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震亨、戴思恭

《丹溪心法》~ 卷三 (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9)

1. 赤白濁四十四

濁主濕熱,有痰、有虛。赤屬血,白屬氣。痢帶同治,寒則堅凝,熱則流通。大率皆是濕痰流注,宜燥中宮之濕,用二陳加蒼朮、白朮燥去其濕。赤者,乃是濕傷血也,加白芍藥,仍用珍珠粉丸加臭椿根白皮、滑石、青黛,作丸藥。虛勞用補陰藥,大概不宜熱(一作涼)藥;肥白人必多痰,以二陳湯去其濕熱。

白話文:

濕熱體質的人容易得痰或身體虛弱。赤痢主要與血有關,白痢主要與氣有關。痢疾和腹瀉同時治療,寒氣會導致疾病凝固,熱氣會導致疾病流淌。大體上都是濕痰流動引起的,應當乾燥身體中部的濕氣,可以用二陳湯加蒼朮和白朮來去除濕氣。紅色的痢疾,是因為濕氣損傷了血液,可加上白芍藥,仍然使用珍珠粉丸加臭椿根白皮、滑石、青黛,製成丸藥。虛弱的人使用滋陰的藥物,一般不宜使用熱性(或涼性)藥物。肥胖而皮膚白的人肯定會有很多痰,可以用二陳湯去除他們的濕熱。

胃弱者,兼用人參,以柴胡、升麻升其胃中之氣;丸藥,用黃柏炒褐色,乾薑炒微黑,滑石、蛤粉、青黛,糊丸服。胃中濁氣下流,為赤白濁,用二陳加柴胡、升麻、蒼朮、白朮;丸藥用樗皮末、蛤粉、炒乾薑、炒黃柏。胃中濁氣下流,滲入膀胱,青黛、蛤粉。肝脈弦者,用青黛以瀉肝。

白話文:

胃部虛弱的人,可以用人參補氣。使用柴胡和升麻來提升胃中的氣。製作藥丸時,將黃柏炒成褐色,將乾薑炒成微黑色。加入滑石、蛤粉、青黛,做成糊狀丸服下。

如果胃中的濁氣向下流入,形成赤白濁,則使用二陳湯加柴胡、升麻、蒼朮和白朮。製作藥丸時,使用樗皮末、蛤粉、炒乾薑和炒黃柏。

如果胃中的濁氣向下流入,並滲入膀胱,則使用青黛和蛤粉。

如果肝脈弦緊,則使用青黛來瀉肝。

又方:炒黃柏一兩,生柏一兩,滑石三兩,神麯半兩,為末,滴水丸。燥濕痰,南星、半夏、蛤粉、青黛,為末,神麯糊丸,青黛為衣。有熱者,青黛、滑石、黃柏之類,水丸。張子元氣血兩虛有痰,痛風時作,陰火間起,小便白濁,方在痛風類。一人便濁經年,或時夢遺,形瘦,作心虛主治,用珍珠粉丸,和定志丸服。

白話文:

另一個方劑:

炒黃柏 1 兩,生柏 1兩,滑石 3 兩,神曲半兩,研成細末,加水製成丸劑。

乾燥濕痰:

南星、半夏、蛤粉、青黛,研成細末,用神曲糊成丸劑,並以青黛覆蓋其外。

有熱者:

青黛、滑石、黃柏等,加水製成丸劑。

張子元氣血兩虛有痰,時而發作痛風,陰火時起,小便白濁,此方收錄在痛風分類中。

某人小便白濁持續一年,或時有夢遺,體型消瘦,主治心虛,使用珍珠粉丸,與定志丸合服。

一婦人年近六十,形肥奉養膏粱,飲食肥美,中焦不清,濁氣流入膀胱,下注白濁,白濁即濕痰也,用二陳去痰,加升麻、柴胡升胃中清氣,加蒼朮去濕,白朮補胃,全在活法。服四帖後,濁減大半,卻覺胸滿。因柴胡、升麻升動胃氣,痰阻滿悶。又用本湯加炒曲、白朮、香附。

白話文:

一位將近六十歲的婦女,體型肥胖,過度食用油膩的食物,導致消化不良。濁氣流入膀胱,出現白濁的尿液(白濁是指濕痰)。

醫師使用二陳湯化痰,並加入升麻和柴胡,提升胃部的清氣。再加入蒼朮祛濕,白朮健胃。這些藥的作用都是要促進運作。

服用四帖藥後,白濁尿液減少,但卻覺得胸口滿悶。這是因為柴胡和升麻升動了胃氣,而痰阻滯在胸中,造成悶脹。

於是醫師在原本的方劑中加入炒曲、白朮和香附,以幫助化痰、健胃和理氣。

素無痰者,雖升動不滿也。

入方

青黛,蛤粉,椿末,滑石,乾薑(炒),黃柏(炒褐色)

上為末,神麯糊丸。仍用前燥濕痰丸子,亦治帶下病。

法云:黃柏治濕熱,青黛解鬱熱,蛤粉鹹寒入腎,滑石利竅,乾薑味苦,斂肺氣下降,使陰血生,乾薑監製。

又方

白話文:

平常沒有痰的人,即使是氣血上衝,也不至於有痰。可以用青黛、蛤粉、椿末、滑石、炒乾薑、炒黃柏等藥材研磨成粉,用神麴糊做成丸藥服用。也可以使用之前的燥濕痰丸來治療帶下病。黃柏能治療濕熱,青黛能解鬱熱,蛤粉鹹寒入腎,滑石能利竅,乾薑苦味能收斂肺氣下降,使陰血生成,乾薑起到監製的作用。

黃柏(炒黑,一兩),生柏(二兩,一云生地黃),蛤粉(三兩),神麯(半兩)

上為末,水丸服。

白話文:

黃柏(炒至發黑,50克),生柏(100克,另有說法為生地黃),蛤蜊粉(150克),神曲(25克)

〔附錄〕人之五臟六腑,俱各有精,然腎為藏精之府,而聽命於心,貴乎水火升降,精氣內持。若調攝失宜,思慮不節,嗜欲過度,水火不交,精元失守,由是而為赤白濁之患。赤濁是心虛有熱,因思慮得之;白濁腎虛有寒,過於淫欲而得之。其狀漩白如油,光彩不定,漩腳澄下,凝如膏糊。

白話文:

[附錄]人體的五臟六腑,都有各自的精氣。其中,腎是儲存精氣的地方,並且受心臟的控制。重要的是維持水火升降的平衡,並在體內儲存精氣。如果調節不當,過度思考、放縱慾望,就會導致水火失衡,精氣外漏,形成赤白濁。

  • **赤濁:**是由於心虛而發熱,多因過度思考所致。
  • **白濁:**是由於腎虛而發冷,多因過度縱慾所致。其特徵是排出白色黏稠物,像油一樣閃爍不定,黏在容器底部,凝結成膏狀。

治法:赤者當清心調氣,白者溫補下元,又須清上,使水火既濟,陰陽協和,精氣自固矣。

附方

定志丸方

白話文:

治療方法:如果是紅色的症狀,應當清心並調理氣機;如果是白色的症狀,則應該溫補腎元,同時還需要清利上焦,讓心腎兩臟的功能相互配合,陰陽達到協調平衡,這樣精氣自然就能固守了。

附帶的處方:

定志丸的配方:

遠志(去心),石菖蒲(各二兩),人參,白茯苓(各三兩)

白話文:

遠志(去除中心),石菖蒲(各 60 克),人參,白茯苓(各 90 克)

上為末,蜜丸梧子大,硃砂為衣。每服七丸,加至二十丸,空心米湯送下。

半夏丸,治白濁神效。

半夏(燥濕),豬苓(分水),肝脈弦,加青黛。

白話文:

藥丸要做到像梧桐子一樣大小,外面裹上一層朱砂。每次服用七顆,最多可以加到二十顆,空腹用米湯送服。這個方子叫半夏丸,治白濁非常有效。半夏可以燥濕,豬苓可以利水,肝脈弦則加青黛。

二陳湯,治濁,能使大便潤而小便長。濁氣只是溫痰,有白濁人,服玄菟丹不愈,服附子八味丸即愈者,不可不知。有小便如常,停久才方漩濁。

清心蓮子飲,心虛有熱,小便赤濁,或有沙膜。方見淋類。

白話文:

二陳湯 治療痰濕濁氣,能使大便通暢,小便增多。濁氣實際上就是溫熱的痰,有排出白色濁液的人,服用玄菟丹無效,服用附子八味丸卻能治癒,這個道理不能不瞭解。有的人小便正常,但停滯時間長了,才開始濁。

萆薢分清飲,治真元不足,下焦虛寒,小便白濁,頻數無度,漩白如油,光彩不定,漩腳澄下,凝如膏糊。

白話文:

萆薢分清飲,治療真氣不足,下半身虛寒,小便混濁、頻繁不止,顏色混濁如油,光澤不定,小便沉澱凝結成膏狀。

益智,川萆薢,石菖蒲,烏藥(等分)

上銼。每服五錢,水煎,入鹽一捻,食前服。一方加茯苓、甘草。

白話文:

取等量的益智、川萆薢、石菖蒲和烏藥。

將這些藥材研碎混合。每次服用時取五錢,用水煎煮,加入一點點鹽,在飯前服用。另外有一個配方還會添加茯苓和甘草。

茯菟丸,治思量太過,心腎虛損,真陽不固,便溺餘瀝,小便白濁,夢寐頻泄。

白話文:

茯菟丸的功效:

用於治療過度思考、心腎功能虛弱、陽氣不固,導致尿液餘滴、小便濁白、頻繁遺精或做夢。

菟絲子(五兩),白茯苓(三兩),石蓮肉(二兩)

上為末,酒糊丸如梧子大。每三十丸,空心鹽湯下。

瑞蓮丸,治思慮傷心,小便赤濁。

白話文:

菟絲子五兩,白茯苓三兩,石蓮肉二兩。

以上藥材研磨成粉,用酒糊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。每次服用三十粒,空腹時用淡鹽水送服。

這是瑞蓮丸,用於治療因過度思慮而導致的心臟受損,以及小便色赤渾濁的情況。

白茯苓,蓮肉,龍骨,天門冬,麥門冬,遠志(去心),柏子仁(另研),紫石英(火煅七次,另研),當歸(酒浸),酸棗仁(炒),龍齒(各一兩),乳香(半兩,研)

白話文:

茯苓(白色),蓮肉,龍骨,天門冬,麥門冬,遠志(去除果核),柏子仁(另行研磨),紫石英(用火煅燒七次,另行研磨),當歸(浸泡於酒中),酸棗仁(炒過),龍齒(各一兩),乳香(半兩,研磨)

上為末,蜜丸梧子大,硃砂為衣。服七十丸,空心溫酒棗湯任下。

又方,治小便白濁出髓條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,並以硃砂裹於外層。每次服用七十粒,在空腹時用溫熱的酒或棗湯送服。

另一個處方,用於治療小便混濁且伴有白色分泌物如髓條狀的情況。

酸棗仁(炒),白朮,人參,白茯苓,故紙(炒),益智,大茴香,左顧牡蠣(煅,各等分)

上為末,青鹽酒為丸梧子大。每三十丸,溫酒下。

又方,心經伏暑,小便赤濁。

白話文:

炒酸棗仁、白朮、人參、白茯苓、炒故紙、益智、大茴香、煅左顧牡蠣(各等分)

人參,白朮,赤茯苓,香薷,澤瀉,豬苓,蓮肉(去心),麥門冬(去心等分)

白話文:

人參、白朮、赤茯苓、香薷、澤瀉、豬苓、蓮子(去芯)、麥門冬(去芯)各等量

上銼。水煎服。

珍珠粉丸,治白濁夢泄遺精,及滑出而不收。

真蛤粉(一斤),黃柏(一斤,新瓦上炒赤)

白話文:

上方藥材需研細後用水煎煮服用。

將珍珠粉製成丸藥,用於治療白濁、夢遺和遺精,以及滑出精液而無法自控的症狀。

使用真蛤粉一斤,以及黃柏一斤,在新瓦上炒至變紅。

上為末,滴水丸梧子大。每服一百丸,空心溫酒送下。法曰:陽盛陰虛,故精泄也。黃柏降心火,蛤粉咸而補腎陰。

玄菟丹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滴水成梧桐子般大小的丸狀。每次服用一百丸,空腹時用溫熱的酒送服。

中醫理論解釋:這是因為身體陽氣過盛,陰氣不足,導致精液流失。黃柏可以降低心火,蛤粉有鹹味,可以補充腎陰。

菟絲子(酒浸,研,焙,取末,十兩),五味子(酒浸,研末,七兩),白茯苓,蓮肉(各三兩)

白話文:

菟絲子: 浸泡在酒中,研磨成粉,烘焙,取粉末(10 兩)

五味子: 浸泡在酒中,研磨成粉末(7 兩)

白茯苓、蓮肉: 各取 3 兩

上為末,別研乾山藥末六兩,將所浸酒余者,添酒煮糊,搜和,搗數千杵,丸如梧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米飲空心下。

附子八味丸,見補損。

白話文:

將上方的材料研磨成細末,另外研磨六兩乾燥的山藥成細末。將浸泡剩餘的酒液重新加酒煮成糊狀,與藥粉混合,搗數千次,搓成像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空腹時用米湯送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