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震亨、戴思恭

《丹溪心法》~ 卷三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1)

1. 卷三

2. 脫肛二十八

脫肛屬氣熱、氣虛、血虛、血熱。熱虛者,補氣,參、耆、芎、歸、升麻。血虛,四物湯;血熱者,涼血,四物湯加炒柏;氣熱者,條芩六兩,升麻一兩,曲糊丸,外用五倍子為末,托而上之。一次未收,至五七次,待收乃止。又東北方壁土泡湯,先熏後洗。

〔附錄〕肺與大腸為表裡,故肺藏蘊熱,則肛門閉結;肺藏虛寒,則肛門脫出。又有婦人產育用力,小兒久痢,皆致此。治之必須溫肺藏,補陽胃,久則自然收矣。

附方

香荊散,治肛門脫出,大人小兒皆主之。

香附子,荊芥(等分),砂仁

上為末。每服三錢,水一碗,煎熱,淋洗;每服三錢,煎服亦可。

又方

五倍子為末,每用三錢,煎洗。

又方

木賊不以多少,燒灰為末。摻肛門上按入,即愈。

白話文:

[脫肛二十八]

脫肛的情況,可能由於氣熱、氣虛、血虛或血熱引起。對於氣熱和氣虛的人,應補充氣力,可用人參、黃耆、川芎、當歸、升麻等藥材。若因血虛導致,可以服用四物湯;血熱的情況,則需涼血,可在四物湯中加入炒柏。氣熱者,可用六兩黃芩、一兩升麻,研磨成粉,製成藥丸服用,同時外用五倍子粉末,托住肛門,使其回縮。若一次未能見效,需連續使用五到七次,直至脫肛症狀消失才停止。此外,還可用東北方的壁土浸泡於水中,先燻蒸後清洗。

附錄部分提到,肺部與大腸相互影響,肺部過熱會導致肛門閉結,肺部虛寒則會造成肛門脫垂。另外,婦女分娩時用力過度,或兒童長期痢疾,也可能引發此症。治療上,應溫暖肺部,補充胃部的陽氣,經過一段時間,脫肛的問題自然會得到改善。

附方部分:

香荊散:適用於大人和兒童的肛門脫垂情況。所需材料為香附子、荊芥(等量)、砂仁,將其研磨成粉,每次取三錢,用水一碗煮沸,趁熱淋洗患處,也可以煎煮後直接服用。

另一個方法:使用五倍子粉末,每次取三錢,煎煮後清洗患處。

再一個方法:取適量的木賊,燒成灰並研磨成粉,撒在肛門上,然後輕輕按壓,即可見效。

3. 嘔吐二十九

凡有聲有物,謂之嘔吐;有聲無物,謂之噦。胃中有熱膈上有痰者,二陳湯加炒山梔、黃連、生薑;有久病嘔者,胃虛不納穀也,用人參、生薑、黃耆、白朮、香附之類。嘔吐,朱奉議以半夏、橘皮、生薑為主。劉河間謂嘔者,火氣炎上,此特一端耳。有痰膈中焦,食不得下者;有氣逆者;有寒氣鬱於胃口者;有食滯心肺之分,而新食不得下而反出者;有胃中有火與痰而嘔者。嘔吐藥,忌栝蔞、杏仁、桃仁、蘿蔔子、山梔,皆要作吐,丸藥帶香藥行散,不妨。

注船大吐,渴飲水者即死,童便飲之,最妙。

附方

理中加丁香湯,治中脘停寒,喜辛物,入口即吐。

人參,白朮,甘草(炙),乾薑(炮,各一錢),丁香(十粒)

上㕮咀。生薑十片,水煎服。或加枳實半錢亦可。不效,或以二陳湯加丁香十粒,並須冷服,蓋冷遇冷則相入,庶不吐出。又或《活人》生薑橘皮湯。

《活人》,生薑橘皮湯

橘皮(四兩),生薑(半斤)

上㕮咀。水七盞,煮至三盞,去滓,逐旋溫服。

熱嘔《濟生》竹茹湯、小柴胡加竹茹湯,見瘧類。

上並用生薑多煎服。

《濟生》,竹茹湯

葛根(三兩),半夏(炮七次,二兩),甘草(炙,一兩)

上㕮咀。每四錢,水一盞,入竹茹一小塊,姜五片。

加味二陳湯,治停痰結氣而嘔。

半夏,橘皮(各五兩),白茯苓(三兩),甘草(炙,一兩半),砂仁(一兩),丁香(五錢),生薑(三兩)

上水煎服。

吐蟲而嘔方

黑鉛炒成灰,檳榔末

米飲調下。

白話文:

[嘔吐二十九]

凡是伴有聲音和物質排出的,我們稱之爲嘔吐;只有聲音沒有物質排出的,我們稱之爲呃逆。如果胃部有熱氣且隔膜上有痰,可以用二陳湯加上炒過的山梔、黃連、生薑;對於長期嘔吐的人來說,這可能是胃虛無法消化食物,這時可以使用人參、生薑、黃芪、白朮、香附等藥物。對於嘔吐症狀,朱奉議主張以半夏、橘皮、生薑爲主。劉河間則認爲,嘔吐是由於體內火氣上升,但這只是其中一種可能。還有可能是痰溼阻塞中焦,使食物無法下嚥;或者是氣逆造成的;或是寒氣在胃口鬱積;或是食物滯留在心肺部位,導致新吃下的食物無法下嚥而反嘔出來;或是胃部有火與痰引起的嘔吐。

治療嘔吐的藥,應避免使用栝樓、杏仁、桃仁、蘿蔔籽、山梔,因爲這些藥物都有催吐的效果。在製作藥丸時,加入一些芳香藥物進行散播,不會有不良影響。

若在船上發生嚴重嘔吐,並且患者感到口渴想要喝水,這是非常危險的情況,此時應該給患者喝童便,效果最好。

附帶的藥方:

"理中加丁香湯",用於治療胃部寒冷,喜歡辛辣食物,但一吃就吐的症狀。 藥物包括:人參、白朮、炙甘草、炮乾薑(每樣一錢)、丁香(十粒)。 將上述藥材研磨,再配以生薑十片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也可以添加半錢的枳實。如果沒有效果,可以嘗試二陳湯加上丁香十粒,必須冷服,因爲冷遇冷會更易吸收,減少嘔吐的機率。或者參考《活人》中的生薑橘皮湯。

《活人》中的生薑橘皮湯: 藥物包括:橘皮(四兩)、生薑(半斤)。 將上述藥材研磨,加入七盞水,煮至剩下三盞,去掉殘渣,趁熱溫服。

熱性嘔吐,《濟生》的竹茹湯和小柴胡加竹茹湯,具體可見於瘧疾類的治療方法。 以上都需配以大量生薑煎煮後服用。

《濟生》中的竹茹湯: 藥物包括:葛根(三兩)、炮製過七次的半夏(二兩)、炙甘草(一兩)。 將上述藥材研磨,每次取四錢,加入一盞水,放入一小塊竹茹,五片生薑。

"加味二陳湯",用於治療因痰溼阻塞和氣結造成的嘔吐。 藥物包括:半夏、橘皮(各五兩)、白茯苓(三兩)、炙甘草(一兩半)、砂仁(一兩)、丁香(五錢)、生薑(三兩)。 將上述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
針對吐蟲並伴隨嘔吐的病症: 藥物爲:炒成灰的黑鉛、檳榔末。 用米飲調勻後服用。

4. 噁心三十

噁心有痰、有熱、有虛,皆用生薑,隨證佐藥。

戴云:噁心者,無聲無物,心中欲吐不吐,欲嘔不嘔。雖曰噁心,實非心經之病,皆在胃口上,宜用生薑,蓋能開胃豁痰也。

〔附錄〕噁心,欲吐不吐,心中兀兀,如人畏舟船,宜大半夏湯,或小半夏茯苓湯,或理中湯加半夏亦可。又胃中有熱,噁心者,以二陳加生薑汁炒黃連、黃芩各一錢,最妙。

附方

大半夏湯

半夏,陳皮,茯苓(各二錢半)

上㕮咀。水二盞,姜二錢半,煎八分,食後服。

小半夏茯苓湯

半夏(五兩),茯苓(三兩)

上㕮咀。每服八錢,用水一盞半,煎至一盞,入生薑自然汁投藥中,更煎一兩沸,熱服,無時,或用生薑半斤同煎。

理中湯,見中寒。

白話文:

【噁心三十】

噁心的情況有痰濕型、火熱型和虛弱型,這些情況都可用生薑來治療,並根據不同症狀搭配其他藥物使用。

戴氏指出:噁心,是指那種無聲無息、無物可吐,但又覺得心中想吐卻吐不出來,想嘔又嘔不出來的狀態。雖然叫噁心,但其實並不是心臟相關的疾病,主要問題出現在胃部,因此適宜使用生薑,因為它有開胃去痰的功效。

【附錄】 對於噁心、想吐又吐不出來的情況,心裡總是感覺悶悶的,就像坐船的人會感到暈眩。可以選擇服用大半夏湯、小半夏茯苓湯,或是理中湯加上半夏,都是不錯的選擇。此外,如果胃中有火熱導致噁心,可以用二陳湯加上生薑汁炒過的黃連和黃芩各一錢,效果極佳。

【附方】

【大半夏湯】 配方:半夏、陳皮、茯苓(各二錢半) 做法:將藥材切碎。加入兩碗水和二錢半的生薑一起煮,煮至剩八分水量時服用,飯後服用。

【小半夏茯苓湯】 配方:半夏(五兩)、茯苓(三兩) 做法:將藥材切碎。每次服用八錢,加入一碗半的水,煮至剩一碗水量,加入生薑自然汁,再煮一兩沸,趁熱服用,不限時間,也可用半斤的生薑一同煎煮。

【理中湯】,詳見中寒症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