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震亨、戴思恭

《丹溪心法》~ 卷五 (10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 (10)

1. 崩漏八十九

血崩,東垣有治法,但不言熱,其主在寒。學者宜尋思之。急則治其標,用白芷湯調百草霜末,甚者用棕櫚灰。後用四物湯加炒乾姜調理。因勞者,用參耆帶升補藥;因寒者,用乾薑;因熱者,黃芩;崩過多者,先用五靈脂末一服,當分寒熱。蓋五靈脂能行能止,紫色成塊者熱,以四物湯加黃連之類。

婦人血崩,用香附白芷丸服。氣虛血虛者,皆以四物湯加參、耆。漏下乃熱而虛,四物加黃連。崩中白帶,用椒目末,又用白芷、石灰炒去灰為末,茜草少許,粥丸服。一方,用生狗頭骨燒灰存性,或酒調服,或入藥服。一方,五靈脂半生半炒為末酒調服。經血逆行,或血腥,或吐血,或唾血,用韭菜汁服效。

夫婦人崩中者,由臟腑傷損,衝任二脈,血氣俱虛故也。二脈為經脈之海,血氣之行,外循經絡,內榮臟腑。若氣血調適,經下依時。若勞動過極,臟腑俱傷,衝任之氣虛,不能約制其經血,故忽然而下,謂之崩中暴下。治宜當大補氣血之藥,舉養脾胃,微加鎮墜心火之藥,治其心,補陰瀉陽,經自止矣。

附方

小薊湯,治崩中不止。

小薊莖葉(研取汁,一盞),生地黃汁(一盞),白朮(半兩)

上三件,入水一盞煎,溫服。

荊芥散,治婦人崩中,連日不止。

用荊芥穗,於燈盞多著燈心,好麻油點燈,就上燒荊芥焦色。

上為末。每服三錢,童便調下。

又方

芥葉(如雞子大),阿膠(半兩),乾薑(一錢)

上為粗末。用水五盞,先煮艾姜,後入膠烊消,分作二服,空心。

如聖散,治婦人血出崩。

棕櫚灰,烏梅(各一兩),乾薑(一兩五分,並燒灰存性)

上為末。每服二錢,烏梅酒調下,空心。

涼血地黃湯,治婦人血崩,是腎水月虛,不能鎮守包絡相火,故血走而崩也。

黃芩,荊芥,蔓荊子(各一分),黃柏,知母,藁本,細辛,川芎(各二分),黃連,羌活,柴胡,升麻,防風(各三分),生地黃,當歸(各五分),甘草(一錢),紅花(炒,少許)

上作一服,水煎,空心稍熱服。

白話文:

【血崩處理方式八十九】

對於血崩的情況,東垣已有治療方法,但未特別強調是由熱所致,反而認為主要問題出在寒。這一點值得深入探討。緊急情況下,應先處理表面症狀,可用白芷湯調和百草霜粉末服用,若情況嚴重,可使用棕櫚灰。之後,再用四物湯加入炒乾薑來調理身體。如果是因為勞累導致,可加入人參和黃耆,以及一些補益藥材;若是因寒引起,就使用乾薑;因熱引起的,則用黃芩;若出血過多,先服用一劑五靈脂粉末,需根據寒熱狀況區分。五靈脂既能促進血液循環,也能止血,呈現紫色且成塊狀的通常是由熱導致,這時可搭配四物湯和黃連類的藥物。

女性血崩,可服用香附白芷丸。如果氣血雙虛,都應以四物湯加入人參和黃耆。漏下是因熱且虛弱,可在四物湯中加入黃連。若崩中伴有白帶,可使用花椒籽末,同時使用白芷、石灰炒至去灰後的粉末,加上少量茜草,製成粥丸服用。另一個方法,是將生狗頭骨燒成灰,保留其活性,可以酒調服,或混入藥中服用。另一個配方,是將五靈脂一半生一半炒,磨成粉末,用酒調服。若經血逆流,或是出現血腥味,或是吐血、咳血,可服用韭菜汁,效果顯著。

女性發生崩中的原因,通常是臟腑受損,衝脈和任脈的血氣都變得虛弱。這兩條脈是全身經脈的源頭,血氣的運行,外在循著經絡,內部滋養臟腑。如果氣血平衡,月經就會按時來臨。但如果勞動過度,臟腑受損,衝任之氣虛弱,無法控制經血,就會突然大量出血,稱為崩中或暴下。治療應以大補氣血的藥物為主,調理脾胃,稍微添加些鎮定心火的藥物,調理心臟,補陰瀉陽,月經自然會停止。

附方

小薊湯:適用於崩中不止的情況。

取小薊莖葉,研磨榨汁一杯,生地黃汁一杯,白朮半兩

以上三樣材料,加入一杯水煎煮,溫熱後服用。

荊芥散:適用於婦女崩中,連續數日不停。

取荊芥穗,放在燈盞上,多放些燈芯,用好的麻油點燃,將荊芥燒至焦黑。

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三錢,以孩童尿液調服。

另一配方

芥菜葉(如雞蛋大小),阿膠(半兩),乾薑(一錢)

以上材料磨成粗粉。加五杯水,先煮艾草和薑,後放入阿膠使其溶解,分成兩次服用,空腹時食用。

如聖散:適用於婦女大量出血。

棕櫚灰,烏梅(各一兩),乾薑(一兩五分,一起燒成灰)

以上材料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二錢,以烏梅酒調服,空腹時食用。

涼血地黃湯:適用於婦女血崩,是因為腎水虛弱,無法控制包絡相火,導致血流失控。

黃芩,荊芥,蔓荊子(各一分),黃柏,知母,藁本,細辛,川芎(各二分),黃連,羌活,柴胡,升麻,防風(各三分),生地黃,當歸(各五分),甘草(一錢),紅花(炒,少量)

以上材料作為一劑,水煎,空腹稍熱時服用。

2. 帶下九十

帶下,赤屬血,白屬氣。主治燥濕為先。漏與帶,俱是胃中痰積流下,滲入膀胱,無人知此。只宜升提,甚者上必用吐以提其氣,下用二陳湯加蒼朮、白朮,仍用丸子(一本作瓦楞子)。又云:赤白帶下皆屬血,出於大腸小腸之分。肥人多是濕痰,海石、半夏、南星、炒柏、蒼朮、川芎、椿皮一方無椿皮,有青黛。

瘦人白帶少,如有者多熱,以炒黃柏、滑石、椿皮、川芎、海石如無海石,以蛤粉亦可。一方,有青黛作丸子服。赤白帶下,炒黃荊子為末,酒調下二錢,或米湯亦可,又治心痛。羅先生法,或十棗湯,或神佑丸,或玉燭散,皆可服。實者可行,虛者不可峻攻。

血虛者,加減四物湯;氣虛者,參、朮、陳皮間與之;濕勝者,用固腸丸;相火動者,於諸藥中少加黃柏;滑者,加龍骨、赤石脂;滯者,加葵花(葵花白者治白帶,赤者治赤帶;)性燥者,加黃連;痰氣帶下者,蒼朮、香附、滑石、蛤粉、半夏、茯苓丸服。寒月少加乾薑,臨機應變。

必須斷厚味。

入方

良薑,芍藥,黃柏(二錢,各炒成灰),椿樹根皮(一兩半)

上為末,粥丸。每服四五十丸,空心。

又方,一婦人白帶兼風痛。

半夏,茯苓,川芎,陳皮,甘草,蒼朮,黃柏(酒炒),南星,牛膝(酒洗)

治婦人上有頭風鼻涕,下有白帶。

南星,蒼朮,柏皮(炒),滑石,半夏,川芎,辛夷,牡蠣粉(炒),酒芩

上㕮咀。水煎,去渣,食前服。

又方,治白帶。

龜板(炙),枳子(各二兩),黃柏(炒,一兩),白芍藥(七錢半),香附(半兩),乾薑(炒,二錢半)山茱萸,苦參,椿根皮(各半兩),貝母

上為末,酒糊丸桐子大。空心米湯下,五十丸。

又方,治赤白帶下,或時腹痛。

龜板(酒炙,二兩),黃柏(炒,一兩),乾薑(炒,二錢),枳子(二錢半)

上為末,酒糊丸如桐子大。每服七十丸,日服二次。

又方,治婦人有孕,白帶。

蒼朮(三錢),白芷(二錢),黃連(炒,二錢),黃芩(炒,三錢),黃柏(炒,一錢半),白芍(二錢半)椿根皮(炒,一錢半),山茱萸(二錢半)

上為末,糊丸。空心溫酒下,五十丸。

治結痰白帶,先以小胃丹,半飢半飽,津液下數丸。候鬱積開,卻宜服補藥。

白朮(二兩),黃芩(半兩),紅白葵花(二錢半),白芍(七錢半)

上為末,蒸餅丸。空心煎四物湯下,三五十丸。

固腸丸,治濕氣下利,大便血,白帶,去脾胃陳積之疾。用此以燥其濕,亦不可單用,須看病作湯使。

椿根白皮(性涼而燥須炒用)

上為末,酒糊丸服。

又方

椿根皮(四兩),滑石(二兩)

上為末,粥丸桐子大。空心白湯下,一百丸。

白話文:

帶下病,紅色分泌物屬於血,白色分泌物屬於氣。治療的重點是先處理燥濕的問題。無論是漏下或是帶下,都屬於胃中的痰濕積聚,向下流到膀胱,但很少有人知道這個原因。治療應該用升提的方法,嚴重時,可以先用催吐來提升氣機,再用二陳湯加上蒼朮、白朮來治療,並可配合服用丸藥(另一種說法是用瓦楞子)。

還有一種說法認為,紅白帶下都屬於血,來源於大腸和小腸的分界處。肥胖的人多半是濕痰引起的,可以使用海石、半夏、南星、炒黃柏、蒼朮、川芎、椿樹皮等藥材組成的方子,有些方子沒有椿樹皮,而是用青黛。

瘦弱的人白帶較少,如果有的話多半是熱引起的,可以用炒黃柏、滑石、椿樹皮、川芎、海石等藥材,如果沒有海石,可以用蛤粉代替。有些方子會用青黛做成丸藥服用。紅白帶下,可以用炒黃荊子磨成粉末,用酒調服兩錢,或用米湯送服,也可以治療心痛。羅先生的治療方法,可以用十棗湯、神佑丸或玉燭散,這些都可以服用。實證可以攻下,虛證則不可過度攻伐。

血虛的人,用加減四物湯;氣虛的人,用人參、白朮、陳皮等藥材;濕氣重的人,用固腸丸;相火妄動的人,可以在藥方中少量加入黃柏;滑脫的人,加入龍骨、赤石脂;停滯不暢的人,加入葵花(白色葵花治療白帶,紅色葵花治療赤帶);體質燥熱的人,加入黃連;痰氣引起的帶下,可以用蒼朮、香附、滑石、蛤粉、半夏、茯苓等藥材做成丸藥服用。寒冷的月份可以少量加入乾薑,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。

必須戒斷油膩厚味的食物。

[藥方]

良薑、芍藥、黃柏(各二錢,炒成灰),椿樹根皮(一兩半),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粥做成丸藥。每次服用四五十丸,空腹服用。

[又一方] 治療一位婦女白帶同時有風痛的方子。

半夏、茯苓、川芎、陳皮、甘草、蒼朮、黃柏(酒炒)、南星、牛膝(酒洗),治療婦女頭痛、流鼻涕,以及有白帶的症狀。

南星、蒼朮、柏樹皮(炒)、滑石、半夏、川芎、辛夷、牡蠣粉(炒)、酒芩,以上藥材粗略切碎,用水煎煮,去渣,飯前服用。

[又一方] 治療白帶的方子。

龜板(炙)、枳子(各二兩),黃柏(炒,一兩),白芍藥(七錢半),香附(半兩),乾薑(炒,二錢半),山茱萸、苦參、椿樹根皮(各半兩),貝母,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酒調製成糊,做成桐子大小的丸藥。空腹用米湯送服,每次五十丸。

[又一方] 治療紅白帶下,有時會腹痛的方子。

龜板(酒炙,二兩),黃柏(炒,一兩),乾薑(炒,二錢),枳子(二錢半),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酒調製成糊,做成桐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七十丸,每天服用兩次。

[又一方] 治療懷孕婦女有白帶的方子。

蒼朮(三錢),白芷(二錢),黃連(炒,二錢),黃芩(炒,三錢),黃柏(炒,一錢半),白芍(二錢半),椿樹根皮(炒,一錢半),山茱萸(二錢半),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糊做成丸藥。空腹用溫酒送服,每次五十丸。

[治療結痰白帶] 先服用小胃丹,半飢半飽時,讓津液流下數丸。等鬱積打開後,再服用補藥。

白朮(二兩),黃芩(半兩),紅白葵花(二錢半),白芍(七錢半),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蒸餅做成丸藥。空腹用四物湯送服,每次三五十丸。

[固腸丸] 治療濕氣引起的腹瀉、大便帶血、白帶,可以去除脾胃的陳年積滯。用這個方子來乾燥濕氣,但不可單獨使用,需要根據病情配湯藥一起使用。

椿樹根白皮(性涼而乾燥,需要炒過後使用),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酒調製成糊做成丸藥服用。

[又一方]

椿樹根皮(四兩),滑石(二兩),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粥做成桐子大小的丸藥。空腹用白水送服,每次一百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