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丹溪心法》~ 卷二 (2)
卷二 (2)
1. 瘧八
〔附錄〕世用砒霜等毒,不可輕用。俗謂脾寒,此因名而迷其實也。苟因飲食所傷而得,亦未必全是寒,況其他乎?在其陽分者易治,陰分者難治。瘧母必用毒藥消之,行氣消堅為主。東垣謂寒瘧屬太陽,熱瘧屬陽明,風瘧屬少陽;在三陰經則不分,總曰溫瘧,此言是。但三陰經說不明,作於子午卯酉日者,少陰瘧也;寅申巳亥日者,厥陰瘧也;辰戌丑未日者,太陰瘧也。
瘧脈多弦,但熱則弦而帶數,寒則弦而帶遲,亦有病久而脈極虛微而無力,似乎不弦,然而必於虛微之中見弦,但不搏手耳。細察可見也。
瘧又名痁疾者,其證不一。《素問》又有五臟瘧、六腑瘧,詳矣。初得病勢正熾,一二髮間,未宜遽截,不問寒熱多少,且用清脾飲,或草果飲,或二陳湯加草果半錢,或平胃加草果半錢、柴胡半錢,又或養胃湯加川芎、草果各半錢。熱少者進取微汗。寒多者宜快脾湯;服後寒仍多者,養胃湯加附子、桂枝各半錢,獨寒尤宜,不效則七棗湯。
熱多者宜驅瘧飲,或參蘇飲,每服加草果半錢;大熱不除,宜小柴胡湯。渴甚者,則以五苓散入辰砂少許;獨熱無寒,亦與小柴胡湯;熱雖劇不甚渴者,本方加桂四分,或以柴胡桂薑湯,候可截則截之。久瘧母不愈者,宜四獸飲,間服山甲湯。
附方
清脾飲
青皮,厚朴,白朮,草果,柴胡,茯苓,黃芩,半夏,甘草(炙,等分)
上銼。水二盞,生薑三片,棗一枚,煎。忌生冷油膩。
七棗湯
附子(一個,炮,又以鹽水浸,再炮。如此七次,去皮臍。又方:川烏代附子,以水調陳壁土為糊,浸七次)
上銼。分作二服,水二鍾,姜七片,棗七枚,煎七分,當發日早溫服。
驅瘧飲
前胡,柴胡(各四兩),桂心,桔梗,厚朴,半夏(各三兩),黃耆,乾薑(炮),甘草(炙,各二兩)
上銼。水二盞,生薑三片,棗四個,煎。
山甲湯
穿山甲,木鱉子(等分)
上為末。每服二錢,空心溫酒調下。
人參,白朮,茯苓,甘草(減半)陳皮,草果,半夏,棗子,烏梅,生薑(等分)
上銼。同薑棗,以鹽少許淹,食頃,厚皮紙裹,以水潤濕,慢火煨令香熟,焙乾,每服半兩,水濕,未發前並進數服。
有汗要無汗,正氣為主。小柴胡加桂,或白虎加桂。無汗要有汗,散邪為主,帶補。桂枝加黃耆、知母、石膏湯,或人參柴胡飲子。熱多寒少、目痛多汗、脈大,以大柴胡湯,微利為度。餘邪未盡,以白芷石膏三物湯,以盡其邪。
六和湯
人參,知母,草果,貝母,烏梅,白芷,檳榔,柴胡(各一錢,用酒拌),常山(二錢)
上銼。水煎,姜三片,棗一個。
秘方清脾丸,治瘧,三日一發,或十日一發。
白話文:
瘧疾治療方法
古人常用砒霜等毒藥治療瘧疾,但不可輕易使用。民間常說瘧疾是脾寒導致,這是被名稱迷惑了真相。即使是因飲食不當引起的瘧疾,也不一定全是寒症,其他原因引起的更不盡然。瘧疾位於陽分者容易治療,位於陰分者則難治。瘧疾的根本病因必須用毒藥消除,治療以行氣消堅為主。
東垣先生認為寒瘧屬太陽經,熱瘧屬陽明經,風瘧屬少陽經;如果在三陰經,則不區分,統稱為溫瘧,這種說法是正確的。但三陰經的瘧疾說法不夠明確,在子、午、卯、酉日發病的是少陰瘧;在寅、申、巳、亥日發病的是厥陰瘧;在辰、戌、丑、未日發病的是太陰瘧。
瘧疾的脈象多為弦脈,但熱證則弦脈而脈數加快,寒證則弦脈而脈搏遲緩。也有瘧疾病程長導致脈象極度虛弱無力,看似非弦脈,但仔細觀察,仍可在虛弱的脈象中發現弦脈的徵象,只是不搏動到手腕或耳朵。
瘧疾又名痁疾,其症狀不一。《素問》中還記載了五臟瘧和六腑瘧,內容詳盡。疾病初期病情正盛,即使發作時間短暫,也不宜立即中止病情發展。無論寒熱程度如何,都先服用清脾飲、草果飲或二陳湯加草果、平胃散加草果和柴胡、或養胃湯加川芎和草果。熱證較輕者,可服用藥物促使微微出汗;寒證較重者,宜服用快脾湯;服用後寒證仍然較重者,可服用養胃湯加附子、桂枝;單純寒證尤為適用,若無效則用七棗湯。
熱證較重者,宜服用驅瘧飲或參蘇飲,每次服用都加半錢草果;高熱不退者,宜服用小柴胡湯。口渴嚴重者,可在五苓散中加入少量辰砂;單純熱證無寒證者,也用小柴胡湯;熱證雖然嚴重但不甚口渴者,可在原方中加桂枝,或用柴胡桂薑湯,待病情可以控制時再中止治療。久治不癒的瘧疾,宜服用四獸飲,間服山甲湯。
以下是一些藥方:
清脾飲:青皮、厚朴、白朮、草果、柴胡、茯苓、黃芩、半夏、炙甘草(等分)
七棗湯:炮製七次的附子(或用川烏代替,並用陳壁土糊浸泡七次)
驅瘧飲:前胡、柴胡、桂心、桔梗、厚朴、半夏、黃耆、炮薑、炙甘草
山甲湯:穿山甲、木鱉子(等分)
另一秘方: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半量甘草、陳皮、草果、半夏、棗子、烏梅、生薑(等分)
治療瘧疾的原則是有汗者要保持汗出,以扶正氣為主,可用小柴胡湯加桂枝,或白虎湯加桂枝;無汗者則要促使汗出,以散邪為主,並兼顧補益,可用桂枝湯加黃耆、知母、石膏,或人參柴胡飲子。熱證多寒證少、目痛、多汗、脈象洪大的,用大柴胡湯,以微微通便為度。餘邪未盡者,可用白芷石膏三物湯,以徹底清除邪氣。
六和湯:人參、知母、草果、貝母、烏梅、白芷、檳榔、柴胡、常山
秘方清脾丸:治療瘧疾,三日或十日發作一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