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震亨、戴思恭

《丹溪心法》~ 卷四 (15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15)

1. 口齒七十八

口瘡,服涼藥不愈者,因中焦土虛,且不能食,相火衝上無制,用理中湯。人參、白朮、甘草補土之虛,乾薑散火之標。甚則加附子,或噙官桂,亦妙。一方,生白礬為末貼之,極效。或噙良久,以水漱之,再噙。一方,治口瘡甚者,用西瓜漿水,徐徐飲之。冬月無此,用西瓜皮燒灰敷之。

又方,黃連好酒煮之,呷下立愈。又方,遠志,醋研,鵝毛掃患處,出涎。

入方

細辛,黃柏(炒,一云黃連,等分)

上為末。貼之,或摻舌上,吐涎水再敷,須旋合之。

治滿口白爛

蓽茇(一兩,為末),厚柏(一兩)

上用柏,火炙為末,米醋煎數沸,後調上藥。漱涎,再用白湯漱口即愈。重者三次。

舌上生瘡,用白荷花瓣貼之。

〔附錄〕口舌生瘡,皆上焦熱壅所致,宜如聖湯,或甘桔湯加黃芩一錢。仍用柳花散摻之。

附方

黑參丸,治口舌生瘡,久不愈。

黑參,天門冬,麥門冬(去心,各炒一兩)

上為末,煉蜜丸如彈子大。每用一丸,綿裹噙化,咽津。

柳花散,治口舌生瘡。

玄胡索(一兩),黃柏,黃連(各半兩),密陀僧(二錢),青黛(二錢)

上為末。敷貼口內,有津即吐。

增損如聖湯

桔梗(二兩),甘草(炙,一兩半),防風(半兩),枳殼(湯浸去穰,二錢半)

上為末。每服三錢,水煎,食後服。

甘桔湯

桔梗(二兩),甘草(一兩)

上水煎,食後溫服。

理中湯,見中寒類。

牙痛,梧桐淚為末,少加麝香擦之。牙大痛,必用胡椒、蓽茇,能散其中浮熱。間以升麻、寒水石,佐以辛涼,荊芥、薄荷、細辛之類。又方,用清涼藥,便使痛不開,必須從治,蓽茇、川芎、薄荷、荊芥、細辛、樟腦、青鹽。

治牙痛甚者。

防風,羌活,青鹽(入肉),細辛,蓽茇,川椒

上為末。擦噙。

又方

南星為末,霜梅五個,取其引涎。以荊芥、薄荷散風熱,青鹽入腎入骨。擦噙。

又方

蒲公英(燒灰),香附末,白芷,青鹽

上為末。擦噙。

治陰虛牙出鮮血,氣鬱。

用四物湯加牛膝、香附、生甘草、側柏。

蛀牙

蘆薈、白膠香,寒蛀孔中。

陽明熱而牙痛。

大黃、香附,各燒灰存性為末,入青鹽少許,不時擦牙上。

固齒

用羊脛骨燒灰存性二錢,當歸、白芷、豬牙皂角、青鹽各一錢為末,擦牙上。

刷牙藥

燒白羊骨灰一兩,升麻一兩,黃連半錢,擦用。

白話文:

[口齒護理]

口內長瘡,若服用清涼藥物未能康復,可能是因為消化系統功能虛弱,導致無法正常進食,身體內的火氣上升失去控制,這時應使用「理中湯」。人參、白朮、甘草可補充消化系統的虛弱,乾薑能散發火氣。病情嚴重時,可加入附子,或含服官桂,效果極佳。另一方法是,將生白礬磨成粉敷在患處,效果顯著。或含服一段時間後,用清水漱口,再繼續含服。

另一個治療口瘡的方法,是慢慢飲用西瓜汁。冬天若沒有西瓜,可用西瓜皮燒成灰敷於患處。

還有一種方法,用黃連浸泡在好酒中煮沸,慢慢飲下即可快速康復。另一方法是,將遠志用醋研磨,用鵝毛掃在患處,促進口水分泌。

另一個配方如下:

細辛和黃柏(或黃連)等量,磨成粉末,敷在患處,或撒在舌頭上,待口水分泌後再敷一次,需立即合上嘴巴。

對於滿嘴潰爛的狀況,

蓽茇(一兩,磨成粉末),厚柏(一兩)

先將厚柏用火烤至微焦,再磨成粉末,再與蓽茇混合,用米醋煮沸後調和,漱口後將口水吐出,再用清水漱口,重複三次。

若舌頭上長瘡,可用白荷花瓣敷在患處。

口舌長瘡多是由上身熱氣堵塞導致,建議使用「如聖湯」,或「甘桔湯」加入黃芩一錢,並使用「柳花散」敷在患處。

「黑參丸」,用於治療長期未愈的口舌生瘡。

黑參、天門冬、麥門冬(去心,各一兩,先炒熟)

將所有材料磨成粉末,加入蜂蜜搓成彈珠大小的丸狀,每次使用一丸,含服融化後吞下,再吞下唾液。

「柳花散」,用於治療口舌生瘡。

玄胡索(一兩)、黃柏、黃連(各半兩)、密陀僧(二錢)、青黛(二錢)

將所有材料磨成粉末,敷在口腔內,如有口水產生即吐出。

牙痛時,可將梧桐淚磨成粉,加入少量麝香摩擦患處。牙齒劇烈疼痛時,應使用胡椒和蓽茇,它們能散去身體中的浮熱。同時配合升麻、寒水石,輔以辛涼之物如荊芥、薄荷、細辛等。另一方法,使用清涼藥物,但若牙痛不減,必須對症下藥,例如蓽茇、川芎、薄荷、荊芥、細辛、樟腦、青鹽等。

對於嚴重的牙痛,

防風、羌活、青鹽(放入肉中)、細辛、蓽茇、川椒

將所有材料磨成粉末,含服。

另一方法,

南星磨成粉末,霜梅五個,用荊芥、薄荷散風熱,青鹽能深入腎臟和骨骼。含服。

另一方法,

蒲公英(燒成灰)、香附末、白芷、青鹽

將所有材料磨成粉末,含服。

對於陰虛導致牙齦出血及氣鬱,

使用「四物湯」加入牛膝、香附、生甘草、側柏。

對於蛀牙,

蘆薈、白膠香,塞入蛀洞中。

對於太陽經絡熱氣導致的牙痛,

大黃、香附,各燒成灰後保留活性成分,磨成粉末,加入少量青鹽,隨時塗抹在牙齒上。

為了鞏固牙齒,

使用羊脛骨燒成灰保留活性成分二錢,當歸、白芷、豬牙皁角、青鹽各一錢磨成粉末,塗抹在牙齒上。

刷牙藥物,

燒白羊骨灰一兩,升麻一兩,黃連半錢,用於擦拭牙齒。

2. 破滯氣七十九

附氣刺痛,附諸氣

破滯氣,須用枳殼,高者用之。夫枳殼者,損胸中至高之氣,二三服而已。又云:滯氣用青皮,勿多用,多則瀉真氣。如實熱在內,相火上衝,有如氣滯,宜知母、黃柏、黃連、黃芩。如陰虛氣滯者,宜四物加玄參、黃柏以補血。

氣刺痛,用枳殼,看何部分,以引經藥導使之行,則可。若稟受素壯而氣刺痛,宜枳殼、烏藥;若肥白氣虛之人氣刺痛者,宜參、術加木香;若因事氣鬱不舒暢而氣刺痛,當用木香。

〔附錄〕充按:丹溪無治氣條,後人增入。姑存以便閱者。

人以氣為主,一息不運則機緘窮,一毫不續則穹壤判。陰陽之所以升降者,氣也。血脈之所以流行者,亦氣也。榮衛之所以運轉者,此氣也。五臟六腑之所以相養相生者,亦此氣也。盛則盈,衰則虛,順則平,逆則病。氣也者,獨非人身之根本乎?人有七情,病生七氣,七氣者,寒、熱、怒、恚、喜、憂、愁,或以為喜、怒、憂、思、悲、驚、恐,皆通也。然則均調是氣,將何先焉?曰:氣結則生痰,痰盛則氣愈結,故調氣必先豁痰,如七氣湯。

以半夏為主而官桂佐之,蓋良法也。況夫冷則生氣。調氣須用豁痰,亦不可無溫中之劑,其間用桂,又所以溫其中也。不然,七情相干,痰涎凝結,如絮如膜,甚如梅核,窒礙於咽喉之間,咯不去,咽不下,或中艱食,或上氣喘急,曰氣隔,曰氣滯,曰氣秘,曰氣中,以至五積六聚,疝癖癥瘕,心腹塊痛,發則欲絕,殆無往而不至矣。

怒則氣上,喜則氣緩,驚則氣亂,恐則氣下,勞則氣耗,悲則氣消,思則氣結,此七者皆能致疾,寒氣鬱於中作痛者,以七氣湯、鹽煎散、東垣升陽順氣湯。逆者抑之,以木香流氣飲、降氣湯。有熱者須加涼劑抑之,所謂從陰引陽也。

附方

《和劑》,七氣湯,七氣所傷,痰涎結聚,心腹刺痛,不能飲食。

半夏(五兩),人參,桂(各一兩),甘草(炙,半兩)

上每服三錢,水煎,姜五片,棗一枚。

《三因》,七氣湯,治如前。

半夏(五兩),茯苓(四兩),厚朴(三兩),紫蘇(二兩)

上銼以水煎,姜七片,棗二個。

《指迷》,七氣湯,治七情相干,陰陽不得升降,氣道壅滯,攻衝作疼。

青皮,陳皮,桔梗,莪朮,桂,藿香,益智(各一兩),香附(一兩半),甘草(炙,七錢半),半夏(七錢半)

上銼。每服三錢,水煎,姜三片,棗一個。

加減七氣湯

莪朮(炮),三稜(炮),青皮,陳皮,香附,藿香,益智,甘草(炙),桔梗,官桂,木香檳榔,枳殼(炒),白果,蘿蔔子(炒),紫蘇

上以水煎,姜三片。

流氣飲子,治男婦五臟不和,三焦氣壅,心胸悶痞,咽塞不通,腹脅膨脹,腳氣腫痛,肩揹走注疼痛,嘔吐不食,氣喘,咳嗽痰盛,面目浮腫及四肢,大便秘澀,小便不通。

木香(二錢半),檳榔,青皮,半夏,茯苓,枳殼,桔梗,當歸,芍藥,防風,川芎,紫蘇,枳實,黃耆,烏藥,腹皮,甘草(炙),陳皮(七錢半)

上銼。每服五錢,水煎,姜三片,棗一枚。

《和劑》,流氣飲,調榮衛,利三焦,行痞滯,消腫脹。

陳皮,青皮,紫蘇,厚朴(薑製),香附(炒),甘草(炙,各四兩),木通(二兩),腹皮,丁皮檳榔,桂,木香,草果,莪朮(炮),藿香(各一兩半),麥門冬(去心),人參,白朮,木瓜,赤茯苓,石菖蒲,白芷,半夏,枳殼(炒,各一兩)

上每服三錢,水煎,姜四片,棗二枚。一方,有大黃,無藿香。

大七氣湯,治積聚,隨氣上下,發作有時,心腹疚痛,大小便不利。

三稜(炮),莪朮(炮),青皮(炒),陳皮,藿香,桔梗,肉桂,益智(各一兩半),甘草(炙,七錢半),香附(炒,一兩半)

上銼。以水煎,姜五片。

分心氣飲,治男婦一切氣不和,心胸痞悶,脅肋脹滿,噎塞不通,噫氣吞酸,嘔噦噁心,頭目昏眩,四肢倦怠,面色痿黃,口苦舌乾,飲食減少,日漸羸瘦,大腸虛秘,並皆服之。

紫蘇(莖葉俱用,四兩),羌活,半夏,肉桂,青皮,陳皮,腹皮,桑白皮(炒),木通,芍藥,甘草(炙),赤茯苓(各一兩)

上銼。每服三錢,水煎,生薑三片,棗一枚,燈心十莖。若氣秘,加枳殼、蘿蔔子、皂角子各半錢;咳嗽不利,加人參一錢,五味子七粒,桔梗一錢;氣滯腰疼,加木瓜二片,枳殼一錢;水氣面目浮腫,加車前、麥門冬、葶藶子、澤瀉、豬苓。

分心氣飲,治一切氣,留滯於胸膈之間,不能流暢,以致痞悶,噎塞不通,大便虛秘。

木香,丁皮(各二錢),人參,麥門冬(去心),腹皮,檳榔,桑白皮,草果,桔梗,厚朴,白朮(各半兩),香附,藿香,陳皮,紫蘇(各一兩半),甘草(炙,一兩)

上銼。每服姜三片,棗一枚,水煎服。

分心氣飲真方,治憂思鬱怒諸氣,痞滿停滯,通利大小便。

紫蘇(莖葉,三兩),半夏,枳殼(各一兩半),青皮,橘紅,腹皮,桑白皮(炒),木通,赤茯苓木香,檳榔,莪朮(煨),麥門冬(去心),桔梗,桂,香附,藿香(各一兩),甘草(炙,一兩三錢)

上銼。每服三錢,水煎,入姜三片,棗二枚,燈心十莖。

蘇子降氣湯,治虛陽上攻,氣不升降,上盛下虛,痰涎壅盛,頭目腰痛,大便風秘,冷熱氣瀉,肢體浮腫。

紫蘇子,半夏(五兩),當歸,甘草(炙),前胡,厚朴(各二兩),官桂,陳皮(三兩)

上銼。姜三片,棗一枚,水煎服。

三和散,和暢三焦,治痞脹浮腫,腸胃澀秘。

腹皮(炒),紫蘇(莖葉),沉香,木瓜,羌活(各二兩),白朮,川芎,木香,甘草(炒),陳皮,檳榔(濕紙煨,各七錢半)

上每服三錢,水煎服。加茯苓,利水。

蟠蔥散,治男婦脾胃虛冷,氣滯不行,攻刺心腹,痛連胸脅膀胱小腸腎氣,及婦人血氣刺痛。

玄胡索,肉桂,乾薑(炮,各一兩),蒼朮,甘草(炙,各八兩),砂仁,丁皮,檳榔(各四兩),蓬朮,三稜,茯苓,青皮(各六兩)

上每服二錢,水煎,入連莖蔥白一莖,空心溫服。

治氣六合湯

當歸,芍藥,川芎,地黃,木香,檳榔

上以水煎服。

分氣紫蘇飲,治脾胃不和,胸膈噎塞,胸脅疼痛,氣促喘急,心下脹悶。

枳殼,茯苓,腹皮,陳皮,甘草,蘇子,草果,白朮,當歸,紫蘇,半夏,桑皮,五味子

上銼。姜三片,水煎。

木香化滯散

木香,白朮,陳皮,桔梗,腹皮,茯苓,人參,砂仁,青皮,藿香,薑黃,檀香,白果

聚香飲子,治七情所傷,遂成七疝,心脅引痛,不可俯仰。

檀香,木香,丁香,乳香,沉香,藿香(各一兩),玄胡索,川烏(炮),桔梗(炒),桂心,甘草(炙),片子薑黃(各十兩)

上姜三片,棗一枚,煎服。

沉香降氣湯,治三焦痞滿,滯氣不宣,心腹痛滿,嘔吐痰沫,五噎五膈。

沉香,木香,丁香,藿香,人參,甘草,白朮(各一兩),肉豆蔻,桂花,檳榔,陳皮,砂仁,川薑(炮),枳實(炒),白檀(各二兩),白茯苓,青皮,白豆蔻

上每服三錢,水煎,入鹽少許。

烏藥平氣散,治腳氣上攻,頭目昏眩,腳膝痠疼,行步艱苦,諸氣不和,喘滿迫促。

人參,白朮,茯苓,甘草,天台烏藥,當歸,白芷,川芎,麻黃,木瓜,五味子

上姜三片,水煎服。

復元通氣散,治氣不宣流,或成瘡癤,並閃挫腰痛,諸氣滯閉,耳聾耳疼。止痛活血。

茴香,穿山甲(蛤粉炒,各二兩),白牽牛(炒),玄胡索,甘草(炒),陳皮(各一兩),木香(一兩半)

上為末。每服一錢,熱酒調服。

手拈散,治心脾氣痛。

草果,沒藥,玄胡,五靈脂

上為末。酒調二錢。

枳殼煮散,治悲哀傷肝氣,痛引兩脅。

防風,川芎,枳殼,細辛,桔梗,甘草,葛根

上用水煎服。

鹽煎散,治男子婦人,一切冷氣攻衝,腹脅刺痛不已。及脾胃虛冷,嘔吐泄瀉,膀胱小腸氣,婦人血氣痛。

羌活,砂仁,甘草(炙),茯苓,草果,肉豆蔻(煨),川芎,茴香,蓽澄茄,麥芽(炒),檳榔,良薑(油炒),枳殼(炒),厚朴,陳皮,蒼朮(等分)

上用水煎,加鹽少許。

東垣升陽順氣湯

升麻,柴胡,陳皮(各一錢),半夏,人參(各三錢),黃耆(四錢),甘草,柏皮(各五分),當歸(一錢),草豆蔻(一錢),神麯(炒。一錢半)

上㕮咀。每半兩,入姜煎。

分氣紫蘇飲,治脾胃不和,氣逆喘促,心下脹滿,嘔逆不食。

五味子,桑白皮,茯苓,甘草(炙),草果,腹皮,陳皮,桔梗(各一斤),紫蘇(十五兩)

上銼。每服四錢,水煎,姜三片,入鹽少許。

雞舌香散,治臟腑虛弱,陰陽不和,中脘氣滯,停積痰飲,胸膈脹悶,心脾引痛。

臺烏,香附,良薑,芍藥,甘草,肉桂

上以水煎服。

大玄胡湯

莪朮,三稜,當歸,芍藥,官桂,檳榔,厚朴,木香,玄胡,大黃,桔梗,川楝子,川芎,甘草(炙),黃芩

上以水煎服。

化氣散,治諸食積,並宿食不消,此劑至為穩當。

三稜,莪朮,青皮,陳皮,厚朴,神麯,麥芽,甘草,臺烏,香附

上以水煎服。

東垣木香順氣散,治濁氣在上,則生䐜脹。

木香(三分),厚朴(四分),青皮,陳皮,益智,茯苓,澤瀉,生薑,吳茱萸,半夏(各二分),當歸(五分),升麻,柴胡(一分),草豆蔻(三分,煨),蒼朮(三分)

上作一服,水煎溫服。

勻氣散,治氣滯不勻,胸膈虛痞,宿食不消,心腹刺痛,脹滿噎寒,嘔吐噁心。調脾胃,進飲食。

生薑,沉香,丁香,檀香,木香(各一兩),藿香(四兩),甘草(炙,四兩),砂仁(二兩),白果仁(二兩)

上為末。每服二錢,沸湯調下;或水煎服。

順氣木香散,治氣不升降,胸膈痞悶,時或引痛,及酒食過傷,噫氣吞酸,心脾刺痛,女人一切血氣刺痛。

砂仁,官桂,甘草(炙),陳皮,厚朴,丁皮,茴香,桔梗,蒼朮,木香,乾薑,良薑

上以水煎服。

快氣散,治一切氣,心腹脹痛,胸膈噎塞,噫氣吞酸,胃中痰逆嘔吐,及宿酒不解。

砂仁,甘草(炙),香附,生薑

上為末。鹽湯調下。

異香散,治腎氣不和,腹脅脹滿,飲食難化,噫氣吞酸,一切冷氣,結聚腹中刺痛。

石蓮肉(一兩),莪朮(炮),益智,甘草(炙),三稜(各六兩),青皮,陳皮(各三兩),厚朴(二兩)

上銼。每服三錢,水煎,姜三片,棗一枚,入鹽一捻,同煎服。

化氣湯,治一切氣逆,胸膈噎塞,心脾卒痛,嘔吐酸水,丈夫小腸氣,婦人血氣。

沉香,胡椒(各一兩),砂仁,桂心,木香(各二兩),陳皮(炒),乾薑(炮),莪朮(炮),青皮(去穰炒),茴香(炒),甘草,丁皮(各四兩)

上為末。每服二錢,姜蘇鹽湯調下;婦人淡醋湯下。

降氣湯,治中脘不快,心腹脹滿,氣不升降,噎塞喘促,乾噦咳嗽,嗜臥減食,停積不消。專治腳氣上衝,肢體浮腫,有妨飲食。

紫蘇,厚朴,官桂,半夏,當歸,前胡,柴胡,甘草,姜

上以水煎服。

木香化滯湯,治因憂氣,食濕鹽面,結於中脘,腹皮底微痛,心下痞滿不食。

草豆蔻,甘草(五錢,炙),半夏(一兩),當歸梢,枳實(炒,各二錢),紅花(半兩)

上每用五錢,水煎,姜三片,棗一個,熱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