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丹溪心法》~ 卷五 (24)
卷五 (24)
1. 痘瘡九十五
上為末。每一錢水煎,入薄荷三葉,同煎服。
參蘇飲
前胡,人參,蘇葉,乾葛,半夏(湯泡七次,薑汁製),茯苓,枳殼,陳皮,甘草,桔梗
上銼。薑棗煎,微熱服。
人參羌活散
羌活,獨活,柴胡,人參,川芎,枳殼,茯苓(各半兩),前胡,北梗,天麻,地骨皮,甘草(炙,各二錢半)
加麻黃、薄荷、蔥白煎服。汗後尚熱,宜服此,去麻黃,加紫草。如已見三五點,加紫草、陳皮、赤芍,使熱退,瘡出亦輕。更調辰砂末半錢,以制胎毒。
升麻葛根湯
乾葛,升麻,白芍,甘草(炙,各四兩)
上粗末。每服四錢,水一盞半,煎一盞,溫服。
化毒湯,瘡痘已發,以此消毒。
紫草茸(半兩),升麻,甘草
上銼散。每服二錢,糯米五十粒,同煎服。
加味四聖散
紫草,木通,黃耆,川芎,木香(等分),甘草(炙,減半)
上為粗末。水煎。大便秘,加枳殼;大便如常,加糯米百粒。楊氏曰:糯米能解毒發瘡。
紫草木香湯,治瘡出不快,大便泄痢。
紫草,木香,茯苓,白朮(等分),甘草(炙,少許)
入糯米煎服。楊氏云:紫草能利大便,白朮、木香佐之。
紫草木通湯
紫草,人參,木通,茯苓,糯米(等分),甘草(減半)
上銼。煎二錢,溫服。內虛大便利者,可入南木香,去紫草。
快斑散
紫草,蟬殼,人參,白芍(各一分),木通(一錢),甘草(炙,半錢)
上銼散。煎二錢,溫服。
又方
紫草茸(五錢),陳皮(二錢),黃耆(三錢),赤芍(五錢),甘草(炙,三錢)
上銼。加糯米百粒煎,三歲以上服三錢,以下一錢,服後瘡遍勻四肢,住服。
絲瓜湯
絲瓜連皮燒存性為末,湯調。楊氏云:發痘瘡最妙。或加甘草、紫草。
大連翹湯
連翹,瞿麥,荊芥,木通,車前,當歸,防風,柴胡,赤芍,滑石,蟬蛻,甘草(炙,各一錢),黃芩,山梔子(各半錢)
上銼。每服加紫草煎。
甘露飲子
生地黃,熟地黃,天門冬(去心),麥門冬(去心),枇杷葉(去毛),枳殼(麩炒去穰),黃芩,石斛,山茵陳,甘草(炙,各等分)
上銼。每二錢,水一盞,煎八分,食後服。
五苓散,見中暑類
小柴胡湯,見瘧類。
四順清涼飲
當歸,赤芍,大黃(虛者煨,實者生),甘草
一方加陳皮糯米煎。
如聖飲子
桔梗,甘草(生),鼠黏子(炒,各二錢),麥門冬(三錢)
上末,竹葉煎二三錢。一方,加荊芥、防風。重者竹瀝同煎。
鼠黏子湯
鼠黏子(炒,四錢),荊芥穗(二錢),甘草(一錢),防風(半錢)
上為細末。沸湯點服。去防風,名消毒散。
麻黃黃芩湯
麻黃(三錢),赤芍,黃芩(各二錢半),甘草(炙),桂枝(各半錢)
白話文:
痘瘡九十五
方一: 將藥材磨成粉末。每次取一錢藥末,用水煎煮,加入薄荷三葉同煎服用。
參蘇飲:
前胡、人參、蘇葉、乾葛、半夏(以薑汁處理,需泡七次)、茯苓、枳殼、陳皮、甘草、桔梗,將藥材切碎,用薑棗水煎煮,溫熱服用。
人參羌活散:
羌活、獨活、柴胡、人參、川芎、枳殼、茯苓(各半兩)、前胡、北梗、天麻、地骨皮、甘草(炙,各二錢半),另加麻黃、薄荷、蔥白煎煮服用。出汗後仍發熱,宜服用此方,但需去掉麻黃,加入紫草。如果已出現三五個痘疹,需加入紫草、陳皮、赤芍,使熱退,痘疹也能輕些。再加入辰砂末半錢,以抑制胎毒。
升麻葛根湯:
乾葛、升麻、白芍、甘草(炙,各四兩),將藥材粗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四錢,用水一盞半煎成一盞,溫服。
**化毒湯:**痘瘡已發,用此方消毒。紫草茸(半兩)、升麻、甘草,將藥材切碎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二錢,與五十粒糯米同煎服用。
加味四聖散:
紫草、木通、黃耆、川芎、木香(等分)、甘草(炙,減半),將藥材粗磨成粉末,用水煎煮。如果大便祕結,加入枳殼;如果大便正常,加入糯米一百粒。楊氏說:糯米能解毒發瘡。
紫草木香湯: 治療痘疹發出不順暢,大便稀溏者。紫草、木香、茯苓、白朮(等分)、甘草(炙,少許),加入糯米同煎服用。楊氏說:紫草能通利大便,白朮、木香輔助之。
紫草木通湯:
紫草、人參、木通、茯苓、糯米(等分)、甘草(減半),將藥材切碎。煎煮二錢,溫服。體內虛弱,大便溏瀉者,可加入南木香,去除紫草。
快斑散:
紫草、蟬殼、人參、白芍(各一分)、木通(一錢)、甘草(炙,半錢),將藥材切碎成粉末。煎煮二錢,溫服。
又一方:
紫草茸(五錢)、陳皮(二錢)、黃耆(三錢)、赤芍(五錢)、甘草(炙,三錢),將藥材切碎。加入糯米一百粒同煎,三歲以上服用三錢,三歲以下服用一錢,服後痘疹遍佈四肢,即可停止服用。
絲瓜湯:
將絲瓜連皮燒成灰,研磨成粉末,用湯調服。楊氏說:治療痘瘡最有效。也可加入甘草、紫草。
大連翹湯:
連翹、瞿麥、荊芥、木通、車前、當歸、防風、柴胡、赤芍、滑石、蟬蛻、甘草(炙,各一錢)、黃芩、山梔子(各半錢),將藥材切碎。每次服用時加入紫草同煎。
甘露飲子:
生地黃、熟地黃、天門冬(去心)、麥門冬(去心)、枇杷葉(去毛)、枳殼(麩炒去瓤)、黃芩、石斛、山茵陳、甘草(炙,各等分),將藥材切碎。每次取二錢,用水一盞煎成八分,飯後服用。
**五苓散:**見中暑類(此處未列出詳細配方)
**小柴胡湯:**見瘧疾類(此處未列出詳細配方)
四順清涼飲:
當歸、赤芍、大黃(虛者煨,實者生)、甘草。一方加陳皮、糯米同煎。
如聖飲子:
桔梗、甘草(生)、鼠黏子(炒,各二錢)、麥門冬(三錢),將藥材磨成粉末,用竹葉水煎煮二三錢。一方加荊芥、防風。病情嚴重者,用竹瀝同煎。
鼠黏子湯:
鼠黏子(炒,四錢)、荊芥穗(二錢)、甘草(一錢)、防風(半錢),將藥材磨成細末。用沸水沖服。去掉防風,稱為消毒散。
麻黃黃芩湯:
麻黃(三錢)、赤芍、黃芩(各二錢半)、甘草(炙)、桂枝(各半錢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