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震亨、戴思恭

《丹溪心法》~ 卷五 (1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 (19)

1. 小兒九十四

鉤藤,茯苓,茯神,川芎,當歸,木香(各一錢),甘草(炙,五分)

上為末。每服一錢,薑棗略煎服。又燈草燒灰塗敷乳上與之。

小兒脫肛

戴云:脫肛者,大腸脫下之說。

脫囊即外腎腫大

戴云:脫囊者,陰囊腫大墜下不收上之說。或云潰爛,陰丸脫出。

入方

木通,甘草,黃連(炒),當歸,黃芩(炒)

上以水煎服。

又方,治脫肛,用東北方陳壁土泡湯,先熏後洗。

又方,治脫囊。

紫蘇莖葉為末。干敷。如爛,用香油調,鵝翎刷,又用青荷葉包上。

小兒木舌

戴云:木舌者,舌腫硬不和軟也。又言:重舌者,亦是此類。二者皆是熱病。

入方

百草霜,芒硝,滑石

上為末。酒調敷之。

重舌,用好膽礬研細敷之。

咯血

戴云:咯紅者,即唾內有血,非吐血與咳血。

入方

黑豆,甘草,陳皮

上煎服。

小兒尿血

甘草湯調益元散,加升麻煎服尤妙。

小兒吃泥,胃氣熱故也。

入方

軟石膏,黃芩,陳皮,茯苓,白朮,甘草

上用水煎服。

又方

膩粉一錢,砂糖和丸,如麻子大。米飲下一丸,瀉出土,立瘥。

小兒解顱,乃是母氣虛與熱多耳。

戴云:即初生小兒頭上骨未合而開者。

入方

四君子與四物,子母皆可服。有熱,加酒炒黃芩、連、生甘草,煎服。外用帛束緊,用白蘞末敷之。

小兒吐蛔蟲

以苦楝根為君,佐以二陳湯,煎服。

小兒冬月吐蛔,多是胃寒、胃虛所致,錢氏白朮散加丁香二粒。

附方

錢氏白朮散

藿香,白朮,木香,白茯苓,甘草,人參(各一錢),乾葛(二錢)

上為末。每一錢至二錢,水煎服。

小兒口噤

治法用搐鼻方

鬱金,藜蘆,瓜蒂

上為末。水調搐之。

小兒禿頭

用白灰燒紅,淬長流水令熱洗之,內又服酒製通聖散,除大黃另用酒炒入,研為末,再用酒拌干。每服一錢,水煎頻服。外又用胡荽子、伏龍尾(即梁上灰塵)、黃連、白礬為末,油調敷。

又方

松樹厚皮(燒皮),黃丹(水飛,一兩),寒水石(一兩,細研),白礬(枯),黃連,大黃(各半兩)白膠香(熬飛傾石上,三兩),輕粉(四盠,或云一分)

上為末。熬熟油調敷瘡上,須先洗了瘡痂敷之,佳。

又方,治小兒癩頭,並身癩等證。

松皮(燒灰),白膠香,枯礬,大黃,黃柏

上為末。用熟油調敷。

小兒頭瘡

臘豬油(半生半熟),雄黃,水銀(等分)

上研和勻。洗淨敷瘡上。

又方

川芎,酒片芩,酒白芍,陳皮(半兩),酒白朮,酒歸(一兩半),酒天麻,蒼朮,蒼耳(七錢半)酒柏,酒粉草(四錢),防風(三錢)

上為末。水蕩起煎服,日四五次,服後睡片時。

又方,單治頭瘡。

松樹皮(厚者燒炭,二兩),白膠香(熬沸傾石上,二兩),黃丹(一兩,火飛),白礬(火飛,半兩)黃芩,黃連,大黃(各三錢),蛇床子,寒水石(三錢),白芷,無名異(炒,少許),木香(少許,痛者用),輕粉

白話文:

小兒九十四

小兒脫肛

脫肛就是大腸脫出來。

脫囊

脫囊就是陰囊腫大下垂,無法縮回。也可能潰爛,睪丸脫出。

脫肛方劑

木通、甘草、炒黃連、當歸、炒黃芩,水煎服。

脫肛方劑(二)

用東北方的陳舊牆土泡水,先熏後洗。

脫囊方劑

紫蘇莖葉研磨成粉末,乾燥後敷於患處。如果潰爛,就用香油調和,用鵝毛筆刷塗抹,再用青荷葉包裹。

小兒木舌

木舌就是舌頭腫硬,不柔軟。重舌也是一樣的症狀,這兩種都是熱病。

木舌方劑

百草霜、芒硝、滑石,研磨成粉末,用酒調和後敷於患處。

重舌:用研磨成細粉的膽礬敷於患處。

咯血

咯血是指唾液中帶血,不是吐血或咳血。

咯血方劑

黑豆、甘草、陳皮,水煎服。

小兒尿血

用甘草湯調和益元散,再加入升麻水煎服用效果更好。小兒吃土是因胃火旺盛。

小兒尿血方劑

滑石膏、黃芩、陳皮、茯苓、白朮、甘草,水煎服。

小兒尿血方劑(二)

膩粉一錢,加砂糖做成如麻子大小的丸藥,用米湯送服一丸,就能排出泥土,立刻痊癒。

小兒解顱

小兒解顱是新生兒頭頂骨尚未癒合而開裂,是因母體氣虛和熱盛所致。

小兒解顱方劑

四君子湯和四物湯,母子皆可服用。若有發熱,則加酒炒黃芩、黃連、生甘草水煎服。外用布條束緊,並用白蘞粉末敷於患處。

小兒吐蛔蟲

以苦楝根為主藥,輔以二陳湯水煎服。

小兒冬天吐蛔蟲,多半是胃寒、胃虛,可用錢氏白朮散加丁香二粒。

錢氏白朮散

藿香、白朮、木香、白茯苓、甘草、人參(各一錢)、乾葛(二錢),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到二錢,水煎服。

小兒口噤

使用搐鼻法治療。

搐鼻方劑

鬱金、藜蘆、瓜蒂,研磨成粉末,用水調和後用棉棒送入鼻中。

小兒禿頭

用白灰燒紅,淬入長流水使其變熱後清洗患處,內服酒製通聖散(將大黃用酒炒後研磨),每次服用一錢,水煎頻服。外用胡荽子、伏龍尾(即屋樑上的灰塵)、黃連、白礬研磨成粉末,用油調和後敷於患處。

小兒禿頭方劑(二)

燒焦的松樹厚樹皮、水飛黃丹(一兩)、細研寒水石(一兩)、枯白礬、黃連、大黃(各半兩)、熬沸後傾倒在石頭上的白膠香(三兩)、輕粉(四分,或一分),研磨成粉末,用熬熟的油調和後敷於患處,需先清洗瘡痂再敷藥。

小兒癩頭及全身癩瘡方劑

燒成灰的松樹皮、白膠香、枯礬、大黃、黃柏,研磨成粉末,用熟油調和後敷於患處。

小兒頭瘡

半生不熟的豬油、雄黃、水銀(等量),研磨均勻後清洗患處再敷藥。

小兒頭瘡方劑(二)

川芎、酒制黃芩、酒制白芍、陳皮(半兩)、酒制白朮、酒制當歸(一兩半)、酒制天麻、蒼朮、蒼耳子(七錢半)、酒制柏樹皮、酒制粉草(四錢)、防風(三錢),研磨成粉末,水煎服,每日四五次,服藥後休息片刻。

小兒頭瘡方劑(三)

燒成炭的松樹厚樹皮(二兩)、熬沸後傾倒在石頭上的白膠香(二兩)、火飛黃丹(一兩)、火飛白礬(半兩)、黃芩、黃連、大黃(各三錢)、蛇床子、寒水石(三錢)、白芷、炒無名異(少許)、木香(少許,疼痛者使用)、輕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