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震亨、戴思恭

《丹溪心法》~ 卷二 (1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13)

1. 痔瘡二十六

痔瘡專以涼血為主。

入方

人參黃耆生地黃川芎當歸(和血),升麻,條芩,枳殼(寬腸),槐角(涼血生血)黃連

白話文:

  • 人參:補氣健脾
  • 黃耆:補氣固表
  • 生地黃:滋陰清熱
  • 川芎:活血化瘀
  • 當歸:補血和血
  • 升麻:升陽驅寒
  • 條芩:清熱利濕
  • 枳殼:理氣寬腸
  • 槐角:涼血生血
  • 黃連:清熱止痢

一方無黃連。

熏浣

五倍子,朴硝,桑寄生蓮房(又加荊芥

白話文:

五倍子、朴硝、桑寄生、蓮蓬(有時會加入荊芥)

煎湯,先熏後洗。又冬瓜藤,亦好。又大腸熱腫者,用木鱉子、五倍子研細末,調敷,痔頭向上,是大腸熱甚,收縮而上。用四物湯解毒,加枳殼、白朮、槐角、秦艽

白話文:

把藥煎成湯,先燻蒸後洗滌患處。另外冬瓜藤也很有效。又大腸發炎腫脹的人,可以用木鱉子、五倍子研磨成細末,調製後敷在患處。如果痔瘡向上,表示大腸熱症嚴重,造成收縮向上。可以使用四物湯解毒,再加入枳殼、白朮、槐角、秦艽。

〔附錄〕痔者,皆因臟腑本虛,外傷風濕,內蘊熱毒,醉飽交接,多欲自戕,以故氣血下墜,結聚肛門,宿滯不散,而衝突為痔也。其肛邊發露肉珠,狀如鼠乳,時時滴漬膿血,曰牡痔;肛邊生瘡腫痛,突出一枚,數日膿潰即散,曰牝痔;腸口大顆發㿔,且痛且癢,出血淋瀝,曰脈痔;腸內結核有血,寒熱往來,登溷脫肛,曰腸痔。

白話文:

若血痔則每遇大便,清血隨而不止;若酒痔則每遇飲酒,發動瘡腫,痛而流血;若氣痔則憂恐鬱怒,適臨乎前,立見腫痛,大便艱難,強力則肛出而不收矣。此諸痔之外證也。治法總要,大抵以解熱調血順氣先之。蓋熱則血傷,血傷則經滯,經滯則氣不運行,氣與血俱滯,乘虛而墜入大腸,此其所以為痔也。諸痔久不愈,必至穿穴為漏矣。

如果患有血痔,每次大便時都會伴有清血不止;如果患有酒痔,每次飲酒後都會發作瘡腫,疼痛出血;如果患有氣痔,憂愁恐懼憤怒等情緒一來,就會立馬腫痛,大便困難,用力就會肛門脫出而收不回去。這些都是痔瘡的外部表現。治療方法的總原則,主要是先解熱、調血、順氣。因為熱會損傷血液,血液受損會導致經絡阻塞,經絡阻塞則氣血運行不暢,氣血同時受阻,就會趁虛而入大腸,這就是形成痔瘡的原因。痔瘡如果不長久醫治,必定會穿破成漏。

附方

治諸痔瘡。

槐花(四兩),槐角刺(一兩,捶碎),胡椒(十粒),川椒(一兩)

白話文:

槐花(160 克),槐角刺(40 克,搗碎),胡椒(約 10 粒),川椒(40 克)

上用獖豬肚一個,入藥在內,扎定口煮熟,去藥,空心食豬肚。

清心丸,《素問》云:「諸痛癢瘡,皆屬於心」。心主血熱,此藥主之。

白話文:

清心丸,《素問》中說:「各種疼痛、皮疹、瘡瘍,都與心有關。」心主血熱,此藥便是針對這個問題而設計的。

黃連(一兩),茯神,赤苓

上為末,煉蜜丸如梧子大。每一百丸,食前米湯下。

清涼飲,治諸痔熱甚,大便秘結。

當歸,赤芍甘草(炙),大黃(米上蒸曬)

白話文:

當歸:補血活血 赤芍:活血化瘀 甘草(炙):調和藥性,保護胃氣 大黃(米上蒸曬):瀉熱通便

上等分為末。每服二錢,新水調下。

槐角丸,治諸痔,及腸風下血脫肛。

槐角(一兩),防風地榆,當歸,枳殼,黃芩(各半兩)

白話文:

槐角(60 克),防風,地榆,當歸,枳殼,黃芩(各 30 克)

上為末,糊丸如梧子大。空心米湯下二十丸。

蝟皮丸,治諸痔出,裡急疼痛。

槐花(炒),艾葉(炒),枳殼,地榆,當歸,川芎,黃耆,白芍白礬(枯),貫眾,蝟皮(一兩,炙),頭髮(燒,三錢),豬後蹄重甲(十枚,炙焦),皂角(一大錠,炙黃去皮)

白話文:

炒過的槐花、炒過的艾葉、枳殼、地榆、當歸、川芎、黃耆、白芍、枯白礬、貫眾、炙過的蝟皮(一兩)、燒過的頭髮(三錢)、炙焦的豬後蹄重甲(十枚)、炙黃去皮的皁角(一個大錠)

上為末,煉蜜丸梧子大。服五十丸,食前米湯下。

豬甲散,治諸痔。

豬懸蹄甲(不以多少)

上為末。陳米湯,調二錢,空心服。

芎歸丸,治痔下血不止。

川芎,當歸,黃耆,神麯(炒),地榆,槐花(炒,各半兩),阿膠(炒),荊芥,木賊,頭髮(燒灰,各一錢半)

白話文:

**川芎:**半兩 **當歸:**半兩 **黃耆:**半兩 **神麯(炒):**半兩 **地榆:**半兩 槐花(炒): 各半兩 **阿膠(炒):**半兩 荊芥: 一錢半 木賊: 一錢半 頭髮(燒灰): 一錢半

上為末,煉蜜丸梧子大。服五十丸,食前米湯下。

乾葛湯,治酒痔。

乾葛,枳殼(炒),半夏茯苓,生地黃,杏仁(各半兩),黃芩(二錢半),甘草(同上)

白話文:

乾葛、炒枳殼、半夏、茯苓、生地黃、杏仁(各 30 克)、黃芩(15 克)、甘草(同黃芩,15 克)

上銼。每服三錢,黑豆一百粒,姜三片,白梅一個,煎服。

白話文:

研磨成粗末藥粉。每次服用三錢(約 4.5 公克)藥粉,搭配黑豆一百顆、生薑三片、白梅一顆,一起煎煮後服用。

橘皮湯,治氣痔。

橘皮,枳殼(炒),川芎,槐花(炒,各半兩),檳榔木香桃仁(炒去皮),紫蘇莖葉,香附,甘草(炙,各二分半)

白話文:

橘子皮、枳殼(炒過)、川芎、槐花(炒過,各半兩)、檳榔、木香、桃仁(炒過,去皮)、紫蘇莖葉、香附、甘草(炙過,各二分半)

上銼。每服八錢,薑棗煎服。

熏洗方

槐花,荊芥,枳殼,艾葉

又方

土礬末(二錢),木鱉子(七個,取仁研)

上以水煎,熏洗三兩次。如肛門腫熱,以朴硝末水調,淋之良。

又方,治腸痔,每大便常有血。

上以蒲黃末方寸匕,米飲調下。日三頓,瘥。

又方

桃葉一斛蒸之,納小口器中,以下部榻上坐,蟲自出。

地黃丸,治五痔,滋陰必用之。

地黃(酒蒸熟,一兩六錢),槐角(炒),黃柏(炒),杜仲(炒),白芷(各一兩),山藥山茱萸獨活(各八錢),澤瀉,牡丹,茯苓(各六錢),黃芩(一兩半),白附子(二錢)

白話文:

生地黃(用酒蒸熟,一兩六錢),炒槐角,炒黃柏,炒杜仲,白芷(各一兩),山藥,山茱萸,獨活(各八錢),澤瀉,牡丹皮,茯苓(各六錢),黃芩(一兩半),白附子(二錢)

上煉蜜丸如梧子大。空心服五十丸,米湯下。

熏痔方

無花果葉煮水熏。少時再洗,又好醋沃燒新磚,如法坐熏,良。

又方

大黃(三錢,煨),牡蠣(一兩,煅)

上為末。作十服,空心服。

又方

大蒜一片,頭垢捻成餅子,先安頭垢餅於痔上,外安蒜艾灸之。

翻花痔

荊芥、防風、朴硝煎湯洗之,次用木鱉子、鬱金研末,入龍腦些少,水調敷。又方:熊膽、片腦和勻,貼之。

白話文:

用荊芥、防風、朴硝煮湯來清洗患處。然後將木鱉子、鬱金研成細末,加入少許龍腦,用清水調和敷上。

另一種方法:將熊膽和片腦混合均勻,貼敷患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