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丹溪心法》~ 卷二 (8)
卷二 (8)
1. 痢九
上為末,水丸小豆大。初服十丸,每服加十丸,日三,以快利為度。
《保命集》,四物湯
本方內加槐花、黃連、御米殼等分。
姜附湯,理中湯,並見中寒類。
五苓散,見中暑類。
漿水散
半夏(一兩,湯洗),附子(半兩,炮),乾薑(一作乾生薑),桂,甘草(炙,各五錢),良薑(二錢半)
上為細末。每服三五錢,漿水二盞,煎至半盞,和滓熱服。
升陽益胃湯
羌活,獨活,防風(各半兩),柴胡,白朮,茯苓(渴勿用),澤瀉(各三錢),黃耆(二兩),人參半夏,甘草(炙,各一兩),黃連(一錢),陳皮(四錢),白芍(五錢)
上㕮咀。每服三錢,水煎,入薑棗,溫服。
曲芎丸
川芎,神麯,白朮,附子(炮,等分)
上為細末,麵糊丸,梧子大。每服三五十丸,溫米飲下。此藥亦治飧泄。
《機要》,白朮芍藥湯
白朮,芍藥(各一兩),甘草(五錢)
上銼。每服一兩,水煎。
錢氏白朮散
人參,白茯苓,白朮,木香,甘草,藿香(各一兩),乾薑
上為粗末。水煎。
香薷飲,清暑益氣湯,並見中暑類。
六和湯,見霍亂類或加香薷厚朴。
藿香正氣散,見中風類。
黃連阿膠丸
阿膠(炒,二兩),黃連(三兩),茯苓(二兩)
上水熬阿膠膏,溲和二末為丸。米飲下。
固腸丸,見婦人類。
除濕湯,見泄瀉類。
十全大補湯,見諸虛類。
白話文:
痢疾治療方法:
**痢九方:**藥材研磨成末,製成小豆大小的水丸。初次服用十丸,每次服用劑量增加十丸,每日三次,以腹瀉好轉為準。
保命集中的四物湯加味方: 在四物湯的基礎上,加入槐花、黃連、米殼等量。
其他參考方劑:
-
**若屬中寒:**可參考姜附湯、理中湯。
-
**若屬中暑:**可參考五苓散。
-
漿水散: 半夏(湯洗,一兩)、附子(炮製,半兩)、乾薑(或乾生薑)、桂枝、炙甘草(各五錢)、良薑(二錢半),研磨成細末。每次服用三到五錢,用兩盞漿水煎至半盞,趁熱服用,藥渣一起服用。
-
**升陽益胃湯:**羌活、獨活、防風(各半兩)、柴胡、白朮、茯苓(口渴者勿用)、澤瀉(各三錢)、黃耆(二兩)、人參、半夏、炙甘草(各一兩)、黃連(一錢)、陳皮(四錢)、白芍藥(五錢),藥材切碎。每次服用三錢,水煎服,加入薑棗,溫服。
-
**曲芎丸:**川芎、神麴、白朮、炮附子(等量),研磨成細末,用麵糊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三五十丸,溫米飲送服。此方也可治療久瀉不止。
**機要中的白朮芍藥湯:**白朮、芍藥(各一兩)、炙甘草(五錢),切碎。每次服用一兩,水煎服。
**錢氏白朮散:**人參、白茯苓、白朮、木香、甘草、藿香(各一兩)、乾薑,研磨成粗末,水煎服。
- **若屬中暑:**可參考香薷飲、清暑益氣湯。
- **若屬霍亂:**可參考六和湯(可加香薷、厚朴)。
- **若屬中風:**可參考藿香正氣散。
**黃連阿膠丸:**炒阿膠(二兩)、黃連(三兩)、茯苓(二兩),水煎熬製成阿膠膏,與黃連、茯苓粉末混合製成丸藥。米飲送服。
- **若屬婦科疾病:**可參考固腸丸。
- **若屬泄瀉:**可參考除濕湯。
- **若屬諸虛體弱:**可參考十全大補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