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震亨、戴思恭

《丹溪心法》~ 卷二 (1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14)

1. 漏瘡二十七

漏瘡,先須服補藥生氣血,用參、朮、耆、芎、歸為主,大劑服之。外以附子末,津唾和作餅子,如錢厚,以艾灸,漏大炷大,漏小炷小。但灸令微熱,不可使痛。干則易之,則再研如末,作餅再灸。如困則止,來日再灸,直至肉平為效。亦有用附片灸,仍用前補劑作膏貼之,尤妙。

白話文:

對於漏瘡(皮膚破損,流液不止),首先需要服用補益藥物,生血補氣。主要以人參、山藥、黃芪、川芎、當歸為主,大劑量服用。

外部治療使用附子末。將附子末用唾液調和,製作成錢幣大小的餅狀物,用艾灸進行灼燒。漏瘡面積大,就用大炷灸;漏瘡面積小,就用小炷灸。

灸的時候只灸到微微發熱,不要灸到疼痛。艾灸到藥餅變乾後,把藥餅換掉,再研磨成末,製作新的藥餅繼續艾灸。如果灸後出現睏倦疲乏,就暫時停止,第二天再繼續艾灸,直到漏瘡部位與皮膚表面平整為止。

還可以用附子片灸。把附子片搗碎,與前面提到的補益藥物調勻製成膏藥,敷貼在漏瘡部位,效果更佳。

痔漏,涼大腸,寬大腸,用枳殼去穰,入巴豆,鐵線纏,煮透去巴豆,入藥用,丸子則爛搗,用煎藥,乾用寬腸。澀竅用赤石脂白石脂、枯礬、黃丹、腦子。漏竅,外塞用童子小便煅爐甘石牡蠣粉

白話文:

痔漏

  • 涼爽大腸,寬舒大腸。
  • 使用去除了果肉的枳殼,放入巴豆,用鐵線纏繞。將煮透的巴豆取出,藥用。
  • 丸劑搗碎,煎服藥物。
  • 乾燥後,用於寬腸。

收斂竅門

  • 使用赤石脂、白石脂、枯礬、黃丹、腦子。

漏竅

  • 外部封閉:使用童子小便煅燒過的爐甘石和牡蠣粉。

入方

黃連散,元有痔漏,又於肛門邊生一塊,皮厚腫痛作膿,就在痔孔出,作食積注下治。

白話文:

黃連散劑,本來有痔瘡和漏管,現在肛門邊緣又長了一個腫塊,皮膚增厚、腫脹疼痛且化膿,就在痔瘡孔的旁邊,像飲食積滯造成的膿腫一樣。

黃連阿魏,神麯,山楂桃仁連翹槐角犀角(等分)

白話文:

黃連、阿魏、神曲、山楂、桃仁、連翹、槐角、犀角(等量)

上為末。以少許置掌心,時時舐之,津液嚥下,如消三分之二,止後服。

〔附錄〕漏者,諸痿之潰漏也,狼痿、鼠痿、螻痿、蛄瘻、蜂瘻、蚍蜉瘻、蠐螬瘻、浮蛆瘻、轉筋瘻,古所謂九瘻是爾。析而言之,三十六種,其名目又不同焉。大抵外傷四氣,內窘七情,與夫飲食乖常,染觸蠢動含靈之毒,未有不變為瘻瘡。穿孔一深,膿汁不盡,得冷而風邪並之,於是涓涓而成漏矣。

白話文:

所謂「漏」,是指各種肌肉萎縮或麻痺造成的潰爛。具體包括:狼痿、鼠痿、螻痿、蛄瘻、蜂瘻、蚍蜉瘻、蠐螬瘻、浮蛆瘻、轉筋瘻。古書中所說的「九瘻」指的就是這些。

如果細分,這些疾病有三十六種,名稱各有不同。它們一般是由於外傷或風寒暑濕等氣候因素,或者內心鬱結或情緒失常,以及飲食不當,接觸或中毒於有毒的動物或植物而造成的。

如果潰爛的部位過深,膿液無法排出,又受寒風侵襲,就會逐漸形成「漏」。

然有近年漏者,有久年漏者,近則帶淡紅,或微腫,或小核;久則上而槁白,內而黑爛,淫蟲惡臭生焉。

附方

豬腎丸,通行漏瘡中,惡水自大腸中出。

黑牽牛碾細末二錢半,入豬腎中,以線扎,青竹葉包,慢火煨熟。空心溫酒嚼下。

白話文:

把黑色的牽牛花磨成細末,大約 15 克。將牽牛花末放入豬腎中,用線紮緊,包在青竹葉裡。用慢火煨熟。空腹時,用溫酒送服,邊嚼邊吞。

乳香丸,治冷漏。

乳香(二錢半),牡蠣粉(一錢二分半)

上為末,雪糕糊丸麻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薑湯空心。

生地黃膏,治漏瘡通用。

露蜂房(炙),五倍子木香(三錢),乳香(一錢),輕粉(一字)

白話文:

露蜂窩(烤過),五倍子,木香(三錢),乳香(一錢),輕粉(一字)

上為末,用生地黃一握,搗細,和為膏。攤生絹上貼。

蛇蛻散,治漏瘡血水不止。

蛇皮(焙焦),五倍子,龍骨(各二錢半),續斷(五錢)

白話文:

蛇皮(烤焦烘乾),五倍子,龍骨(各 15 克),續斷(30 克)

上為末。入麝香少許,津唾調敷。

熏漏瘡方

艾葉,五倍子,白膠香苦楝根(等分)

白話文:

艾葉、五倍子、白膠香、苦楝根(各等量)

上銼碎燒香。法置長桶內,坐熏瘡處。

洗漏瘡方,治漏瘡孔中多有惡穢,常須避風洗淨。

露蜂房、白芷煎湯洗,或大腹皮苦參煎湯洗。

白話文:

用露蜂房、白芷煎煮的湯液來清洗患處,或者用大腹皮、苦參煎煮的湯液來清洗。

上洗畢,候水出拭乾,先用東向石榴皮曬為末,乾摻以殺淫蟲,少頃,敷藥

白話文:

洗乾淨後,等水流乾後擦拭乾。先用朝東曬乾的石榴皮磨成粉末,乾敷以殺死細菌。過一會兒,再敷上藥物。

久痿方

九孔蜂房(炙黃)

上為末,臘月獨脂研敷,候收汁,以龍骨降香節末入些乳香硬瘡。

漏瘡,或腿足,先是積熱所注,久則為寒。

附子破作兩片,用人唾浸透,初成片,安漏孔上,艾灸。

又方

川芎(半兩),細辛,白芷梢(一錢半)

上為末。每日作湯服之。病在下,食前服;在上,食後服。看瘡大小,討隔年黃麻根,刮去皮,捻成繩子,入孔中,至入不去則止,瘡外膏藥貼之。

白話文:

將藥物研磨成粉末,每天煮成湯藥服下。如果是下肢的瘡,則在飯前服用;如果是上肢的瘡,則在飯後服用。觀察瘡口的大小,尋找採集於前一年的黃麻根,颳去外皮,搓成繩子,從瘡口慢慢插入,直到無法再插入為止,然後在瘡口外貼上藥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