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震亨、戴思恭

《丹溪心法》~ 附錄 (5)

回本書目錄

附錄 (5)

1. 故丹溪先生朱公石表辭

雖然,舍是又無足以求先生者,敢摭狀之概敘而為之銘曰。

濂洛有作,性學復明。考亭承之,集厥大成。化覃荊揚,以及閩粵。時雨方行,區萌畢達。世胤之正,實歸金華。綿延四葉,益燁其葩。闢諸上尊,置彼逵路。隨其志分,不爽其度。有美君子,欲振其奇。血氣方剛,疇能侮予。七尺之軀,忍令顛越。壯齡已逾,亟更其轍。更之伊何,我笈有書。

負而東遊,以祛所疑。非刻非厲,曷圖曷究。豈止惜陰,夜亦為晝。昔離其疃,今廓其蒙。始知人心,與宇宙同。出將用世,時有小利。孚惠家邦,庶享厥志。勤我祠事,以帥其宗。況有詩書,以陶以礱。以暢其施,期壽夫物。苛躬可捐,我豈遑恤。仁義之言,繩繩勿休。昭郎道真,釋除欲仇。

上帝有赫,日注吾目。天人之交,間不容粟。聽者聳然,如聞巨鏞。有聲鏗鏘,無耳不聰。旁溢於醫,亦紹絕躅。開闡玄微,功利尤博。斂其豪英,變為毅弘。所以百為,度越於人。呫呫世儒,出入口耳。競藻鬥華,柝門殊軌。以經為戲,此孰甚焉。不有躬行,其失曷鐫。世塗方冥,正資揚燎。

夢夢者天,使埋其耀。精神上徵,定為長庚。與造化遊,白光焞焞。表德幽墟,遵古之義。僉曰允哉,是詞無愧。

白話文:

雖然沒有什麼足以歌頌朱先生的詞藻,但還是大略敘述他的事蹟,寫下這篇銘文。

朱熹的理學思想發揚光大,影響遍及荊州、揚州、福建、廣東等地,如同及時的甘雨滋潤萬物生長,他的正統學術思想最終歸於金華朱氏一脈,綿延四代,學術更加興盛。他摒棄了那些尊貴的地位和顯赫的仕途,遵循自己的志向,從不偏離正道。他是一位優秀的君子,想要展現自己的奇才,血氣方剛,誰能輕視他?但他不願讓自己的七尺之軀遭受顛沛流離,壯年以後,他改變了自己的方向。他改變方向的原因,在他的書中有所記載。

他負笈東遊,去除心中的疑惑,不是刻苦鑽研,而是深入探究。他不僅珍惜時間,甚至夜以繼日地學習。他以前迷茫,現在豁然開朗,終於明白人心與宇宙是相通的。他出仕為官,雖然也曾追求一些小的利益,但最終還是希望造福國家百姓,實現自己的抱負。他勤勉地祭祀祖先,領導族人,並以詩書陶冶情操,使自己更加完善,期望造福萬物。他可以放棄自己的身體,又怎麼會在乎個人的得失呢?他時時以仁義為教誨,不斷提升自我。他秉持著正直的品格,消除了內心的慾望。

上天顯赫的光芒照耀著我的眼睛,天人之間的感應微妙之至。聽者都肅然起敬,如同聽到巨大的鐘聲一樣,聲音鏗鏘有力,沒有人不聽聞。他廣泛涉獵醫學,繼承了前人的醫學成就,闡明了醫學的奧妙,造福人群,功績卓著。他收斂了豪邁不羈的氣質,變得更加堅毅果敢。他在各方面的成就都超越常人。世俗的儒生們,只知其一不知其二,相互攀比,學術道路南轅北轍,把經典當作兒戲,這又有什麼益處呢?沒有親身實踐,學問就無法精進。當今社會一片黑暗,正需要他的思想來照亮。

上天讓他隱藏光芒,但他精神高潔,如同啟明星一樣明亮。他與造化同遊,精神煥發。這篇銘文歌頌他高尚的品德,遵循古禮。大家都認為這篇銘文恰如其分,沒有任何愧疚之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