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丹溪心法》~ 卷二 (7)
卷二 (7)
1. 痢九
虛弱者,亦與十補湯。赤痢發熱者,以敗毒散加陳倉米一撮煎。下痢小便不通者,黃連阿膠丸為最。
附方
胃風湯,治風冷入於腸胃,泄下鮮血,或腸胃濕毒,下如豆汁或瘀血。
人參,茯苓,川芎,當歸,桂,白朮,白芍(等分)
上銼。水煎入粟米百餘粒同煎。腹痛,加木香。
噤口痢
石蓮肉(日乾)
上為末。服二錢,陳倉米湯調下,便覺思食。使以日照東方壁土炒真橘皮為末,薑棗略煎佐之。
戴人木香檳榔丸
木香,檳榔,青皮,陳皮,廣朮,枳殼,黃連,黃柏,大黃(各半兩),醜末,香附(各二兩)
上為末,木丸梧子大。每五六十丸,煎水下,量虛實與之。《紺珠》多三稜、黃芩、當歸,分兩不同。
調胃承氣湯
芒硝(半斤),甘草(炙,二兩),大黃(四兩,去皮,酒洗)
上銼。每服,臨期斟酌多少,先煮二味熟,去渣,下硝,上火煮二三沸,頓服之。
大承氣湯
大黃(四兩,如棋子大,酒洗),厚朴(八兩,薑製),枳實(大者,五枚,炒),芒硝(二合)
每服看證斟酌多少,先煮二物至七分,去渣;納大黃,煮八分,去渣,納芒硝,煎一二沸,溫服。
小承氣湯
大黃(四兩),厚朴(二兩,姜炒),枳實(大者,三枚,炒)
上銼。看證斟酌多少用之。
防風芍藥湯
防風,芍藥,黃芩(各二兩)
上㕮咀。每服半兩,水煎溫服。
神朮散
蒼朮(一斤),藁本,川芎(各六兩),羌活(四兩),粉草,細辛(一兩六錢)
上為粗末。每服三錢,姜三片煎。要出汗,加蔥白。
蒼朮防風湯
蒼朮(二兩),防風(一兩)
姜七片煎。
敗毒散
羌活,獨活,人參,甘草(炙),柴胡,前胡,茯苓,枳殼(麩炒),川芎,桔梗(等分)
上銼。每服四錢,水一盞,姜三片,薄荷五葉煎。熱服,寒多則熱服,熱多則溫服。傷濕,加白朮;腳痛,加天麻。
神芎導水丸
大黃,黃芩(二兩),醜末,滑石(四兩)
上為末,滴水丸。每四五十丸,溫水下。
和中丸
白朮(二兩,四錢),厚朴(二兩),陳皮(一兩,六錢),半夏(泡,一兩),檳榔(五錢),枳實(五錢),甘草(四錢),木香(二錢)
上用生薑自然汁浸,蒸餅為丸。每三十丸,溫水下,食遠。
聖餅子
黃丹(二錢),定粉(三錢),密陀僧(二錢),舶上硫黃(三錢),輕粉(少許)
上為細末,入白麵四錢,滴水和為指尖大,捻作餅子,陰乾。食前,漿水磨化服之,大便黑色為妙。
蘇感丸
以蘇合香丸與感應丸二藥和勻,如粟米大。每五丸,淡薑湯空心下。
《宣明》,玄青膏
黃連,黃柏,大黃,甘遂,芫花(醋拌炒),大戟(各半兩),醜頭末(二兩),輕粉(二錢),青黛(一兩)
白話文:
虛弱的人,也可用十補湯治療。赤痢伴隨發熱的,用敗毒散加少許陳倉米煎服。下痢且小便不通的,黃連阿膠丸最有效。
附方
**胃風湯:**治療風寒入侵腸胃,瀉下鮮血,或腸胃濕毒,大便如豆汁或瘀血。
藥材:人參、茯苓、川芎、當歸、桂枝、白朮、白芍(等量)
用法:將藥材切碎,水煎,加入一百多粒粟米同煎。腹痛者,加木香。
噤口痢方:
藥材:石蓮肉(曬乾)
用法: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陳倉米湯送服,即可恢復食慾。也可將用東方日出時分的牆土炒過的真橘皮研磨成粉末,用薑棗略煎後佐服。
戴人木香檳榔丸:
藥材:木香、檳榔、青皮、陳皮、廣朮、枳殼、黃連、黃柏、大黃(各半兩)、醜末、香附(各二兩)
用法: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五六十丸,用煎水送服,劑量需根據患者虛實情況而定。《紺珠》方中另加三稜、黃芩、當歸,用量略有不同。
調胃承氣湯:
藥材:芒硝(半斤)、甘草(炙,二兩)、大黃(四兩,去皮,酒洗)
用法:將藥材切碎。每次服用劑量需根據病情而定,先將甘草、大黃煮熟,去渣,再加入芒硝,煮沸二三沸後,趁熱服用。
大承氣湯:
藥材:大黃(四兩,如棋子大,酒洗)、厚朴(八兩,薑製)、枳實(大者,五枚,炒)、芒硝(二合)
用法:每次服用劑量需根據病情而定,先將厚朴煮至七分熟,去渣;再加入大黃,煮至八分熟,去渣;最後加入芒硝,煮沸一二沸後,溫服。
小承氣湯:
藥材:大黃(四兩)、厚朴(二兩,薑炒)、枳實(大者,三枚,炒)
用法:將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劑量需根據病情而定。
防風芍藥湯:
藥材:防風、芍藥、黃芩(各二兩)
用法:將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半兩,水煎溫服。
神朮散:
藥材:蒼朮(一斤)、藁本、川芎(各六兩)、羌活(四兩)、粉草、細辛(一兩六錢)
用法:將藥材研磨成粗粉,每次服用三錢,加三片薑煎服。需出汗者,可加蔥白。
蒼朮防風湯:
藥材:蒼朮(二兩)、防風(一兩)
用法:加七片薑煎服。
敗毒散:
藥材:羌活、獨活、人參、甘草(炙)、柴胡、前胡、茯苓、枳殼(麩炒)、川芎、桔梗(等分)
用法:將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四錢,加一盞水、三片薑、五片薄荷葉煎服。熱證服用熱湯,寒證服用溫湯。傷濕者,加白朮;腳痛者,加天麻。
神芎導水丸:
藥材:大黃、黃芩(二兩)、醜末、滑石(四兩)
用法: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製成水丸。每次服用四五十丸,溫水送服。
和中丸:
藥材:白朮(二兩四錢)、厚朴(二兩)、陳皮(一兩六錢)、半夏(泡,一兩)、檳榔(五錢)、枳實(五錢)、甘草(四錢)、木香(二錢)
用法:用生薑汁浸泡藥材,蒸餅製成丸藥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溫水送服,飯後服用。
聖餅子:
藥材:黃丹(二錢)、定粉(三錢)、密陀僧(二錢)、舶上硫黃(三錢)、輕粉(少許)
用法: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加入四錢白麵,加水和成指尖大小的餅子,陰乾。飯前用漿水磨化服用,大便變黑為佳。
蘇感丸:
用法:將蘇合香丸與感應丸兩種藥混合均勻,製成粟米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五丸,用淡薑湯空腹服用。
《宣明》玄青膏:
藥材:黃連、黃柏、大黃、甘遂、芫花(醋拌炒)、大戟(各半兩)、醜頭末(二兩)、輕粉(二錢)、青黛(一兩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