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丹溪心法》~ 卷二 (11)
卷二 (11)
1. 衄血二十二
衄血,涼血行血為主,大抵與吐血同,用山茶花為末,童便、薑汁酒調下。犀角生地黃湯,入鬱金同用,如黃芩、升麻、犀角能解毒。又以鬱金末、童便、薑汁並酒調服。經血逆行,成血腥,或吐血,或唾血,用韭汁服之,立效。治血汗血衄,以人中白,新瓦上火逼干,入麝香少許,研細,酒調下,經驗。
人中白,即溺盆白垽秋石也。衄血出於肺,以犀角、升麻、梔子、黃芩、芍藥、生地黃、紫菀、丹參、阿膠之類主之。《原病式》曰:衄者,陽熱怫鬱,干於足陽明而上,熱則血妄行,故鼻衄也。
附方
河間生地黃散,治鬱熱衄血,或咯吐血,皆治之。
枸杞,柴胡,黃連,地骨,天門冬,白芍,甘草,黃芩,黃耆,生地黃,熟地黃(等分)
上㕮咀。湯煎服。若下血,加地榆。
又方,治衄血。
伏龍肝(半升)
上以新汲水一大碗,淘取汁,和蜜頓服。
茜根散,治鼻不止。
茜根,阿膠(蛤粉炒),梅芩(各一兩),甘草(炙,半兩),側柏葉,生地黃
上以水一鍾,姜三片,煎服。
黃芩芍藥湯,治鼻衄不止。
黃芩,芍藥,甘草(各等分)
上以水煎服。或犀角地黃湯,如無犀角,以升麻代之。鼻通於腦,血上溢於腦,所以從鼻而出。凡鼻衄,並以茅花調止衄散,時進淅二泔,仍令其以麻油滴入鼻,或以蘿蔔汁滴入亦可。又茅花、白芍藥,對半尤穩。外迎法:以井花水濕紙,頂上貼之。左鼻,以線札左手中指;右出,札右手;俱出,兩手俱札,或炒黑蒲黃吹鼻中,又龍骨末吹,亦可。
止衄散
黃耆(六錢),赤茯苓,白芍,當歸,生地黃,阿膠(各三錢)
上為末。每服二錢,食後黃耆湯調服。
芎附飲
川芎(二兩),香附(四兩)
上為末。每服二錢,茶湯調下。
又法,治心熱吐血,及衄血不止。
百葉榴花(不以多少)
上干為末。吹出鼻中,立瘥。
白話文:
[對於鼻出血的情況,主要以冷卻血液和促進血液循環為治療原則,這與處理嘔血的情況大致相同。我們可以使用山茶花磨成粉末,再配合小孩子的尿液、薑汁以及酒混合服用。犀角生地黃湯,加入鬱金一同使用,像黃芩、升麻、犀角這些藥材都有解毒的效果。另外,鬱金粉末、小孩子的尿液、薑汁和酒混合服用也能達到療效。如果經血逆流成為血痰,或是嘔血、吐血的情況,可以使用韭汁服用,效果立即顯現。
對於治療血汗症和鼻出血,我們可以使用人中白,也就是尿盆中的白色沉澱物,在新瓦上火烤至乾燥,加入少量的麝香,研磨成細粉,以酒調服。這是經過驗證有效的方法。
人中白,就是尿盆中的白色沉澱物,秋季時收集的,稱為秋石。對於肺部出血的情況,可以使用犀角、升麻、梔子、黃芩、芍藥、生地黃、紫菀、丹參、阿膠等藥材來處理。根據《原病式》的描述:鼻出血的原因是體內的陽熱氣息鬱結,影響了足陽明胃經,導致熱氣上沖,使血液亂行,從而引發鼻出血。
以下是幾個附加的處方:
河間生地黃散,適用於鬱熱型的鼻出血,或是咯血、吐血的情況。藥材包括枸杞、柴胡、黃連、地骨、天門冬、白芍、甘草、黃芩、黃耆、生地黃、熟地黃,比例均等。以上藥材切碎後,用水煎煮服用。若是下血的情況,可以加入地榆。
另一個處方,適用於鼻出血。所需藥材為伏龍肝,用量約半升。先用新抽取的水一大碗,淘洗藥材取出汁液,再加入蜂蜜一次服用。
茜根散,適用於鼻出血無法止住的情況。藥材有茜根、阿膠(用蛤粉炒過)、黃芩、甘草(炙過),各一兩,以及側柏葉、生地黃。用水一碗,薑三片,煎煮後服用。
黃芩芍藥湯,適用於鼻出血持續不止的情況。藥材為黃芩、芍藥、甘草,比例均等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或者也可以使用犀角地黃湯,若無犀角可用升麻代替。鼻子和腦部相連,血液上溢到腦部,因此會從鼻子流出。對於鼻出血的情況,可以使用茅花調制的止衄散,同時讓患者飲用淘米水,並在鼻孔滴入芝麻油,或是蘿蔔汁也可。此外,茅花和白芍藥的組合,效果更佳穩定。外部治療法:將冷水浸濕的紙張貼在頭頂。如果是左鼻出血,用繩子綁住左手的中指;右鼻出血,綁住右手;雙鼻出血,兩手都綁。或者將炒黑的蒲黃吹入鼻中,或是龍骨粉也可。
止衄散的配方如下:黃耆六錢,赤茯苓、白芍、當歸、生地黃、阿膠各三錢。以上藥材研磨成粉,每次服用兩錢,飯後以黃耆湯調服。
芎附飲的配方:川芎二兩,香附四兩。以上藥材研磨成粉,每次服用兩錢,用茶湯調服。
另一個方法,適用於心臟熱氣導致的吐血,或是鼻出血持續不止的情況。所需藥材為石榴花,數量不限。將藥材曬乾磨成粉末,吹入鼻中,立即見效。]
2. 溺血二十三
溺血屬熱,用炒山梔子,水煎服,或用小薊、琥珀。有血虛,四物加牛膝膏;實者,用當歸承氣湯下之,後以四物加山梔。
入方
小薊飲子,治下焦結熱血淋。
生地黃,小薊,滑石,通草,淡竹葉,蒲黃(炒),藕節,當歸(酒浸),梔子(炒),甘草(炙,各半兩)
上以水煎,空心服。
〔附錄〕溺血,痛者為淋,下痛者為溺血。溺血先與生料五苓散加四物湯,若服不效,其人素病於色者,此屬虛,宜五苓散和膠艾湯,吞鹿茸丸,或辰砂香散。四物加生地黃、牛膝,或四物加黃連、棕灰。又六味地黃丸為要藥,莖中痛,用甘草梢,血藥中少佐地榆、陳皮、白芷、棕灰。
劫劑用《瑞竹堂》蒲黃散,或單用蒲黃,或煎蔥湯調鬱金末,服之。又文蛤灰入煎劑妙。大抵小便出血,則小腸氣秘,氣秘則小便難甚。痛者謂之淋,不痛者謂之溺血,並以油發燒灰存性為末,新汲水調下,妙。又方,以車前子為末,煎車草葉,調二錢服。
附方
許令公方,治尿血。
生地黃(汁,一升),生薑汁(一合)
上以二物相合,頓服瘥。
當歸承氣湯
當歸,厚朴,枳實,大黃,芒硝
生料五苓散,見中暑。
膠艾湯
阿膠,川芎,甘草(炙,各二兩),川歸,艾葉(炒,各二兩),熟地黃,白芍(各四兩)
上㕮咀。每三錢,水酒煎,空心熱服。
鹿茸丸
鹿茸(一兩,蜜炙),沉香,附子(炮,各半兩),菟絲子(制,一兩),當歸,故紙(炒),茴香(炒),胡蘆巴(炒,各半兩)
上為末,酒糊丸。每七十丸,空心鹽酒下。
辰砂妙香散
麝香(一錢,另研),山藥(薑汁炙,一兩),人參(半兩),木香(煨,二錢半),茯苓,茯神,黃耆(各一兩),桔梗(半兩),甘草(炙,半兩),遠志(炒,一兩),辰砂(三錢)
上為末。每二錢,溫酒下。
六味地黃丸,見諸虛。
《瑞竹堂》,蒲黃散
故紙(炒),蒲黃(炒),千年石灰(炒)
上等分為細末。每三錢,空心熱酒調下。
白話文:
【溺血二十三】
溺血的情況通常是由於體內過熱所導致,治療時可以使用炒山梔子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或者選擇小薊、琥珀作為藥材。若是因為血虛而引起的溺血,則可以在四物湯中加入牛膝膏;若屬於實證,則應使用當歸承氣湯來通便,之後再以四物湯加上山梔子進行調理。
在處方方面,有一個方子叫「小薊飲子」,主要用於治療下焦部位因熱結造成的血淋症狀。藥材包含生地黃、小薊、滑石、通草、淡竹葉、炒過的蒲黃、藕節、酒浸的當歸、炒過的梔子以及炙甘草,每種藥材都取半兩。這些藥材混合後用水煎煮,空腹服用。
另外,溺血若伴隨疼痛即稱為淋病,若只在排尿時感到下方疼痛則被歸類為溺血。治療溺血時,應先使用生料五苓散加四物湯,若服用後無效,且患者平時有顏面色澤異常的問題,這表示體質偏虛,應該使用五苓散搭配膠艾湯,並服用鹿茸丸或辰砂香散。此外,四物湯中可添加生地黃及牛膝,或四物湯加黃連、棕灰。六味地黃丸是重要的藥物之一,對於尿道疼痛,可使用甘草梢,而在血藥中少量添加地榆、陳皮、白芷、棕灰也有效。
若要快速止血,可使用《瑞竹堂》中的蒲黃散,或單獨使用蒲黃,也可用蔥湯煎煮鬱金末來服用。此外,文蛤灰加入煎劑中也有奇效。總體來說,小便出血通常意味著小腸氣機阻塞,氣機阻塞會讓小便變得困難。伴有疼痛的稱為淋病,沒有疼痛的則被稱為溺血。可用燒成灰的頭髮末,用新打的水調和後服用,效果極佳。另一個方子是,將車前子磨成末,然後用車草葉煎煮後,調和兩錢服用。
附帶的方子包括:
「許令公方」,用於治療尿血。藥材為生地黃汁(一升)與生薑汁(一合),兩者混合後一次服下即可。
「當歸承氣湯」的藥材為當歸、厚朴、枳實、大黃、芒硝。
「生料五苓散」的說明請參考中暑部分。
「膠艾湯」的藥材為阿膠、川芎、炙甘草(各二兩)、川歸、炒艾葉(各二兩)、熟地黃、白芍(各四兩)。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取三錢,用水酒煎煮,空腹時熱服。
「鹿茸丸」的藥材為蜜炙鹿茸(一兩)、沉香、炮附子(各半兩)、制菟絲子(一兩)、當歸、炒故紙、炒茴香、炒胡蘆巴(各半兩)。以上藥材磨成末,用酒糊製成丸狀,每次取七十粒,空腹時配鹽酒服用。
「辰砂妙香散」的藥材為麝香(一錢,另研)、薑汁炙山藥(一兩)、人參(半兩)、煨木香(二錢半)、茯苓、茯神、黃耆(各一兩)、桔梗(半兩)、炙甘草(半兩)、炒遠志(一兩)、辰砂(三錢)。以上藥材磨成末,每次取二錢,溫酒送服。
「六味地黃丸」的詳細資訊可參考虛弱相關部分。
《瑞竹堂》中的蒲黃散藥材為炒過的故紙、炒過的蒲黃、炒過的千年石灰。以上藥材等量混合後磨成細末,每次取三錢,空腹時用熱酒調和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