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丹溪心法》~ 卷三 (11)
卷三 (11)
1. 發熱四十七
(附胸中煩熱、虛熱、虛煩不眠)
白話文:
(伴有胸口煩悶燥熱、體虛引起的發熱、以及因為體虛導致的失眠煩躁)
陰虛發熱症難治。戴云:凡脈數而無力者,便是陰虛也,四物湯加炒黃柏、黃芩、龜板。兼氣虛,加人參、黃耆、黃芩、白朮。四物湯加炒柏,是降火補陰之妙劑,甚者必加龜板。吃酒人發熱,難治;不飲酒人因酒發熱者,亦難治。一男子年二十三歲,因酒發熱,用青黛、栝蔞仁,入薑汁,每日數匙入口中,三日而愈。
白話文:
陰虛導致發熱是難治的。戴思恭說:凡是脈搏跳動快而無力,就是陰虛,可以用四物湯加入炒黃柏、黃芩、龜板。如果同時氣虛,再加入人參、黃耆、黃芩、白朮。四物湯加入炒柏,是降低虛火和補充陰液的良方,病情嚴重的必須加入龜板。
經常喝酒的人發熱,難以治療。不喝酒的人因為喝酒而發熱的,也難以治療。有一個男子,23歲,因為喝酒而發熱,用青黛、栝蔞仁,加薑汁,每天數次含入口中,三天後痊癒。
陽虛發熱,補中益氣湯。手足心熱,屬熱鬱,用火鬱湯。傷寒寒熱,當用表散。發熱,柴胡;惡寒,蒼朮;虛人,用蒼朮,恐燥。發熱惡風,人壯氣實者,宜先解表。發熱惡寒,亦宜解表。
白話文:
- **陽虛發熱:**使用補中益氣湯。
- **手足心熱:**屬於熱鬱,使用火鬱湯。
- **傷寒寒熱:**應使用解表散寒藥。
- **發熱:**使用柴胡;惡寒:使用蒼朮;虛弱的人使用蒼朮時,要考慮其燥性。
- **發熱惡風:**身體壯實、氣血旺盛的人,適合先解表。
- **發熱惡寒:**也適合解表。
入方
蒼朮(半兩),片芩(三錢),甘草(一錢半)
上為末。湯浸炊餅丸服。
治手心發熱。
白話文:
將以下的藥材準備好:
蒼術(30克),黃芩(9克),甘草(4.5克)
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。用熱水浸泡炊餅後製成藥丸服用。
適用於治療手掌發熱的情況。
山梔,香附,或加蒼朮,白芷,半夏(生用),川芎
白話文:
- 山梔:具有清熱瀉火、涼血止血的功效。
- 香附:具有疏肝理氣、止痛的功效。
- 蒼朮:具有燥濕健脾、化痰止咳的功效。
- 白芷:具有宣肺通竅、消腫止痛的功效。
- 半夏(生用):具有化痰止咳、降逆止嘔的功效。
- 川芎:具有活血行氣、止痛的功效。
上為末,神麯糊丸服。
治煩不得眠。
六一散加牛黃。
治大病後陰虛,氣鬱夜熱。
酒芍藥(一兩二錢半),香附(一兩),蒼朮(半兩),炒片芩(三錢),甘草(一錢半)
上為末,炊餅丸服。
濕痰發熱。
炒片芩,炒黃連(半兩),香附(二兩半),蒼朮(二兩)
上為末,用栝蔞穰丸。
濕痰,夜發熱。
以三補丸加白芍藥為末,見補損。
退勞熱食積痰。
上甲,下甲,側柏,栝蔞子,半夏,黃連,黃芩,炒柏
上為末,炊餅為丸。
白話文:
用藥材磨成粉末,做成糊丸服用,可治療煩躁失眠。
六一散加入牛黃,可治療大病後陰虛、氣鬱夜熱。
將酒芍藥、香附、蒼朮、炒片芩、甘草磨成粉末,做成丸藥,用炊餅服用。
濕痰發熱,可用炒片芩、炒黃連、香附、蒼朮磨成粉末,做成栝蔞穰丸服用。
濕痰夜間發熱,可用三補丸加入白芍藥磨成粉末服用,可補益損傷。
退勞熱食積痰,可用上甲、下甲、側柏、栝蔞子、半夏、黃連、黃芩、炒柏磨成粉末,用炊餅做成丸藥服用。
胸中煩熱,須用梔子仁。有實熱而煩躁者,亦用梔子仁;有虛熱而煩躁者,宜參、耆、麥門冬、白茯苓、竹茹、白芍藥。若脈實數有實熱者,神芎丸。
白話文:
如果胸中煩熱,需要使用梔子仁。
對於有實際熱象,導致煩躁的患者,也使用梔子仁。
對於有虛熱,導致煩躁的患者,則適合使用黨參、黃耆、麥門冬、白茯苓、竹茹、白芍藥等藥材。
如果脈搏強而有力,表示有實熱,則使用神芎丸。
虛熱,用黃耆,止虛汗亦然。又云:肌熱及去痰者,須用黃芩。肌熱亦用黃耆。如肥白之人發熱,宜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芍藥、浮小麥炒,止虛汗同。補中益氣湯,治虛中有熱,或肌表之熱。
附方
火鬱湯
白話文:
- 治療虛熱,可以使用黃耆,止虛汗也用黃耆。
- 此外,治療肌膚發熱和化痰,需要使用黃芩。
- 肌膚發熱也可以用黃耆。
- 如果體態肥胖、皮膚白皙的人發熱,適合使用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芍藥、浮小麥炒製的湯藥,止虛汗也用同樣的方子。
- 補中益氣湯,用於治療虛中有熱,或者肌表發熱的疾病。
升麻,葛根,柴胡,白芍(各一兩),防風,甘草(各五錢)
白話文:
升麻 一兩 葛根 一兩 柴胡 一兩 白芍 一兩 防風 五錢 甘草 五錢
上㕮咀。每五錢,入連須蔥白三寸煎,稍熱,不拘時。
補中益氣湯,見內傷。
神芎丸
大黃,黃芩,滑石,牽牛
上為末,滴水為丸。
白話文:
上方的藥方,每次服用五錢,加入三寸蔥白煎煮,微熱即可服用,時間不限。
補中益氣湯,適用於內傷。
神芎丸
大黃、黃芩、滑石、牽牛,研磨成粉末,用少量水搓成丸狀。
2. 惡寒四十八
(附面熱、面寒)
陽虛則惡寒,用參耆之類,甚者加附子少許,以行參耆之氣。一婦人惡寒,用苦參、赤小豆各一錢為末,齏水調服。探吐之後,用川芎、南星、蒼朮、酒炒黃芩為末,曲糊丸,服五六十丸,白湯下。冬月,芩減半,加薑汁調,曲煮糊丸。虛勞,冬月惡寒之甚,氣實者可利,亦宜解表,柴胡、乾葛。惡寒久病,亦用解鬱。
戴云:凡背惡寒甚者,脈浮大而無力者,是陽虛也。
面熱火起,寒鬱熱,面寒退胃熱。
白話文:
陽氣虛弱的人會怕冷,可以使用黨參、黃耆等藥材治療。如果情況嚴重,可以適量加入附子,以促進黨參、黃耆的藥效。
有一位婦女怕冷,使用苦參、赤小豆各一錢磨成細末,用米湯送服。催吐後,再使用川芎、南星、蒼朮、酒炒黃芩磨成細末,用麥芽糊製作成丸劑,一次服用 50-60 丸,用溫水送服。冬天的時候,黃芩減半,加入薑汁調勻,用麥芽糊煮成丸劑。
氣虛導致的身體虛弱,在冬天會更加怕冷。如果氣實,可以瀉氣治療,也可以適當地祛除體表邪氣,使用柴胡、乾葛。怕冷的慢性病,也可以使用解鬱的藥物治療。
〔附錄〕《內經》云:面熱者,手陽明病,陽明經氣盛有餘,則身以前皆熱。此經多血多氣,本實則風熱上行,諸陽皆會於頭,故面熱也。先以承氣湯加黃連、犀角,徹其本熱,次以升麻加黃連湯主之。
附方
升麻加黃連湯
白話文:
《內經》上說:面部發燙是手陽明經的病症,陽明經中的氣血旺盛有餘,就會導致身體的前面發熱。這條經絡血氣旺盛,本來就是實證,因此風熱會上攻到頭部,陽氣聚集在頭部,所以面部才會發燙。
治療時,首先用承氣湯加入黃連、犀角,清除體內的熱量;然後再用升麻加黃連湯來調治。
升麻,葛根(各一錢),白芷(七分),甘草(炙),白芍(五分),黃連(酒炒),川芎(三分),荊芥,薄荷(一分),生犀(三分)
白話文:
升麻、葛根(各 15 克),白芷(10.5 克),甘草(炙用)、白芍(7.5 克),黃連(用酒炒過),川芎(4.5 克),荊芥、薄荷(1.5 克),生犀角(4.5 克)
上作一服,水煎。升麻湯加黃連,治面熱。加附子,治面寒。
升麻附子湯,治陽明經本虛氣不足,則身以前皆寒,故面寒。
白話文:
上方做成一劑,用水煎煮。升麻湯加上黃連,用來治療面部發熱。升麻湯加上附子,用來治療面部發冷。
升麻附子湯,用於治療陽明經本身虛弱、氣力不足的情況,這時身體前部都會感到寒冷,因此會出現面部發冷的症狀。
升麻,葛根(一錢),白芷,黃耆(七分),甘草(炙),草豆蔻,人參(二分),附子(炮,七分),益智(三分)
上作一服,連須蔥白同煎服。
承氣湯,見痢類。
白話文:
升麻、葛根(1錢)、白芷、黃耆(7分)、炙甘草、草豆蔻、人參(2分)、炮附子(7分)、益智(3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