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震亨、戴思恭

《丹溪心法》~ 卷二 (2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25)

1. 勞瘵十七

勞瘵主乎陰虛,痰與血病。虛勞漸瘦屬火,陰火銷爍,即是積熱做成。始健,可用子和法,後若羸瘦,四物湯加減,送消積丸,不做腸虛。蒸蒸發熱,積病最多,勞病,四物湯加炒柏、竹瀝、人尿薑汁,大補為上。肉脫熱甚者難治。

入方

青蒿一斗五升,童便三斗,文武火熬,約童便減至二斗,去蒿再熬。至一斗,入豬膽汁七枚,再熬數沸。甘草末收之。每用一匙,白湯調服。

〔附錄〕勞瘵之證,非止一端。其始也,未有不因氣體虛弱,勞傷心腎而得之,以心主血,腎主精,精竭血燥,則勞生焉。故傳變不同,骨蒸殗殜,復連屍疰。夫疰者,注也,自上至下,相傳骨肉,乃至滅門者有之。其證臟中有蟲齧心肺間,名曰瘵疾,難以醫治。傳屍勞瘵,寒熱交攻,久嗽咯血,日見羸瘦,先以三拗湯與蓮心散煎,萬不一失。

附方

蓮心散,治虛勞或大病後,心虛脾弱,盜汗遺精。

人參,白茯苓,蓮肉(各二兩),白朮,甘草,白扁豆(炒),薏苡(炒),桔梗(炒),乾葛(炒),黃耆(各一兩,炒),當歸(各半兩),桑皮,半夏曲,百合,乾薑(炮),山藥(炒),五味,木香,丁香,杏仁(炒),白芷,神麯(炒,各一兩)

上銼。每服五錢,生薑三片,棗同煎,空心溫服。

樂令建中湯,治臟腑虛損,身體消瘦,潮熱自汗,將成勞瘵。此藥退虛熱,生血氣。

前胡(一兩),細辛,黃耆,人參,橘皮,麥門冬,桂心,當歸,白芍,茯苓,甘草(炙,一兩),半夏(七錢)

上銼。每服四錢,姜三片,棗一枚,水煎服。

黃耆鱉甲散,治虛勞客熱,肌肉消瘦,四肢煩熱,心悸盜汗,減食多渴,咳嗽有血。

生地黃(三兩),桑白,半夏(三兩半),天門冬(五兩),鱉甲(醋煮,五兩),紫菀(二兩半),秦艽(三兩三錢),知母,赤芍,黃耆(各三兩半)人參,肉桂,桔梗(二兩六錢半),白茯苓,地骨皮,柴胡(三兩三錢),甘草(二兩半)

上銼。每服三錢,水煎服。

清骨散,治男子婦人五心煩熱,欲成勞瘵。

北柴胡,生地黃(各二兩),人參,防風,熟地黃,秦艽(各一兩),赤苓(一兩),胡黃連(半兩),薄荷(七錢半)

上每服四錢,水煎溫服。

三拗湯,見喘類。

〔附錄〕葛可久先生勞症《十藥神書》內,摘書七方。夫人之生也,稟天地氤氳之氣,在乎保養真元,固守根本,則萬病不生,四體康健。若曰不養真元,不固根本,疾病由是生焉。且真元根本,則氣血精液也。余嘗聞先師有言曰:萬病莫若勞症最為難治。

蓋勞之由,因人之壯年,氣血完聚,精液充滿之際,不能保養性命,酒色是貪,日夜耽嗜,無有休息,以致耗散真元,虛敗精液,則嘔血吐痰,以致骨蒸體熱,腎虛精竭,面白頰紅,口乾咽燥,白濁遺精盜汗,飲食艱難,氣力全無,謂之火盛金衰。重則半年而斃,輕則一載而亡。

白話文:

勞瘵這種病主要由於陰虛引起,與痰和血的病變有關。虛勞導致逐漸消瘦,屬於火熱的表現,陰火消耗身體,就是因為積熱造成的。剛開始發病,可以使用滋補陰液的方法,之後如果身體變得非常瘦弱,可以用四物湯加減藥材,再配合消積丸,不要讓腸胃變得虛弱。如果出現陣陣發熱,通常是積病引起的,對於勞病,可以用四物湯加上炒過的黃柏、竹瀝、人尿薑汁來治療,以大補身體為主。如果肌肉脫落且發熱嚴重,就難以治療了。

青蒿湯: 青蒿一斗五升,童子小便三斗,用文火和武火熬煮,約將童子小便煮到剩下二斗時,撈出青蒿繼續熬煮。直到剩下約一斗時,加入七枚豬膽汁,再煮沸數次,最後用甘草粉收汁。每次用一匙,用白開水調服。

附錄: 勞瘵這種病,病因不只一種。一開始,沒有不是因為身體虛弱,勞累損傷心腎而得的。因為心主管血,腎主管精,精耗竭血乾燥,就會產生勞病。所以病情的發展變化不同,可能會出現骨蒸潮熱、身體虛弱,甚至蔓延傳染。這種傳染,是從上到下,在身體的骨肉之間傳播,甚至導致家族滅絕。這種病的症狀是臟腑中有蟲子啃咬心肺之間,叫做瘵疾,難以醫治。傳染性的勞瘵,會出現寒熱交替,長期咳嗽咯血,身體日漸消瘦,先用三拗湯和蓮心散煎藥,通常不會有差錯。

蓮心散:治療虛勞或大病後,心虛脾弱,盜汗遺精。 人參、白茯苓、蓮肉(各二兩),白朮、甘草、炒白扁豆、炒薏苡、炒桔梗、炒乾葛、炒黃耆(各一兩),當歸(各半兩),桑白皮、半夏曲、百合、炮乾薑、炒山藥、五味子、木香、丁香、炒杏仁、白芷、炒神麯(各一兩)。 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用五錢,加生薑三片,大棗一起煎煮,空腹時溫服。

樂令建中湯:治療臟腑虛弱,身體消瘦,潮熱自汗,即將發展成勞瘵。此藥可以退虛熱,產生血氣。 前胡(一兩),細辛、黃耆、人參、橘皮、麥門冬、桂心、當歸、白芍、茯苓、炙甘草(一兩),半夏(七錢)。 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用四錢,加生薑三片,大棗一枚,用水煎服。

黃耆鱉甲散:治療虛勞導致的虛熱,肌肉消瘦,四肢煩熱,心悸盜汗,食慾減退,口渴多飲,咳嗽有血。 生地黃(三兩),桑白皮、半夏(三兩半),天門冬(五兩),醋煮鱉甲(五兩),紫菀(二兩半),秦艽(三兩三錢),知母、赤芍、黃耆(各三兩半),人參、肉桂、桔梗(二兩六錢半),白茯苓、地骨皮、柴胡(三兩三錢),甘草(二兩半)。 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用三錢,用水煎服。

清骨散:治療男女出現五心煩熱,即將發展成勞瘵。 北柴胡、生地黃(各二兩),人參、防風、熟地黃、秦艽(各一兩),赤茯苓(一兩),胡黃連(半兩),薄荷(七錢半)。 每次用四錢,用水煎溫服。

三拗湯:在喘證中有提到。

附錄: 葛可久先生在《十藥神書》中記載的七個治療勞病的方子。人出生時,稟受天地間的精華之氣,應該注重保養真元,鞏固根本,這樣才能避免疾病,身體健康。如果不好好保養真元,不鞏固根本,疾病就會由此產生。真元和根本就是指氣血和精液。我曾經聽先師說過:所有的疾病中,勞病是最難治療的。

勞病的產生,是因為人們在壯年時期,氣血充足,精液充盈的時候,不懂得保養身體,貪戀酒色,日夜沉迷,沒有休息,導致耗散真元,虛損精液,於是出現嘔血吐痰,導致骨蒸體熱,腎虛精竭,面色蒼白,兩頰發紅,口乾咽燥,白濁遺精盜汗,飲食困難,全身無力,這就是所謂的火盛金衰。病情嚴重的半年就會死亡,輕的也會在一年內死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