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震亨、戴思恭

《丹溪心法》~ 卷二 (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9)

1. 泄瀉十

泄瀉,有濕、火、氣虛、痰積。濕用四苓散加蒼朮,甚者蒼白二術同加,炒用燥濕兼滲泄;火用四苓散加木通、黃芩,伐火利小水;痰積宜豁之,用海粉、青黛、黃芩,神麯糊丸服之。

在上者用吐提,在下陷者宜升提之,用升麻、防風;氣虛,用人參、白朮炒芍藥、升麻;食積,二陳湯和澤瀉、蒼朮、白朮、山楂、神麯、川芎,或吞保和丸;瀉水多者,仍用五苓散;久病大腸氣泄,用熟地黃半兩,炒白芍、知母各三錢,升麻、乾薑各二錢,炙甘草一錢為末,粥丸服之。仍用艾炷如麥粒,於百會穴灸三壯。

脾瀉當補脾氣,健運復常,用炒白朮四兩,炒神麯三兩,炒芍藥三兩半,冬月及春初,用肉蔻代之,或散或湯,作餅子尤佳。食積作瀉,宜再下之,神麯、大黃作丸子服。脾泄已久,大腸不禁,此脾已脫,宜急澀之,以赤石脂、肉豆蔻、乾薑之類。

戴云:凡瀉水,腹不痛者,是濕;飲食入胃不住,或完穀不化者,是氣虛;腹痛瀉水腸鳴,痛一陣瀉一陣,是火;或瀉時或不瀉,或多或少,是痰;腹痛甚而瀉,瀉後痛減者,是食積。

入方

一老人奉養太過,飲食傷脾,常常泄瀉,亦是脾泄。

黃芩(炒,半兩),白朮(炒,二兩),白芍(酒拌炒),半夏(各一兩,泡),神麯(炒),山楂(炒,各一兩半)

上為末,青荷葉包飯燒熟,研丸如梧子大。食前白湯下。

一老人年七十,面白,脈弦數,獨胃脈沉滑,因飲白酒作痢,下血淡膿水,腹痛,小便不利,裡急後重。參、術為君,甘草、滑石、檳榔、木香、蒼朮為佐,下保和丸二十五丸,第二日前證俱減,獨小便不利。以益元散與之,安。

治痛泄

炒白朮(三兩),炒芍藥(二兩),炒陳皮(兩半)防風(一兩)

久瀉,加升麻六錢。上銼。分八帖,水煎或丸服。

止瀉方姜曲丸

隔年陳麥面作曲(二兩,炒。又一兩),茴香(五錢),生薑(二兩,又一兩)

上為末或丸。每服五七錢,白湯下。

又方

肉豆蔻(五兩),滑石(夏二兩半,秋二兩,春、冬一兩二錢半)

上為末,飯丸。或水調服。

清六丸,去三焦濕熱,治泄瀉多與清化丸同用,並不單用,兼治產後腹痛或自利者。能補脾補血,亦治血痢。

六一散(一料),紅曲(炒,半兩,活血。又云二兩半)

上為末,飯丸梧子大。每五七十丸,白湯下。

又方,治泄瀉,或嘔吐。

上以六一散生薑汁入湯調服。

〔附錄〕寒泄,寒氣在腹,攻刺作痛,洞下清水,腹內雷鳴,米飲不化者,理中湯,或吞大已寒丸,宜附子桂香丸,畏食者,八味湯;熱瀉糞巴赤黃,肛門焦痛,糞出穀道猶如湯澆,煩渴,小便不利,宜五苓散,吞香連丸;濕瀉由坐臥濕處,以致濕氣傷脾,土不剋水,梅雨久陰,多有此病,宜除濕湯,吞戊己丸,佐以胃芩湯,重者朮附湯;傷食瀉,因飲食過多,有傷脾氣,遂成泄瀉,其人必噫氣,如敗卵臭,宜治中湯加砂仁半錢,或吞感應丸尤當;有脾氣久虛,不受飲食者,食畢即腸鳴腹急,盡下所食物,才方寬快,不食則無事,俗名祿食瀉,經年不愈,宜快脾丸三五粒;因傷於酒,每晨起必瀉者,宜理中湯加乾葛,或吞酒煮黃連丸;因傷面而瀉者,養胃湯加蘿蔔子(炒研破)一錢。痛者,更加木香半錢;瀉甚者,去藿香,加炮姜半錢。

白話文:

腹瀉的原因有濕氣、火氣、氣虛、痰積這幾種。如果是濕氣引起的,用四苓散加上蒼朮,嚴重的話再加白朮,炒過後使用,可以燥濕兼利水。如果是火氣引起的,用四苓散加上木通、黃芩,來清火並利小便。痰積引起的,要用化痰的方法,可以用海粉、青黛、黃芩,加上神麯糊成丸服用。

如果是腹瀉位置偏上的,可以用催吐的方法;腹瀉位置偏下的,要用升提的方法,可以用升麻、防風。如果是氣虛引起的,可以用人參、白朮、炒過的芍藥、升麻。如果是食物積滯引起的,可以用二陳湯加上澤瀉、蒼朮、白朮、山楂、神麯、川芎,或者服用保和丸。如果腹瀉拉水比較多,仍然要用五苓散。如果久病導致大腸氣虛,可以用熟地黃半兩、炒過的白芍和知母各三錢、升麻和乾薑各二錢、炙甘草一錢,磨成粉末,用粥調成丸子服用。同時在百會穴用艾草做成麥粒大小的艾炷灸三壯。

脾虛引起的腹瀉,應當補脾氣,讓脾胃恢復正常的運化功能。可以用炒過的白朮四兩,炒過的神麯三兩,炒過的芍藥三兩半。冬天和初春的時候,可以用肉豆蔻代替。可以做成散劑或湯劑,做成餅狀效果更好。如果是食物積滯引起的腹瀉,應該再次用藥瀉下,可以用神麯、大黃做成丸子服用。如果脾虛腹瀉很久,大腸無法控制排泄,這是脾氣已經虛脫,應當急著用藥固澀,可以用赤石脂、肉豆蔻、乾薑等藥材。

戴氏說:凡是拉水,腹部不痛的,是濕氣引起的;吃進去的食物直接排出,或者沒消化就排出的,是氣虛引起的;腹痛拉水,肚子咕嚕叫,痛一陣拉一陣的,是火氣引起的;時而腹瀉時而不瀉,時多時少的,是痰引起的;腹痛很嚴重才拉,拉完後疼痛減輕的,是食物積滯引起的。

(以下是藥方)

一位老人因為吃得太好,飲食傷了脾胃,常常腹瀉,也是脾虛腹瀉。

黃芩(炒過,半兩),白朮(炒過,二兩),白芍(用酒拌炒過),半夏(各一兩,泡過),神麯(炒過),山楂(炒過,各一兩半)

把這些藥磨成粉,用新鮮荷葉包住米飯烤熟,再研磨成丸子,如梧桐子大小。飯前用白開水送服。

一位七十歲的老人,臉色蒼白,脈象弦數,只有胃脈沉滑,因為喝白酒導致痢疾,拉出帶血的淡膿水,腹痛,小便不暢,裡急後重。用人參、白朮作為主藥,甘草、滑石、檳榔、木香、蒼朮作為輔助藥,服下保和丸二十五丸,第二天症狀減輕,只有小便不暢。給他服用益元散,病就好了。

(以下是治療痛瀉的藥方)

炒白朮(三兩),炒芍藥(二兩),炒陳皮(一兩半)防風(一兩)

久瀉,加升麻六錢。把這些藥切碎。分成八份,用水煎服或製成丸服用。

(以下是止瀉藥方 姜曲丸)

隔年的陳麥面做成的麴(二兩,炒過。另外一兩),茴香(五錢),生薑(二兩,另外一兩)

把這些藥磨成粉或製成丸。每次服用五七錢,用白開水送服。

(以下是另一個藥方)

肉豆蔻(五兩),滑石(夏天二兩半,秋天二兩,春天、冬天一兩二錢半)

把這些藥磨成粉,用飯做成丸子。或用水調服。

(以下是清六丸)用來去除三焦濕熱,治療腹瀉,常常和清化丸一起使用,不單獨使用,也可以治療產後腹痛或腹瀉。能補脾補血,也可以治療血痢。

六一散(一份),紅曲(炒過,半兩,活血。也有說是二兩半)

把這些藥磨成粉,用飯做成丸子,如梧桐子大小。每次服用五七十丸,用白開水送服。

(以下是另一個藥方)治療腹瀉或嘔吐。

用六一散,加入生薑汁,用開水調服。

(附錄)寒瀉,寒氣在腹部,引起刺痛,拉出清澈的水,肚子裡咕嚕叫,米湯無法消化,可以用理中湯,或者服用大已寒丸,可以用附子桂香丸。怕吃東西的,可以用八味湯。熱瀉,拉出糞便呈紅色或黃色,肛門灼熱疼痛,拉出的糞便像開水澆灌一樣,感到煩躁口渴,小便不暢,可以用五苓散,服用香連丸。濕瀉,因為坐臥在潮濕的地方,導致濕氣傷害脾胃,脾土不能克制水濕,梅雨季節陰雨連綿,多會得這種病,可以用除濕湯,服用戊己丸,輔以胃芩湯,嚴重的用朮附湯。傷食瀉,因為飲食過多,傷了脾氣,導致腹瀉,這種人一定會打嗝,散發出像壞雞蛋一樣的臭味,可以用治中湯加上砂仁半錢,或者服用感應丸。有脾氣虛弱很久,不能消化食物的人,吃完飯就肚子咕嚕叫,肚子疼,拉出吃下去的食物,拉完才感覺舒服,不吃東西就沒事,俗稱祿食瀉,多年不癒,可以用快脾丸三五粒。因為喝酒傷身導致的,每天早上必定腹瀉,可以用理中湯加上葛根,或者服用酒煮黃連丸。因為吃麵食導致的腹瀉,可以用養胃湯加上蘿蔔子(炒過並研磨碎)一錢。腹痛的,再加木香半錢。腹瀉嚴重的,去掉藿香,加炮姜半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