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丹溪心法》~ 卷四 (20)
卷四 (20)
1. 腰痛七十三
(附腎著)
腰痛主濕熱、腎虛、瘀血、挫閃、有痰積。脈大者腎虛,杜仲、龜板、黃柏、知母、枸杞、五味之類為末,豬脊髓丸服;脈澀者瘀血,用補陰丸加桃仁、紅花;脈緩者濕熱,蒼朮、杜仲、黃柏、川芎之類;痰積作痛者,二陳加南星、半夏。腰曲不能伸者,針人中。凡諸痛皆屬火,寒涼藥不可峻用,必用溫散之藥。
諸痛不可用參,補氣則疼愈甚。人有痛,面上忽見紅點者,多死。
戴云:濕熱腰疼者,遇天陰或久坐而發者是也;腎虛者,疼之不已者是也;瘀血者,日輕夜重者是也。
入方:治濕痰腰痛,大便泄。
龜板(一兩,炙),蒼朮,椿皮,滑石(半兩),白芍(酒炒),香附(各四錢)
上為末,酒糊丸。如內傷,白朮、山楂湯下。
又方,治腰腿濕痛。
龜板(酒炙),黃柏(酒炙),蒼朮,蒼耳,威靈仙(酒浸,各一兩),扁柏(半兩)
上為末,酒糊丸。每用黑豆汁煎四物湯加陳皮、甘草,生薑煎湯下。久腰痛,必用官桂以開之,方止。腹脅痛亦可。
又方
龜板(酒炙,一兩半),炒柏,白芍(一兩),陳皮,威靈仙,知母,蒼朮,蒼耳
上為末。調服。
又方
龜板(酒炙,半兩),酒炒柏(四錢),青皮(三錢),生甘草(一錢半)
上為末。姜一大片,同前藥末一錢研勻,以蒼耳汁蕩起,煎令沸服之。
摩腰膏,治老人虛人腰痛,並婦人白帶。
附子尖,烏頭尖,南星(各二錢半),雄黃(一錢),樟腦,丁香,乾薑,吳茱萸(各一錢半),硃砂(一錢),麝香(五粒大者)
上為末,蜜丸如龍眼大。每用一丸,薑汁化開如粥厚,火上燉熱,置掌中,摩腰上。候藥盡黏腰上,烘綿衣包縛定,隨即覺熱如火,日易一次。
〔附錄〕腰者,腎之外候,一身所恃以轉移闔闢者也。蓋諸經皆貫於腎而絡於腰脊,腎氣一虛,凡沖寒、受濕、傷冷、蓄熱、血澀氣滯、水積墮傷,與失志、作勞,種種腰疼,疊見而層出矣。脈若弦而沉者為虛,沉者為滯,澀者瘀血,緩者為濕,滑與伏者是痰。
氣痛,一身腔子盡痛,皆用少許木香於藥內行氣。若寒濕腰痛,見熱則減,見寒則增,宜五積散加吳茱萸半錢,杜仲一錢。若濕腰痛,如坐水中,或為風濕雨露所著,濕流入腎經,以致腰痛,宜滲濕湯;不效,宜腎著湯。腎虛腰痛,轉側不能,以大建中湯加川椒十粒,仍以大茴香鹽炒為末,破開豬腰子,作薄片,勿令斷,層層散藥末,水紙裹煨,熟,細嚼,酒吃下。閃挫腰痛,宜復元通氣散,酒調服,或五積散加牽牛頭末一錢,或桃仁七枚。
附方
青娥丸,治腎虛腰痛,益精助陽。
破故紙(四兩,炒),杜仲(四兩,炒去絲),生薑(二兩半,炒乾)
白話文:
腰痛主要由濕熱、腎虛、瘀血、挫傷閃腰、痰積等原因引起。如果脈象大,代表腎虛,可以用杜仲、龜板、黃柏、知母、枸杞、五味子等藥材磨成粉末,與豬脊髓做成藥丸服用;如果脈象澀,代表瘀血,可以使用補陰丸,並加入桃仁、紅花;如果脈象緩,代表濕熱,可以使用蒼朮、杜仲、黃柏、川芎等藥材;如果是痰積引起的疼痛,可以使用二陳湯,並加入南星、半夏。腰部彎曲無法伸直,可以針刺人中穴。各種疼痛都屬於火熱,不宜使用過於寒涼的藥物,必須使用溫散的藥物。
各種疼痛都不宜使用人參,因為補氣會使疼痛更加劇烈。如果病人出現疼痛,臉上突然出現紅點,通常代表病情危急。
戴氏說,濕熱引起的腰痛,通常在陰天或久坐後發作;腎虛引起的腰痛,是持續不斷的疼痛;瘀血引起的腰痛,則是白天較輕,晚上加重。
以下是一些治療腰痛的藥方:
- 治療濕痰腰痛,伴隨腹瀉: 龜板(炙烤過,約37.5克)、蒼朮、椿皮、滑石(約18.75克)、白芍(酒炒過)、香附(各約15克)。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酒調和成藥丸。如果是內傷引起的,可以用白朮、山楂湯送服。
- 治療腰腿濕痛: 龜板(酒炙烤過)、黃柏(酒炙烤過)、蒼朮、蒼耳、威靈仙(酒浸泡過,各約37.5克)、扁柏(約18.75克)。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酒調和成藥丸。每次用黑豆汁煎四物湯,並加入陳皮、甘草、生薑煎湯送服。對於久年腰痛,必須使用官桂來開通氣機,才能止痛。腹部和脅肋疼痛也可以使用這個藥方。
- 另一個藥方: 龜板(酒炙烤過,約56.25克)、黃柏(炒過)、白芍(約37.5克)、陳皮、威靈仙、知母、蒼朮、蒼耳。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調和後服用。
- 另一個藥方: 龜板(酒炙烤過,約18.75克)、黃柏(酒炒過,約15克)、青皮(約11.25克)、生甘草(約5.6克)。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。取一塊生薑,與約3.75克的藥末研磨均勻,用蒼耳汁沖開,煎煮沸騰後服用。
- 摩腰膏: 用於治療老年人、體虛者腰痛,以及婦女白帶。 附子尖、烏頭尖、南星(各約9.4克)、雄黃(約3.75克)、樟腦、丁香、乾薑、吳茱萸(各約5.6克)、硃砂(約3.75克)、麝香(約五粒大的)。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蜂蜜做成如龍眼大小的藥丸。每次取一丸,用薑汁化開,使其呈粥狀濃稠,在火上燉熱,放在手掌中,摩擦腰部。等藥膏完全黏在腰上時,用烘熱的棉衣包裹固定,會感覺到熱如火燒,每天更換一次。
[附錄] 腰部是腎臟的外在表現,是身體轉動和開合的關鍵。各經絡都與腎臟相連,並通過腰椎脊柱相互聯繫。一旦腎氣虛弱,各種原因如受寒、受濕、受冷、積熱、血脈不暢、氣機阻滯、水液積聚、跌打損傷、意志消沉、過度勞累等,都會導致各種腰痛。脈象如果弦而沉,代表腎虛;沉,代表氣滯;澀,代表瘀血;緩,代表濕氣;滑或伏,代表有痰。
如果是氣機不暢引起的疼痛,導致全身疼痛,可以在藥方中加入少量木香來行氣。如果是寒濕引起的腰痛,遇熱會減輕,遇冷會加重,可以使用五積散,並加入吳茱萸(約1.9克)和杜仲(約3.75克)。如果是濕氣引起的腰痛,感覺像坐在水中,或因風濕雨露侵襲,濕氣流入腎經導致腰痛,應該使用滲濕湯;如果沒有效果,應該使用腎著湯。如果是腎虛引起的腰痛,翻身困難,可以使用大建中湯,並加入川椒(約十粒),然後將大茴香用鹽炒過後磨成粉末,將豬腰子切開,但不要切斷,夾入藥粉,用水紙包裹後煨熟,細嚼後用酒送服。如果是閃挫引起的腰痛,可以使用復元通氣散,用酒調服,或者使用五積散,並加入牽牛子末(約3.75克),或者加入桃仁(約七枚)。
[附方]
- 青娥丸: 用於治療腎虛腰痛,可以補益精氣,增強陽氣。 破故紙(炒過,約150克)、杜仲(炒過並去除絲狀物,約150克)、生薑(炒乾,約93.75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