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震亨、戴思恭

《丹溪心法》~ 卷三 (1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13)

1. 補損五十一

大補丸,去腎經火,燥下焦濕,治筋骨軟。氣虛以補氣藥下,血虛以補血藥下,並不單用。

白話文:

大補丸:消除腎經的燥熱,乾燥下焦的濕氣,治療筋骨軟弱無力。如果氣虛,就加入補氣藥;如果血虛,就加入補血藥,不能單獨服用。

川黃柏(炒褐色)

上以水丸服。

龍虎丸,補下焦。

白話文:

使用炒至褐色的黃柏。

將其製成水丸服用。

這是龍虎丸,用於補充下焦。

白芍,陳皮(各二兩),鎖陽,當歸(各一兩半),虎骨(酒浸,酥炙,各一兩),知母(酒炒),熟地(各三兩),黃柏(半斤,鹽炒),龜板(四兩,酒浸,酥炙)

白話文:

白芍、陳皮(各 120 公克) 鎖陽、當歸(各 90 公克) 虎骨(以酒浸泡、酥炙,各 60 公克) 知母(以酒炒製) 熟地(各 180 公克) 黃柏(300 公克,以鹽炒製) 龜板(240 公克,以酒浸泡、酥炙)

上為末,酒煮羊肉搗汁,丸服。冬月加乾薑半兩。

白話文:

將上方藥材研成粉末,加入米酒煮好的羊肉湯中,搗碎成丸狀服用。在冬季,可以添加半兩乾薑。

補腎丸,治痿厥之重者,湯使與大補丸同。此冬令之正藥,春夏去乾薑。

白話文:

補腎丸

此方專治嚴重的陽痿和手腳冰冷,服用的方法與大補丸相同。這是冬季專用的正方藥物,到了春夏季節,需去掉乾薑。

乾薑(二錢),黃柏(炒),龜板(一兩半,酒炙),牛膝(一兩),陳皮(半兩)

上為末,薑汁和丸,或酒糊丸。每服七十丸,白湯下。

白話文:

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:乾薑二錢,黃柏炒過,龜板一兩半並用酒炙過,牛膝一兩,陳皮半兩。

將這些藥粉製成丸藥,可以用薑汁來揉合,或是用酒糊製成丸。每次服用七十丸,用開水送服。

補天丸,治氣血俱虛甚者,以此補之,多與補腎丸並行。若治虛勞發熱者,又當以骨蒸藥佐之。

白話文:

補天丸

適用於氣血極度虛弱的人。通常與補腎丸一起服用。如果用於治療虛勞發熱,還應搭配治療骨蒸的藥物服用。

紫河車洗淨,用布繳干,同前補腎丸搗細,焙碾末,酒米糊丸。夏加五味子半兩。

虎潛丸,治痿與補腎丸同。

白話文:

將紫河車洗乾淨,用布擦乾。

然後將紫河車與之前製作的補腎丸一起搗碎,再烘焙碾成細粉。

用酒米漿和成丸子。

在夏季,另外加入五味子半兩。

黃柏(半斤,酒炒),龜板(四兩,酒炙),知母(二兩,酒炒),熟地黃,陳皮,白芍(各二兩),鎖陽(一兩半),虎骨(一兩,炙),乾薑(半兩)

白話文:

黃柏(250 克,用酒炒過) 龜板(200 克,用酒烤過) 知母(100 克,用酒炒過) 熟地黃(100 克) 陳皮(100 克) 白芍(100 克) 鎖陽(75 克) 虎骨(50 克,烤過) 乾薑(25 克)

上為末,酒糊丸,或粥丸。一方加金箔一片,一方用虎潛丸。懶言語者,加山藥。加炒黃柏、酒知母、炙龜板各等分,乾薑三分之一,酒糊丸,名補血丸。一方無干姜。冬月方,加有當歸一兩半,熟地黃比前多一兩,余同。

白話文:

將上藥打成粉末,做成酒糊丸或粥丸。

一種配方中加入一片金箔,另一種配方中使用虎潛丸。

對於話少的患者,添加山藥。

再添加等量的炒黃柏、酒知母和炙龜板,以及三分之一的乾薑,作成酒糊丸,名為「補血丸」。

一種配方中不含乾薑。

冬季的配方中,加入一兩半當歸,熟地黃比之前多一兩,其他成分不變。

補虛丸

人參,白朮,山藥,枸杞,鎖陽

上為末,麵糊丸服。

湯藥,補心肝脾腎。

蓮肉(去心),枸杞,山藥(炒),鎖陽(各等分)

上為細末,沸湯調服。若加酥油些少,尤妙。

補陰丸

白話文:

補虛丸是用人參、白朮、山藥、枸杞、鎖陽研磨成粉,再用麵糊做成丸子服用。它可以補益心肝脾腎。

補陰丸則是用蓮肉(去心)、枸杞、山藥(炒)、鎖陽等份研磨成細粉,用沸水調服。如果再加一些酥油,效果更佳。

側柏,黃柏,烏藥葉(各二兩),龜板(酒炙,五兩),苦參(三兩),黃連(半兩)

冬,加乾薑;夏,加縮砂。上為末,地黃膏丸如梧子大。

又方

白話文:

側柏、黃柏、烏藥葉(各 80 公克) 龜殼(以酒炙烤過,200 公克) 苦參(120 公克) 黃連(20 公克)

黃柏(半斤,鹽酒炒),知母(酒浸炒),熟地黃(各三兩),龜板(四兩,酒浸炙),白芍(炒),陳皮,牛膝(各二兩),鎖陽,當歸(各一兩半),虎骨(一兩,酒浸,酥炙)

上為末,酒煮羊肉和丸。每服五十丸,鹽湯下。冬,加乾薑半兩。

又方

白話文:

黃柏(250克,用鹽和酒炒) 知母(用酒浸泡後炒) 熟地黃(各150克) 龜板(200克,用酒浸泡後炙烤) 白芍(炒過) 陳皮 牛膝(各100克) 鎖陽 當歸(各75克) 虎骨(50克,用酒浸泡,用酥油炙烤)

下甲(二兩),黃柏(炒),牛膝,人參(各半兩),香附,白芍(各一兩),甘草(二錢),砂仁(三錢,春不用)

白話文:

下甲(80克),炒黃柏,牛膝,人參(各20克),香附,白芍(各40克),甘草(8克),砂仁(12克,春季不用)

上為末,酒糊丸。

又方

下甲(二兩),黃柏(一兩)

上細切地黃,酒蒸熟,擂細丸。

又方

龜板(二兩,酒炙),黃柏(七錢半),知母(半兩),人參(三錢),牛膝(一兩)

上為末,酒糊丸。

又方

龜板(一兩,酒煮),黃柏(半兩),知母(三錢),五味(三錢)

上為末,酒糊丸。

又方,治抑結不散。

下甲(五兩),側柏(一兩半),香附(三兩)

上為末,薑汁浸地黃膏為丸。空心服。

三補丸,治上焦積熱,泄五臟火。

黃芩,黃柏,黃連(各等分)

上為末,蒸餅丸。

又方,治酒色過傷少陰。

黃柏(炒,一兩半),黃連(炒,一兩),條芩(炒,半兩),龜板(酒炒黑色,五兩)

冬,加乾薑炒黑色三錢;夏,加砂仁三錢,五味五錢。

上用蒸餅丸。每三十丸,食前白湯下。

又方,治陰虛。

人參(一錢),白朮(三錢),麥門冬(半兩),陳皮(二錢)

上作一服,水煎,吞補陰丸。

又方,治體弱,肌肥壯,血虛脈大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酒和成丸狀。

另有方子:

將下甲、黃柏分別研磨成粉末,再將地黃切碎,用酒蒸熟,搗碎成丸狀。

另有方子:

將龜板用酒炙烤,與黃柏、知母、人參、牛膝一起研磨成粉末,用酒和成丸狀。

另有方子:

將龜板用酒煮熟,與黃柏、知母、五味一起研磨成粉末,用酒和成丸狀。

另有方子,用於治療抑結不散:

將下甲、側柏、香附一起研磨成粉末,用薑汁浸泡地黃膏,混合成丸狀,空腹服用。

三補丸,用於治療上焦積熱,泄五臟火:

將黃芩、黃柏、黃連等分研磨成粉末,用蒸餅做成丸狀。

另有方子,用於治療酒色過傷少陰:

將黃柏、黃連、條芩炒熟,龜板用酒炒至黑色,冬季加入乾薑炒至黑色,夏季加入砂仁和五味,一起研磨成粉末,用蒸餅做成丸狀,每次服用三十丸,飯前用白湯送服。

另有方子,用於治療陰虛:

將人參、白朮、麥門冬、陳皮一起煎煮,服用補陰丸。

另有方子,用於治療體弱、肌肥壯、血虛脈大。

龜板(二兩),側柏(七錢半酒浸),生地黃(一兩半),白芍(一兩炒),烏藥葉(酒蒸,七錢半)

白話文:

龜板(120 克) 側柏(45 克,用酒浸泡) 生地黃(90 克) 白芍(60 克,炒過) 烏藥葉(用酒蒸,45 克)

上除生地黃細切熬膏,余皆作末,同搗為丸。以白朮四錢,香附一錢半,煎湯下。

又方,益少陰經血,解五臟結氣。

山梔子(炒令十分有二分焦黑)

上為末,以薑汁入湯煎飲之。此方甚驗於他方也。

五補丸

枸杞,鎖陽(各半兩),續斷,蛇床(微炒,各一兩),兩頭尖(二錢半)

上為未,糊丸。每服三十丸,淡鹽湯下。

鎖陽丸

白話文:

先將生地黃切碎熬成膏,其他藥材研磨成粉,混合在一起製成丸藥。用白朮四錢、香附一錢半煎湯服用。

另一個方法,可以補益少陰經血,解除五臟的氣結。將山梔子炒至十分之二焦黑,研磨成粉,用薑汁煎湯服用。此方療效比其他方法都要顯著。

五補丸由枸杞、鎖陽各半兩,續斷、蛇床(微炒)各一兩,兩頭尖二錢半組成,研磨成粉,製成丸藥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淡鹽湯送服。

鎖陽丸的組成藥材待補充。

龜板(炙),知母(酒炒),黃柏(酒炒,各一兩),虎骨(炙),牛膝(酒浸),杜仲(姜炒),鎖陽(酒浸,五錢),破故紙,續斷(酒浸,各二錢半)當歸,地黃(各三錢)

白話文:

  • 炙龜板 1 兩
  • 酒炒知母 1 兩
  • 酒炒黃柏 1 兩
  • 炙虎骨(未指定重量)
  • 酒浸牛膝(未指定重量)
  • 姜炒杜仲(未指定重量)
  • 酒浸鎖陽 5 錢
  • 破故紙(未指定重量)
  • 酒浸續斷 2.5 錢
  • 當歸 3 錢
  • 地黃 3 錢

上為末,酒糊丸,梧子大。服五十丸。

諸補命門藥,須入血藥則能補精,陽生陰長故也。陽藥若多則散火。

補心丸

硃砂(二錢五分),栝蔞(五錢),黃連(三錢),歸身尾(三錢五分)

上為末,豬心血為丸。

又方,寧心益智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藥,每次服用五十丸。

所有補腎的藥物,必須加入能進入血液的藥材,才能真正滋補腎精,因為陽氣生長則陰氣也隨之增長。如果陽性藥物過多,則會導致燥熱散火。

補心丸的配方:

硃砂兩錢五分,栝蔞五錢,黃連三錢,歸身尾三錢五分。
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豬心血做成丸藥。

另外一個方子,可以寧心益智。

人參,茯苓,茯神,牡蠣,酸棗仁,遠志,益智(各半兩),辰砂(二錢半)

白話文:

人參,茯苓,茯苓的顆粒,牡蠣,酸棗仁,遠志,益智仁(各15克),硃砂(7.5克)

上為末,棗肉丸。

大補丸,降陰火,補腎水。

黃柏(炒褐色),知母(酒浸炒,各四兩),熟地黃(酒蒸),龜板(酥炙,各六兩)

上為末,豬脊髓蜜丸。服七十丸,空心鹽白湯下。

濟陰丸

白話文:

將黃柏、知母、熟地黃、龜板各按照比例炒製或炮製後研磨成粉,再用豬脊髓和蜂蜜製成丸藥,每次服用七十丸,空腹用鹽白湯送服。

黃柏(二兩七錢,鹽酒拌炒),龜板(炙,一兩三錢半),陳皮(七錢),當歸(一兩,酒浸),知母(一兩,酒炒)虎骨(七錢,酥炙),鎖陽(一兩),牛膝(一兩三錢半),山藥,白芍,砂仁,杜仲(炒),黃耆(各七錢,鹽水拌炒),熟地黃(七錢),枸杞(五錢),故紙(三錢半,炒),菟絲子(酒浸,兩三錢半)

上為末,以地黃膏如丸。每服七十丸。

附方

白話文:

  • 黃柏(117 克,用鹽和酒炒過)
  • 龜板(烤過,58.5 克)
  • 陳皮(30 克)
  • 當歸(45 克,用酒浸泡)
  • 知母(45 克,用酒炒過)
  • 虎骨(30 克,用酥油烤過)
  • 鎖陽(45 克)
  • 牛膝(58.5 克)
  • 山藥(30 克)
  • 白芍(30 克)
  • 砂仁(30 克)
  • 杜仲(30 克,炒過)
  • 黃耆(30 克,用鹽水炒過)
  • 熟地黃(30 克)
  • 枸杞(22.5 克)
  • 故紙(15.5 克,炒過)
  • 菟絲子(用酒浸泡,12.5 克)

充按:丹溪書並無補損專條,諸補陰藥,兼見於各症之下。楊氏類集於此,又取燥熱興陽諸方,混於其間。殊不知丹溪之補,乃滋陰益血之藥,與燥烈壯陽之劑,其意天壤懸隔。欲並去之,而用者既久,今明白疏出,俾觀者知其旨而自採擇焉。

十全大補湯,治男子婦人,諸虛不足,五勞七傷。

白話文:

補充:丹溪的書本中並沒有專門補虛的條文,各種補陰的藥,都散見於各個病症之中。楊氏將它們收集於此,又加入了一些溫補陽氣的方劑,混雜在其中。殊不知丹溪的補法,是滋陰益血的藥物,與溫燥壯陽的方劑,其意相差甚遠。想全部去掉,但使用的人已經很長時間了,現將它們明確地列出來,讓閱讀者瞭解其宗旨,以便自行選擇。

人參,肉桂,川芎,地黃,茯苓,白朮,甘草,黃耆,當歸,白芍(等分)

白話文:

人參、肉桂、川芎、地黃、茯苓、白朮、甘草、黃芪、當歸、白芍(等量)

上銼。水煎,姜三片,棗一個。

茯神湯,治脈虛極,或咳則心痛,喉中介介或腫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切碎。用水煎煮,加入三片薑和一個棗。

茯神湯,用於治療脈搏非常虛弱,或是咳嗽時會感到心痛,以及咽喉有異物感或是腫脹的情形。

茯神,人參,遠志,通草,麥門,黃耆,桔梗,甘草(等分)

上銼。水煎,入姜三片。

白話文:

茯苓、人參、遠志、通草、麥門冬、黃耆、桔梗、甘草(等量)

《金匱》,腎氣丸,即六味地黃丸(加桂、附、車前、牛膝,是《金匱》腎氣丸。此方名曰老六味丸)。治形體瘦弱,無力多困,腎氣久虛,久新憔悴,寢汗發熱,五臟齊損,瘦弱下血。

白話文:

《金匱要略》中的腎氣丸,也就是六味地黃丸(再加上肉桂、附子、車前子、牛膝,這就是《金匱》中的腎氣丸。這個方子又稱為老六味丸)。

用於治療體形瘦弱,無力且經常疲倦,腎氣長期虛弱,身體日漸憔悴,入睡後出汗並發熱,五臟受損,瘦弱且有便血的狀況。

乾山藥,山茱萸肉(各四兩),澤瀉,牡丹皮,白茯苓(各三兩),熟地黃(八兩)

白話文:

乾山藥、山茱萸肉(各 240 公克) 澤瀉、牡丹皮、白茯苓(各 180 公克) 熟地黃(480 公克)

上為末,蜜丸梧子大。服五六十丸,空心溫水下。

三才封髓丹,降心火,益腎水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蜜丸。每次服用五六十粒,於空腹時用溫水吞服。

這是「三才封髓丹」,能調節心臟的火氣,並補益腎臟的水氣。

天門冬,熟地黃,人參(各五錢),黃柏(炒,三兩),砂仁(一兩半)甘草(七錢半,一方無)

白話文:

天門冬、熟地黃、人參(各25克),黃柏(炒製,150克),砂仁(75克),甘草(37.5克,另有版本不含甘草)

上為末,水糊丸梧子大。服五十丸,用蓯蓉半兩,切作片子,酒一盞,浸一宿,次日煎三四沸,去滓,空心送丸子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溫水調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搭配半兩蓯蓉,切片後用一盞酒浸泡一夜。第二天煎煮三到四次,濾去渣滓,趁空腹時服用丸子。

八物湯,治心肺俱損,皮聚毛落,血脈虛損,婦人月水愆期,宜益氣和血。四君子合四物湯

上以水煎,溫服。

白話文:

八物湯

功效: 治療心肺虛弱,皮毛脫落,氣血虛損,女性月經不調。具有補氣和血的功效。

組成: 由「四君子湯」和「四物湯」組合而成。

八味丸,治腎氣虛乏,下元冷憊,臍腹疼痛,夜多旋溺,腳膝緩弱,肢體倦怠,麵皮痿黃或黧黑,及虛勞不足,渴欲飲水,腰重疼痛,少腹急痛,小便不利。

白話文:

八味丸,用於治療腎氣虛弱,下半身寒冷虛弱,臍腹疼痛,夜間頻尿,腿腳軟弱無力,四肢疲乏,面色蒼白或暗黑,以及體虛而導致的體力不支,口渴想喝水,腰部疼痛,小腹劇痛,排尿困難。

熟地黃(八兩),澤瀉,牡丹皮,白茯苓(各三兩),山茱萸肉,山藥(各四兩),附子(炮一兩),桂心(一兩)

白話文:

熟地黃(400克),澤瀉、牡丹皮、白茯苓(各150克),山茱萸肉、山藥(各200克),炮附子(50克),桂心(50克)

上為末,蜜丸梧子大。每五十丸,溫酒送下,或鹽湯下;婦人淡醋湯下。

無比山藥丸,治諸虛百損,五勞七傷,肌體消瘦,膚燥脈弱。

白話文:

將上方配好的藥磨成粉,製成像梧桐子一樣大的蜜丸。每次服用五十粒,可以用溫酒吞服,或者用淡鹽水吞服;婦女則可用淡醋湯吞服。

「無比山藥丸」用於治療各種虛弱症狀、五勞七傷、身體消瘦、皮膚乾燥、脈搏虛弱。

赤石脂,茯苓(各一兩),山藥(三兩),蓯蓉(四兩,酒浸),巴戟(去心),牛膝(酒浸),澤瀉(一兩),山茱萸肉(一兩),五味(二兩),杜仲(炒去絲),菟絲子,熟地黃(各三兩)

白話文:

赤石脂、茯苓各 15 克,山藥 45 克,蓯蓉 60 克(泡酒),巴戟(去心),牛膝(泡酒),澤瀉 15 克,山茱萸肉 15 克,五味子 30 克,杜仲(炒去絲),菟絲子,熟地黃各 45 克

上為末,煉蜜丸梧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空心溫酒下。

還少丹,大補真氣虛損,肌體瘦弱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粉後,用煉製的蜂蜜做成像梧桐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五十顆,空腹時用溫熱的酒送服。

還少丹,主要補充嚴重損耗的真氣,適用於身體瘦弱的人。

肉蓯蓉,遠志(去心),茴香,巴戟,山藥,枸杞,熟地黃,石菖蒲,山茱萸肉,牛膝,杜仲(炒),楮實,五味,白茯苓(各等分)

白話文:

肉蓯蓉、遠志(去核)、茴香、巴戟、山藥、枸杞、熟地黃、石菖蒲、山茱萸肉、牛膝、杜仲(炒過)、楮實、五味子、白茯苓(以上各等量)

上為末,煉蜜同棗肉為丸,梧子大。每服三五十丸,溫酒或鹽湯送下,日三服。此藥平補,力衰體倦,小便渾濁,最宜服之。有熱,加山梔子一兩;心氣不寧,加麥門冬一兩;少精神,倍加五味一兩;陽弱,加續斷一兩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與蜂蜜和棗肉混合製成藥丸,大小如梧桐子。每次服用 30-50 粒,用溫酒或鹽湯送服,每日三次。此藥方具有滋補功效,適用於體力虛弱、疲倦乏力、小便渾濁的人。如果有熱症,可加山梔子 1 兩;心氣不寧,可加麥門冬 1 兩;精神不振,可加倍五味子 1 兩;陽氣不足,可加續斷 1 兩。

補益腎肝丸,治目中焰火,視物昏花,耳聾耳鳴,困倦乏力,寢汗憎風,行步不正,兩足欹側,臥而多驚,腳膝無力,腰下消瘦。

白話文:

補益腎肝丸

用於治療:

  • 眼睛出現火花、視物模糊
  • 耳聾、耳鳴
  • 疲勞乏力
  • 睡覺時出汗、怕風
  • 走路不穩,兩腿搖晃
  • 躺下時容易驚醒
  • 腿腳無力
  • 腰部消瘦

柴胡,羌活,生地黃,苦參,防己(炒,各半兩),附子(炮),肉桂(各一錢),歸身(三錢)

白話文:

  • 柴胡:半兩
  • 羌活:半兩
  • 生地黃:半兩
  • 苦參:半兩
  • 防己(炒製後):半兩
  • 附子(炮製後):一錢
  • 肉桂:一錢
  • 當歸身:三錢

上為末,熟水丸如雞頭子大。服四十丸,溫水下。

巴戟丸,治腎肝俱虛,收斂精氣,補戟真陽,充肌膚,進食止汗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粉,再用熱水製成雞頭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四十粒,用溫水送服。

這是「巴戟丸」的製法及用法,主要治療腎肝兩虛的情況,能收斂精氣、補充真陽之氣,使肌肉皮膚充盈,增加食慾並能止汗。

五味,巴戟(去心),蓯蓉,人參,菟絲,熟地黃,覆盆子,白朮,益智(炒),骨碎補(去毛),茴香(各一兩),白龍骨(二錢半)牡蠣(煅,二錢)

白話文:

藥材:

  • 五味子,1 兩
  • 巴戟天(去心),1 兩
  • 蓯蓉,1 兩
  • 人參,1 兩
  • 菟絲子,1 兩
  • 熟地黃,1 兩
  • 覆盆子,1 兩
  • 白朮,1 兩
  • 益智仁(炒),1 兩
  • 骨碎補(去毛),1 兩
  • 茴香,1 兩
  • 白龍骨,2.5 錢
  • 牡蠣(煅),2 錢

上為末,蜜丸梧子大。服五十丸,空心鹽湯下。

八味定志丸,補益心神,安定魂魄,治痰,去胸中邪熱,理肺腎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粉後,用蜂蜜做成像梧桐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五十粒,空腹時配著鹽水吞服。

這是八味定志丸,可以補充並增強心臟功能,穩定精神狀態,治療痰多的問題,清除胸口的邪熱,同時對調理肺部和腎臟有益。

人參(一兩半),菖蒲,遠志(去心),茯神(去心),茯苓(各一兩),白朮,麥門冬(各半兩),牛黃(二錢,另研),硃砂(一錢)

上為末,蜜丸梧子大。米飲下三十丸,無時。

白話文:

用人參(一兩半)、菖蒲、遠志(去心)、茯神(去心)、茯苓(各一兩)、白朮、麥門冬(各半兩)、牛黃(二錢,另外研磨)、硃砂(一錢)研磨成粉末,用蜜做成梧子大小的丸子。每次用米湯送服三十粒,不限時間。

若髓竭不足,加生地黃、當歸;若肺氣不足,加天門冬、麥門冬、五味;若心氣不足,加上黨人參、茯神、菖蒲;若脾氣不足,加白朮、白芍、益智;若肝氣不足,加天麻、川芎;若腎氣不足,加熟地黃、遠志、牡丹;若膽氣不足,加細辛、酸棗仁、地榆;若神昏不足,加硃砂、預知子、茯神。

白話文:

如果骨髓不足,可用生地黃、當歸。 如果肺氣不足,可用天門冬、麥門冬、五味子。 如果心氣不足,可用人參、茯神、菖蒲。 如果脾氣不足,可用白朮、白芍、益智仁。 如果肝氣不足,可用天麻、川芎。 如果腎氣不足,可用熟地黃、遠志、牡丹皮。 如果膽氣不足,可用細辛、酸棗仁、地榆。 如果神志昏迷、恍惚,可用硃砂、預知子、茯神。

海藏大五補丸,補諸虛不足。

天門冬,麥門冬,茯神,菖蒲,人參,益智,枸杞,地骨,遠志,熟地黃

上為末,蜜丸梧子大。空心酒下三十丸,服數服。以七宣丸泄之。

補腎丸,有效,不燥。

白話文:

海藏大五補丸,能補各種虛弱不足。藥方包含天門冬、麥門冬、茯神、菖蒲、人參、益智、枸杞、地骨、遠志、熟地黃,磨成粉末,用蜂蜜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。空腹時用酒送服三十丸,服用幾次後,再服用七宣丸來瀉火。這種補腎丸有效且不燥熱。

熟地黃(八兩),菟絲(酒浸,各八兩),歸身(三兩半),蓯蓉(酒浸,五兩),黃柏(酒炒一兩),知母(酒浸一兩),故紙(酒炒,五錢),山萸肉(三錢半)

上為末,酒糊丸,梧子大。服五十丸。

白話文:

熟地黃:8 兩 菟絲子(用酒浸泡):8 兩 龜板膠(歸身):3.5 兩 蓯蓉(用酒浸泡):5 兩 黃柏(用酒炒過):1 兩 知母(用酒浸泡):1 兩 故紙(用酒炒過):5 錢 山萸肉:3.5 錢

小菟絲子丸,治腎氣虛損,目眩耳鳴,四肢倦怠,夜夢遺精。又云:心腹脹滿,腳膝痿緩,小便滑數,股內濕癢,水道澀痛,小便出血,時有遺瀝,並宜服。

白話文:

小菟絲子丸

功效:

治療腎氣虛損引起的:

  • 眼睛眩暈
  • 耳朵鳴響
  • 四肢疲乏
  • 夜間遺精

其他適應症:

  • 心腹脹滿
  • 腿腳無力
  • 小便頻繁,滑利
  • 大腿內側濕疹
  • 小便困難,疼痛
  • 小便帶血,偶爾遺尿

石蓮肉(二兩),菟絲子(酒浸,五兩),白茯苓(一兩),山藥(二兩七錢半,打糊)

白話文:

  • 石蓮花的花托(2 兩)
  • 菟絲子(用酒浸泡,5 兩)
  • 白茯苓(1 兩)
  • 山藥(2 兩 7 錢半,打成糊)

上為末,山藥打糊,丸如梧子大。服五十丸,空心鹽湯下;腳無力,木瓜湯下。

白話文:

研磨成細末,用山藥糊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空腹用鹽水送服;如果雙腳無力,可以用木瓜湯送服。

十四味建中湯,治榮衛失調,血氣不足,積勞虛損,形體羸瘦,短氣嗜臥,欲成勞瘵。

白話文:

建中湯(含有 14 味藥材)

功效: 治療氣血失調、氣血不足、過度勞累導致的身體虛弱、體型消瘦、呼吸急促、愛睡覺,可能發展成慢性消耗性疾病。

當歸,白芍,白朮,麥門冬,甘草(炙),肉蓯蓉,人參,川芎,肉桂,附子(炮),黃耆半夏,熟地黃,茯苓(各等分)

上銼。以水煎,姜三片,棗一個,空心服。

白話文:

當歸、白芍、白朮、麥門冬、炙甘草、肉蓯蓉、人參、川芎、肉桂、炮附子、黃耆、半夏、熟地黃、茯苓(以上各中藥材等量)

人參養榮湯,治積勞虛損,四肢倦怠,肌肉消瘦,面少顏色,汲汲短氣,飲食無味。

白話文:

人參養榮湯

用於治療因過勞造成的元氣虧損,表現為四肢無力、肌肉瘦弱、面色蒼白、呼吸急促,以及食慾不振、味覺異常。

白芍(三兩),當歸,陳皮,黃耆,桂心,人參,白朮,甘草(炙,各一兩),熟地黃,五味,茯苓(各七錢半),遠志(半兩)

白話文:

白芍(180 克),當歸、陳皮、黃耆、桂心、人參、白朮、炙甘草(各 60 克),熟地黃、五味子、茯苓(各 45 克),遠志(30 克)

上以水煎,生薑三片,棗一個。遺精,加龍骨;咳嗽,加阿膠。

價寶丹,治五勞七傷,四肢無力,腿腳沉困,下元虛憊,失精陽痿。

白話文:

上文所述方法是用水煎煮,加入三片生薑和一顆紅棗。 如果是遺精的症狀,再加入龍骨;如果是咳嗽的症狀,再加入阿膠。

川楝子(二兩),牛膝(酒浸一兩),檳榔(一兩),蛇床(一兩),穿山甲(一大片炙),蓮心子,蓯蓉(酒浸),茯神,巴戟(去心),五味(各一兩),乳香(三錢,另研),菟絲子(一兩),沉香,白檀(各五錢)鹿茸(酥炙),大茴香(各一兩),仙靈脾(三錢),故紙(炒,五錢),鳳眼草(三錢),胡蘆巴(炒,五錢),人參,澤瀉,白芍,山藥,熟地黃,麥門冬(各一兩)

上為末,蜜丸梧子大。空心服七十丸,白湯下。

延壽丹

白話文:

  • 川楝子:兩量
  • 牛膝:一兩(用酒浸泡)
  • 檳榔:一兩
  • 蛇牀:一兩
  • 穿山甲:一大片(炙烤後)
  • 蓮子心
  • 蓯蓉:一兩(用酒浸泡)
  • 茯神
  • 巴戟:一兩(去除中心)
  • 五味子:各一兩
  • 乳香:三錢(另行研磨成粉)
  • 菟絲子:一兩
  • 沉香
  • 白檀香:各五錢
  • 鹿茸:一兩(用酥油炙烤)
  • 大茴香:一兩
  • 仙靈脾:三錢
  • 故紙:五錢(炒過)
  • 鳳眼草:三錢
  • 胡蘆巴:五錢(炒過)
  • 人參
  • 澤瀉
  • 白芍藥
  • 山藥
  • 熟地黃
  • 麥門冬:各一兩

天門冬(去心),遠志(去心),山藥,巴戟(各二兩),赤石脂,車前子,菖蒲,柏子仁,澤瀉川椒(去目炒),熟地黃,生地黃,枸杞,茯苓,覆盆子(一兩),牛膝(酒浸),杜仲(炒),菟絲子(酒浸),蓯蓉(四兩),當歸(酒洗),地骨,人參,五味(各一兩)

上為末,蜜丸梧子大。服七十丸。

添精補髓丹

白話文:

天冬(去除內核),遠志(去除內核),山藥,巴戟(各 80 克),赤石脂,車前子,菖蒲,柏子仁,澤瀉,川椒(去除果實,炒過),熟地黃,生地黃,枸杞,茯苓,覆盆子(40 克),牛膝(浸泡於酒中),杜仲(炒過),菟絲子(浸泡於酒中),淫羊藿(160 克),當歸(用酒清洗),地骨,人參,五味子(各 40 克)

赤石脂(二錢),茯苓(一兩),山藥(三兩),蓯蓉(四兩),巴戟(一兩,去心),杜仲(三兩),牛膝(一兩,酒浸),五味(一兩),澤瀉(一兩),菟絲(三兩),熟地黃,山茱肉(各一兩),晚蠶蛾(二兩,如無以鹿茸代)山甲(七錢,酒炙),地龍(一兩,去土),柏子仁(一兩),枸杞,故紙(各二兩),川椒(一兩,去目),厚朴(一兩),人參(二兩),白朮(二兩),仙靈脾(一兩半,羊脂炒)

上為末,蜜丸。如腰痛,加小茴香。

滋血百補丸

白話文:

  • 紅石脂:2 錢
  • 茯苓:1 兩
  • 山藥:3 兩
  • 肉蓯蓉:4 兩
  • 巴戟天(去心):1 兩
  • 杜仲:3 兩
  • 牛膝(用酒浸泡):1 兩
  • 五味子:1 兩
  • 澤瀉:1 兩
  • 菟絲子:3 兩
  • 熟地黃:1 兩
  • 山茱萸肉:1 兩
  • 晚蠶蛾:2 兩(若無,可用鹿茸替代)
  • 山甲片(用酒炙烤):7 錢
  • 地龍(去泥土):1 兩
  • 柏子仁:1 兩
  • 枸杞子:2 兩
  • 廢紙:2 兩
  • 川椒(去蒂):1 兩
  • 厚朴:1 兩
  • 人參:2 兩
  • 白朮:2 兩
  • 仙靈脾(用羊脂炒):1.5 兩

地黃(半斤,酒蒸),菟絲(半斤,酒浸),當歸(酒浸),杜仲(酒炒,各四兩),知母(酒炒),黃柏(酒炒,各二兩),沉香(一兩)

上為末,酒糊丸。

固精丸,治心神不安,腎虛自泄精。

白話文:

地黃(250克,蒸酒) 菟絲子(250克,泡酒) 當歸(泡酒) 杜仲(炒酒,各200克) 知母(炒酒) 黃柏(炒酒,各100克) 沉香(50克)

知母(炒),牡蠣(三錢,煅),龍骨(三錢),黃柏(酒炒,各一兩),芡實,蓮蕊,茯苓,遠志(去心,各三錢),一方加山茱萸肉三錢

白話文:

當歸(炒)、牡蠣(3錢,煅燒)、龍骨(3錢)、黃柏(用酒炒,各1兩)、芡實、蓮芯、茯苓、遠志(去心,各3錢)。另外一方可以加入山茱萸肉3錢。

上為末,煮山藥糊丸,梧子大,硃砂為衣。服五十丸。

巨勝子丸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粉,用山藥煮成的糊製成藥丸,大小如同梧桐樹的種子,並以硃砂裹於外層作為包衣。每次服用五十粒。

【巨勝子丸】

熟地黃(四兩),生地黃,首烏,牛膝(酒浸),天門(去心),枸杞,蓯蓉,菟絲,巨勝子,茯苓柏子仁,天雄(炮),酸棗仁,破故紙(炒),巴戟(去心),五味,覆盆子,山藥,楮實,續斷(各一兩),韭子,雞頭實,川椒,蓮蕊,胡蘆巴(各五錢),木香(二錢半)

上為末,蜜丸服。

如意丸

白話文:

熟地黃(200 公克),生地黃,何首烏,牛膝(用酒泡過),天門冬(去除中心部分),枸杞,蓯蓉,菟絲子,巨勝子,茯苓柏子仁,附子(炮製過),酸棗仁,破故紙(炒過),巴戟(去除中心部分),五味子,覆盆子,山藥,楮實,續斷(各 50 公克),韭子,雞頭子,花椒,蓮心,胡蘆巴(各 25 公克),木香(12.5 公克)

生地黃,熟地黃(各二兩),天門冬(去心),麥門冬(去心),川椒(去目炒),胡蘆巴(酒炒)補骨脂(炒),蓯蓉(酒浸),杜仲(炒去絲),白茯苓,小茴香(炒),菟絲子(酒浸),川楝肉,地龍(酒浸去土),石菖蒲,枸杞,遠志(去心,以上各一兩),青鹽(半兩,炒),山梔(去皮二錢,炒),穿山甲(十四片,炙),甘菊花(三錢半)

白話文:

生地黃、熟地黃(各 90 克) 天門冬(去心)、麥門冬(去心)、四川花椒(去籽炒)、胡蘆巴(酒炒)、補骨脂(炒)、蓯蓉(酒泡)、杜仲(炒去絲)、白茯苓、小茴香(炒)、菟絲子(酒泡)、川楝子、地龍(酒泡去土)、石菖蒲、枸杞、遠志(去心,以上各 45 克) 青鹽(22.5 克,炒) 山梔子(去皮 9 克,炒) 穿山甲(14 片,炙烤) 甘菊花(16 克)

上為末,用晉棗煮去皮核肉二兩,核桃肉煮去皮二兩,各研如泥,余再煉蜜和丸梧子大。每服七八十丸,白湯溫酒任下。

沉香百補丸

白話文:

以上配方研磨成細末,用晉棗兩兩,煮熟去皮去核,核桃仁兩兩,煮熟去皮,分別研磨成泥,加入另外煉製好的蜂蜜調成丸子,大小如梧桐子。每次服用七八十粒,用溫熱白開水或黃酒送服。

熟地黃(六兩),菟絲子(四兩),杜仲(炒,三兩),知母(炒,二兩),黃柏(二兩,酒炒),人參(二兩)山藥,當歸,蓯蓉(各三兩),沉香(一兩)

上為末,酒糊丸。

滋腎百補丸

白話文:

熟地黃(360 公克) 菟絲子(240 公克) 杜仲(炒製,180 公克) 知母(炒製,120 公克) 黃柏(120 公克,以酒炒製) 人參(120 公克) 山藥(180 公克) 當歸(180 公克) 蓯蓉(180 公克) 沉香(60 公克)

當歸(四兩,酒浸),知母(二兩,酒浸),沉香(五錢),黃柏(酒炒褐色),山藥,菊花,楮實(各二兩),青鹽(一兩,炒),菟絲(四兩,酒浸),杜仲(二兩,炒),熟地黃(八兩)

上為末,酒糊丸;或煉蜜丸服。

明目益腎丸

白話文:

當歸:四兩,用酒浸泡 知母:二兩,用酒浸泡 沉香:五錢 黃柏:用酒炒至褐色 山藥:二兩 菊花:二兩 楮實:二兩 青鹽:一兩,炒過 菟絲:四兩,用酒浸泡 杜仲:二兩,炒過 熟地黃:八兩

枸杞(一兩),當歸(酒浸),生地黃(酒浸,一兩),五味(五錢),知母(七錢,酒炒),黃柏(七錢酒炒),山藥(半兩),茯神(一兩),巴戟(去心,五錢),菟絲子(一兩,酒浸),人參(五錢),甘菊(五錢),天門冬(五錢)

白話文:

枸杞(10克),當歸(用酒浸泡),生地黃(用酒浸泡,10克),五味子(5克),知母(7克,用酒炒),黃柏(7克,用酒炒),山藥(5克),茯神(10克),巴戟(去掉內核,5克),菟絲子(10克,用酒浸泡),人參(5克),甘菊(5克),天門冬(5克)

上為末,蜜丸梧子大。空心鹽湯下五十丸。

固真丸,治腎經虛損,真元不足。

白話文:

製作為粉末後,用蜂蜜做成像梧桐籽大小的藥丸。在空腹時,用加了鹽的水送服五十粒。

「固真丸」,用於治療腎臟機能虛弱損傷,及身體本源能量不足的情況。

鹿角霜(一斤),白茯苓(五兩),鹿角膠(二兩)

上為末,將膠水搜丸梧子大。空心米湯或酒服一百丸。

白話文:

鹿角霜:一斤 白茯苓:半斤 鹿角膠:二兩

地芝丸,和顏色,利血氣,調百節,黑髮堅齒,逐風散氣。

白話文:

地芝丸是一種藥丸,具有以下功效:

  • 調和氣血,促進血液循環。
  • 疏通關節,使身體靈活。
  • 烏黑頭髮,堅固牙齒。
  • 驅散風寒之氣。

生地黃(八兩),天門冬(八兩),菊花(四兩),枳殼(麩炒,四兩)

上為末,酒蜜麵糊丸梧子大。空心服三十丸,酒下。

黃連茯苓丸,壯水原,降火。

黃連(五兩),白茯苓(五兩),故紙(炒,五錢),菖蒲(五錢)

上為末,酒糊丸梧子大。服六十丸,空心溫酒下。

延生護寶丹,補元氣,壯筋骨,固精健陽。

白話文:

生地黃、天門冬各八兩,菊花、枳殼(麩炒)各四兩,研磨成粉末,用酒蜜和麵糊做成梧子大小的丸子。空腹服用三十丸,酒送服。此方名為黃連茯苓丸,可滋陰降火。

黃連、白茯苓各五兩,故紙(炒)、菖蒲各五錢,研磨成粉末,用酒糊做成梧子大小的丸子。服用六十丸,空腹溫酒送服。此方名為延生護寶丹,可補元氣,壯筋骨,固精健陽。

菟絲子(酒浸,二兩),肉蓯蓉(酒浸,二兩,二味浸藥多著要熬膏子),韭子(四兩,用棗二兩煮熟去棗,將韭子再用酒浸一宿,焙乾用二兩),蛇床子(二兩,用棗三兩同煮熟,去棗,用一兩),木香(五錢),晚蠶蛾(全者,二兩,酥微炒),白龍骨(一兩,用茅香一兩同煮一日,去茅香,用綿裹懸入井中浸一宿,取出用),鹿茸(一兩,酥炙黃),蓮實(一兩,炒),桑螵蛸(一兩,炒),干蓮蕊(二兩),胡蘆巴(二兩),丁香(五錢),乳香(五錢),麝香(一錢,另研)

白話文:

菟絲子(用酒浸泡兩兩) 肉蓯蓉 (用酒浸泡兩兩,這兩種藥材浸泡後要熬成膏狀) 韭子 (四兩,用兩兩棗子煮熟後取出,再用酒浸泡韭子一夜,烘乾後取兩兩) 蛇牀子 (兩兩,用三兩棗子同煮熟,取出棗子,取一兩) 木香 (五錢) 晚蠶蛾 (完整,兩兩,用酥微炒) 白龍骨 (一兩,用一兩茅香同煮一天,取出茅香,用棉花包起來,懸掛在井中浸泡一夜後取出) 鹿茸 (一兩,用酥炙烤至微黃) 蓮實 (一兩,炒製) 桑螵蛸 (一兩,炒製) 幹蓮蕊 (兩兩) 胡蘆巴 (兩兩) 丁香 (五錢) 乳香 (五錢) 麝香 (一錢,另外研磨)

上一十五味,除乳、麝、菟絲子末外,十二味同為末,將前菟絲子末三兩,用浸藥酒二升,文武火熬至一半,入蕎麵兩匙,用酒調勻,下膏子,攪勻,次下乳香、麝香,不住手攪。輕沸熬如稠糊,放冷。此膏子都要用盡。恐硬,再入酒少許成劑搗千餘下,丸如桐子。服五十丸,空心溫酒下。

白話文:

前述十五種藥材中,除去乳香、麝香、菟絲子末以外的十二味,都研磨成細末。

將菟絲子末三兩用酒浸泡,用文武火熬煮至酒液剩一半時,加入蕎麥粉兩匙,用酒調勻,倒入膏子料中,攪拌均勻。

接著加入乳香、麝香,持續攪拌。輕微沸騰熬製成稠糊狀,放涼。

這個膏子需要用完。如果變硬,再加入少量酒,搗製千餘下,丸成桐子大小。

一次服用五十丸,空腹時用溫酒送服。

柏子仁丸,補益元氣,充實肌膚。

山茱肉(四兩),柏子仁(半兩,微炒),遠志(半兩,去心),覆盆子(一兩),山藥(一兩,取末)

上為末,將山藥、白麵同酒煮,和丸梧子大。服三十丸,溫酒下。

八物腎氣丸,平補腎氣,堅齒駐顏。

白話文:

柏子仁丸,能補充元氣,使肌膚豐滿。

將山茱肉四兩、柏子仁半兩(微炒)、遠志半兩(去心)、覆盆子一兩、山藥一兩(研磨成粉末)混合在一起。

將山藥粉末和白麵粉一起用酒煮,製成梧子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溫酒送服。

八物腎氣丸,能溫和地補益腎氣,使牙齒堅固,容顏駐留青春。

熟地黃(半斤),山藥,山茱萸肉(各四兩),桂(二兩),澤瀉(三兩),牡丹皮,白茯苓(各三兩),五味(二兩)

上為末,蜜丸服。

白話文:

熟地黃:250 克 山藥:200 克 山茱萸肉:200 克 桂皮:100 克 澤瀉:150 克 牡丹皮:150 克 白茯苓:150 克 五味子:100 克

延齡丹,脾腎不足,真氣傷憊,肢節因倦,舉動乏力,怠惰嗜臥,面無潤澤,不思飲食,氣不宣通,少腹內急,臍下冷痛,及奔豚小腸氣攻衝臍腹。其功不可具述。

白話文:

延齡丹

  • 脾氣和腎氣不足,元氣虛弱,四肢容易疲倦,動作無力,嗜睡懶惰,面色無光,食慾不振,氣血運行不暢,小腹內部急迫感,臍下冷痛,以及奔豚氣(一種氣滯於腹部或小腸的病症)衝擊臍腹。它的功效難以盡述。

牛膝(酒浸),蓯蓉(酒浸),金鈴子(去皮及子,麩炒),補骨脂(炒),川茴香(以上各七錢半),鹿茸(去毛酥炙),益智仁,檀香,晚蠶蛾(炒),沒藥(研)丁香,青鹽,穿山甲(各五錢,酥炙),沉香,香附(炒),薑黃,山藥,木香,巴戟(去心),甘草(炙,各一兩),乳香(研),白朮,青皮(各三錢),蒼朮(三兩,酒浸,炒,用青鹽炒,去青鹽不用)

白話文:

牛膝(浸泡在酒中),蓯蓉(浸泡在酒中),金鈴子(去除皮和籽,用麩子炒),補骨脂(炒),川茴香(上述各七錢半),鹿茸(去除毛髮,用酥油烤製),益智仁,檀香,晚蠶蛾(炒),沒藥(研磨),丁香,青鹽,穿山甲(各五錢,用酥油烤製),沉香,香附(炒),薑黃,山藥,木香,巴戟(去除中心),甘草(烤製,各一兩),乳香(研磨),白朮,青皮(各三錢),蒼朮(三兩,浸泡在酒中,炒,用青鹽炒,去除青鹽不使用)

上為末,酒糊丸,梧子大。空心服四十丸,溫酒下,茴香湯亦可。

肉蓯蓉丸,壯元氣,養精神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粉,用酒調成糊狀製成藥丸,大小如同梧桐子。空腹時服用四十粒,可以用溫酒送服,也可以用茴香湯送服。

這是肉蓯蓉丸,能強壯元氣,滋養精神。

山茱萸(一兩),蓯蓉(二兩,酒浸),楮實,枸杞,地膚子,狗脊(去毛),五味,覆盆子,菟絲子山藥,故紙(炒),遠志(去心),石菖蒲,萆薢,杜仲(去皮炒),熟地黃,石斛(去根),白茯苓,牛膝(酒浸),澤瀉,柏子仁(各一兩,炒)

上為末,酒糊丸梧子大。服六七十丸,空心溫酒下。

白話文:

山茱萸:120 克 蓯蓉:240 克(用酒浸泡) 楮實、枸杞、地膚子、狗脊(去毛)、五味、覆盆子、菟絲子山藥、故紙(炒)、遠志(去心)、石菖蒲、萆薢、杜仲(去皮炒)、熟地黃、石斛(去根)、白茯苓、牛膝(用酒浸泡)、澤瀉、柏子仁(各 120 克,炒)

益壽地仙丹,補五臟,填骨髓,續絕傷,黑髭發,清頭目,聰耳聽。

白話文:

長生益壽丹,可以補五臟,填滿骨髓,修復斷傷,使鬍鬚和頭髮發黑,頭腦清晰,聽覺敏銳。

甘菊(三兩),枸杞(二兩),巴戟(三兩,去心),肉蓯蓉(四兩,酒浸)

上為末,蜜丸梧子大。服三十丸,空心鹽湯下,溫酒亦得。

白話文:

使用甘菊三兩、枸杞二兩、巴戟三兩並去除中心部分、肉蓯蓉四兩並且用酒浸泡。

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後,製成像梧桐籽一樣大的蜜丸。每次服用三十粒,可以在空腹時配以加了鹽的熱水吞服,或者用溫酒送服也可以。

秘真丸,治腎水真陰本虛,心火狂陽過甚,心有所欲,速於感動,應之於腎。疾於施泄。此藥秘固真元,降心火,益腎水。

白話文:

祕真丸

用於治療腎水真正的陰氣虛弱,心火極旺,心中有所慾望,容易被觸動,反應在腎臟上,且迅速洩漏。此藥能固攝真元,降低心火,滋補腎水。

蓮蕊(一兩),白茯苓,砂仁(半兩),益智(一兩),黃柏(二兩,酒炒),甘草(炙,二兩),半夏(泡,一兩),豬苓(二錢半)

上為末,水浸蒸餅丸梧子大。服五十丸,空心酒下。

白話文:

蓮蕊:1 兩(60 克) 白茯苓:適量 砂仁:30 克 益智:60 克 黃柏:120 克(用酒炒過) 甘草:120 克(炙過的) 半夏:60 克(泡過的) 豬苓:15 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