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震亨、戴思恭

《丹溪心法》~ 卷三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3)

1. 痞三十四

痞者有食積兼濕。東垣有法有方。心下痞,須用枳實、炒黃連。如稟受充實,面蒼骨露,氣實之人而心下痞者,宜枳實、黃連、青皮、陳皮、枳殼;如稟受素弱,轉運不調,飲食不化,而心下痞者,宜白朮、山楂、曲糵、陳皮;如肥人心下痞者,乃是濕痰,宜蒼朮、半夏、砂仁、茯苓、滑石;如瘦人心下痞者,乃是鬱熱在中焦,宜枳實、黃連、葛根、升麻;如食後感寒,飲食不化,心下痞,宜藿香、草豆蔻、吳茱萸、砂仁;痞挾血成窠囊,用桃仁、紅花、香附、大黃之類。

白話文:

痞證是由於食物積滯和濕邪結合所引起的。東垣有相應的治療方法。

心下痞:

  • 如果是因為飲食過多引起的,可以使用枳實和炒黃連。
  • 如果患者體質強壯,面色蒼白、骨骼明顯,心下痞,可以使用枳實、黃連、青皮、陳皮、枳殼。
  • 如果患者體質虛弱,脾胃運化不佳,飲食難以消化,心下痞,可以使用白朮、山楂、曲糵、陳皮。
  • 如果肥胖患者心下痞,是因為濕痰,可以使用蒼朮、半夏、砂仁、茯苓、滑石。
  • 如果消瘦患者心下痞,是因為中焦鬱熱,可以使用枳實、黃連、葛根、升麻。
  • 如果進食後受寒,飲食難以消化,心下痞,可以使用藿香、草豆蔻、吳茱萸、砂仁。

痞證合併血瘀形成包塊:

可以使用桃仁、紅花、香附、大黃等活血化瘀的藥物。

入方

吳茱萸(三兩,湯浸煮少時),黃連(八兩)

粥糊為丸。每服五七十丸,白朮陳皮湯下。

玉液丸

軟石膏(不以多少,又云火焰紅出火毒)

上為末,醋糊丸如綠豆大。服之專能瀉胃火,並治食積痰火。

白話文:

入方

吳茱萸(三兩,用湯浸泡煮一小會兒),黃連(八兩)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粥糊做成丸劑。每次服用五七十丸,以白朮陳皮湯送服。

玉液丸

石膏(不限用量,又有人說要選用火焰紅色者,才能去除火毒)

將石膏研磨成粉末,用醋糊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劑。服用本藥專治胃火,並能治療食積痰火。

〔附錄〕痞者,與否同,不通泰也,由陰伏陽蓄,氣與血不運而成。處心下,位中央,䐜滿痞塞者,皆土之病也,與脹滿有輕重之分。痞則內覺痞悶,而外無脹急之形者,是痞也。有中氣虛弱,不能運化精微為痞者;有飲食痰積,不能施化為痞者;有濕熱太甚為痞者。古方,治痞用黃連、黃芩、枳實之苦以泄之;厚朴、生薑、半夏之辛以散之;人參、白朮之甘苦以補之;茯苓、澤瀉之淡以滲之。既痞,同濕治,惟宜上下分消其氣。

白話文:

痞(痞氣),與否(不流通)的意思相同,指身體不通暢。是由於陰氣潛藏而陽氣積聚,導致氣血運行不暢而形成的。痞氣位於心下,正中部位。感覺滿悶阻塞的,都是脾胃方面的疾病,與脹滿的輕重程度不同。痞氣會讓人感到悶堵,但從外觀上看不出來,這就是痞氣。

導致痞氣的原因有:

  • 中氣虛弱,不能運化消化物
  • 飲食不節制,痰濕積聚
  • 濕熱過度

古代治療痞氣的方藥中,會使用黃連、黃芩、枳實等苦味藥材來瀉除;厚朴、生薑、半夏等辛味藥材來散寒;人參、白朮等甘苦藥材來補益;茯苓、澤瀉等淡味藥材來利尿。治療痞氣時,也要同時治療濕氣,宜分上下焦來消散痞氣。

如果有內實之證,庶可略與疏導。世人苦於痞塞,喜行利藥,以求其速效,暫時快通,痞若再作,益以滋甚。

附方

加味補中益氣湯,治內傷,心下痞。方見內傷。

白話文:

如果體內有實證的情況,大抵可以稍微用些疏通的藥物。世人常因為感到胸腹脹滿不適,偏好使用強烈的瀉藥來追求快速的效果,雖然短時間內能讓人感覺暢通,但一旦脹滿的症狀再次發生,就會變得更加嚴重。

附方

加味補中益氣湯,用於治療因內傷導致的心下脹滿。此處方請參閱內傷部分。

脈緩有痰而痞,加半夏、黃連;脈弦,四肢滿悶,便難,而心下痞,加柴胡、黃連、甘草;大便秘燥,加黃連、桃仁,少加大黃、歸身;心下痞,瞀悶者,加白芍藥、黃連;心下痞,中寒者,加附子、黃連;心下痞,腹脹,加五味子、白芍、砂仁;天寒,少加乾薑,或中桂;心下痞,嘔逆者,加黃連、生薑、陳皮如冬月,加黃連,少入丁香、藿香;心下痞,如腹中氣上逆者,是衝脈逆也,加黃柏三分,黃連一分半以泄之;如食已,心下痞,別服橘皮枳朮丸。

枳實消痞丸,治右關脈浮弦,心下虛痞,惡食,懶倦。開胃進食。

白話文:

脈搏緩慢,有痰導致胸悶,增加半夏、黃連。

脈搏弦緊,四肢脹滿煩悶,大便困難,並伴有胸悶,增加柴胡、黃連、甘草。

大便乾結,增加黃連、桃仁,少量增加大黃、熟地黃。

胸悶,頭腦昏沉,增加白芍藥、黃連。

胸悶,伴有寒症,增加附子、黃連。

胸悶,腹脹,增加五味子、白芍、砂仁。

天氣寒冷,少量增加乾薑或桂枝。

胸悶,伴有嘔吐,增加黃連、生薑、陳皮。如果是冬季,增加黃連,少量加入丁香、藿香。

胸悶,彷彿腹中氣體上逆,這是衝脈出現逆行的問題,增加黃柏三分,黃連一分半來疏通。

如果進食後出現胸悶,另服橘皮枳朮丸。

枳實,黃連(各五錢),乾生薑(二錢),半夏曲(三錢),厚朴(四錢),人參(三錢),甘草(炙,二錢),白朮(三錢),茯苓,麥芽(各二錢)

白話文:

枳實、黃連(各25克),乾生薑(10克),半夏曲(15克),厚朴(20克),人參(15克),甘草(炒製,10克),白朮(15克),茯苓、麥芽(各10克)

上為末,水浸蒸餅,丸如梧桐子大。服三五十丸,溫水下。

白話文:

把它碾成粉末,用溫水浸泡蒸好的餅,捏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三五十粒,用溫水送服。

橘皮枳朮丸

橘皮,枳實,白朮(等分)

上為末,荷葉裹燒飯為丸。每服五十丸,白湯下。

枳朮丸,助胃消食,寬中,去痞滿。

白朮,枳實(各二兩)

上為末,荷葉裹燒飯為丸。

白話文:

橘皮、枳實、白朮各取等量,研磨成粉末,用荷葉包裹燒熟的飯團製成丸藥,每次服用五十丸,用白開水送服。這種枳朮丸有助於胃消化食物、舒緩胸腹脹滿、消除痞塊。此外,也可以用白朮、枳實各取二兩,研磨成粉末,用荷葉包裹燒熟的飯團製成丸藥。

2. 嘈雜三十五

嘈雜,是痰因火動,治痰為先,姜炒黃連,入痰藥。用炒山梔子、黃芩為君,南星、半夏、陳皮為佐,熱多加青黛。嘈雜,此乃食鬱有熱,炒梔子、姜炒、黃連不可無。肥人嘈雜,二陳湯少加撫芎、蒼朮、白朮、炒山梔子。嘈雜,若濕痰氣鬱,不喜食,三補丸加蒼朮,倍香附子。

白話文:

打嗝是痰因熱氣而動,應先治療痰症。可使用炒姜黃連等祛痰藥物。以炒山梔子、黃芩為主藥,南星、半夏、陳皮為輔助藥。熱氣過多時,可加青黛。

打嗝是因飲食積滯而有熱氣,炒山梔子、姜炒、黃連等藥物不可缺少。

肥人打嗝,可在二陳湯中加入少量的撫芎、蒼朮、白朮、炒山梔子。

打嗝若是因濕痰氣滯、不愛吃飯,可將三補丸加入蒼朮,加倍香附子。

醫按:蔣氏子條云:心嘈索食,以白朮、黃連、陳皮作丸,白湯下,七八十丸,數服而止。又云:眩運嘈雜,是火動其痰,二陳湯加梔子、芩、連之類。

戴云:此則俗謂之心嘈也。

三補丸,見補損。

白話文:

醫生注釋:蔣士子條上說:心煩吵鬧想吃東西,用白朮、黃連、陳皮做成丸子,用白開水送服,七八十丸,服用幾次就能停止。又說:頭暈噁心煩躁,是火氣擾動痰濕,使用二陳湯加上梔子、黃芩、黃連等藥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