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丹溪心法》~ 卷二 (11)
卷二 (11)
1. 衄血二十二
衄血,涼血行血為主,大抵與吐血同,用山茶花為末,童便、薑汁酒調下。犀角生地黃湯,入鬱金同用,如黃芩、升麻、犀角能解毒。又以鬱金末、童便、薑汁並酒調服。經血逆行,成血腥,或吐血,或唾血,用韭汁服之,立效。治血汗血衄,以人中白,新瓦上火逼干,入麝香少許,研細,酒調下,經驗。
白話文:
流鼻血時,以清熱活血為主,治療原則大多與吐血相同。可用山茶花研成細末,用童便、薑汁酒調服。犀角生地黃湯中加入鬱金一起使用,如果加入黃芩、升麻、犀角,可以解毒。也可以用鬱金粉末、童便、薑汁和酒調服。經血逆行,導致血腥,或吐血,或咳血,可以用韭汁服下,立竿見影。治療血汗、血衄,可用人中白(人中部位的血液),放在新瓦片上火烤乾燥,加入少許麝香,研磨成細粉,用酒調服,此方有臨牀經驗。
人中白,即溺盆白垽秋石也。衄血出於肺,以犀角、升麻、梔子、黃芩、芍藥、生地黃、紫菀、丹參、阿膠之類主之。《原病式》曰:衄者,陽熱怫鬱,干於足陽明而上,熱則血妄行,故鼻衄也。
附方
河間生地黃散,治鬱熱衄血,或咯吐血,皆治之。
白話文:
人中白,就是溺器中的白色淤泥,也叫秋石。
流鼻血是由於肺部熱盛導致的。治療時,可以用犀角、升麻、梔子、黃芩、芍藥、生地黃、紫菀、丹參、阿膠等藥物。
《原病式》中說:流鼻血,是因為陽氣過旺,鬱積在足陽明經脈,向上衝出,熱盛就會導致血液亂流,因此鼻出血。
枸杞,柴胡,黃連,地骨,天門冬,白芍,甘草,黃芩,黃耆,生地黃,熟地黃(等分)
白話文:
枸杞、柴胡、黃連、川斷、麥冬、白芍、甘草、黃芩、黃耆、生地黃、熟地黃(各等份)
上㕮咀。湯煎服。若下血,加地榆。
又方,治衄血。
伏龍肝(半升)
上以新汲水一大碗,淘取汁,和蜜頓服。
茜根散,治鼻不止。
茜根,阿膠(蛤粉炒),梅芩(各一兩),甘草(炙,半兩),側柏葉,生地黃
上以水一鍾,姜三片,煎服。
黃芩芍藥湯,治鼻衄不止。
黃芩,芍藥,甘草(各等分)
白話文:
將藥材放入鍋中,加水煎煮後服用。如果出現流血的情況,可以加入地榆。
另一個方法是治療鼻出血,將伏龍肝用新汲取的水淘洗,取汁加入蜂蜜,一同服用。
茜根散可以治療鼻血不止,由茜根、阿膠(用蛤粉炒)、梅芩、甘草(炙)、側柏葉、生地黃等藥材組成,加水和姜片煎煮後服用。
黃芩芍藥湯可以治療鼻出血不止,由黃芩、芍藥、甘草等藥材等量組成。
上以水煎服。或犀角地黃湯,如無犀角,以升麻代之。鼻通於腦,血上溢於腦,所以從鼻而出。凡鼻衄,並以茅花調止衄散,時進淅二泔,仍令其以麻油滴入鼻,或以蘿蔔汁滴入亦可。又茅花、白芍藥,對半尤穩。外迎法:以井花水濕紙,頂上貼之。左鼻,以線札左手中指;右出,札右手;俱出,兩手俱札,或炒黑蒲黃吹鼻中,又龍骨末吹,亦可。
止衄散
白話文:
先將藥物用水煎服。或者使用犀角地黃湯,如果沒有犀角,可以用升麻替代。鼻子與大腦相通,鼻血是因為血液湧上大腦而從鼻子溢出。所有鼻出血的情況,都可以用茅花調止血散來收斂。有時服下稀釋的泔水,並讓患者滴入芝麻油或蘿蔔汁到鼻子裡也可以止血。另外,茅花和白芍藥各半,止血效果更佳。外敷法:用井花水打濕紙張,貼在頭頂上。如果是左鼻出血,用線紮住左手的中指;如果是右鼻出血,紮住右手的中指;如果兩邊都出血,則用線紮住雙手的中指。或者將黑蒲黃炒熟,吹入鼻中止血,也可以用龍骨研成末粉吹入鼻中。
黃耆(六錢),赤茯苓,白芍,當歸,生地黃,阿膠(各三錢)
白話文:
黃耆(36克),赤茯苓、白芍、當歸、生地黃、阿膠(各18克)
上為末。每服二錢,食後黃耆湯調服。
芎附飲
川芎(二兩),香附(四兩)
上為末。每服二錢,茶湯調下。
又法,治心熱吐血,及衄血不止。
百葉榴花(不以多少)
上干為末。吹出鼻中,立瘥。
白話文:
將川芎二兩、香附四兩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,飯後用黃耆湯調服。另外,治療心熱吐血和鼻出血不止,可以將百葉榴花乾燥研磨成粉末,吹入鼻中,立刻見效。
2. 溺血二十三
溺血屬熱,用炒山梔子,水煎服,或用小薊、琥珀。有血虛,四物加牛膝膏;實者,用當歸承氣湯下之,後以四物加山梔。
入方
小薊飲子,治下焦結熱血淋。
白話文:
溺血屬於熱性,可以使用炒製過的山梔子,以水煎服;或者使用小薊和琥珀。
如果有血虛的情況,可以加入四物湯加牛膝膏;如果實熱,可以使用當歸承氣湯進行通便,然後再用四物湯加入山梔子。
生地黃,小薊,滑石,通草,淡竹葉,蒲黃(炒),藕節,當歸(酒浸),梔子(炒),甘草(炙,各半兩)
上以水煎,空心服。
白話文:
生地黃,小薊菜,滑石粉,通草,淡竹葉,煎焦蒲黃,蓮藕節,酒浸當歸,炒過的梔子仁,炙甘草(以上各半兩)
〔附錄〕溺血,痛者為淋,下痛者為溺血。溺血先與生料五苓散加四物湯,若服不效,其人素病於色者,此屬虛,宜五苓散和膠艾湯,吞鹿茸丸,或辰砂香散。四物加生地黃、牛膝,或四物加黃連、棕灰。又六味地黃丸為要藥,莖中痛,用甘草梢,血藥中少佐地榆、陳皮、白芷、棕灰。
白話文:
附錄:小便帶血
小便疼痛稱為淋,下腹部疼痛稱為溺血。對於溺血,首先服用生料五苓散加當歸、白芍、川芎、熟地黃組成的四物湯。如果服用後無效,且患者有房事過度等原因導致虛弱,建議使用五苓散和膠艾湯,吞服鹿茸丸或辰砂香散。四物湯中可加入生地黃、牛膝,或黃連、棕灰。另外,六味地黃丸是治療溺血的重要藥物。
莖中疼痛
使用甘草梢作為主藥,並在血藥中少量加入地榆、陳皮、白芷、棕灰。
劫劑用《瑞竹堂》蒲黃散,或單用蒲黃,或煎蔥湯調鬱金末,服之。又文蛤灰入煎劑妙。大抵小便出血,則小腸氣秘,氣秘則小便難甚。痛者謂之淋,不痛者謂之溺血,並以油發燒灰存性為末,新汲水調下,妙。又方,以車前子為末,煎車草葉,調二錢服。
白話文:
劫劑:
可以使用《瑞竹堂》的蒲黃散,或者只用蒲黃,也可以用蔥湯煎熬鬱金粉末服用。加入文蛤灰到煎劑中效果很好。
原理:
一般來說,小便出血是因為小腸氣機不暢,氣機不暢則小便困難。疼痛的稱之為淋病,不痛的稱之為溺血,這兩種情況都可以使用以下方法治療:
- 將油發燒灰研製成細末,用新汲取的水調服,效果很好。
- 另外一種方法,是用車前子研製成細末,煎熬車前草葉,調入二錢的車前子細末服用。
附方
許令公方,治尿血。
生地黃(汁,一升),生薑汁(一合)
上以二物相合,頓服瘥。
當歸承氣湯
白話文:
附方:
許令公的藥方,用來治療尿血。
生地黃(取汁,用量一杯),生薑汁(用量一小杯)
將這兩種藥材的汁液混合在一起,一次服下即可見效。
當歸承氣湯
當歸,厚朴,枳實,大黃,芒硝
生料五苓散,見中暑。
膠艾湯
白話文:
- 當歸:補血活血,行氣止痛
- 厚朴:理氣化痰,燥濕健脾
- 枳實:破氣消積,導滯行氣
- 大黃:瀉火通便,清熱解毒
- 芒硝:瀉下攻積,軟堅散結
阿膠,川芎,甘草(炙,各二兩),川歸,艾葉(炒,各二兩),熟地黃,白芍(各四兩)
上㕮咀。每三錢,水酒煎,空心熱服。
鹿茸丸
白話文:
阿膠、川芎、甘草(烘烤,各 2 兩),川歸、艾葉(炒,各 2 兩),熟地黃、白芍(各 4 兩)
鹿茸(一兩,蜜炙),沉香,附子(炮,各半兩),菟絲子(制,一兩),當歸,故紙(炒),茴香(炒),胡蘆巴(炒,各半兩)
上為末,酒糊丸。每七十丸,空心鹽酒下。
辰砂妙香散
白話文:
鹿茸(50克,用蜂蜜炙烤),沉香,附子(炮製,各25克),菟絲子(炮製,50克),當歸,故紙(炒製),茴香(炒製),胡蘆巴(炒製,各25克)
麝香(一錢,另研),山藥(薑汁炙,一兩),人參(半兩),木香(煨,二錢半),茯苓,茯神,黃耆(各一兩),桔梗(半兩),甘草(炙,半兩),遠志(炒,一兩),辰砂(三錢)
白話文:
- 麝香(1錢,另需研磨)
- 山藥(用薑汁烤製,1兩)
- 人參(半兩)
- 木香(煨過,2錢半)
- 茯苓、茯神、黃耆(各1兩)
- 桔梗(半兩)
- 甘草(烤製,半兩)
- 遠志(炒過,1兩)
- 硃砂(3錢)
上為末。每二錢,溫酒下。
六味地黃丸,見諸虛。
《瑞竹堂》,蒲黃散
故紙(炒),蒲黃(炒),千年石灰(炒)
上等分為細末。每三錢,空心熱酒調下。
白話文:
六味地黃丸用於治療各種虛症。瑞竹堂的蒲黃散,用炒過的故紙、蒲黃和千年石灰,等量研成細末,每次服用三錢,空腹用熱酒調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