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震亨、戴思恭

《丹溪心法》~ 卷一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3)

1. 中濕四

《本草》云:蒼朮治濕,上下部皆可用。二陳湯中加酒芩、羌活、蒼朮,散風行濕。脾胃受濕,沉困無力,怠惰好臥。去痰須用白朮。上部濕,蒼朮功烈;下部濕,宜升麻提之。外濕宜表散,內濕宜淡滲。若燥濕,以羌活勝濕湯平胃散之類;若風濕相搏,一身盡痛,以黃耆防己湯;若濕勝氣實者,以神佑丸、舟車丸服之;氣虛者,桑皮、茯苓人參、葶藶、木香之類。

白話文:

《本草》裡記載:蒼朮能治療濕氣,無論是上焦還是下焦都可以使用。在二陳湯中加入酒芩、羌活、蒼朮,可以散風行濕。脾胃受濕,就會沉重無力,懶惰愛睡。去除痰濕要用白朮。上焦濕氣過重,蒼朮效果顯著;下焦濕氣過重,宜用升麻提升之。外濕宜疏散表邪,內濕宜淡滲利濕。如果是燥濕,可用羌活勝濕湯、平胃散等;如果是風濕相合,全身疼痛,可以用黃耆防己湯;如果是濕氣重而氣實的,可以用神佑丸、舟車丸服用;如果是氣虛的,可以用桑皮、茯苓、人參、葶藶、木香等。

凡肥人沉困怠惰,是濕熱,宜蒼朮、茯苓、滑石;凡肥白之人,沉困怠惰,是氣虛,宜二朮、人參、半夏草果厚朴、芍藥;凡黑瘦而沉困怠惰者,是熱,宜白朮、黃芩;凡飲食不節,脾胃受傷,不能遞送,宜枳朮丸。去上焦濕及熱,須用黃芩,瀉肺火故也。又如肺有濕,亦宜黃芩;如肺有虛熱,宜天門冬麥門冬知母,用黃芩多則損脾。

白話文:

肥胖的人

  • **肥胖、沉重、懶惰:**是由於濕熱,應使用蒼朮、茯苓、滑石。
  • **肥白、沉重、懶惰:**是由於氣虛,應使用蒼朮、人參、半夏、草果、厚朴、芍藥。
  • **黑瘦、沉重、懶惰:**是由於熱症,應使用白朮、黃芩。

飲食不當

  • **脾胃受傷,食物無法正常運送:**應使用枳朮丸。

身體濕熱

  • **消除上焦濕氣和熱氣:**需要使用黃芩,因為它能祛除肺火。
  • **肺部有濕氣:**也應使用黃芩。

肺部虛熱

  • **肺部有虛熱:**應使用天門冬、麥門冬、知母。使用過多黃芩會損傷脾臟。

去中焦濕與痛熱,用黃連,瀉心火故也。如中焦有實熱,亦宜黃連。若脾胃虛弱,不能運轉而鬱悶,宜黃芩、白朮、乾葛;若中焦濕熱積久而痛,乃熱勢甚盛,宜黃連用薑汁炒。去下焦濕腫及痛,並膀胱有火邪者,必須酒洗防己黃柏、知母、草龍膽。又云:凡下焦有濕,草龍膽、防己為君,甘草、黃柏為佐,如下焦腫及痛者,是濕熱,宜酒防己、草龍膽、黃芩、蒼朮。

白話文:

去除中焦濕熱疼痛: 使用黃連,因為它可以瀉心火。如果中焦有實熱,也適合使用黃連。

脾胃虛弱導致鬱悶: 則適合使用黃芩、白朮、乾葛。

中焦濕熱積久導致疼痛: 說明熱勢很盛,應將黃連與薑汁炒用。

去除下焦濕腫疼痛、膀胱有火熱: 必須用酒洗防己、黃柏、知母、草龍膽。

另外: 凡是下焦有濕,應以草龍膽、防己為主藥,甘草、黃柏為輔藥。 如果是下焦腫痛,則說明有濕熱,適合使用酒防己、草龍膽、黃芩、蒼朮。

若肥人氣虛之人,腫痛,宜二朮、南星、滑石、茯苓;黑瘦之人,下焦腫痛,宜當歸桃仁紅花、牛膝、檳榔、黃柏。

白話文:

如果肥胖體虛的人出現腫痛,可以使用二朮、南星、滑石、茯苓這些藥材。

如果身材瘦小、皮膚黑暗的人出現下肢腫痛,可以使用當歸、桃仁、紅花、牛膝、檳榔、黃柏這些藥材。

戴云:濕有自外入者,有自內出者,必審其方土之致病源。東南地下,多陰雨,地濕,凡受必從外入,多自下起,以重腿腳氣者多,治當汗散,久者宜疏通滲泄;西北地高,人多食生冷、濕面、湩酪,或飲酒後寒氣怫鬱,濕不能越,以致腹皮脹痛,甚則水鼓脹滿,或通身浮腫,按之如泥不起,此皆自內而出也。辨其元氣多少,而通利其二便,責其根在內也。

白話文:

戴雲說:濕氣有從體外入侵的,也有從體內產生的,必須仔細判斷當地環境對致病的影響。東南方的地理環境是地下潮濕,多陰雨天氣,人受濕氣侵害往往是由外而內,從下半身開始,所以經常出現腿腳腫脹的症狀。治療時應當發汗祛濕,時間較長的濕氣宜用疏通利水的方法來排出。西北方的地理環境是地勢較高,人們多食寒涼食物,如生冷食物、濕面條、湩酪之類,或者喝酒後寒氣鬱結,導致濕氣無法排出,就會出現腹部脹痛,嚴重時還會引起水腫脹滿,甚至全身浮腫,按壓後皮膚像泥一樣不起。這些症狀都是由於體內產生濕氣引起的。辨別體內正氣是否充足,有利於通利大小便,以根治體內的濕氣。

此方土內外,亦互相有之,但多少不同,須對症施治,不可執一。

附方

二陳湯,見中風類。

羌活勝濕湯

羌活,獨活(各一錢),藁本防風,甘草(炙),川芎(各五分),蔓荊子(三分)

白話文:

羌活、獨活(各 1 錢重),藁本、防風、生甘草、川芎(各 5 分重),蔓荊子(3 分重)

上㕮咀。作一服,水二盞,煎至一盞。去渣,大溫服,空心。如身重,腰沉沉然,加酒洗防己五分,輕者附子五分,重者川烏五分。

白話文:

在上面的牙牀部位拔罐。製作一劑藥湯,用兩碗水煎至一碗。去掉藥渣,趁溫熱時空腹服用。如果覺得身體沉重,腰痠疲累,可以加入五分洗淨的防己。病情較輕者,可加五分附子;病情較重者,可加五分川烏。

平胃散,見厥類。

防己黃耆湯,治風溫脈浮,身重汗出惡風或痛。

防己(一兩),甘草(炙,半兩),白朮(七錢半)黃耆(一兩一錢)

上㕮咀。每服一兩,入薑棗煎。喘者,加麻黃;胃氣不利,加芍藥;氣上衝,加桂枝;下有寒,加細辛

白話文:

用上好的肉桂煎服。每次一兩,加入薑和棗子煎煮。氣喘的人,加入麻黃;胃氣不順,加入芍藥;氣向上衝,加入桂枝;體內有寒氣,加入細辛。

三花神佑丸,治一切水濕腫病,大腹實脹,喘滿。

輕粉(一錢),大黃(一兩,為末),牽牛(二兩),芫花(醋拌炒),甘遂大戟(各半兩)

白話文:

輕粉(0.6 克) 大黃(30 克,研磨成粉末) 牽牛(60 克) 芫花(用醋拌勻炒製) 甘遂(15 克) 大戟(15 克)

上為末,滴水丸小豆大。初服五丸,每服加五丸,溫水下,無時,日三。

舟車丸

大黃(二兩),甘遂,大戟,芫花,青皮陳皮(各一兩),牽牛(頭末,四兩),木香(半兩)

白話文:

大黃:二兩 甘遂:一兩 大戟:一兩 芫花:一兩 青皮:一兩 陳皮:一兩 牽牛(頭和尾):四兩 木香:半兩

上為末,水丸如梧子大。每服六七十丸,白湯下。隨證加減。

枳朮丸,見內傷類。

升陽除溫湯,見泄瀉類。

2. 瘟疫五

(附大頭天行病)

瘟疫,眾人一般病者是,又謂之天行時疫。治有三法,宜補、宜散、宜降,熱甚者加童便三酒中。

入方

大黃黃連黃芩人參桔梗防風蒼朮滑石香附,人中黃

白話文:

大黃: 一種藥材,性寒,味苦,能清熱通便。

黃連: 一種藥材,性寒,味苦,能清熱燥濕,降火解毒。

黃芩: 一種藥材,性寒,味苦,能清熱涼血,瀉火解毒。

人參: 一種補氣藥,性溫,味甘,能補氣健脾。

桔梗: 一種藥材,性溫,味苦,能宣肺化痰,利咽。

防風: 一種藥材,性溫,味辛,能解表散寒,祛風止痛。

蒼朮: 一種藥材,性溫,味辛,能健脾化濕,利水滲濕。

滑石: 一種藥材,性寒,味甘,能清熱利濕,解毒。

香附: 一種藥材,性溫,味辛,能理氣解鬱,調經止痛。

人中黃: 一種藥材,性寒,味辛,能清熱燥濕,化痰止咳。

上為末,神麯糊丸。每服六七十丸,分氣血與痰,作湯使。氣虛者,四君子湯;血虛者,四物湯;痰多者,二陳湯送下;熱甚者,童便下。

白話文:

研磨成細粉,與神麴糊製成丸劑。每次服用六七十丸,區分氣血與痰症,用湯藥送服。氣虛者,服用四君子湯;血虛者,服用四物湯;痰多者,用二陳湯送下;熱盛者,用童便沖服。

又方,溫病,亦治食積痰熱,降陰火。

人中黃

飯為丸,綠豆大。下十五丸。

,時病。

半夏川芎茯苓陳皮山楂白朮,蒼朮(君),甘草

白話文:

**君藥:**蒼朮

臣藥:

  • 半夏
  • 川芎
  • 茯苓
  • 陳皮
  • 山楂
  • 白朮

**佐藥:**甘草

如頭痛,加酒芩;口渴,加乾葛;身痛,加羌活、薄桂、防風、芍藥。

大頭天行病,此為濕氣在高顛之上,切勿用降藥,東垣有方。

羌活,酒黃芩,酒蒸大黃

附方

治大頭病,兼治喉痹歌。

人間治疫有仙方,一兩殭蠶二大黃,薑汁為丸如彈子,井花調蜜便清涼。

冬溫為病,非其時而有其氣也。冬時嚴寒,當君子閉藏,而反發泄於外,專用補藥而帶表藥,如補中益氣之類。

作人中黃法

以竹筒兩頭留節,中作一竅,納甘草於中,仍以竹木釘閉竅,於大糞缸中浸一月,取出曬乾,大治疫毒。

左手脈大於右手,浮緩而盛,按之無力。

大病虛脫,本是陰虛,用艾灸丹田者,所以補陽,陽生陰長故也。不可用附子,止可多服人參。

白話文:

得了大病十分虛弱,本質上是身體陰氣虛弱。用艾灸丹田,是為了補陽,陽氣生長,陰氣也會增長。不能使用附子,只能多服用人參。

附方

漏蘆湯,治臟腑積熱,發為腫毒,時疫疙瘩,頭面洪腫,咽嗌填塞,水藥不下,一切危

白話文:

漏蘆湯,用於治療臟腑積熱所致的腫脹毒瘡、時行疫毒所致的疙瘩、頭面紅腫、咽喉阻塞、無法下嚥等危急情況。

惡疫癘。

漏蘆升麻,大黃,黃芩,藍葉,元參(等分)

上㕮咀。每服二錢,水煎服。腫熱甚,加芒硝二錢。

消毒丸,治時疫疙瘩惡證。

大黃,牡蠣,殭蠶(炒,等分)

上為末,煉蜜丸如彈子大。新水化一丸,內加桔梗、大力子尤妙。

潔古雄黃丸,闢時疾,可與病人同床,傳著衣服,亦不相染。

雄黃(一兩,研),赤小豆(炒),丹參鬼箭羽(各二兩)

白話文:

  • 雄黃:一兩,研磨成粉
  • 赤小豆:炒熟
  • 丹參:兩兩
  • 鬼箭羽:兩兩

上為細末,蜜丸。每服五丸,空心溫水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