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震亨、戴思恭

《丹溪心法》~ 卷五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 (4)

1. 疔癧八十六

疔癧,用針刀鏃破頭上,以蟾酥敷之。後用綠豆、野菊、莎末,酒調飲,醉睡,覺即定痛熱除,不必去疔自愈也。

治一切疔瘡,用紫梗菊花根莖葉皆可,研碎取汁,滴口中飲之。瘰癧,血氣痰熱,以牡蠣煅過為末,玄參搗膏為丸,桑椹黑熟者搗汁熬膏,湯調服。紅者曬乾為末,湯調服。師云:大田螺連肉燒灰存性為末,入麝香少許,濕則干敷,干則油調敷。夏枯草,大能散結氣,而有補養血脈之功,能退寒熱,虛者儘可倚仗。

若實者,以行散之藥佐之,外施艾灸,亦漸取效。

入方

治瘰癧。

海藻(洗去砂土曬乾),昆布(揉去土同上二味先研為末),何首烏(木臼搗為末),皂角刺(炒令黃色),公蛇蛻(樹上或牆上是雄,用一條。平地上者是雌)

上五味為細末,和勻一處。豬項下刀口肉燒熟,蘸前藥末吃。食後倒患處眠一伏時。每核灸七壯,口中覺煙起為度,膿盡即安。初生起時灸曲池,男左女右。

附方

《寶鑑》,保生挺子,治疔瘡、背疽、瘰癧,一切惡瘡。

金腳信,雄黃,硇砂(各二錢),麝(一錢),輕粉(半大匣半大盠),巴豆(四十九粒,文武火炒研)

上為極細末。用黃蠟五錢溶開,將藥和成挺子,冷水浸,少時取出,旋丸捏作餅子,如銀眼大。將瘡頭撥開,安一餅子,次用神聖膏貼。後服托裡散,若瘡氣入腹危者,服破棺丹。

神聖膏,治一切惡瘡。

當歸,藁本(各半兩),沒藥(二錢),黃丹,黃蠟(各二兩),乳香(二錢),琥珀(二錢半)膽礬,粉霜(各一錢),白膠香(二兩),清油(二斤),木鱉子(五十個,去皮),巴豆(十五個,去殼),槐枝,柳枝(各一百二十條)

上作一處,先將槐枝、柳枝下油內熬焦,取出不用。後下余藥,熬至焦黑,亦漉出不用,將油澄清,下黃丹再熬成膏,用緋帛攤之,立效。

《千金》,托裡散,治疔瘡發背,一切惡腫。

官桂,人參,甘草,川芎,白芷,芍藥(各一兩),木香,沒藥(各三錢),乳香(二錢),當歸(半兩),連翹(一兩二錢),黃耆(一兩半),防風,桔梗,厚朴(各二兩)

上十五味為細末。每服三錢,酒一大盞,煎三二沸,和渣溫服,無時。

破棺丹,治瘡腫,一切風熱。

大黃(二兩,半生半熟),芒硝,甘草(各一兩)

上為末,煉蜜丸如彈子大。每服半丸,食後茶清溫酒任化下。童便半盞研化服,亦得。忌冷水。

太乙膏,治癧子瘡神效。

腦子(一錢,研),輕粉,乳香(各二錢研),麝香(三錢,研),沒藥(四錢,研),黃丹(五兩)

上用清油一斤,先下黃丹熬,用柳枝攪。又用憨兒蔥七枝,先下一枝熬焦,再下一枝,蔥盡為度。下火不住手攪,覷冷熱得所,入腦子等藥攪勻,瓷器盛之,用時旋攤。

白話文:

疔瘡和瘰癧的治療方法

疔瘡

用針或刀片刺破疔瘡頭部,然後敷上蟾酥。之後用綠豆、野菊花、莎草磨成的粉末,用酒調和後喝下,喝醉後睡一覺,醒來疼痛和發熱就會消失,不需要特別處理疔瘡自己就會痊癒。

各種疔瘡

用紫梗菊花的根、莖、葉都可以,磨碎後取汁,讓病人喝下去。

瘰癧(淋巴結核):

瘰癧的病因是血氣不順、痰熱積聚,用煅燒過的牡蠣磨成粉末,加上搗成膏狀的玄參,再用桑葚(黑熟的)搗汁熬成膏,用開水調和服用。如果是紅色的桑葚,曬乾磨成粉末,用開水調和服用。老師說:取大田螺連肉燒成灰,磨成粉末,加入少量麝香,如果患處濕潤就乾敷,如果患處乾燥就用油調和敷在患處。夏枯草能散結氣,又能補養血脈,可以退寒熱,身體虛弱的人可以使用。如果體質強壯,用一些行氣散結的藥物輔助治療,並配合艾灸,也會漸漸有效。

治療瘰癧的藥方

海藻(洗去泥沙曬乾),昆布(搓去泥沙,和海藻一起先研磨成粉末),何首烏(用木臼搗成粉末),皂角刺(炒至黃色),公蛇蛻(樹上或牆上的蛇蛻是雄性的,取一條。平地上的蛇蛻是雌性的)。以上五味藥材磨成細粉,混合均勻。取豬頸下刀口旁的肉燒熟,蘸取藥粉吃下。吃完後,讓病人患處朝下睡一覺。在每個腫核上艾灸七壯,以口中感覺有煙味為度,膿液排盡就痊癒了。剛開始長瘰癧的時候,灸曲池穴,男性灸左邊,女性灸右邊。

附方

《寶鑑》中的保生挺子:治療疔瘡、背疽、瘰癧和各種惡性瘡瘍。

金腳信、雄黃、硇砂(各二錢),麝香(一錢),輕粉(半個小盒子),巴豆(四十九粒,用文火和武火炒過後磨成粉末)。以上藥材磨成極細的粉末。用黃蠟五錢融化後,將藥粉混合做成挺子(小圓柱體),用冷水浸泡,取出後捏成餅狀,如銀元大小。將瘡頭撥開,放上一塊餅子,然後用神聖膏貼上。之後服用托裡散。如果瘡毒進入腹部有危險,就服用破棺丹。

神聖膏:治療各種惡性瘡瘍。

當歸、藁本(各半兩),沒藥(二錢),黃丹、黃蠟(各二兩),乳香(二錢),琥珀(二錢半),膽礬、粉霜(各一錢),白膠香(二兩),清油(二斤),木鱉子(五十個,去皮),巴豆(十五個,去殼),槐枝、柳枝(各一百二十條)。先將槐枝、柳枝放入油中熬焦,取出不用。然後放入其他藥材,熬至焦黑,也過濾取出。將油澄清,加入黃丹再熬成膏,用紅色的絲綢攤開,貼在患處,效果很好。

《千金方》中的托裡散:治療疔瘡、發背、各種惡性腫瘡。

官桂、人參、甘草、川芎、白芷、芍藥(各一兩),木香、沒藥(各三錢),乳香(二錢),當歸(半兩),連翹(一兩二錢),黃耆(一兩半),防風、桔梗、厚朴(各二兩)。以上十五味藥材磨成細粉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大杯酒煎煮二三沸,連藥渣溫服,不拘時間。

破棺丹:治療瘡腫和各種風熱病。

大黃(二兩,一半生用一半熟用),芒硝、甘草(各一兩)。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煉過的蜂蜜做成如彈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半丸,飯後用茶水或溫酒送服。也可以用童便(小孩小便)半杯研磨化開後服用。忌冷水。

太乙膏:治療瘰癧瘡,效果神奇。

腦子(一錢,磨成粉末),輕粉、乳香(各二錢,磨成粉末),麝香(三錢,磨成粉末),沒藥(四錢,磨成粉末),黃丹(五兩)。用清油一斤,先放入黃丹熬,用柳枝攪拌。再放入憨兒蔥(小蔥)七枝,先放入一枝熬焦,再放下一枝,直到蔥全部熬完。一直用小火不停攪拌,等溫度適宜時,放入腦子等藥粉攪拌均勻,放入瓷器中保存,使用時取用攤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