末,生地黃汁調敷,干即再敷。

又方

野生苧麻根,嫩者不拘多少,洗淨,同鹽擂,敷瘡上,神效。傷重多用鹽。

癬瘡

防風通聖散去硝黃,加浮萍、皂角刺。又紫蘇、樟樹、蒼耳、浮萍煎湯洗。

白話文:

防風通聖散可以去除硝石和黃疸,加入浮萍和皁角刺。另外,紫蘇、樟樹、蒼耳、浮萍煎湯來洗滌。

又方

浮萍(一兩),蒼耳,蒼朮(二兩),苦參(一兩半),黃芩(半兩),香附(二錢半)

白話文:

浮萍(15克),蒼耳(適量),蒼朮(30克),苦參(23克),黃芩(7.5克),香附(3.75克)

上為末,酒糊丸。

又方

蘆薈,大黃,輕粉,雄黃蛇床子,槿樹皮,檳榔

白話文:

蘆薈 大黃 氧化鋅 砷化物 蛇牀子 芙蓉花樹皮 檳榔

上為末。先刮癬,用米醋調藥末塗之。

又方

蘆薈(研,三錢),江子(去殼,十四粒),蓖麻子(去殼,十四粒),斑蝥(七個,去翅、足),白蠟

白話文:

  • 蘆薈(研磨成粉,3錢)
  • 芫荽子(去殼,14粒)
  • 蓖麻子(去殼,14粒)
  • 斑蝥(7個,去除翅膀和足)
  • 白蠟

上以香油二兩,熬江子、蓖麻、斑蝥三藥,以黑為度。去藥,入蠟並蘆薈末在內,用瓷罐盛貯。微微刮癬令破,以油塗上。過夜略腫,即愈。

白話文:

用香油兩兩,熬製烏江子、蓖麻子、斑蝥三種藥物,熬到發黑為止。去掉藥材,加入蠟和蘆薈粉,放入瓷罐中儲存。

將癬輕輕刮破,把藥油塗抹上去。過一夜後,癬處會略微腫脹,然後就會痊癒。

下疳瘡

蛤粉,蠟茶,苦參,密陀僧

上為末。河水洗淨,臘豬油調敷。兼治臁瘡。

又方

米泔水洗瘡淨。用頭髮,以鹽水洗淨,去油,再用清湯洗,曬乾燒灰,敷瘡上,即時生靨。

附方

冰霜散,治火燒燎損傷,油熱澆傷,皮爛肉大痛。

寒水石(生),牡蠣(煅),明朴硝,青黛(各一兩),輕粉(一錢)

白話文:

寒水石(生) 牡蠣(煅燒) 明礬 青黛(各一兩) 輕粉(一錢)

上為末。新水調或油調,濕則干貼痛處,立止如神。

聖粉散,治下注疳瘡,蝕臭腐爛,疼痛不可忍者。

黃柏(蜜炙),密陀僧,黃丹,高末茶,乳香(各三錢),輕粉(一錢半),麝(少許)

上為末。用蔥湯洗瘡後次貼此藥。兼治小兒疳瘡。

下疳瘡洗藥

黃連,黃柏,當歸,白芷獨活防風,朴硝,荊芥

白話文:

黃連:一種苦味的中藥材,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。

黃柏:一種苦味的中藥材,具有收斂止血、清熱利濕的功效。

當歸:一種補血補氣的中藥材,具有補血活血的功效。

白芷:一種芳香的中藥材,具有解毒、消腫的功效。

獨活:一種祛風散寒的中藥材,具有祛風止痛、通經活絡的功效。

防風:一種祛風解表的,具有祛風散寒、解肌發表的功效。

朴硝:一種瀉下的中藥材,具有瀉熱通便的功效。

荊芥:一種解表透疹的中藥材,具有解表透疹、疏風散寒的功效。

上等分,水煎,入錢五十文,烏梅五個,鹽一匙,同煎,溫洗,日五七次。用下藥敷:

白話文:

上等分藥材,用煎煮的方式泡成藥水,加入 50 文錢的烏梅 5 顆,以及一匙鹽,一起煎煮。把藥水溫熱後作為洗劑,一天洗滌 5-7 次。另外,還要使用以下藥材敷在患處:

木香,檳榔,黃連,銅青,輕粉,枯礬,螵蛸,麝(各等分兩)

上為極細末。洗後,至夜敷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