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震亨、戴思恭

《丹溪心法》~ 卷五 (2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 (23)

1. 痘瘡九十五

出不快者,加味四聖散、紫草飲子、紫草木香湯、紫草木通湯,或快斑散、絲瓜湯;出太甚者,人參敗毒散、犀角地黃湯。小便赤澀者,大連翹湯、甘露飲、麥門冬五苓散;大便秘結,內煩外熱者,小柴胡湯加枳殼最當,或少少四順清涼飲;若咽喉痛者,大如聖湯、鼠黏子湯;喘滿氣壅者,麻黃黃芩湯;胸腹脹滿者,枳殼桔梗湯、二陳加枳殼湯;煩渴者,甘草散、烏梅湯;下利嘔逆者,木香理中湯、甘草乾薑湯。陷入者,加味四聖散,更以胡荽酒薄敷其身,厚敷其足,噴其衣服,並以厚綿蓋之。

若猶未也,獨聖散入麝香老酒調劑。或不用酒,則木香煎湯。若其瘡已黑,乃可用錢氏宣風散加青皮主之。然而瘡疹用藥,固有權度,大小二便不可不通。其有大便自利,所下黃黑,則毒氣已減,不必多與湯劑,但少用化毒湯可也,或不用亦可。若大小二便一或閉焉,則腸胃壅塞,脈絡凝滯,毒氣無從而發泄,眼閉聲啞,肌肉黧黑,不旋踵而告變矣。其壞瘡者,一曰內虛泄瀉,一曰外傷風冷,三曰變黑歸腎。

春夏為順,秋冬為逆。凡痘瘡初出之時,須看胸前,若稠密急宜消毒飲加山楂、黃芩酒洗、紫草,減食加人參。凡痘瘡初欲出時,發熱鼻尖冷,呵欠,咳嗽面赤,方是痘出之候,便宜服升麻葛根湯加山楂、大力子,其瘡稀疏而易愈。凡痘瘡發熱之時,便宜惡實子為末,蜜調,貼囟門上,免有患眼之疾。

近世小兒痘瘡,上黨陳文中木香散、異攻散。殊不知彼時立方之時,為運氣在寒司天,時令又值嚴冬大寒,為因寒氣鬱遏,痘瘡不紅綻,故用辛熱之劑發之。今人不分時令寒熱,一概施治,誤人多矣。時值溫熱,山野農家貧賤之人,其或偶中也。

附方

犀角地黃湯

犀角(一兩),生地黃(二兩),赤芍(三分),牡丹皮(一兩)

上㕮咀。三歲兒三錢,水煎。

人參敗毒散

人參,茯苓,甘草(炙),前胡,川芎,羌活,獨活,桔梗,柴胡(以上並去苗蘆),枳殼(麵炒,去穰,各半兩)

上為粗末。每服二錢,水一盞,姜二片,薄荷少許煎,溫服。

紫草飲子

紫草(一兩)

上銼細,百沸湯大碗沃之,蓋定,勿令氣出,逐旋溫服。紫草能導大便,發出亦輕。

百祥丸

紅牙大戟不以多少,陰乾,漿水煮極軟,去骨,日中曝乾。復納元汁中煮汁盡,焙為末,水丸如粟米大。每服一二十丸,研赤脂麻湯下,無時。

宣風散

檳榔(二個),陳皮,甘草(各半兩),黑醜(四兩,半生半熟)

上為末。每一錢,量大小與服,蜜湯調下。

惺惺散,治小兒風熱,及傷寒時氣瘡疹發熱。

白茯苓,細辛,桔梗,栝蔞根,人參,甘草(炙),白朮,川芎(等分)

白話文:

痘瘡九十五

疹子出得慢的,可以服用加味四聖散、紫草飲子、紫草木香湯、紫草木通湯,或者快斑散、絲瓜湯;疹子出得過多的,用人參敗毒散、犀角地黃湯。小便發紅澀痛的,服用大連翹湯、甘露飲、麥門冬五苓散;大便秘結,內心煩躁,體表發熱的,服用加枳殼的小柴胡湯最合適,或者少量服用四順清涼飲;如果咽喉疼痛的,服用大如聖湯、鼠黏子湯;呼吸困難,氣喘胸悶的,服用麻黃黃芩湯;胸腹部脹滿的,服用枳殼桔梗湯、二陳加枳殼湯;煩渴的,服用甘草散、烏梅湯;腹瀉嘔吐的,服用木香理中湯、甘草乾薑湯。疹子陷下去的,服用加味四聖散,再用芫荽酒少量塗抹全身,厚塗雙腳,噴灑衣物,並用厚棉被蓋好。

如果以上方法還不行,就用獨聖散用麝香老酒調服。或者不用酒,用木香煎湯服用。如果痘瘡已經變黑,就可以用錢氏宣風散加青皮主治。但是痘瘡用藥,必須掌握好劑量,大小便都不能不通暢。如果大便自然通暢,排出的糞便呈黃黑色,說明毒氣已經減輕,不必服用太多湯藥,少量服用化毒湯即可,或者不用藥也可以。如果大小便都閉塞不通,那就說明腸胃阻塞,經絡凝滯,毒氣無法排出,就會出現眼閉、聲啞、肌肉發黑等症狀,很快就會危及生命。痘瘡潰爛的原因,一種是內虛泄瀉,一種是外感風寒,還有一種是變黑歸於腎臟。

春夏出痘順利,秋冬出痘則不順利。凡是痘瘡剛開始出現時,要觀察胸前痘疹的狀況,如果密集且迅速出現,就應該服用消毒飲,並用山楂、黃芩酒洗、紫草清洗患處,減少飲食,服用人參。凡是痘瘡將要出現時,發熱、鼻尖冰冷、打呵欠、咳嗽、臉紅,才是痘疹將要出現的徵兆,應該服用升麻葛根湯加山楂、大力子,如果痘疹稀疏,就容易痊癒。凡是痘瘡發熱的時候,最好把惡實子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調和,貼在囟門上,可以預防眼睛疾病。

近世治療小兒痘瘡,常用上黨陳文中木香散、異攻散。殊不知當時制定這些方劑的時候,是寒邪當令的時期,時令正值嚴冬大寒,因為寒邪鬱結,痘瘡不能紅腫,所以才用辛熱的藥劑來發痘。現在的人不分時令寒熱,一概而治,誤治的人很多。時值溫熱的季節,山野農村貧困的人,偶爾使用這些方法或許有效。

附方:

犀角地黃湯

犀角(一兩)、生地黃(二兩)、赤芍藥(三分)、牡丹皮(一兩)

研磨成粉末。三歲兒童每次服用三錢,水煎服。

人參敗毒散

人參、茯苓、炙甘草、前胡、川芎、羌活、獨活、桔梗、柴胡(以上均去蘆頭)、炒枳殼(去瓤,各半兩)

研磨成粗末。每次服用二錢,用一盞水,加二片薑、少許薄荷煎煮,溫服。

紫草飲子

紫草(一兩)

切碎,用沸水一大碗沖泡,蓋好,不要讓熱氣散出,慢慢溫服。紫草能導瀉大便,使疹子更容易發出。

百祥丸

紅大戟,不限用量,陰乾,用漿水煮至極軟,去骨,曬乾。再放入原汁中煮至汁液乾涸,焙乾研磨成粉,製成米粒大小的水丸。每次服用一二十丸,用赤小豆湯送服,不限時間。

宣風散

檳榔(兩個)、陳皮、甘草(各半兩)、黑醜(四兩,半生半熟)

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一錢,根據年齡大小調整劑量,用蜂蜜水調服。

惺惺散,治療小兒風熱,以及傷寒時氣所致的瘡疹發熱。

白茯苓、細辛、桔梗、栝蔞根、人參、炙甘草、白朮、川芎(等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