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震亨、戴思恭

《丹溪心法》~ 卷三 (1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16)

1. 腳氣五十五

(附足跟痛)

腳氣,須用升提之藥,提起其濕,隨氣血用藥,有腳氣衝心者,宜四物湯加炒黃柏,再宜湧泉穴用附子末津唾調敷上,以艾炙,泄引熱下。

入方

防己飲

白話文:

腳氣病,需要使用能提升運氣的藥物,把濕氣升提,跟隨氣血的運行使用藥物。如果有腳氣衝心的情況,適合四物湯加入炒黃柏,再適合作湧泉穴敷上附子末和唾液調和的藥膏,用艾灸烤灼,讓熱氣向下引流。

白朮,木通,防己,檳榔,川芎,甘草梢,犀角,蒼朮(鹽炒),黃柏(酒炒),生地黃(酒炒)

白話文:

白術、木通、防己、檳榔、川芎、甘草梢、犀牛角、蒼朮(鹽炒)、黃柏(酒炒)、生地黃(酒炒)

大便實,加桃仁;小便澀,加杜牛膝;有熱,加黃芩、黃連;大熱及時令熱,加石膏;有痰,加竹瀝、薑汁。如常腫者,專主乎濕熱,先生別有方。

白話文:

大便不通,加桃仁;小便不暢,加杜仲、牛膝;有熱,加黃芩、黃連;天氣炎熱或發燒時,加石膏;有痰,加竹瀝、薑汁。如果經常水腫,主要是濕熱引起的,以前我就開過專門的方子。

又方,治濕熱食積痰流注。

蒼朮,黃柏,防己,南星,川芎,白芷,犀角,檳榔

血虛,加牛膝、龜板。

上為末,酒糊丸服。肥人,加痰藥。

健步丸

白話文:

健步丸 方

功效: 治療濕熱食積、痰液流注。

組成:

  • 蒼朮
  • 黃柏
  • 防己
  • 南星
  • 川芎
  • 白芷
  • 犀角
  • 檳榔

加减:

  • 血虛者,加牛膝、龜板。
  • 肥胖者,加化痰藥。

用法: 上述藥物研磨成粉末,用酒糊做成丸劑服用。

注:

  • 此方名為「健步丸」,可能因為其功效與行走有關,例如改善因濕熱痰阻導致的腿腳沉重等症状。
  • 由于此方包含犀角,為珍稀藥材,現已不再使用。建议在使用任何中药前,咨询专业医师。

生地黃(半兩),歸尾,芍藥,陳皮,蒼朮(各一兩),吳茱萸,條芩(各半兩),牛膝(一兩),桂枝(二錢),大腹子(三個)

白話文:

半兩生地黃,一兩歸尾、芍藥、陳皮、蒼朮,半兩吳茱萸、條芩,一兩牛膝,二錢桂枝,三個大腹子

上為末,蒸餅丸如梧子大。每服一百丸,空心,煎白朮、木通湯下。

又方,一婦人足脛腫。

白話文:

把藥材研磨成細末,製成像梧桐子那麼大的丸子。每次服用一百丸,空腹時,用煎煮過的白朮和木通湯送服。

紅花,牛膝(俱酒洗),生地黃,黃柏,蒼朮,南星,草龍膽,川芎

白話文:

紅花(用酒清洗過),牛膝(用酒清洗過),生地黃,黃柏,蒼朮,南星,草龍膽,川芎。

有筋動於足大指上,至大腿近腰結了,乃因奉養厚,遇風寒,宜四物湯加酒芩、紅花、蒼朮、南星、生薑煎服。

濕痰腳氣,大便滑泄。

白話文:

腳大拇指上有筋塊,一路延伸到腰部附近結成筋結,這是因為飲食豐盛,遇上風寒所致,可以服用四物湯,加入黃芩、紅花、蒼朮、南星、生薑煎服。

蒼朮(二兩),防風(一兩),檳榔(六錢),香附(八錢),川芎(六錢),條芩(四錢),滑石(一兩,二錢),甘草(三錢)

上為末,或丸或散,皆可服。

腳軟筋痛

白話文:

蒼朮:2 兩 防風:1 兩 檳榔:6 錢 香附:8 錢 川芎:6 錢 條芩:4 錢 滑石:1 兩 2 錢 甘草:3 錢

牛膝(二兩),白芍(一兩半),龜板(酒炙),黃柏(酒炒,一兩),知母(炒),甘草(半兩)

白話文:

  • 牛膝:2 兩
  • 白芍:1.5 兩
  • 龜板:酒炙過
  • 黃柏:酒炒過,1 兩
  • 知母:炒過
  • 甘草:0.5 兩

上為末。酒糊為丸。

應痛丸,治腳氣痛不可忍,此藥為劫劑。

赤芍藥(半兩,煨,去皮),草烏(半兩,煨,去皮尖)

上為末,酒糊丸。空心服十丸,白湯下。

又方,治腳氣腫痛。

芥子,白芷(等分)

白話文:

應痛丸

功效: 治腳氣疼痛難忍。

藥性: 屬於劫劑,意指藥效強勁,能迅速消除病症。

藥材:

  • 赤芍(半兩,煨,去皮):將赤芍藥材用火煨過,去除外皮。
  • 草烏(半兩,煨,去皮尖):將草烏藥材用火煨過,去除尖端部分。

製法: 將以上兩種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酒糊製成丸劑。

用法: 空腹服用十丸,用白湯送服。

另一方

功效: 治腳氣腫痛。

藥材:

  • 芥子(等分)
  • 白芷(等分)

製法: 未說明製法。

上為末,薑汁和敷貼。或用仙術、羌活、獨活、白芷、細辛為末,入帛內作襪用。

又方,炸洗腳氣。

白話文:

研磨成細末,加入薑汁敷貼。或者使用仙術、羌活、獨活、白芷、細辛等藥材研磨成粉末,裝在布袋中做成腳套穿戴。

威靈仙,防風,荊芥,地骨皮,當歸,升麻,蒴藋

上煎湯炸洗。

白話文:

  • 威靈仙:一種祛風散寒,活絡筋骨的藥材
  • 防風:一種祛風解表,疏散風寒的藥材
  • 荊芥:一種散風清熱,解毒消腫的藥材
  • 地骨皮:一種清熱涼血,滋陰生津的藥材
  • 當歸:一種補血活血,調經止痛的藥材
  • 升麻:一種昇提陽氣,祛風通竅的藥材
  • 蒴藋:一種清熱解毒,活血通經的藥材

〔附錄〕腳氣,有濕熱,有食積流注,有風濕,有寒濕。勝濕以仙術、白朮、防己、川芎為主,或六物附子湯,或當歸拈痛湯。腳氣氣鬱甚者,舟車丸、除濕丹;有飲者,東垣開結導飲丸。腳氣解表,用麻黃左經湯等藥,隨經選用。有兼痰氣寒濕者,五積散加木瓜。若雙解,以大黃左經湯、東垣羌活導滯湯;若理血,以八味丸,或四物加羌活、天麻,又或四物加黃柏、南星,或健步丸;若疏風養血,用獨活寄生湯最效。

白話文:

腳氣

腳氣有多種原因,包括濕熱、飲食積滯、風濕、寒濕。

治療方法:

  • **濕氣重:**仙術、白朮、防己、川芎等藥物,或六物附子湯、當歸拈痛湯。
  • **氣鬱嚴重:**舟車丸、除濕丹。
  • **有水飲:**東垣開結導飲丸。
  • **風寒濕:**麻黃左經湯等藥物,根據經絡選用。
  • **痰氣寒濕:**五積散加木瓜。
  • **氣血不通:**大黃左經湯、東垣羌活導滯湯。
  • **活血化瘀:**八味丸,或四物湯加羌活、天麻,或四物湯加黃柏、南星,或健步丸。
  • **疏風養血:**獨活寄生湯最有效。

附方

六物附子湯

附子,桂,防己(各四錢),甘草(炙,二錢),白朮,茯苓(各三錢)

上㕮咀。每服半兩,入姜煎。

當歸拈痛湯

白話文:

附方

六物附子湯

附子、桂枝、防己(各四錢)、甘草(炒過,二錢)、白術、茯苓(各三錢)

將以上藥材切碎。每次服用時取半兩,加入生薑一同煎煮。

當歸拈痛湯

羌活(半兩),人參,苦參(酒製),升麻,葛根,蒼朮(各二錢),炙甘草,黃芩(酒製),茵陳(酒炒,各半兩),防風,歸身,知母(酒炒),澤瀉,豬苓,白朮(一錢半)

上㕮咀。每服一兩,水煎,空心服,臨睡再服。

舟車丸,見水氣類。

除濕丹

白話文:

羌活(10 克),人參,苦參(用酒浸泡),升麻,葛根,蒼朮(各 4 克),炙甘草,黃芩(用酒浸泡),茵陳(用酒炒,各 10 克),防風,歸身,知母(用酒炒),澤瀉,豬苓,白朮(3 克)

檳榔,甘遂,威靈仙,赤芍,澤瀉,葶藶(各二兩),乳香,沒藥(各一兩),牽牛(半兩),大戟(炒,三兩),陳皮(四兩)

白話文:

  • 檳榔、甘遂、威靈仙、赤芍藥、澤瀉、葶藶:各 90 克
  • 乳香、沒藥:各 45 克
  • 牽牛:23 克
  • 大戟(炒):135 克
  • 陳皮:180 克

上為末,糊丸如梧子大。每服五十丸至七十丸,溫水下。

東垣開結導飲丸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製成像梧桐籽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五十到七十粒,用溫水送服。

這是東垣開結導飲丸的製作與服用方法。

白朮,陳皮,澤瀉,茯苓,神麯(炒),麥櫱曲,半夏(各半兩),枳實(炒),巴豆霜(各一錢半),青皮,乾生薑(各半兩)

白話文:

白朮、陳皮、澤瀉、茯苓、神曲(炒)、麥芽和曲子、半夏(各半兩),枳實(炒)、巴豆霜(各一錢半),青皮、乾生薑(各半兩)

上為末,湯浸蒸餅丸如梧子大。每四五十丸,或七十丸,溫水下。

麻黃左經湯

麻黃,乾葛,細辛,白朮,茯苓,防己,桂,羌活,甘草,防風

上㕮咀。每半兩,入薑棗煎服。

五積散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湯浸泡蒸熟的餅丸,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四五十顆或七十顆,溫水送服。

麻黃、乾葛、細辛、白朮、茯苓、防己、桂枝、羌活、甘草、防風,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取半兩,加入生薑和紅棗一起煎煮服用。

五積散。

白芷(一兩半),陳皮(三兩),厚朴(薑製,二兩),桔梗(六兩),枳殼(三兩),川芎,甘草(炙),茯苓(各一兩半),桂,芍藥,半夏(泡,各兩半),當歸(一兩半),麻黃(三兩,去節),乾薑(三兩),蒼朮(泔浸,去皮,十二兩)

白話文:

白芷(75克),陳皮(150克),厚朴(用生薑炮製,100克),桔梗(300克),枳殼(150克),川芎(適量),甘草(炙過的,75克),茯苓(75克),桂枝(適量),芍藥(75克),半夏(泡過的,75克),當歸(75克),麻黃(150克,去節),乾薑(150克),蒼朮(用泔水浸泡後去皮,600克)

上㕮咀。每服四錢,水一盞,姜三片,蔥白三莖,煎至七分,熱服。冒寒用煨姜,挾氣加茱萸,婦人調經催產入艾醋。

大黃左經湯

白話文:

取上櫱咀。每次服用四錢,加一碗水,三片生薑,三根蔥白,煎煮至剩七分之一。熱飲。

遇到寒冷天氣,可用溫熱的生薑替代,如有氣滯,可加入茱萸。對婦女調經、催產時,可加入艾草醋中。

細辛,茯苓,羌活,大黃(煨),甘草(炙),前胡,枳殼,厚朴(制),黃芩,杏仁(等分)

白話文:

細辛、茯苓、羌活、大黃(烤過的)、甘草(烤過的)、前胡、枳殼、厚朴(經過處理的)、黃芩、杏仁(等份)

上㕮咀。每服半兩,入薑棗煎。

東垣羌活導滯湯

羌活,獨活(各半兩),防己,當歸(各二錢),大黃(酒浸,煨,一兩),枳實(炒,二錢)

上㕮咀。每服五錢或七錢,水煎服。

八味丸,見諸虛類。

獨活寄生湯,見腰痛類。

足跟痛,有痰,有血熱。血熱,四物加黃柏、知母、牛膝之類。

白話文:

方劑說明:

導滯湯

組成:

  • 羌活 半兩
  • 獨活 半兩
  • 防己 二錢
  • 當歸 二錢
  • 大黃(酒浸,煨)一兩
  • 枳實(炒)二錢

用法:

  • 將以上藥材研成細末。
  • 每服半兩,加入生薑、大棗一起煎煮。

主治:

  • 適用於諸虛類疾病。

獨活寄生湯

組成:

  • 獨活 (用量未提及)
  • 寄生 (用量未提及)

用法:

  • 將以上藥材研成細末。
  • 每服五錢或七錢,水煎服。

主治:

  • 適用於腰痛類疾病。

足跟痛:

  • 若伴有痰症,可使用八味丸。
  • 若伴有血熱症,則使用四物湯加入黃柏、知母、牛膝等藥材。

說明:

  • 以上方劑僅供參考,實際使用需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由專業的中醫師進行辨證論治。
  • 文中的“兩”和“錢”是古代的藥量單位,現今已不再使用,需要參考相關資料進行換算。
  • 文中的“上㕮咀”指的是將藥材研成細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