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震亨、戴思恭

《丹溪心法》~ 卷一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3)

1. 中濕四

《本草》云:蒼朮治濕,上下部皆可用。二陳湯中加酒芩、羌活、蒼朮,散風行濕。脾胃受濕,沉困無力,怠惰好臥。去痰須用白朮。上部濕,蒼朮功烈;下部濕,宜升麻提之。外濕宜表散,內濕宜淡滲。若燥濕,以羌活勝濕湯、平胃散之類;若風濕相搏,一身盡痛,以黃耆防己湯;若濕勝氣實者,以神佑丸、舟車丸服之;氣虛者,桑皮、茯苓、人參、葶藶、木香之類。

凡肥人沉困怠惰,是濕熱,宜蒼朮、茯苓、滑石;凡肥白之人,沉困怠惰,是氣虛,宜二朮、人參、半夏、草果、厚朴、芍藥;凡黑瘦而沉困怠惰者,是熱,宜白朮、黃芩;凡飲食不節,脾胃受傷,不能遞送,宜枳朮丸。去上焦濕及熱,須用黃芩,瀉肺火故也。又如肺有濕,亦宜黃芩;如肺有虛熱,宜天門冬、麥門冬、知母,用黃芩多則損脾。

去中焦濕與痛熱,用黃連,瀉心火故也。如中焦有實熱,亦宜黃連。若脾胃虛弱,不能運轉而鬱悶,宜黃芩、白朮、乾葛;若中焦濕熱積久而痛,乃熱勢甚盛,宜黃連用薑汁炒。去下焦濕腫及痛,並膀胱有火邪者,必須酒洗防己、黃柏、知母、草龍膽。又云:凡下焦有濕,草龍膽、防己為君,甘草、黃柏為佐,如下焦腫及痛者,是濕熱,宜酒防己、草龍膽、黃芩、蒼朮。

若肥人氣虛之人,腫痛,宜二朮、南星、滑石、茯苓;黑瘦之人,下焦腫痛,宜當歸桃仁、紅花、牛膝、檳榔、黃柏。

戴云:濕有自外入者,有自內出者,必審其方土之致病源。東南地下,多陰雨,地濕,凡受必從外入,多自下起,以重腿腳氣者多,治當汗散,久者宜疏通滲泄;西北地高,人多食生冷、濕面、湩酪,或飲酒後寒氣怫鬱,濕不能越,以致腹皮脹痛,甚則水鼓脹滿,或通身浮腫,按之如泥不起,此皆自內而出也。辨其元氣多少,而通利其二便,責其根在內也。

此方土內外,亦互相有之,但多少不同,須對症施治,不可執一。

附方

二陳湯,見中風類。

羌活勝濕湯

羌活,獨活(各一錢),藁本,防風,甘草(炙),川芎(各五分),蔓荊子(三分)

上㕮咀。作一服,水二盞,煎至一盞。去渣,大溫服,空心。如身重,腰沉沉然,加酒洗防己五分,輕者附子五分,重者川烏五分。

平胃散,見厥類。

防己黃耆湯,治風溫脈浮,身重汗出惡風或痛。

防己(一兩),甘草(炙,半兩),白朮(七錢半)黃耆(一兩一錢)

上㕮咀。每服一兩,入薑棗煎。喘者,加麻黃;胃氣不利,加芍藥;氣上衝,加桂枝;下有寒,加細辛。

三花神佑丸,治一切水濕腫病,大腹實脹,喘滿。

輕粉(一錢),大黃(一兩,為末),牽牛(二兩),芫花(醋拌炒),甘遂,大戟(各半兩)

上為末,滴水丸小豆大。初服五丸,每服加五丸,溫水下,無時,日三。

舟車丸

大黃(二兩),甘遂,大戟,芫花,青皮,陳皮(各一兩),牽牛(頭末,四兩),木香(半兩)

上為末,水丸如梧子大。每服六七十丸,白湯下。隨證加減。

枳朮丸,見內傷類。

升陽除溫湯,見泄瀉類。

白話文:

【濕氣處理四】

《本草》記載:蒼朮能治療濕氣,無論是上半身還是下半身的濕氣都能有效應對。在二陳湯中加入酒芩、羌活、蒼朮,能幫助散風除濕。當脾胃受到濕氣影響,人會感到疲憊無力,精神怠惰,只想躺著休息。要祛除痰濕,可使用白朮。上半身的濕氣,蒼朮的效果較強烈;下半身的濕氣,則適合用升麻來提升效果。對於外部的濕氣,應當發汗散濕;內部的濕氣,則應淡滲祛濕。如果要燥濕,可以選擇羌活勝濕湯、平胃散等方劑;若是風濕交纏,全身疼痛,則應使用黃耆防己湯;對於濕氣過重且氣血旺盛者,可服用神佑丸、舟車丸;如果是氣血虛弱者,則可考慮桑皮、茯苓、人參、葶藶、木香等藥材。

對於肥胖人士的沉困怠惰,這可能是濕熱所致,可使用蒼朮、茯苓、滑石;對於肥胖而膚色偏白的人,若出現沉困怠惰,可能是氣虛,可使用二朮、人參、半夏、草果、厚朴、芍藥;對於瘦削而膚色偏黑的人,若出現沉困怠惰,可能是熱氣,可使用白朮、黃芩;若飲食失節,脾胃受損,無法正常運作,可使用枳朮丸。

要清除上焦的濕氣和熱氣,需使用黃芩,因為它能清肺火。同樣,肺部有濕氣,也適用黃芩;若肺部虛熱,則適合使用天門冬、麥門冬、知母,但使用黃芩過多會損傷脾臟。

要清除中焦的濕氣和熱痛,需使用黃連,因為它能清心火。若中焦有實熱,也可使用黃連。若脾胃虛弱,運轉不暢導致鬱悶,可使用黃芩、白朮、乾葛;若中焦濕熱積久導致疼痛,則需炒製黃連。

要清除下焦的濕腫和疼痛,以及膀胱有火邪的情況,必須使用酒洗防己、黃柏、知母、草龍膽。下焦有濕氣,草龍膽和防己是主要藥材,甘草和黃柏為輔助,若下焦腫痛,是濕熱所致,適合使用酒洗防己、草龍膽、黃芩、蒼朮。

對於肥胖且氣虛的人,若出現腫痛,可使用二朮、南星、滑石、茯苓;對於瘦削且膚色偏黑的人,若下焦腫痛,可使用當歸桃仁、紅花、牛膝、檳榔、黃柏。

戴雲:濕氣可能由外進入,也可能從內產生,必須根據地理環境來判斷病因。東南部地勢低窪,常有陰雨,地濕,濕氣通常從外部侵入,往往從下肢開始,多數情況下會導致腿腳氣,治療時應當出汗散濕,長期的濕氣應當疏導和排泄;西北地區地勢較高,人們常食用生冷、濕麵、湩酪,或是飲酒後寒氣鬱結,濕氣無法排出,導致腹部皮膚脹痛,嚴重時甚至會水鼓脹滿,全身浮腫,按壓下去像泥一樣不會彈起,這些都是由內而外的濕氣。應當根據元氣的多少,通利大小便,找出濕氣的根源。

這種由地理環境引起的內外濕氣,也會相互影響,但程度不同,必須根據症狀進行治療,不可固守一法。

以下為相關的方劑:

  • 二陳湯:詳見中風類。
  • 羌活勝濕湯:羌活、獨活(各一錢)、藁本、防風、甘草(炙)、川芎(各五分)、蔓荊子(三分)。將藥材切碎,用水煎煮,溫暖服用,最好在空腹時服用。若身體沉重,腰部沉悶,可增加酒洗防己五分;若病情較輕,可加入附子五分;若病情較重,可加入川烏五分。
  • 平胃散:詳見厥類。
  • 防己黃耆湯:防己(一兩)、甘草(炙,半兩)、白朮(七錢半)、黃耆(一兩一錢)。將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一兩,加入薑棗煎煮。若呼吸困難,可加入麻黃;若胃氣不順,可加入芍藥;若氣上衝,可加入桂枝;若有下寒,可加入細辛。
  • 三花神佑丸:輕粉(一錢)、大黃(一兩,為末)、牽牛(二兩)、芫花(醋拌炒)、甘遂、大戟(各半兩)。將藥材磨成粉末,加入水滴製成小豆大的丸子。初次服用五丸,每次增加五丸,溫水送服,不限時間,每日三次。
  • 舟車丸:大黃(二兩)、甘遂、大戟、芫花、青皮、陳皮(各一兩)、牽牛(頭末,四兩)、木香(半兩)。將藥材磨成粉末,加入水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六七十丸,白湯送服,根據病情調整用量。
  • 枳朮丸:詳見內傷類。
  • 升陽除溫湯:詳見泄瀉類。

2. 瘟疫五

(附大頭天行病)

瘟疫,眾人一般病者是,又謂之天行時疫。治有三法,宜補、宜散、宜降,熱甚者加童便三酒中。

入方

大黃,黃連,黃芩,人參,桔梗,防風,蒼朮,滑石,香附,人中黃

上為末,神麯糊丸。每服六七十丸,分氣血與痰,作湯使。氣虛者,四君子湯;血虛者,四物湯;痰多者,二陳湯送下;熱甚者,童便下。

又方,溫病,亦治食積痰熱,降陰火。

人中黃

飯為丸,綠豆大。下十五丸。

,時病。

半夏,川芎,茯苓,陳皮,山楂,白朮,蒼朮(君),甘草

如頭痛,加酒芩;口渴,加乾葛;身痛,加羌活、薄桂、防風、芍藥。

大頭天行病,此為濕氣在高顛之上,切勿用降藥,東垣有方。

羌活,酒黃芩,酒蒸大黃

附方

治大頭病,兼治喉痹歌。

人間治疫有仙方,一兩殭蠶二大黃,薑汁為丸如彈子,井花調蜜便清涼。

冬溫為病,非其時而有其氣也。冬時嚴寒,當君子閉藏,而反發泄於外,專用補藥而帶表藥,如補中益氣之類。

作人中黃法

以竹筒兩頭留節,中作一竅,納甘草於中,仍以竹木釘閉竅,於大糞缸中浸一月,取出曬乾,大治疫毒。

左手脈大於右手,浮緩而盛,按之無力。

大病虛脫,本是陰虛,用艾灸丹田者,所以補陽,陽生陰長故也。不可用附子,止可多服人參。

附方

漏蘆湯,治臟腑積熱,發為腫毒,時疫疙瘩,頭面洪腫,咽嗌填塞,水藥不下,一切危

惡疫癘。

漏蘆,升麻,大黃,黃芩,藍葉,元參(等分)

上㕮咀。每服二錢,水煎服。腫熱甚,加芒硝二錢。

消毒丸,治時疫疙瘩惡證。

大黃,牡蠣,殭蠶(炒,等分)

上為末,煉蜜丸如彈子大。新水化一丸,內加桔梗、大力子尤妙。

潔古雄黃丸,闢時疾,可與病人同床,傳著衣服,亦不相染。

雄黃(一兩,研),赤小豆(炒),丹參,鬼箭羽(各二兩)

上為細末,蜜丸。每服五丸,空心溫水下。

白話文:

[瘟疫五]

瘟疫是會在人羣之間廣泛傳播的疾病,也被稱為「天行時疫」。治療這種疾病有三個原則:補益、疏散和降火,對於發燒嚴重的患者,還會在藥酒中加入孩童尿液。

藥方如下:

藥材包括大黃、黃連、黃芩、人參、桔梗、防風、蒼朮、滑石、香附、人中黃。將這些藥材磨成粉,用神麯糊成丸狀。每次服用六七十粒,根據不同狀況配不同的湯劑。氣虛者應配四君子湯;血虛者應配四物湯;痰多者應配二陳湯;發燒嚴重者則應用孩童尿液送服。

另一個藥方是用於治療溫病,也能治療食積、痰熱及降低陰火。藥材為人中黃,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,一次服用十五粒。

再有一個藥方是針對季節性疾病。藥材包括半夏、川芎、茯苓、陳皮、山楂、白朮、蒼朮、甘草。如果出現頭痛,可加入酒黃芩;口渴時,可加入乾葛;身體疼痛,則加入羌活、薄桂、防風、芍藥。

對於大頭天行病,此病源於高處的濕氣,千萬不要使用降火藥物,東垣有一個藥方:羌活、酒黃芩、酒蒸大黃。

附方為人間治疫的仙方:一兩僵蠶、二兩大黃,以薑汁製成丸,大小如彈珠,用井水調和蜂蜜送服,能讓身體清涼。

冬季的溫病,是在不合時令的情況下出現的。冬季應該是收藏的季節,但卻在外散發,因此,主要用補藥,同時搭配表藥,例如補中益氣湯。

製作人中黃的方法:取一段竹筒,兩端保留節結,在中間開一個孔,放入甘草,再用竹片封住孔洞,然後在大糞缸中浸泡一個月,取出後曬乾,能有效治療瘟疫。

若左手脈搏比右手大,且輕觸感覺浮而緩,但用力按壓卻感到無力,這可能是大病後的虛弱狀態,原本是陰虛的症狀,用艾灸丹田來補陽,因為陽生陰長的道理。不過,不能使用附子,只能多服用人參。

附方:漏蘆湯,治療臟腑積熱,導致腫毒、時疫疙瘩、頭面腫脹、咽喉堵塞、無法吞嚥藥物和飲水,以及所有危險的惡性瘟疫。

藥材為漏蘆、升麻、大黃、黃芩、藍葉、元參(等量)。將這些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二錢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如果腫脹和發熱情況嚴重,可以再加入二錢芒硝。

消毒丸,治療時疫疙瘩的嚴重症狀。

藥材為大黃、牡蠣、僵蠶(炒,等量)。將這些藥材磨成粉,用煉蜜製成彈珠大小的丸狀。用新鮮水溶解一丸,加入桔梗、大力子效果更佳。

潔古雄黃丸,能避免被當時的疾病感染,即使與病人同牀共寢,或接觸病人的衣物,也不會被感染。

藥材為雄黃(一兩,研磨)、赤小豆(炒)、丹參、鬼箭羽(各二兩)。將這些藥材磨成細粉,用蜜製成丸狀。每次空腹服用五丸,用溫水送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