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震亨、戴思恭

《丹溪心法》~ 卷一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4)

1. 火六

火,陰虛火動難治。火鬱當發,看何經,輕者可降,重者則從其性而升之。實火可瀉,黃連解毒之類;虛火可補,小便降火極速。凡氣有餘便是火,不足者是氣虛。火急甚重者,必緩之以生甘草,兼瀉兼緩,參朮亦可。人壯氣實火盛顛狂者,可用正治,或硝黃冰水之類;人虛火盛狂者,以生薑湯與之,若投冰水正治,立死。有補陰即火自降,炒黃柏生地黃之類。

白話文:

火氣由陰虛而起,難以治療。鬱積的火氣需要疏通,觀察火氣所在經絡,輕微的可以用瀉法緩解,嚴重的則順從火氣的性質向上引導。實火可以瀉去,可以用黃連之類的解毒藥;虛火可以滋補,用補腎的小便方能迅速降火。凡是氣盛就是火氣,氣不足就是氣虛。火氣急重的人,必須用緩和的甘草來緩解,同時瀉火和緩解,也可以使用人參和白術。身體強壯、氣實而火氣旺盛導致癲狂的人,可以用攻補兼施的方法治療,可以用硝石、黃連等藥物配上冰水;身體虛弱而火氣旺盛、神志不清的人,要用生薑湯治療,如果用冰水攻治,會立即死亡。滋補陰液,火氣自然會下降,可以用炒黃柏、生地黃等藥物。

凡火盛者,不可驟用涼藥,必兼溫散。

可發有二,風寒外來者可發,郁者可發。氣從左邊起者,乃肝火也;氣從臍下起者,乃陰火也;氣從腳起入腹如火者,乃虛之極也。蓋火起於九泉之下,多死。(一法)用附子末,津調,塞湧泉穴,以四物湯加降火藥服之,妙。陰虛證本難治,用四物湯加炒黃柏,降火補陰,龜板補陰,乃陰中之至陰也。

白話文:

導致發病的原因有兩種:受到外來的風寒之邪,或者體內氣機鬱結。氣從身體左側升起,是肝火旺盛的表現;氣從肚臍下方升起,是體內陰火旺盛的表現;氣從腳部升入腹腔,感覺如火灼燒,這是身體虛弱到極點的徵象。因為火氣從身體深處升起,所以這種情況常常致死。(一個治療方法)使用附子粉末,用津液調和,敷在湧泉穴上,同時服用四物湯,加入降火的藥物,效果很好。陰虛的證型本來就難以治療,可以服用四物湯,加入炒黃柏,既能降火,又能補陰;加入龜板,因為龜板是陰中之至陰,能很好地補陰。

四物加白馬脛骨,降陰中火,可代黃連、黃芩、黃連、黃芩、梔子大黃、黃柏降火,非陰中之火不可用。生甘草緩火邪;木通下行,瀉小腸火;人中白瀉肝火,須風露中二三年者;人中黃大涼,治疫病須多年者佳。

白話文:

四物湯加白馬脛骨,可以降低陰臟中的火氣,可以取代黃連、黃芩、梔子、大黃、黃柏等藥物來清火,但只能用於陰臟中的火氣。甘草可以緩和熱邪;木通具有瀉下的功能,可以瀉除小腸中的火氣;人中白具有瀉肝火的功效,需要在風露中存放兩三年纔有效果;人中黃具有很強的清涼作用,用於治療疫病,存放多年效果更好。

中氣不足者,味用甘寒,山梔子仁大能降火從小便泄去,其性能屈曲下降,人所不知,亦治痞塊中火邪。

入方

左金丸,治肝火。一名回令丸

白話文:

左金丸,用於治療肝火旺盛。又名回令丸。

黃連(六兩,一本作芩),吳茱萸(一兩或半兩)

上為末,水丸或蒸餅丸。白湯五十丸。

〔附錄〕諸熱瞀瘈,暴喑冒昧,躁擾狂越,罵詈驚駭,胕腫疼酸,氣逆衝上,禁慄如喪神守,嚏嘔瘡瘍、喉痹、耳鳴及聾,嘔湧溢食不下,目昧不明,暴注,瞤瘈,暴瘍,暴死,五志七情過極,皆屬火也。火者有,曰君火,人火也;曰相火,天火也。火內陰而外陽,主乎動者也。

白話文:

附錄:

各種高熱引起的抽搐昏迷、突然失聲和神志不清、急躁不安和瘋狂、大聲辱罵和受驚嚇、肌肉腫脹疼痛痠痛、氣逆上沖,像失去神志一樣禁錮著發抖、打噴嚏嘔吐、瘡瘍、喉嚨痛、耳鳴和耳聾、嘔吐溢食不下、眼睛模糊不明、突然發作的疾病、抽搐昏迷、突然發作的瘡瘍、突然死亡、五臟六腑和七情過度極端,都屬於火氣旺盛。火氣有兩種:一種是「君火」,也就是人體自身的火氣;另一種是「相火」,也就是天上的火氣。火氣內在陰而外在陽,主導著運動。

故凡動,皆屬火。以名而言,形質相生,配於五行,故謂之君;以位而言,生於虛無,守位稟命,因動而見,故謂之相。腎肝之陰,悉其相火。東垣曰:相火,元氣之賊火,與元氣不相兩立,一勝則一負。然則如之何則可使之無勝負乎?周子曰:神發知矣。五性感動而萬事出,有知之後,五者之性,為物所感,不能不動。

白話文:

因此,凡是活動,都屬於火。就名詞而言,由於具體形態互相產生,並與五行相配,所以稱為君火;就位置而言,產生於虛無之中,守衛著自己的位置並接受命令,由於運動才得以顯現,所以稱為相火。腎臟和肝臟的陰氣,都包括了相火。

東垣說:相火是元氣的擾亂之火,與元氣不能並存,一方勝則一方負。那麼,要怎麼樣才能讓它們不勝負呢?

周子說:精神產生了意識。五性受到感應而產生萬物,有了意識之後,五行的屬性受到事物感應,就不會不動。

謂之動者,即《內經》五火也。相火易起五性,厥陽之火相扇,則妄動矣。火起於妄,變化莫測,無時不有,煎熬真陰,陰虛則病,陰絕則死。君火之氣,經以暑與熱言之。相火之氣,經以火言之,蓋表其暴悍酷烈,有甚於君火者也。故曰:相火,元氣之賊。周子又曰: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。

白話文:

所謂「動者」,就是《內經》中提到的五火。相火容易激發五種慾望,厥陽之火煽動相火,就會產生妄動。相火起源於妄念,變化難以捉摸,無時無刻不在消耗真陰,陰虛則生病,陰絕則死亡。君火之氣,經絡以「暑」和「熱」來稱呼。相火之氣,經絡則直接以「火」稱之,這是因為相火的暴戾酷烈,甚至比君火更甚。所以說:相火是元氣的賊寇。周子(周敦頤)也說:聖人以中正仁義安頓心神,並保持沉靜。

朱子亦曰:必使道心常為一身之主,而人心每聽命焉,此善處乎火者。人心聽命於道心,而又能主之以靜,彼五火將寂然不作。而相火者惟有俾補造化,而為生生不息之運用爾,何賊之有?

白話文:

朱熹也說:一定要讓「道心」經常作為整個人的主導,而「人心」每次都聽從它的命令,這樣才能妥善處理「火」。「人心」聽從「道心」命令,同時又能用「靜」來控制它,那麼那五種火就會安靜下來,不起作用。而「相火」只應負責補充造化的元氣,讓生命生生不息地運轉,那裡會有什麼危害呢?

附方

東垣瀉陰火升陽湯,治肌熱煩熱,面赤食少,喘咳痰盛。

羌活,甘草(炙),黃耆蒼朮(各一兩),升麻(八錢),柴胡(兩半)人參,黃芩(各七錢),黃連(酒炒,半兩),石膏(半兩,秋深不用)

白話文:

羌活、甘草(烤焦)、黃耆、蒼朮(各 60 克),升麻(40 克),柴胡(30 克),人參、黃芩(各 42 克),黃連(用酒炒,30 克),石膏(30 克,秋天後不用)

上㕮咀。每服一兩或半兩,水煎。此藥發脾胃火邪,又心膽肝肺膀胱藥也,瀉陰火,升發陽氣,榮養氣血者也。

升陽散火湯,治男子婦人四肢發熱,肌熱,筋痹熱,骨髓中熱發,困熱如燎,捫之烙手。此病多因血虛而得之,或胃虛過食冷物,抑遏陽氣於脾土,火鬱則發之。

白話文:

升陽散火湯 ,用於治療男女出現四肢發熱、肌肉燥熱、筋骨痠熱、骨髓發熱、睏倦發熱如被火燎,觸摸皮膚感覺灼熱。這種疾病多是由於血虛所致,或者胃虛誤食寒涼食物,導致脾胃陽氣受到抑制,鬱結的火氣發作。

升麻,葛根獨活,羌活(各半兩),防風(二錢半)柴胡(八錢),甘草(炙,三錢),人參,白芍(各半兩),甘草(生,二錢)

白話文:

升麻、葛根、獨活、羌活各半兩, 防風二錢半,柴胡八錢, 炙甘草三錢,人參、白芍各半兩, 生甘草二錢。

上㕮咀。每服半兩或一兩,水煎,稍熱服。

地骨皮散,治渾身壯熱,脈長而滑,陽毒火熾發渴。

地骨皮茯苓(各半兩),柴胡,黃芩,生地黃,知母(各一兩),石膏(二兩),羌活,麻黃(各七錢半,有汗並去之)

白話文:

地骨皮(15克)、茯苓(15克)、柴胡(30克)、黃芩(30克)、生地黃(30克)、知母(30克)、石膏(60克)、羌活(22.5克)、麻黃(22.5克,如有出汗症狀則不使用)

上㕮咀。每服一兩,入姜煎。

黃連解毒湯,見暑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