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震亨、戴思恭

《丹溪心法》~ 卷三 (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8)

1. 關格四十二

關格,必用吐,提其氣之橫格,不必在出痰也。有痰宜吐者,二陳湯吐之,吐中便有降。有中氣虛不運者,補氣藥中升降。寒在上,熱在下,脈兩手寸俱盛四倍以上。

白話文:

喉嚨有異物阻塞,一定要催吐,讓橫隔的氣勢得以宣通,不必一定要吐出痰。如果有痰需要吐的,可以使用「二陳湯」催吐,藥劑服下後,痰就會下降。如果有中氣虛弱不運的,在補氣的藥物中加入升降的藥。寒氣在上,熱氣在下,脈象兩手中寸脈都比其他脈象強盛四倍以上。

戴云:關格者,謂膈中覺有所礙,欲升不升,欲降不降,欲食不食,此謂氣之橫格也。

2. 淋四十三

淋有五,皆屬乎熱。解熱利小便,山梔子之類,山梔子去皮一合,白湯送下。淋者,小便淋瀝,欲去不去,不去又來,皆屬於熱也。

白話文:

有五種類型的淋,皆因體內有熱。用能清熱、利尿的中藥治療,例如山梔子。取去皮的山梔子一合,用白開水送服。淋症的症狀是,小便點滴而出,想排但又排不乾淨,剛排乾淨又復發,這都是因為體內有熱。

入方:治老人氣虛而淋者。

人參白朮木通,山梔

白話文:

人參、白朮、木通、山梔

地髓湯,治死血作淋,痛不可忍,此證亦能損胃不食。

杜牛膝(一合)

上以水五鍾煎,耗其四而留其一,去滓,入麝香少許。空心服之。又只單以酒煎,亦可,又名苦杖散。老人虛寒者,八味丸六味地黃丸為要藥。

白話文:

用五碗水煎煮藥材,煎到剩下一碗,去掉藥渣,加入少許麝香。空腹時服用。也可以直接用酒煎煮,效果一樣,也稱為「苦杖散」。對於虛寒體質的老人,八味丸或六味地黃丸是重要的藥物。

又方,治氣虛而淋者。

八物湯黃耆虎杖甘草煎湯服,諸藥中可加牛膝。

白話文:

八物湯中加入黃耆、虎杖、甘草,煎成湯汁服用。其他藥物搭配中,可以加入牛膝。

〔附錄〕諸淋所發,皆腎虛而膀胱生熱也。水火不交,心腎氣鬱遂使陰陽乖舛,清濁相干,蓄在下焦,故膀胱裡急,膏血砂石,從小便道出焉。於是有欲出不出淋瀝不斷之狀,甚者窒塞其間,則令人悶絕矣。大凡小腸有氣則小便脹,小腸有血則小便澀,小腸有熱則小便痛。

白話文:

尿道感染的原因是腎氣虛弱,導致膀胱生熱。水氣(腎)和火氣(膀胱)無法協調,導致心氣和腎氣鬱結,使陰陽失衡,清濁不分,聚集在下焦(膀胱)。因此,膀胱感到緊迫,尿液中帶有血、砂石等異常物質。

尿液出現排不盡、滴瀝不停的症狀,嚴重時會堵塞尿道,導致人體窒息。

通常,小腸氣滯會導致小便排出費力,小腸血熱會導致小便不通暢,小腸積熱會導致小便疼痛。

痛者為血淋,不痛者為尿血,敗精結者為沙,精結散者為膏,金石結者為石,小便澀常有餘瀝者為氣,揣木揆原,各從其類也。執劑之法,並用流行滯氣,疏利小便,清解邪熱。其於調平心火,又三者之綱領焉。心清則小便自利,心平則血不妄行。最不可用補氣之藥,氣得補而愈脹,血得補而愈澀,熱得補而愈盛。

白話文:

尿液帶血伴有疼痛的稱為血淋,不痛的稱為尿血,敗精凝聚的稱為血沙,精結鬆散的稱為尿膏,金石凝聚的稱為尿石,小便不通暢經常有餘尿的稱為尿氣,仔細探究原因,這些類型各不相同。

治療的方法,都使用疏通氣滯,利尿通淋,清熱解毒的藥物。其中,調節心火平衡又是治療的重點。心火清利,小便才會通暢;心火平和,血液就不會妄行。最要避免使用補氣的藥物,因為補氣會加重氣脹,補血會加重小便不通暢,補熱會加重熱象。

水竇不行,加之穀道閉遏,未見其有能生者也。雖然,腎氣虛弱,囊中受寒,亦有挾冷而小便淋澀,其狀先寒戰而後溲便。蓋冷氣與正氣交爭,冷氣盛則寒戰而成淋,正氣盛則寒戰解而得便溺也。又有胞系轉戾之不通者,是不可不辨。胞轉證臍下急痛,小便不通。凡強忍小便,或尿急疾走,或飽食忍尿,飽食走馬,忍尿入房使水氣上逆,氣迫於胞,故屈戾而不得舒張也。胞落則殂。

白話文:

譯文:

如果膀胱氣化功能失常,加上排尿不通暢,沒有能存活的。不過,腎氣虛弱,膀胱受寒,也會伴隨寒氣而小便刺痛,表現為先發冷顫後排尿。這是因為寒氣與正常氣血交爭,寒氣旺盛時發冷顫並出現刺痛,正常氣血旺盛時冷顫消失並能排尿。

還有一種胞系不利不通暢的,這是不可不分辨的。胞轉症表現為臍下急痛,小便不通。凡是強忍小便、或尿急時跑動,或飽食後忍尿、飽食後騎馬,忍尿後房事,都會導致水氣上逆,氣壓迫膀胱,因此膀胱屈折不通而不能舒展開。膀胱脫垂則會導致死亡。

淋閉,古方為癃。癃者,罷也。不通為癃,不約為遺,小便滴瀝澀痛者謂之淋,小便急滿不通者謂之閉,宜五苓散燈心湯調服。若臍下脹滿,更加琥珀末一錢,甚效。

白話文:

小便不通暢的古稱是「癃」,「癃」就是不通的意思。小便無法排出稱為「癃」,小便控制不住稱為「遺」,小便滴滴答答、疼痛稱為「淋」,小便憋急、脹滿而無法排出稱為「閉」。可以用五苓散和燈心湯調配服用。如果肚臍以下有脹滿感,可以再加琥珀粉一錢,效果很好。

有淋病下諸通利藥不能通者,或用木香流氣飲,或別用通氣香劑才愈者,此乃氣淋,出於冷熱淋之外。血淋一證,須看血色分冷熱。色鮮者,心小腸實熱;色瘀者,腎膀胱虛冷。若的是冷淋及下元虛冷,血色瘀者,並宜漢椒根銼碎,不以多少,白水煎,後冷服。若熱極成淋,服藥不效者,宜減桂五苓散加木通、滑石、燈心、瞿麥各少許,蜜水調下。

白話文:

對於淋病,用一般通利藥物都無法通利時,有些人用木香流氣飲,或另用其他通氣藥物才能治癒。這是因為這是氣淋,不同於冷熱淋。

血淋這個症狀,要觀察血色的顏色來區分冷熱。血色鮮紅者,表示心和小腸實熱;血色暗瘀者,表示腎和膀胱虛冷。

如果是冷淋或下元虛冷,血色暗瘀者,可以將漢椒根搗碎,不論用量,用白水煎煮,等冷了之後服用。

如果是熱極導致的淋病,服用藥物無效時,可以減少桂枝五苓散中的桂枝,並加入少量木通、滑石、燈心草和瞿麥,用蜂蜜水調服。

附方

二神散,治諸淋急痛。

海金砂(七錢半),滑石(半兩)

上為末。每服二錢半,多用燈心、木通、麥門冬煎,入蜜少許,調下。

五淋散,治諸淋。

赤茯苓赤芍,山梔仁,生甘草(七錢半)當歸,加黃芩(五錢)

白話文:

茯苓(曬乾後呈紅色)、赤芍藥、山梔子仁、生甘草(七錢半)、當歸,再加入黃芩(五錢)

每服五錢,水煎,空心服。

車前子散,治諸淋,小便痛不可忍。

車前子(不炒,半兩),竹葉荊芥穗(能通竅),赤茯苓,燈心(各二錢半)

白話文:

車前子(不炒,25 克),竹葉,荊芥穗(能疏通鼻竅),赤茯苓,燈心(各 12.5 克)

上作二服,水煎。

又方,治小腸有熱,血淋急痛。

車前草洗淨,臼內搗細,每服准一盞許,井水調,攄清汁,食前服。若沙淋,則以煅寒水石為末,水調服。

白話文:

將生車前草洗乾淨,放到臼裡搗碎,每次取一盞的量,用井水調和,過濾澄清的汁液,在吃飯前服用。如果得了沙淋病,就用煅燒過寒水石磨成粉末,用水調和服用。

茯苓調血湯,治酒面過度,房勞後,小便下血。

赤茯苓(一兩),赤芍,川芎半夏曲(各五錢),前胡柴胡青皮枳殼,北梗,桑皮,白茅根,燈心,甘草(炙,各二錢半)

白話文:

赤茯苓(60 克) 赤芍藥(30 克) 川芎(30 克) 半夏曲(30 克) 前胡(15 克) 柴胡(15 克) 青皮(15 克) 枳殼(15 克) 北梗(15 克) 桑皮(15 克) 白茅根(15 克) 燈心(15 克) 炙甘草(15 克)

每服三錢,姜三片,蜜一匙,水煎服。

沙石淋方

黑豆(一百二十粒),生粉草(一寸)

上以水煎乘熱入滑石末一錢,空心服。

木香湯,治冷氣凝滯,小便淋澀作痛,身體冷。

木香,木通,檳榔,大茴香(炒),當歸,赤芍,青皮,澤瀉橘皮,甘草

白話文:

木香:具有行氣止痛作用。 木通:具有通淋利尿作用。 檳榔:具有消積導滯作用。 大茴香(炒):具有溫中散寒、理氣止痛作用。 當歸:具有補血活血作用。 赤芍:具有活血調經、清熱涼血作用。 青皮:具有理氣疏肝、健脾化痰作用。 澤瀉:具有利尿消腫作用。 橘皮:具有理氣健脾、化痰止咳作用。 甘草:具有補中益氣、調和諸藥作用。

上每服三錢,姜三片,入桂少許,煎服。

又方,治小便淋痛,下沙石,或赤澀。

萱草根

上用一握,搗取汁服;或嫩苗煮食之,亦可。

又方,治卒淋痛。

益元散(二錢),茴香(一錢,微炒黃)

上為末。水煎服。

又方,治淋,莖中痛,其肝經氣滯有熱。

甘草梢子(一味)。

上用水煎,空心服。

又方,治苦病淋而莖中痛不可忍者。

六君子湯,或四君子湯,加黃柏知母、滑石、石葦琥珀煎服。方見脾胃類。

白話文:

六君子湯或四君子湯,再加上黃柏、知母、滑石、石葦、琥珀一起煎服。詳細的藥方內容請參考脾胃調理分類。

《博濟方》治五淋。

赤芍藥(一兩),檳榔(一個,麵裹煨)

上為末。每服一錢,水煎,空心服。

又方,治熱淋、血淋效。

赤小豆(不以多少,炒熟)

上為末。每服二錢,煨蔥一根,溫酒調服。

通秘散,治血淋,痛不可忍。

陳皮香附,赤茯苓(等分)

銼散。每服二錢,水煎,空心服。

白薇散,治血淋、熱淋。

白薇,赤芍(等分)

上為末。每服二錢,溫酒調下,立效。或加檳榔。

發灰散,治血淋,若單小便出血,為莖衄,皆主之。

亂髮不以多少

燒灰,入麝香少許,每服用米醋泡湯調下。

治淋,以葵子末等分,用米飲空心調下,最治婦人胞轉不尿。

沉香散,治氣淋,多因五內鬱結,氣不舒行,陰滯於陽,而致壅滯,小腹脹滿,便溺不通,大便分泄,小便方利。

白話文:

沉香散,用於治療水腫,主要是由於內臟鬱結,氣血運行不暢,陰氣阻滯在陽氣中,導致氣血瘀滯,小腹脹滿,大便和小便不通,大便稀爛,小便卻正常。

沉香,石葦(去毛),滑石,王不留行,當歸(各半兩),葵子,芍藥(七錢半)甘草,陳皮(二錢半)

白話文:

沉香、石葦(去除絨毛)、滑石、王不留行、當歸(各半兩),葵花籽、芍藥(七錢半),甘草、陳皮(二錢半)

上為末。每服二錢半,煎大麥湯調下。

又方,治淋。

人參(一錢),白朮(一錢半),澤瀉(七分),麥門冬(半錢),赤茯苓(七分),甘草(半錢),滑石(半錢),竹葉(三十片),燈心(二十莖)

白話文:

人參(6克),白朮(9克),澤瀉(4.2克),麥門冬(3克),赤茯苓(4.2克),甘草(3克),滑石(3克),竹葉(30片),燈心(20根)

上銼。作一服,水煎。

又方

海金沙七錢半,滑石五錢

煎木通、麥門冬、車前草湯,服二錢。

生附湯,治冷淋,小便秘澀,數起不通,竅中苦痛,憎寒凜凜,多因飲水過度,或為寒濕,心虛志耗,皆有此證。

白話文:

生附湯

用於治療因受寒,導致小便不通暢、疼痛,頻頻想要小便但排不出來,小便出口疼痛,怕冷發抖等症狀。

這些症狀通常是由於喝過多水,或者寒濕入侵,導致心氣虛弱,志氣受損所引起。

附子(去皮臍),滑石(各半兩),瞿麥,木通(七錢半),半夏

白話文:

  • 附子(去除外皮和根部):15 克
  • 滑石:15 克
  • 瞿麥:22.5 克
  • 木通:22.5 克
  • 半夏:15 克

上銼散。每服三錢,水一鍾,生薑三片,燈心二十莖,蜜半匙,煎,空心服。

八正散,治大人小兒心經蘊熱,臟腑秘結,小便赤澀,癃閉不通,熱淋血淋並宜。

白話文:

八正散

適用症狀:

  • 大人和兒童的心經有熱邪積聚
  • 內臟和腑腑壅塞不通
  • 小便發紅、排尿困難
  • 尿滯不通、熱淋、血淋

八正散是用來治療大人和兒童因心經積熱、臟腑不通而導致的小便赤熱、排尿困難、熱淋和血淋的方劑。

車前,瞿麥,萹蓄,滑石,甘草,山梔,木通,大黃(麵裹煨,各等分),燈心(二十莖)

白話文:

車前草、瞿麥、萹蓄、滑石、甘草、山梔、木通、大黃(用麵粉裹住煨熟,各等份),燈芯(20 根)

上每服五錢,水煎,空心服。

清心蓮子飲,治上盛下虛,心火炎上,口苦咽乾,煩渴微熱,小便赤澀,或欲成淋。

白話文:

清心蓮子飲

功效: 治療上半身有熱症,下半身虛弱;心火旺盛上竄,導致嘴巴發苦、喉嚨發乾、煩熱、口渴發燒;小便顏色赤紅、刺痛,或者有尿道感染的傾向。

黃耆,石蓮肉,白茯苓,人參(各七錢半),黃芩,甘草(炙),地骨皮,麥門冬,車前子(各五錢)

白話文:

黃耆:7.5錢 石蓮肉:7.5錢 白茯苓:7.5錢 人參:7.5錢 黃芩:5錢 甘草(炙):5錢 地骨皮:5錢 麥門冬:5錢 車前子:5錢

上每服五錢,水煎。發熱,加柴胡、薄荷

又方,治諸淋。

五苓散(二錢),益元散(一錢),燈心(三十莖)

上水煎,空心服。或云益元散只加車前末一錢。又或去前二件,只加阿膠末一錢。

白話文:

先將藥材用熱水煎煮,然後趁空腹時服用。也有人說,益元散可以加入碾碎的車前子一錢。還有人認為,去掉前面兩味藥材,只加入阿膠末一錢就可以了。

又方,治熱淋血淋。

麻根(十個)

上以水四碗,煎去三留一,空心服,甚效。

又方,治淋疾。

石燕子(十個,搗如黍米大),新桑白皮(三兩,銼,同拌勻)

白話文:

石燕(十顆,搗成黍米大小),新鮮桑樹皮(三兩,切成碎末,與石燕混勻)

上將二物分作七帖,每用水一盞,煎七分,去渣,空心午前至夜各一服。

參茯琥珀湯,治淋,莖中痛不可忍,相引脅下痛。

人參(五分),茯苓(四分),琥珀(三分),川楝子(炒,一錢),生甘草(一錢),玄胡索(七分),澤瀉,柴胡(各三分),當歸梢(三分)

白話文:

  • 人參:5 克
  • 茯苓:4 克
  • 琥珀:3 克
  • 川楝子(炒):15 克
  • 生甘草:15 克
  • 玄胡索:7 克
  • 澤瀉:3 克
  • 柴胡:3 克
  • 當歸梢:3 克

上作一服,長流水煎,空心服。

灸法,治小便淋澀不通。用食鹽,不以多少,炒熱,放溫,填臍中,卻以艾灸七壯,即通。

八味丸,見諸補損

六味地黃丸,八物湯,並見補損。

五苓散,見中暑。

木香流氣飲,見氣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