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丹溪心法》~ 卷五 (5)
卷五 (5)
1. 疔癧八十六
克效散,治癧子瘡。
官桂,硇砂(各半錢),赤小豆,粳米(各四十九粒),斑蝥(四十九個,不去翅足)
上五味,研為末。初服一字,次服二字,次服三字,次服四字,煎商陸根湯送下,空心服,小便淋瀝為效。如噁心嘔吐黃水,無妨。瘰癧日日自消矣。
玉燭散,治瘰癧,和血通經,服之自消。日進一服,七八日取效。方見婦人類。
東垣升陽調經湯
治瘰癧繞頸,或至頰車,此皆出足陽明胃經中來。若瘡深遠,隱曲肉底,是足少陰腎經中來,乃戊脾傳於癸腎,是夫傳與妻,俱作塊子,堅硬大小不等。並皆治之,或作丸亦可。
升麻(八錢),葛根,草龍膽(酒製),酒芩,莪朮(酒洗,炒),三稜(酒炒),甘草(炙),黃連(酒洗),連翹,桔梗(以上各五錢),生黃芩(四錢),歸梢,芍藥(各三錢),黃柏(酒炒,二錢),知母(酒洗,炒,一兩)
上另秤一半作末,煉蜜為丸綠豆大。每服百餘丸。一半作㕮。咀,每服五錢。若能食,大便硬,可旋加至七八錢,水二盞,先浸半日,煎至一盞,去渣,臨臥熱服。足高去枕仰臥,噙一口,作十次嚥下,留一口在後送下丸藥。服畢,其臥如常。
白話文:
疔癧八十六
克效散,治療癧子瘡。藥方如下:官桂、硇砂各半錢,赤小豆、粳米各四十九粒,斑蝥四十九個(不去翅足)。將以上五味研磨成粉末。第一次服用一字(約0.3克),第二次服用二字,第三次服用三字,第四次服用四字,用煎煮商陸根的湯水送服,空腹服用。小便淋漓即見效。如果出現噁心嘔吐黃水,不必擔心。瘰癧會逐日自行消退。
玉燭散,治療瘰癧,具有和血通經的功效,服用後會自行消退。每日服用一劑,七到八天見效。具體方劑見婦科類藥方。
東垣升陽調經湯
治療頸部或延伸至面頰的瘰癧,這些都源於足陽明胃經。如果瘡瘍深在隱蔽,位於肌肉深處,則來自足少陰腎經,是由脾經傳給腎經,如同丈夫傳給妻子一樣,形成大小不一的堅硬腫塊。無論哪種情況,都可以用此方治療,也可以製成丸劑服用。
藥方如下:升麻八錢,葛根、草龍膽(酒制)、酒芩、莪朮(酒洗,炒)、三稜(酒炒)、甘草(炙)、黃連(酒洗)、連翹、桔梗各五錢,生黃芩四錢,歸梢、芍藥各三錢,黃柏(酒炒)二錢,知母(酒洗,炒)一兩。
將藥材另稱一半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製成綠豆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一百多粒。將藥材的另一半製成散劑。每次服用五錢。如果可以進食,大便乾燥,可以增加劑量至七到八錢。用水兩盞,先浸泡半日,煎煮至一盞,去渣,睡前服用。抬高腳,枕頭墊高仰臥,含一口藥汁,反覆吞嚥十次,最後一口藥汁送服丸藥。服藥後,正常臥睡即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