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丹溪心法》~ 卷二 (12)
卷二 (12)
1. 燥結十一
燥結血少,不能潤澤,理宜養陰。
入方
治大腸虛秘而熱。
白芍(一兩半)陳皮,生地黃,歸身(一兩),條芩,甘草(二錢)
上為末,粥丸。白湯下七八十丸。
〔附錄〕凡人五味之秀者養臟腑,諸陽之濁者歸大腸,大腸所以司出而不納也。今停蓄蘊結,獨不得疏導何哉?抑有由矣!邪入里,則胃有燥糞,三焦伏熱,則津液中干,此大腸挾熱然也。虛入臟冷而血脈枯,老人臟寒而氣道澀,此大腸之挾冷然也。亦有腸胃受風,涸燥秘澀,此證以風氣蓄而得之。若夫氣不下降而穀道難,噫逆泛滿,必有其證矣。
東坦諸論,原附於此,今節不錄,觀者宜於東垣書中求之。
附方
理宜節去,姑存以便閱者。
導滯通幽湯,治大便難,幽門不通,上衝,吸門不開,噎塞不便,燥秘,氣不得下。治在幽門,以辛潤之。
歸身,升麻,桃仁泥(各一錢),生地黃,熟地黃(各半錢),甘草(炙),紅花(各三分)
上作一服,水煎。食前調檳榔末半錢,或加麻仁泥一錢。加大黃,名當歸潤燥湯。
潤燥湯
升麻,生地黃(各二錢),歸梢,生甘草,大黃(煨),熟地黃,桃仁泥,麻仁(各一錢),紅花(半錢)
上除桃仁、麻仁另研,作一服,水煎,次下桃仁、麻仁煎。空心熱服。
活血潤燥丸,治大便風秘血秘,常常燥結。
歸梢(一錢),防風(三錢),大黃(紙裹煨),羌活(各一兩),桃仁(二兩,研如泥),麻仁(二兩五錢,研),皂角仁(燒存性,一兩五錢,其性得溫則滑,溫滑則燥結自通)
上除二仁另研外,余為末後和勻,蜜丸梧子大。空心服五十丸,白湯送下。三兩服後,以蘇子麻子粥,每日早晚食之,大便不致結燥。以瓷器盛之,紙封無令見風。
半硫丸,治冷秘,風秘結,老人秘。
透明硫黃(研),半夏(洗七次,等分)
上為末,生薑糊丸梧子大。服二十丸,薑湯下;或用一蔥白一條,姜三片煎,入阿膠二片溶開,食前空心送下。
麻仁丸,治大便秘,風秘,脾約。
郁李仁,麻子仁(各六兩,各研),大黃(二兩半,以一半炒),山藥,防風,枳殼(炒,七錢半)檳榔(五錢),羌活,木香(各五錢半)
上為末,蜜丸梧子大。服七十丸,白湯下。
脾約丸
麻仁(一兩一錢半,研),枳實,厚朴,芍藥(各二兩),大黃(四兩,蒸),杏仁(去皮麩炒,一兩二錢,研)
上為末,煉蜜丸,梧子大。服三五十丸,溫水下。
凡諸秘,服藥不通,或兼他證,又或老弱虛極不可用藥者,用蜜熬入皂角末少許作□以導之。冷秘生薑□亦佳。
白話文:
[燥結十一]
內容如下:
對於因乾燥導致腸道結燥,血液不足無法滋潤的情況,治療原則應當是滋養陰液。
入方
這處方適用於大腸虛弱導致的便祕及內熱情況。
使用白芍(一兩半)、陳皮、生地黃、歸身(一兩)、條芩、甘草(二錢)。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,以粥製成丸狀。每次服用七八十粒,以熱白湯吞服。
〔附錄〕食物中的精華部分滋養臟腑,而食物中較粗的部分則會進入大腸,大腸的功能是負責排泄而非吸收。然而,當食物在大腸內過度停留,形成結塊,為什麼會這樣呢?是有原因的!當邪氣進入體內,胃部會產生乾燥的糞便;三焦的熱氣會消耗津液,這就是大腸夾熱的原因。另外,如果臟腑虛寒導致血液乾涸,或是老人因為臟腑寒冷,氣血不順,這就是大腸夾寒的原因。也有因為腸胃受到風邪侵擾,導致腸胃乾燥且便祕的情況,這種情況是由於風氣滯留所導致。如果氣血無法順利下行,導致排便困難,嘔吐,腹脹,那必定有其原因。
東垣先生的各種理論,原本都附在此處,但為了簡化,未全部錄入,讀者可以在東垣先生的著作中尋找。
附方
這裡的藥方省略,僅保留方便讀者參考。
導滯通幽湯,適用於大便困難,幽門堵塞,上衝,吸門不開,噎塞不便,燥祕,氣不得下的情況。治療方式是通過辛潤的方式。
使用歸身、升麻、桃仁泥(各一錢)、生地黃、熟地黃(各半錢)、甘草(炙)、紅花(各三分)。以上藥材組成一劑,用水煎煮。飯前調入檳榔末半錢,或可加入麻仁泥一錢。若加入大黃,即成為當歸潤燥湯。
潤燥湯
升麻、生地黃(各二錢)、歸梢、生甘草、大黃(煨)、熟地黃、桃仁泥、麻仁(各一錢)、紅花(半錢)。除了桃仁和麻仁需單獨研磨,其他藥材混合研磨後,用水煎煮。空腹時熱服。
活血潤燥丸,適用於大便風祕、血祕,常有燥結的情況。
使用歸梢(一錢)、防風(三錢)、大黃(紙包,煨)、羌活(各一兩)、桃仁(二兩,研如泥)、麻仁(二兩五錢,研)、皁角仁(燒存性,一兩五錢,其性得溫則滑,溫滑則燥結自通)。除了桃仁和麻仁需單獨研磨,其他藥材混合研磨後,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狀。空腹時服用五十粒,以熱白湯吞服。服用三兩次後,每天早晚食用蘇子麻子粥,可以防止大便乾燥。應將藥丸放在瓷器中,密封,避免接觸風。
半硫丸,適用於冷祕、風祕、老人祕。
使用透明硫磺(研)、半夏(洗七次,等分)。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,以薑糊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狀。每次服用二十粒,以薑湯吞服;或可用一蔥白一條,薑三片煎煮,加入阿膠二片溶開,飯前空腹吞服。
麻仁丸,適用於大便祕、風祕、脾約。
使用郁李仁、麻子仁(各六兩,各研)、大黃(二兩半,以一半炒)、山藥、防風、枳殼(炒,七錢半)、檳榔(五錢)、羌活、木香(各五錢半)。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,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狀。每次服用七十粒,以熱白湯吞服。
脾約丸
使用麻仁(一兩一錢半,研)、枳實、厚朴、芍藥(各二兩)、大黃(四兩,蒸)、杏仁(去皮麩炒,一兩二錢,研)。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,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狀。每次服用三五十粒,以溫水吞服。
對於各種便祕,如果服用藥物無法通便,或伴有其他症狀,或是年老體弱無法使用藥物者,可以使用蜂蜜熬製並加入少量皁角末,用以引導排便。對於冷祕,使用薑湯也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