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震亨、戴思恭

《丹溪心法》~ 卷三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3)

1. 痞三十四

痞者有食積兼濕。東垣有法有方。心下痞,須用枳實、炒黃連。如稟受充實,面蒼骨露,氣實之人而心下痞者,宜枳實、黃連、青皮、陳皮、枳殼;如稟受素弱,轉運不調,飲食不化,而心下痞者,宜白朮、山楂、曲糵、陳皮;如肥人心下痞者,乃是濕痰,宜蒼朮、半夏、砂仁、茯苓、滑石;如瘦人心下痞者,乃是鬱熱在中焦,宜枳實、黃連、葛根、升麻;如食後感寒,飲食不化,心下痞,宜藿香、草豆蔻、吳茱萸、砂仁;痞挾血成窠囊,用桃仁、紅花、香附、大黃之類。

入方

吳茱萸(三兩,湯浸煮少時),黃連(八兩)

粥糊為丸。每服五七十丸,白朮陳皮湯下。

玉液丸

軟石膏(不以多少,又云火焰紅出火毒)

上為末,醋糊丸如綠豆大。服之專能瀉胃火,並治食積痰火。

〔附錄〕痞者,與否同,不通泰也,由陰伏陽蓄,氣與血不運而成。處心下,位中央,䐜滿痞塞者,皆土之病也,與脹滿有輕重之分。痞則內覺痞悶,而外無脹急之形者,是痞也。有中氣虛弱,不能運化精微為痞者;有飲食痰積,不能施化為痞者;有濕熱太甚為痞者。古方,治痞用黃連、黃芩、枳實之苦以泄之;厚朴、生薑、半夏之辛以散之;人參、白朮之甘苦以補之;茯苓、澤瀉之淡以滲之。既痞,同濕治,惟宜上下分消其氣。

如果有內實之證,庶可略與疏導。世人苦於痞塞,喜行利藥,以求其速效,暫時快通,痞若再作,益以滋甚。

附方

加味補中益氣湯,治內傷,心下痞。方見內傷。

脈緩有痰而痞,加半夏、黃連;脈弦,四肢滿悶,便難,而心下痞,加柴胡、黃連、甘草;大便秘燥,加黃連、桃仁,少加大黃、歸身;心下痞,瞀悶者,加白芍藥、黃連;心下痞,中寒者,加附子、黃連;心下痞,腹脹,加五味子、白芍、砂仁;天寒,少加乾薑,或中桂;心下痞,嘔逆者,加黃連、生薑、陳皮如冬月,加黃連,少入丁香、藿香;心下痞,如腹中氣上逆者,是衝脈逆也,加黃柏三分,黃連一分半以泄之;如食已,心下痞,別服橘皮枳朮丸。

枳實消痞丸,治右關脈浮弦,心下虛痞,惡食,懶倦。開胃進食。

枳實,黃連(各五錢),乾生薑(二錢),半夏曲(三錢),厚朴(四錢),人參(三錢),甘草(炙,二錢),白朮(三錢),茯苓,麥芽(各二錢)

上為末,水浸蒸餅,丸如梧桐子大。服三五十丸,溫水下。

橘皮枳朮丸

橘皮,枳實,白朮(等分)

上為末,荷葉裹燒飯為丸。每服五十丸,白湯下。

枳朮丸,助胃消食,寬中,去痞滿。

白朮,枳實(各二兩)

上為末,荷葉裹燒飯為丸。

白話文:

[痞三十四]

患有痞症的人,通常會有食物消化不良和濕氣過重的問題。東垣(金元四大醫家之一)對此有一套治療方法和處方。如果心下感到痞滿,應使用枳實和炒黃連。對於體質健壯,面色蒼白且骨骼突出,氣力充沛卻心下痞滿的人,適合服用枳實、黃連、青皮、陳皮和枳殼;而體質本來就較弱,脾胃運作不調,飲食消化不良導致心下痞滿的人,則應服用白朮、山楂、麴麥、陳皮;肥胖的人心下痞滿,通常是因為濕痰過多,可用蒼朮、半夏、砂仁、茯苓、滑石;瘦弱的人心下痞滿,則可能是中焦鬱熱,適合服用枳實、黃連、葛根、升麻;若是在飯後受涼,飲食消化不良而感到心下痞滿,則需用藿香、草豆蔻、吳茱萸、砂仁;若是痞症伴隨血液凝結成塊,可使用桃仁、紅花、香附、大黃等藥物。

吳茱萸(三兩,用水浸泡煮一會兒)、黃連(八兩),研磨成粉末,用粥糊做成丸子。每次服用五七十粒,以白朮陳皮湯送服。

玉液丸,使用軟石膏(不限量,另一說法為火焰紅,能去除火毒)。將其研磨成細粉,用醋糊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子。專門能清除胃火,並能治療因食物積聚和痰火引起的問題。

痞症,與否同,指的是身體不通暢的情況,是因為陰氣被陽氣抑制,氣血運行不順所造成。位於心下,屬於中焦,如果感到滿悶堵塞,都是脾臟問題,和脹滿有輕重之分。痞症是感覺內部悶堵,但外表看不出脹大的形狀。有中氣虛弱,無法運化精華而形成痞症;有飲食積滯,無法正常消化而形成痞症;有濕熱過盛而形成痞症。古方治療痞症,常用黃連、黃芩、枳實等苦味藥材來排泄;厚朴、生薑、半夏等辛味藥材來散瘀;人參、白朮等甘苦味藥材來補益;茯苓、澤瀉等淡味藥材來利尿。一旦出現痞症,應像治療濕氣一樣,要分別調理上焦和下焦的氣。

如果患者有內實的症狀,可以適當使用疏通的藥物。很多人因痞塞的困擾,喜歡使用利藥追求快速效果,雖然短時間內可能有效,但若痞症再次發作,情況可能會更嚴重。

加味補中益氣湯,用於治療內傷導致的心下痞症。具體配方請參考內傷部分。

脈象緩慢伴有痰且有痞症,可加半夏、黃連;脈象弦緊,四肢滿悶,排便困難且心下痞滿,可加柴胡、黃連、甘草;大便乾燥祕結,可加黃連、桃仁,少量加入大黃、當歸;心下痞滿,頭暈目眩,可加白芍、黃連;心下痞滿,中焦寒冷,可加附子、黃連;心下痞滿,腹部脹大,可加五味子、白芍、砂仁;天氣寒冷,可少量加入乾薑或肉桂;心下痞滿,嘔吐反酸,可加黃連、生薑、陳皮;冬天,可加黃連,少量加入丁香、藿香;心下痞滿,腹部氣上沖,這是衝脈逆亂,可加黃柏三分,黃連一分半來排泄;飯後心下痞滿,可單獨服用橘皮枳朮丸。

枳實消痞丸,用於治療右關脈浮弦,心下虛弱痞滿,食慾不佳,疲憊無力。有助於開胃增進食慾。

枳實、黃連(各五錢)、乾生薑(二錢)、半夏曲(三錢)、厚朴(四錢)、人參(三錢)、甘草(炙,二錢)、白朮(三錢)、茯苓、麥芽(各二錢)。

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,用水浸濕的蒸餅揉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三五十粒,用溫水送服。

橘皮枳朮丸

橘皮、枳實、白朮(等份)。

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,用荷葉包裹燒熟的米飯做成丸子。每次服用五十粒,用開水送服。

枳朮丸,有助於胃部消化,寬胸解痞滿。

白朮、枳實(各二兩)。

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,用荷葉包裹燒熟的米飯做成丸子。

2. 嘈雜三十五

嘈雜,是痰因火動,治痰為先,姜炒黃連,入痰藥。用炒山梔子、黃芩為君,南星、半夏、陳皮為佐,熱多加青黛。嘈雜,此乃食鬱有熱,炒梔子、姜炒、黃連不可無。肥人嘈雜,二陳湯少加撫芎、蒼朮、白朮、炒山梔子。嘈雜,若濕痰氣鬱,不喜食,三補丸加蒼朮,倍香附子。

醫按:蔣氏子條云:心嘈索食,以白朮、黃連、陳皮作丸,白湯下,七八十丸,數服而止。又云:眩運嘈雜,是火動其痰,二陳湯加梔子、芩、連之類。

戴云:此則俗謂之心嘈也。

三補丸,見補損。

白話文:

[嘈雜三十五]

「嘈雜」這種症狀,是由於痰因為體內火氣而活動,因此治療上首要就是清除痰。我們會先用薑炒過的黃連,再加入其他化痰的藥物。主要的藥物會用炒過的山梔子和黃芩,輔助的藥物則有南星、半夏和陳皮。如果體內的熱氣較多,可以再加入青黛。

「嘈雜」,這是因為飲食積滯加上體內有熱所導致,炒山梔子、薑炒黃連這些藥物是必須的。對於體型偏胖的人出現「嘈雜」的症狀,我們會使用二陳湯,再少量加入撫芎、蒼朮、白朮和炒過的山梔子。如果「嘈雜」是由於濕痰和氣鬱,且病人不想吃東西,我們會在三補丸中加入蒼朮,並增加香附子的劑量。

醫學筆記:根據蔣氏子的條目,如果心臟部位感到嘈雜想吃東西,可以用白朮、黃連、陳皮製成丸藥,用白開水送服,每次七八十粒,服用幾次後就可以停止。他又提到,如果出現頭暈、運轉不靈、嘈雜等症狀,這是因為火氣引動了痰,應該在二陳湯中加入梔子、黃芩和黃連。

戴雲:這就是一般俗稱的「心嘈」。

三補丸的詳細資料,請參考「補損」部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