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震亨、戴思恭

《丹溪心法》~ 卷二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3)

1. 泄瀉十

泄瀉,有濕、火、氣虛、痰積。濕用四苓散加蒼朮,甚者蒼白二術同加,炒用燥濕兼滲泄;火用四苓散加木通、黃芩,伐火利小水;痰積宜豁之,用海粉、青黛、黃芩,神麯糊丸服之。

白話文:

腹瀉的類型有濕熱型、火熱型、氣虛型和痰濕型。

  • **濕熱型:**使用四苓散加上蒼朮,症狀嚴重的可以同時加上蒼朮和白朮,炒用後具有燥濕兼利水的作用。
  • **火熱型:**使用四苓散加上木通和黃芩,清熱利小便。
  • **痰濕型:**宜化痰,使用海粉、青黛和黃芩,用神麯糊成丸服用。

在上者用吐提,在下陷者宜升提之,用升麻、防風;氣虛,用人參、白朮炒芍藥、升麻;食積,二陳湯和澤瀉、蒼朮、白朮、山楂、神麯、川芎,或吞保和丸;瀉水多者,仍用五苓散;久病大腸氣泄,用熟地黃半兩,炒白芍、知母各三錢,升麻、乾薑各二錢,炙甘草一錢為末,粥丸服之。仍用艾炷如麥粒,於百會穴灸三壯。

白話文:

對於上實證,宜用吐法疏通上焦,對於下陷證,宜用升提法扶正氣,可用升麻、防風。氣虛證,可用人參、白朮炒芍藥、升麻補益氣血。食積證,可用二陳湯,配伍澤瀉、蒼朮、白朮、山楂、神麴、川芎化滯消食,或吞服保和丸。瀉水過多者,仍用五苓散。久病大腸氣泄,可用熟地黃半兩,炒白芍、知母各三錢,升麻、乾薑各二錢,炙甘草一錢,研磨成細末,用稀飯調製成丸子服用。同時,可在百會穴上用艾炷如麥粒大小,灸三壯。

脾瀉當補脾氣,健運復常,用炒白朮四兩,炒神麯三兩,炒芍藥三兩半,冬月及春初,用肉蔻代之,或散或湯,作餅子尤佳。食積作瀉,宜再下之,神麯、大黃作丸子服。脾泄已久,大腸不禁,此脾已脫,宜急澀之,以赤石脂、肉豆蔻、乾薑之類。

白話文:

脾臟虛弱導致腹瀉 ,應該補脾氣,讓脾胃運作恢復正常。可以使用炒白朮四兩、炒神麯三兩、炒芍藥三兩半。在冬季和初春,可以用肉蔻代替芍藥。可以使用散劑或湯劑,做成餅子服用效果最好。

如果腹瀉是由於食物積滯引起的 ,可以再次服用下瀉藥,例如神麯、大黃製成丸劑服用。

如果脾臟虛弱導致腹瀉已經持續很長時間,而且大腸無法控制排便 ,說明脾臟已經脫虛了。需要緊急使用澀腸止瀉的藥物,例如赤石脂、肉豆蔻、乾薑等。

戴云:凡瀉水,腹不痛者,是濕;飲食入胃不住,或完穀不化者,是氣虛;腹痛瀉水腸鳴,痛一陣瀉一陣,是火;或瀉時或不瀉,或多或少,是痰;腹痛甚而瀉,瀉後痛減者,是食積。

入方

一老人奉養太過,飲食傷脾,常常泄瀉,亦是脾泄。

白話文:

戴雲說: 凡是腹瀉但沒有腹痛,是濕氣導致的。 食物進入胃部很快又排出,或者穀物沒有被消化,是氣虛所致。 腹痛拉肚子,腸鳴,一陣痛一陣瀉,是火氣導致的。 時而腹瀉時而不瀉,或者瀉的多時而瀉的少,是痰濕導致的。 腹痛劇烈而且腹瀉,瀉後疼痛減輕,是食物積滯導致的。

黃芩(炒,半兩),白朮(炒,二兩),白芍(酒拌炒),半夏(各一兩,泡),神麯(炒),山楂(炒,各一兩半)

上為末,青荷葉包飯燒熟,研丸如梧子大。食前白湯下。

白話文:

黃芩(炒過,半兩),白朮(炒過,二兩),白芍(用酒炒過),半夏(各一兩,泡在水中),神曲(炒過),山楂(炒過,各一兩半)

一老人年七十,面白,脈弦數,獨胃脈沉滑,因飲白酒作痢,下血淡膿水,腹痛,小便不利,裡急後重。參、術為君,甘草、滑石、檳榔、木香、蒼朮為佐,下保和丸二十五丸,第二日前證俱減,獨小便不利。以益元散與之,安。

白話文:

一位 70 歲的老人,面色蒼白,脈搏細數,唯有胃脈沉滑。因為喝了白酒而腹瀉,下血帶淡膿水,腹部疼痛,排尿困難,裡急後重。

治療時,使用人參、白術為主藥,甘草、滑石、檳榔、木香、蒼朮為輔藥,製作「保和丸」25 丸。在服藥後的第二天,除了排尿困難外,其餘症狀均已減輕。於是使用「益元散」給予治療,病情好轉。

治痛泄

炒白朮(三兩),炒芍藥(二兩),炒陳皮(兩半)防風(一兩)

久瀉,加升麻六錢。上銼。分八帖,水煎或丸服。

止瀉方姜曲丸

白話文:

治療腹痛性腹瀉:

使用炒過的白術三兩,炒過的芍藥二兩,炒過的陳皮一兩半,以及防風一兩。

若是長時間的腹瀉,則添加升麻六錢。將這些材料混合切碎。分成八份,用水煎煮服用或是製成丸藥服用。

止瀉的方子叫做薑曲丸。

隔年陳麥面作曲(二兩,炒。又一兩),茴香(五錢),生薑(二兩,又一兩)

白話文:

隔年陳麥麵粉(兩兩,炒過,再加一兩),茴香(五錢),生薑(兩兩,再加一兩)

上為末或丸。每服五七錢,白湯下。

又方

肉豆蔻(五兩),滑石(夏二兩半,秋二兩,春、冬一兩二錢半)

上為末,飯丸。或水調服。

白話文:

製作為粉末或是藥丸。每次服用五大錢到七大錢,用開水送服。

另一個處方

肉豆蔻(五兩),滑石(夏天用二兩半,秋天用二兩,春天和冬天用一兩二錢半)

將這些研磨成粉,做成飯丸。或者用水調和後服用。

清六丸,去三焦濕熱,治泄瀉多與清化丸同用,並不單用,兼治產後腹痛或自利者。能補脾補血,亦治血痢。

白話文:

清六丸

功效: 排除三焦的濕熱。

治療: 腹瀉(常與清化丸搭配使用,不單獨使用)。

其他功效: 改善產後腹痛或腹瀉。能補脾益血,也可以治療血痢。

六一散(一料),紅曲(炒,半兩,活血。又云二兩半)

白話文:

六一散(一種藥方)

成份:

  • 紅麴(炒製,半兩。活血化瘀。另有一說是二兩半)

上為末,飯丸梧子大。每五七十丸,白湯下。

又方,治泄瀉,或嘔吐。

上以六一散生薑汁入湯調服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粉,然後用飯製成像梧桐籽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五七十粒,用開水送服。

另外一個處方,用於治療腹瀉,或是嘔吐的情形。

將六一散加入生薑汁後用熱水調和服用。

〔附錄〕寒泄,寒氣在腹,攻刺作痛,洞下清水,腹內雷鳴,米飲不化者,理中湯,或吞大已寒丸,宜附子桂香丸,畏食者,八味湯;熱瀉糞巴赤黃,肛門焦痛,糞出穀道猶如湯澆,煩渴,小便不利,宜五苓散,吞香連丸;濕瀉由坐臥濕處,以致濕氣傷脾,土不剋水,梅雨久陰,多有此病,宜除濕湯,吞戊己丸,佐以胃芩湯,重者朮附湯;傷食瀉,因飲食過多,有傷脾氣,遂成泄瀉,其人必噫氣,如敗卵臭,宜治中湯加砂仁半錢,或吞感應丸尤當;有脾氣久虛,不受飲食者,食畢即腸鳴腹急,盡下所食物,才方寬快,不食則無事,俗名祿食瀉,經年不愈,宜快脾丸三五粒;因傷於酒,每晨起必瀉者,宜理中湯加乾葛,或吞酒煮黃連丸;因傷面而瀉者,養胃湯加蘿蔔子(炒研破)一錢。痛者,更加木香半錢;瀉甚者,去藿香,加炮姜半錢。

白話文:

**寒瀉:**寒氣滯留腹部,導致刺痛、腹瀉水樣便、腹中雷鳴、米湯無法消化。可用理中湯治療,或吞服大已寒丸。若畏懼進食,可使用八味湯。

熱瀉: 糞便呈現發紅發黃色,肛門灼熱疼痛,排便如熱水澆灌般,口渴、小便不通暢。可用五苓散治療,或吞服香連丸。

濕瀉: 因坐臥潮濕場所導致濕氣傷及脾臟,脾臟無法控制水分,在梅雨季或久陰天氣較容易發作。可用除濕湯治療,或吞服戊己丸,搭配胃芩湯服用。病情嚴重時可使用朮附湯。

傷食瀉: 飲食過量,導致脾氣受損,造成腹瀉。患者常會打嗝,氣味如壞掉的雞蛋。可用治中湯加入半錢砂仁治療,或吞服感應丸效果較好。

脾氣虛弱瀉: 脾氣虛弱已久,無法消化食物。進食後腸鳴腹急,將所吃食物全部排泄後才會感到舒服。不吃東西就不會發作,俗稱「祿食瀉」,經年累月無法痊癒。可用快脾丸治療,每日服用三至五粒。

因酒導致瀉: 每次早晨起牀都會腹瀉。可用理中湯加入乾葛治療,或吞服酒煮黃連丸。

因麵食導致瀉: 可用養胃湯加入炒研碎的蘿蔔子一錢治療。若有疼痛,可再加入半錢木香。腹瀉嚴重時,可去除藿香,加入半錢炮姜。

有每日五更初洞瀉,服止瀉藥,並無效,米飲下五味丸,或專以五味子煎飲,亦治脾腎瀉。雖省即飲食忌口,但得日間上半夜無事,近五更其瀉復作,此病在腎,俗呼為脾腎瀉,分水飲下二神丸,及椒樸丸,或平胃散下小茴香丸。病久而重,其人虛甚,宜椒附湯;暑瀉,因中暑熱者,宜胃芩湯或五苓散,加車前子末少許甚效。世俗類用澀藥,治痢與瀉。

白話文:

有的人每天天剛亮的時候腹瀉,服用止瀉藥卻無效,用米湯送服五味丸,或專門用五味子煎服,也可以治療脾腎虛引起的腹瀉。即使飲食上注意忌口,但早上前半夜沒有腹瀉,但接近天亮腹瀉又會復發。這種病屬於腎虛,俗稱脾腎瀉,可以用分水飲送服二神丸和椒樸丸,或用平胃散送服小茴香丸。如果病症持續時間長且較嚴重,且患者身體虛弱,可以服用椒附湯;如果是暑熱引起的腹瀉,可以服用胃芩湯或五苓散,加入少許車前子粉,效果很顯著。世俗中很多人習慣使用澀腸藥物來治療腹瀉和痢疾。

若積久而虛者,或可行之;初得之者,必變他疾,為禍不小。殊不知多因於濕,惟分利小水,最為上策。

附方

四苓散(即五苓散內去桂)

五苓散,益元散,並見中暑類。

理中湯,見中寒類。

大已寒丸

白話文:

如果病症積累已久導致虛弱,或許可以用這個方法;但如果是剛得病,就一定要用其他方法治療,否則會轉變成其他疾病,後果很嚴重。很多人不知道,這其實大多是濕氣引起的,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利水消腫。

蓽茇,肉桂(各四兩),乾薑(炮),高良薑(各六兩)

上為末,水煮,麵糊丸梧子大。每三十丸,空心米飲吞下。

八味湯

白話文:

蓽茇、肉桂:各 4 兩 乾薑(炮製過):6 兩 高良薑:6 兩

吳茱萸(湯洗七次),乾薑(炮,各二兩),陳皮,木香,肉桂,丁香,人參,當歸(洗焙,各一兩)

上銼。每四錢,水一盞,煎七分,溫服。

香連丸

白話文:

吳茱萸(用熱水沖洗七次) 乾薑(炮製後,各兩) 陳皮 木香 肉桂 丁香 人參 當歸(洗淨並焙乾,各一兩)

黃連(去須,十兩,用吳茱萸五兩同炒赤色,去茱萸不用),木香(二兩四錢,不見火)

上為末,醋糊丸梧子大。每二十丸,空心米飲下。

升陽除濕湯

白話文:

取黃連去除鬚根,用十兩,與吳茱萸五兩一同炒至赤色,去除吳茱萸不用。木香取二兩四錢,不用火炒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醋糊做成梧子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二十丸,空腹用米湯送服。

此方名為升陽除濕湯。

升麻,柴胡,防風,神麯,澤瀉,豬苓(各半兩),蒼朮(一兩),陳皮,甘草(炙),大麥,糵面(各三錢)

白話文:

  • 升麻,0.5 兩
  • 柴胡,0.5 兩
  • 防風,0.5 兩
  • 神麯,0.5 兩
  • 澤瀉,0.5 兩
  • 豬苓,0.5 兩
  • 蒼朮,1 兩
  • 陳皮,0.3 兩
  • 甘草(炙烤),0.3 兩
  • 大麥,0.3 兩
  • 糵面,0.3 兩

上作一服,水煎,飯後熱服。胃寒腸鳴,加益智仁、半夏各半錢,薑棗煎。非腸鳴不用。

白話文:

準備一份藥方,用水煎煮。在飯後熱飲。若胃部寒冷、腸鳴,可加入益智仁和半夏各半錢,配上薑棗煎服。非腸鳴者,不用此藥方。

戊己丸,治胃經受熱,泄痢不止。

黃連,吳茱萸(去梗,炒),白芍(各五兩)

上為末,麵糊丸梧子大。每三十丸,米飲下。

胃苓湯,夏秋之間,脾胃傷冷,水穀不分,泄瀉不止。

五苓散,平胃散

上合和薑棗煎,空心服。

朮附湯(《和劑》)

甘草(二兩,炙),白朮(四兩),附子(炮,一兩半)

上銼。每服三錢,姜五片,棗一枚煎,空心服。

治中湯,見脾胃類。

感應丸(出《寶鑑》)

白話文:

戊己丸用於治療胃經受熱、腹瀉不止。藥方為黃連、吳茱萸(去梗,炒)、白芍(各五兩),研末,以麵糊製成梧子大小丸,每次服用三十丸,米湯送服。夏秋季節,脾胃受寒,水谷不分,腹瀉不止,可用胃苓湯治療,或用五苓散、平胃散合薑棗煎服,空腹飲用。朮附湯則以甘草(二兩,炙)、白朮(四兩)、附子(炮,一兩半)組成,煎服,每次三錢,用薑五片、棗一枚同煎,空腹飲用。治中湯見脾胃類,感應丸則出自《寶鑑》。

木香,肉豆蔻,丁香(各一兩半)乾薑(炮,一兩),巴豆(七十個,去皮、心、膜,研出油),杏仁(百四個湯浸,去皮尖研)

白話文:

  • 木香:1.5 兩
  • 肉豆蔻:1.5 兩
  • 丁香:1.5 兩
  • 乾薑(經炮製):1 兩
  • 巴豆:70 個(去皮、去心、去膜,研磨成油)
  • 杏仁:140 個(用水浸泡,去皮、去尖端後研磨)

上前四味為末,外入百草霜二兩研,與巴豆、杏仁七味同和勻,用好蠟六兩,溶化成汁,以重絹濾去渣,更以好酒一升,於銀石器內煮蠟數沸,傾出待酒冷,其蠟自浮於上,取蠟稱用。春夏修合。用清油一兩,銚內熬令末散香熟,次下酒煮蠟四兩,同化成汁,就銚內乘熱拌和前項藥末。

白話文:

前面四種藥材研成細末,再加入二兩百草霜研磨,與巴豆、杏仁等七味藥材充分混合。

用上好的蠟六兩,熔化成汁,用厚絹過濾去除殘渣。再用一升好酒,在銀器或石器容器中將蠟煮沸幾次,然後倒出,待酒冷卻後,蠟會浮在上面。撈取蠟塊稱重使用。

在春夏季節製作。用清油一兩,在小鍋中加熱,讓藥末散發出香味,然後加入四兩煮好的蠟,充分混合成汁。趁著在小鍋中熱的時候,將前面準備好的藥末加入拌勻。

秋六修合。用清油一兩半同煎,煮熟成汁,和勻藥末成劑,分作小鋌子,油紙裹,旋丸服之。每三十丸,空心薑湯下。

白話文:

在秋天的六個時段(寅、巳、申、亥、子、卯)修合此方。用清油一兩半與藥材一起煎煮,煮熟成汁,把藥汁和藥末均勻混合製成藥劑,分成小塊,用油紙包好,搓成丸狀後服用。每次服用 30 丸,空腹時用薑湯送服。

保和丸,見積聚類。

酒蒸黃連丸

黃連(半斤,淨酒二升浸,以瓦器置甑上蒸至爛,取出曬乾)

上為末,滴水丸。每五十丸,食前溫水下。

養胃湯,見瘧類。

五味子散,治腎泄。

五味子(二兩),吳茱萸(半兩,細口綠色者)

上二味炒香熟為度,細末。每服二錢,陳米飲下。有一親識,每五更初曉時,必溏泄一次,此名腎瀉,服此愈。

椒附丸(《微義》)

白話文:

保和丸

保和丸,屬於見積聚類藥物。

酒蒸黃連丸

成分:

  • 黃連(半斤,用二升淨酒浸泡,放入瓦器置於蒸籠上蒸至爛,取出曬乾)

製法: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製成滴水丸。

用法:

每次服用五十丸,溫水送服,飯前服用。

養胃湯

養胃湯,屬於治瘧類藥物。

五味子散

成分:

  • 五味子(二兩)
  • 吳茱萸(半兩,選擇細口綠色者)

製法:

將以上兩種藥材炒至香熟,研磨成細粉。

用法:

每次服用二錢,用陳米湯送服。

療效:

有一位熟人,每到五更初曉時,必會腹瀉一次,這是腎瀉。服用此方後痊癒。

椒附丸

椒附丸出自《微義》一書。

椒紅(炒),桑螵蛸(炙),龍骨,山茱萸(取肉),附子(炮),鹿茸(酒蒸,焙)

白話文:

紅辣椒(炒),桑螵蛸(炙烤),龍骨,山茱萸(取果肉),附子(炮製),鹿茸(用酒蒸製後焙乾)

上為末,酒糊丸。每六十,空心。

二神丸

破故紙(炒,四兩),肉豆蔻(二兩,生)

上為末,以大肥棗四十九個、生薑四兩,切,同煮,棗爛,去姜取棗肉,研膏入藥,和丸。每五十丸,鹽湯下。

白話文:

將破故紙炒過,研磨成粉末,加入生肉豆蔻粉末,混合在一起。然後取大肥棗四十九個和生薑四兩,切碎,一起煮到棗子爛了,去除薑,保留棗肉,研磨成膏狀,加入藥粉,搓成丸子,每五十丸一服,用鹽湯送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