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丹溪心法》~ 卷五 (2)
卷五 (2)
1. 癰疽八十五
若不得於夫,不得於舅姑,憂怒鬱悶,昕夕積累,脾氣消阻,肝氣橫逆,遂成隱核,如大棋子,不痛不癢。數十年後,方為瘡陷,名曰奶岩,以其瘡形嵌凹似巖穴也。不可治矣。若於始生之際,便能消釋病根,使心清神安,然後施之治法,亦有可安之理。
乳癰方。
青皮,栝蔞,橘葉,連翹,桃仁,皂角刺,甘草節,(破多加參、耆)
上以水煎。入酒服。
乳癰奶勞焮腫
石膏(煅),樺皮(燒),栝蔞子,甘草節,青皮
上以水煎服。
治乳有核
南星,貝母,甘草節,栝蔞(各一兩),連翹(半兩)
上以水煎。入酒服。
又方
人參,黃耆,川芎,當歸,青皮,連翹,栝蔞,白芍,甘草節
乳岩小破,加柴胡、川芎。上以水煎,入酒服。
乳硬痛
沒藥(一錢),甘草(三錢),當歸(三錢)
上作一服,水煎,入酒少許,熱飲。
吹奶。
金銀花,大蕎麥,紫葛藤(等分)
上以醋煎。洗患處立消。如無下二物,只金銀花亦可。
乳慄破,少有破,必大補。
人參,黃耆,白朮,當歸,川芎,連翹,白芍,甘草節
上以水煎服。
附骨癰
熱在血分之極細,初覺,先以青皮、甘草節。後破當養血。初腿腫,以人參、黃連、茯苓各二錢,栝蔞子四十八粒,作二帖,入竹瀝,熱飲之。
治環跳穴痛不已,防生附骨疽。
以蒼朮佐黃柏之辛,行以青皮,冬月加桂枝,夏月加條子芩,體虛者加牛膝,以生甘草為使,大料煎。入薑汁帶辣,食前飲之。病深者恐朮、柏、桂枝十數帖,發不動,加少麻黃,二三帖又不動,恐癰將成矣。急掘地坑,以火煅紅,沃以小便,赤體坐其上,以被席圍抱下截,使熱氣重蒸,腠理開,氣血暢而愈。
鐵圍散,治癰疽腫毒。
乳香,沒藥(半兩),大黃,黃柏,黃連,南星,半夏,防風,皂角刺,木鱉子,栝蔞,甘草節,草烏,阿膠
上為末,醋調成膏。砂石器內火熬黑色,鵝翎敷之。
圍藥,諸般癰疽,敷上消散。
乳香,沒藥,大黃,連翹,黃芩,黃連,黃柏,南星,半夏,防風,羌活,栝蔞,阿膠皂角刺
上研為細末,好醋煎黑色成膏。寒者熱用,熱者寒用。
圍藥鐵井欄
貝母,南星(各七錢),連翹,五倍子,經霜芙蓉葉(各一兩)
上碾為細末。用水調敷四向腫處,止留中間一竅出毒氣。
隔皮取膿法
驢蹄(細切,一兩),蕎麥麵(一兩),白鹽(半兩),草烏(四錢,去皮)
上為末,水調作餅子,慢火炙微黃色,出火毒,研末,醋調成膏。用白紙攤貼患處,水自毛孔而出,其腫自退。
騎馬癰
用大粉草帶節四兩,長流水一碗,以甘草淬焙水盡為末,入皂角炭少許,作四服,湯調頓服效。
又方
甘草節、白芷、黃連,破者龍骨、枯礬、赤石脂並用。
白話文:
癰疽八十五
若女子與夫婿或公婆關係不好,憂愁憤怒鬱悶,日積月累,脾氣不通,肝氣逆亂,就會形成隱藏的腫塊,像大棋子一樣,不痛不癢。幾十年後,才會變成潰爛的瘡,叫做「奶岩」,因為瘡的形狀凹陷,像巖穴一樣。這時就不可治療了。如果在初期就能消除病根,使心情平靜,再施以治療,還是有痊癒的可能。
乳癰方:青皮、栝樓、橘葉、連翹、桃仁、皂角刺、甘草節。(膿多者,加參、耆)水煎服,加酒。
乳癰、奶房腫脹:煅石膏、燒樺皮、栝樓子、甘草節、青皮。水煎服。
治療乳房有腫塊:南星、貝母、甘草節、栝樓(各一兩)、連翹(半兩)。水煎服,加酒。
另一方:人參、黃耆、川芎、當歸、青皮、連翹、栝樓、白芍、甘草節。乳岩稍破,加柴胡、川芎。水煎服,加酒。
乳房硬痛:沒藥(一錢)、甘草(三錢)、當歸(三錢)。水煎服,加少量酒,趁熱飲用。
吹奶:金銀花、大蕎麥、紫葛藤(等量)。醋煎,洗患處,立即消腫。如果沒有後兩種藥物,只用金銀花也可以。
乳房腫塊破裂,即使裂口很小,也必須大補:人參、黃耆、白朮、當歸、川芎、連翹、白芍、甘草節。水煎服。
附骨疽:熱邪深入血分,初期感覺到時,先用青皮、甘草節。之後破潰了就要養血。初期腿部腫脹,用人參、黃連、茯苓各二錢,栝樓子四十八粒,作成兩劑,加入竹瀝,趁熱服用。
治療環跳穴疼痛不止,預防附骨疽:用蒼朮配伍黃柏的辛味,佐以青皮,冬天加桂枝,夏天加黃芩,體虛者加牛膝,用生甘草做輔藥,大火煎煮。加入薑汁使其帶辣味,飯前服用。病情嚴重者,可能需要服用蒼朮、黃柏、桂枝十幾劑,如果沒有效果,再加少量麻黃,服用兩三劑仍然沒有效果,恐怕癰疽就要形成了。這時要挖個地坑,用火燒紅,倒入小便,赤身坐在上面,用被子、席子圍住下半身,使熱氣熏蒸,使毛孔開泄,氣血暢通而痊癒。
鐵圍散,治療癰疽腫毒:乳香、沒藥(半兩)、大黃、黃柏、黃連、南星、半夏、防風、皂角刺、木鱉子、栝樓、甘草節、草烏、阿膠。研磨成粉末,用醋調成膏狀。用砂石器皿熬製成黑色,用鵝毛敷在患處。
圍藥,治療各種癰疽,敷在患處使之消散:乳香、沒藥、大黃、連翹、黃芩、黃連、黃柏、南星、半夏、防風、羌活、栝樓、阿膠、皂角刺。研磨成細粉,用好醋煎熬成黑色膏藥。寒者熱敷,熱者冷敷。
圍藥鐵井欄:貝母、南星(各七錢)、連翹、五倍子、經霜芙蓉葉(各一兩)。研磨成細粉,用水調成糊狀,敷在腫脹處的四個方向,只留下中間一個孔排出毒氣。
隔皮取膿法:驢蹄(切碎,一兩)、蕎麥麵(一兩)、白鹽(半兩)、草烏(四錢,去皮)。研磨成粉末,用水調成餅狀,小火烘烤至微黃色,取出火毒,研成粉末,用醋調成膏狀。用白紙攤開,貼在患處,膿水會從毛孔排出,腫脹也會自行消退。
騎馬癰:用大粉草帶節四兩,長流水一碗,用甘草淬煉焙乾研磨成粉末,加入少量皂角炭,分成四劑,用湯藥送服,療效顯著。
另一方:甘草節、白芷、黃連,如果已經破潰,再加入龍骨、枯礬、赤石脂一起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