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震亨、戴思恭

《丹溪心法》~ 卷三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6)

1. 鼓脹三十九

鼓脹又名單鼓,宜大補中氣行濕,此乃脾虛之甚,必須遠音樂,斷厚味,大劑人參、白朮,佐以陳皮、茯苓、蒼朮之類。有血虛者,用四物湯行血藥。有脈實堅人壯盛者,或可攻之,便可收拾,用參、術為主。凡補氣,必帶厚朴寬滿,厚朴治腹脹,因味辛以氣聚於下焦故也,須用薑汁製之。

白話文:

腹脹又叫單鼓,應當大補中氣,去除體內濕氣。這是因為脾氣虛弱的緣故。一定要遠離音樂,戒除肥甘厚味。可以大量服用人參、白朮,配合陳皮、茯苓、蒼朮等藥物。如果還有血虛的情況,可以使用四物湯來補血。如果是脈搏有力、人體健壯的人,可以考慮攻治的方法,並用人參和白朮作為主要藥物。

凡是補氣的藥物,都必須搭配厚朴,因為厚朴能緩解腹脹,這是因為它的辛辣味道會將氣聚於下焦。不過,厚朴必須用薑汁進行炮製。

如肥胖之人腹脹者,宜平胃、五苓共服之;如白人腹脹者,是氣虛,宜參、朮、厚朴、陳皮;如瘦人腹脹者,是熱,宜黃連、厚朴、香附、白芍;如因有故蓄血而腹脹者,宜抵當丸下死血;如因有食積而腹脹者,有熱,用木香檳榔丸,有寒,用木香、厚朴、丁香,砂仁、神麯、香附;如因外寒鬱內熱而腹脹者,用藿香、麻黃、升麻、乾葛、桂枝;因大怒而腹脹者,宜青皮、陳皮、香附、木香、梔子仁、蘆薈。實者,按之不堅不痛。

白話文:

  • 如果肥胖的人腹脹,適合服用平胃散(健胃藥)和五苓散(利尿藥)一起服用。
  • 如果白皙的人腹脹,是因為氣虛,適合服用人參、白朮、厚朴、陳皮等補氣藥。
  • 如果瘦弱的人腹脹,是因為熱氣,適合服用黃連、厚朴、香附、白芍等清熱藥。
  • 如果因為有瘀血而腹脹,適合服用抵當丸來排出瘀血。
  • 如果因為吃積食而腹脹,有熱氣的用木香檳榔丸,有寒氣的用木香、厚朴、丁香、砂仁、神曲、香附。
  • 如果因為外感風寒、內有熱氣而腹脹,用藿香、麻黃、升麻、乾葛、桂枝等解表藥。
  • 如果因為生氣而腹脹,適合服用青皮、陳皮、香附、木香、梔子仁、蘆薈等理氣藥。
  • 腹脹時如果按壓沒有硬塊或疼痛,說明是實證。

治須實者下之、消之,次補之;虛者溫之、升之,補為要。朝寬暮急,血虛;暮寬朝急,氣虛;終日急,氣血皆虛。腹脹不覺滿者,食肉多,以黃連一兩,阿魏半兩,醋浸蒸餅為丸,同溫中丸、白朮湯下。食肉多腹脹,三補丸料內加香附、半夏曲,蒸餅丸服。

白話文:

對於實證(證狀明顯)者,採用瀉法和消法,然後再補益;對於虛證(證狀不顯著)者,採用溫補和升提法,以補益為主。

如果早上症狀輕,晚上症狀重,則為血虛;如果晚上症狀輕,早上症狀重,則為氣虛;如果整天都有症狀,則為氣血兩虛。

腹脹但沒有飽腹感,是因為吃了太多肉,可以用黃連一兩、阿魏半兩,加入醋蒸餅做成丸劑,搭配溫中丸和白朮湯服用。

如果因吃肉過多導致腹脹,可以在三補丸的材料中添加香附和半夏曲,蒸餅丸服用。

〔附錄〕心肺陽也居上,腎肝陰也居下,脾居中,亦陰也,屬土。經曰:「飲食入胃,遊溢精氣,上輸於脾,脾氣散精,上歸於肺,通調水道,下輸膀胱,水精四布,五經並行」,是脾具坤靜之德,而有干健之運,故能使心肺之陽降,腎肝之陰升,而成天地交之泰,是為無病。

白話文:

人體的構造中,心臟、肺部屬陽氣,位於上方;腎臟、肝臟屬陰氣,位於下方;脾臟居於中間,也屬陰氣,五行屬土。古代醫書記載:「飲食進入胃部後,會化生精氣,向上輸送給脾臟,脾臟會將精氣散發出去,再向上輸送給肺部,接著肺部會調節水分的通道,向下輸送給膀胱,水液精氣會分佈全身,五臟六腑都能正常運作。」這表示脾臟具有陰柔安定的特質,卻有陽剛運行之氣,因此它能讓心臟、肺部的陽氣下降,腎臟、肝臟的陰氣上升,形成陰陽調和的狀態,也就是所謂的「無病」。

今也七情內傷,六淫外侵,飲食不節,房勞致虛,脾土之陰受傷,轉運之官失職,胃雖受谷,不能運化,故陽自升,陰自降,而成天地不交之痞,清濁相混,隧道壅塞,鬱而為熱,熱留為濕,濕熱相生,遂成脹滿。經曰:「鼓脹」是也。以其外雖堅滿,中空無物,有似於鼓,其病膠固,難以治療,又名曰蠱,若蟲侵蝕之義。

白話文:

如今因為憂鬱、憤怒、焦慮等情緒傷及內在,風寒暑濕燥熱等外邪侵襲,飲食不節制,房事過度導致身體虛弱,脾臟的陰氣受損,轉運食物營養的機能失常,胃部雖然接受了食物,卻無法消化吸收,因此陽氣上升,陰氣下降,導致天地不相交合而形成痞氣,清氣和濁氣混雜在一起,運轉的通道被堵塞,鬱積成熱,熱氣滯留化為濕氣,濕氣和熱氣相互滋生,於是形成脹滿。醫經上稱之為「鼓脹」。因為它外表堅硬脹滿,但內部空無一物,就像鼓一樣,而且這種疾病性質頑固,難以治癒,又稱之為「蠱」,意指像蟲子侵蝕一樣。

理宜補脾,又須養脾金以制木,使脾無賊邪之患;滋腎水以制火,使肺得清化。卻厚味,斷妄想,遠音樂,無有不安。醫又不察虛實,急於作效,病者苦於脹急,喜行利藥,以求通快,不知覺得一日半日,其腫愈甚,病邪甚矣,真氣傷矣。古方惟禹餘糧丸,又名紫金丸,制肝補脾,殊為切當。

白話文:

應該補強脾臟,同時也需要滋養脾金以控制肝木,讓脾臟遠離邪氣的侵害;滋養腎水以控制心火,讓肺部得以清淨化氣。要戒掉肥甘厚味,斷除妄想,遠離音樂,這樣才會感到安寧。醫生如果不仔細辨證虛實,急於求成,病人會感到腹脹、急促難耐,喜歡服用瀉下藥物來求取一時暢快,卻不知這樣一來反而會讓腫脹更加嚴重,病情更加惡化,真氣也會受到損傷。古方中只有禹餘糧丸,又名紫金丸,能夠控制肝木、補強脾臟,是很好的方法。

附方

中滿分消丸,治中滿鼓脹,水氣脹大熱脹,並皆治之。

白話文:

「附方」

「中滿分消丸」,用於治療腹部脹滿、腹脹如鼓、水分代謝異常導致的腫脹以及熱毒引起的脹滿,以上症狀均能治療。

黃芩,枳實(炒),半夏,黃連(炒,各五錢),薑黃,白朮,人參,甘草,豬苓(各一錢),厚朴(制,一兩),茯苓,砂仁(各二錢),澤瀉,陳皮(各三錢),知母(四錢),乾生薑(二錢)

上為末,水浸蒸餅,丸如梧子大。每服百丸,焙熱,白湯下,食後。寒因熱用,故焙服之。

白話文:

黃芩、枳實(炒)、半夏、黃連(炒,各五錢)、薑黃、白朮、人參、甘草、豬苓(各一錢)、厚朴(制,一兩)、茯苓、砂仁(各二錢)、澤瀉、陳皮(各三錢)、知母(四錢)、乾薑(二錢)研磨成粉末,用水浸泡蒸餅,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一百丸,焙熱後用白湯送服,飯後服用。由於是寒因熱用,所以需要焙熱服用。

廣朮潰堅湯,中滿腹脹,內有積塊,堅硬如石,令人坐臥不安,大小便澀滯,上氣喘促,遍身虛腫。

白話文:

廣朮潰堅湯適用於腹部飽脹,內有硬塊,硬得像石頭,令人坐臥不安,大小便不通暢,氣喘吁吁,全身浮腫的情況。

厚朴,黃芩,益智,草豆蔻,當歸(各五錢),黃連(六錢),半夏(七錢),廣朮,升麻,紅花(炒),吳茱萸(各二錢),甘草(生),柴胡,澤瀉,神麯(炒),青皮,陳皮(各三錢)

渴者,加葛根四錢。上每服七錢,生薑三片,煎服。

白話文:

  • 厚朴 五錢
  • 黃芩 五錢
  • 益智 五錢
  • 草荳蔻 五錢
  • 當歸 五錢
  • 黃連 六錢
  • 半夏 七錢
  • 廣朮 二錢
  • 升麻 二錢
  • 紅花(炒) 二錢
  • 吳茱萸 二錢
  • 甘草(生) 二錢
  • 柴胡 三錢
  • 澤瀉 三錢
  • 神麯(炒) 三錢
  • 青皮 三錢
  • 陳皮 三錢

紫蘇子湯,治憂思過度,致傷脾胃,心腹脹滿,喘促煩悶,腸鳴氣走,漉漉有聲,大小便不利,脈虛緊而澀。

白話文:

紫蘇子湯

適用於因憂思過度,導致脾胃受損,出現心腹脹滿、呼吸短促、煩悶不安、腸鳴氣走(腹中咕嚕作響)等症狀,並伴有大便小便不暢,脈搏虛弱緊而滯澀。

蘇子(一兩),大腹皮,草果,半夏,厚朴,木香,陳皮,木通,白朮,枳實,人參,甘草(各半兩)

上水煎,生薑三片,棗一枚。

白話文:

蘇子(60克),大腹皮、草果、半夏、厚樸、木香、陳皮、木通、白朮、枳實、人參、甘草(各30克)

人參芎歸湯,治血脹,煩躁,水不咽,迷忘,小便多,大便異,或虛厥逆。婦人多有此證。

白話文:

人參芎歸湯,用於治療血脹、煩躁、吞嚥困難、記憶力減退、小便頻繁、大便異常,或虛弱、四肢逆冷等證狀。這種證狀在女性中較為常見。

當歸,半夏(七錢半)川芎(一兩),蓬朮,木香,砂仁,白芍,甘草(炙,各半兩),人參,桂心,五靈脂(炒,各二錢半)

白話文:

當歸、半夏(7錢5分)川芎(1兩),茯苓、木香、砂仁、白芍、炙甘草(各半兩),人參、桂心、炒五靈脂(各2錢5分)

上水煎,生薑三片,棗一個,紫蘇四葉。

禹餘糧丸,治中滿,氣脹,喘滿,及水氣脹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煎煮後服用,包括生薑三片、大棗一個以及紫蘇四葉。

禹餘糧丸用於治療腹部脹滿、氣脹、呼吸困難及因水濕引起的脹大。

蛇含石(大者三兩,以鐵銚盛入炭火中煅,藥與銚子一樣通紅,用鉗出銚子,以藥淬醋中,候冷,研極細)真針砂(五兩,先以水淘淨,控干,更以鐵銚子炒乾,入禹餘糧。一處用米醋二升就銚內煮令醋乾為度,卻就用銚子同二藥入一秤炭火中煅令通赤,鉗出銚子,傾藥於淨磚地上,候冷研極細),禹餘糧(三兩,同入針砂內製)

以上三物為主,其次量人虛實,入下項藥:

白話文:

蛇含石(較大的選取三兩,用鐵銚盛裝放入炭火中燒製,待藥與銚子都燒得通紅後,用鉗子取出銚子,將藥淬入醋中,等冷卻後研磨成極細的粉末)

真針砂 (五兩,先用清水淘洗乾淨,瀝乾水分,再用鐵銚炒乾,放入禹餘糧中。另取米醋二升倒入銚內,煮到醋乾為止。然後將銚子連同兩味藥放入一秤炭火中燒製至通紅,用鉗子取出銚子,將藥倒在乾淨的磚地上,等冷卻後研磨成極細的粉末)

禹餘糧 (三兩,與真針砂一起製備)

木香,牛膝(酒浸),莪朮(炮),白蒺藜,桂心,川芎,白豆蔻,土茴香(炒),三稜(炮)羌活,茯苓,乾薑(炮),青皮(去白),附子(炮),陳皮,當歸(酒浸一夕)

上各半兩,虛人老人,全用半兩。實壯之人,隨意減之。

白話文:

木香、牛膝(浸泡在酒中)、莪朮(炒製)、白蒺藜、桂心、川芎、白豆蔻、土茴香(炒製)、三稜(炒製)、羌活、茯苓、乾薑(炒製)、青皮(去掉白色內膜)、附子(炒製)、陳皮、當歸(浸泡在酒中一晚)

上為末,拌勻,以湯浸蒸餅,濾去水,和藥再搗極勻,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空心溫酒下。最忌食鹽,否則發疾愈甚。

白話文:

將上方的藥材磨成粉末,攪拌均勻。用藥湯浸泡饅頭,過濾掉水。將饅頭和藥粉再次搗碎,攪拌至非常均勻。搓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 50 顆,空腹時以溫酒送服。服用期間最忌口的是鹽分,否則會加重病情。

平胃散,見脾胃。

五苓散,見中暑。

抵當丸

白話文:

平胃散,用於調理脾胃。

五苓散,用於處理中暑。

抵當丸。

水蛭(七個),虻蟲(八個),桃仁(七個),大黃(一兩)

白話文:

  • 水蛭:7條
  • 虻蟲:8條
  • 桃仁:7粒
  • 大黃:30克

上為末,分作四丸。水一盞,煎一丸,取七分,溫服,當下血,未下再服。

《紺珠》,木香檳榔丸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粉,然後分成四份做成藥丸。每次使用一碗水來煎煮一丸,煎好後藥湯約剩七分之六,溫熱後服用,這會促使排出瘀血,如果瘀血沒有排出,可以再次服用。

出自《紺珠》,藥方名為木香槟榔丸。

木香,檳榔,當歸,黃連,枳殼,青皮,黃柏(各一兩),黃芩,陳皮,三稜,香附,牛末(各二兩),莪朮,大黃(各四兩)

白話文:

木香、檳榔、當歸、黃連、枳殼、青皮、黃柏(各 60 克) 黃芩、陳皮、三稜、香附、牛黃(各 120 克) 莪朮、大黃(各 240 克)

上為末,麵糊丸梧子大。每服五七十丸,臨臥薑湯下。尋常消導開胃,只服三四十丸。

溫中丸,見積類。

三補丸,見補損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麵糊做成像梧桐籽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五七十粒,於睡前三用薑湯送服。若只是為了幫助消化、開胃,則每次服用三四十粒即可。

這是「溫中丸」的製法,屬於匯總類別。

「三補丸」的詳細內容請參閱補損類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