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震亨、戴思恭

《丹溪心法》~ 卷五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 (7)

1. 金湯疳癬諸瘡八十七

上以香油二兩,熬江子、蓖麻、斑蝥三藥,以黑為度。去藥,入蠟並蘆薈末在內,用瓷罐盛貯。微微刮癬令破,以油塗上。過夜略腫,即愈。

下疳瘡

蛤粉,蠟茶,苦參,密陀僧

上為末。河水洗淨,臘豬油調敷。兼治臁瘡。

又方

米泔水洗瘡淨。用頭髮,以鹽水洗淨,去油,再用清湯洗,曬乾燒灰,敷瘡上,即時生靨。

附方

冰霜散,治火燒燎損傷,油熱澆傷,皮爛肉大痛。

寒水石(生),牡蠣(煅),明朴硝,青黛(各一兩),輕粉(一錢)

上為末。新水調或油調,濕則干貼痛處,立止如神。

聖粉散,治下注疳瘡,蝕臭腐爛,疼痛不可忍者。

黃柏(蜜炙),密陀僧,黃丹,高末茶,乳香(各三錢),輕粉(一錢半),麝(少許)

上為末。用蔥湯洗瘡後次貼此藥。兼治小兒疳瘡。

下疳瘡洗藥

黃連,黃柏,當歸,白芷,獨活,防風,朴硝,荊芥

上等分,水煎,入錢五十文,烏梅五個,鹽一匙,同煎,溫洗,日五七次。用下藥敷:

木香,檳榔,黃連,銅青,輕粉,枯礬,螵蛸,麝(各等分兩)

上為極細末。洗後,至夜敷上。

白話文:

金湯疳癬諸瘡八十七方

用香油二兩,熬煮江子、蓖麻、斑蝥三種藥材,直到顏色變黑為止。去除藥材渣滓,加入蠟和研磨成粉末的蘆薈,用瓷罐盛裝保存。輕輕刮破癬患處的皮膚,塗上此油。經過一夜,略微腫脹後即可痊癒。

下疳瘡:

將蛤粉、蠟茶、苦參、密陀僧研磨成粉末。用河水清洗患處,再用臘豬油調和藥粉敷在患處。此方也可治療臁瘡。

另一方:

先用米泔水清洗患處。取人髮,用鹽水清洗乾淨,去除油脂,再用清水清洗,曬乾後燒成灰,敷在患處,很快就能結痂。

附方:

冰霜散:治療火燒、燙傷、油燙傷等導致皮膚潰爛、疼痛劇烈的症狀。將生寒水石、煅牡蠣、明礬、青黛(各一兩)、輕粉(一錢)研磨成粉末。用清水或油調和,濕敷或乾敷於疼痛處,立即止痛效果顯著。

聖粉散:治療下體潰爛的疳瘡,以及腐爛、疼痛難忍的症狀。將蜜炙黃柏、密陀僧、黃丹、高良薑、乳香(各三錢)、輕粉(一錢半)、麝香(少許)研磨成粉末。用蔥湯清洗患處後,再敷上此藥。此方也適用於治療小兒疳瘡。

下疳瘡洗藥:

將黃連、黃柏、當歸、白芷、獨活、防風、朴硝、荊芥等量藥材水煎,加入五十文錢、五個烏梅、一匙鹽一同煎煮,溫熱清洗患處,每日五到七次。清洗後,再敷用以下藥物:將木香、檳榔、黃連、銅青、輕粉、枯礬、螵蛸、麝香等量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洗完患處後,晚上敷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