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校注醫醇賸義》~ 卷四 (8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8)

1.

經曰:厥氣在下,營衛留止,寒氣逆上,真邪相攻,兩氣相搏,乃合為脹。一則曰厥氣,再則曰寒氣,可知各種脹症,皆由濁陰上干清道所致。衛氣遇寒則滯,營血遇寒則凝,營衛不調,不能捍衛,陰邪乃得乘虛而入,何臟虛即入何臟,何腑虛即入何腑,真氣與邪氣相搏,而五臟六腑遂各有脹病矣。茲將見症及治法,詳列於後。

經曰:心脹者,煩心短氣,臥不安。心本純陽,寒邪來犯,陰陽相戰,故煩滿短氣而臥不安也。治之之法,但須發其神明,摧蕩邪氣,使浮雲不能蔽日,自然離照當空,太陽之火不煩補助也。離照湯主之。

離照湯(自制)

琥珀(一錢),丹參(三錢),硃砂(五分),茯神(三錢),柏子仁(二錢),沉香(五分),廣皮(一錢),青皮(一錢),鬱金(二錢),燈芯(三尺),姜皮(五分)

本方仍用心痹通陽抑陰煎之辰砂、琥珀、茯神、丹參、沉香,而去當歸、白朮、遠志、益智、故紙、紅棗,加柏子仁、燈芯、鬱金、青陳皮,姜亦用皮。以痹偏於血,而脹偏於氣,故減去歸、術等六味,而加鬱金、青陳皮等助沉香以行氣也。祖怡注。

肺脹者,虛滿而喘咳。肺為主氣之臟,居於至高,寒氣逆上,肺氣壅塞,清肅之令不能下行,故虛滿而喘咳。當溫肺降氣,以解寒邪,溫肺桂枝湯主之。

溫肺桂枝湯(自制)

桂枝(五分),當歸(二錢),茯苓(二錢),沉香(五分),蘇子(一錢五分),橘紅(一錢),半夏(一錢二分),栝蔞實(四錢),桑皮(二錢),薑汁(二小匙沖服)

本方以薑汁、桂枝為主藥,所以用當歸、茯苓者,助薑、桂也。消脹仍以沉香為大將,橘、半、栝蔞、蘇子、桑皮,皆肺胃氣分藥,所以助沉香也。祖怡注。

肝脹者,脅下滿而痛引小腹。肝為將軍之官,氣血皆盛。但木喜條達,寒氣上逆,則兩氣相積,而肝木怒張。脅下乃肝之本位,痛引小腹,則壅極而決矣。當疏肝化濁;青陽湯主之。

青陽湯(自制)

青皮(一錢五分醋炒),柴胡(一錢醋炒),蒺藜(四錢),烏藥(一錢),炮姜(五分),廣皮(一錢),延胡(一錢酒炒),木香(五分),鬱金(二錢),花椒子(二十四粒打碎)

本方所用青皮、柴胡、蒺藜、烏藥、延胡、鬱金、廣皮、木香,無非疏肝解鬱、利氣活血之品,俱是肝家不祧要藥。然而重點則在獨取烏梅安胃丸之椒、姜,蓋溫通之性強,而前八味皆大得其力矣。祖怡注。

脾脹者,善噦,四肢煩悗,體重不能勝衣,臥不安。脾為濕土而主四肢,寒氣乘之,則土德衰而真陽不運,故善噦而肢體疲重,夜臥不安也。當扶土滲濕,兼解寒邪,薑朮二仁湯主之。

薑朮二仁湯(自制)

白話文:

《內經》說:氣機逆亂在下,導致營養物質和衛氣停滯,寒氣向上侵襲,正氣和邪氣互相攻擊,兩種氣相互搏鬥,就形成了脹。一方面說是氣機逆亂,一方面說是寒氣,可見各種脹的病症,都是由於濁陰之氣向上干擾清陽的通路所導致。衛氣遇到寒氣就會停滯,營血遇到寒氣就會凝結,營衛不調和,就不能抵禦外邪,陰邪就趁虛而入,哪個臟腑虛弱就侵入哪個臟腑,正氣和邪氣互相搏鬥,所以五臟六腑就各自出現脹的病症了。現在將各種脹的症狀和治療方法,詳細列在下面。

《內經》說:心脹的症狀,是心煩、氣短、睡臥不安。心本身是純陽之臟,寒邪來侵犯,陰陽互相爭鬥,所以會心煩、胸悶氣短而睡臥不安。治療的方法,只需要激發心臟的神明功能,驅除邪氣,使陰霾不能遮蔽陽光,自然就會陽光普照,太陽的火氣不需要額外地補充。用離照湯來治療。

離照湯(自製)

琥珀(一錢),丹參(三錢),硃砂(五分),茯神(三錢),柏子仁(二錢),沉香(五分),廣陳皮(一錢),青皮(一錢),鬱金(二錢),燈芯草(三尺),薑皮(五分)

這個方子仍然採用治療心痹的通陽抑陰煎中的硃砂、琥珀、茯神、丹參、沉香,去掉了當歸、白朮、遠志、益智、故紙、紅棗,加入了柏子仁、燈芯草、鬱金、青陳皮,生薑也只用薑皮。因為心痹偏重於血,而脹偏重於氣,所以減去了當歸、白朮等六味藥,而加入了鬱金、青陳皮等藥,來幫助沉香行氣。祖怡的註解。

肺脹的症狀,是虛弱、脹滿並且會喘咳。肺是主管氣的臟器,位置最高,寒氣向上侵犯,肺氣壅塞,清肅的功能不能向下運行,所以會出現虛弱、脹滿和喘咳。應當溫肺降氣,以解除寒邪,用溫肺桂枝湯來治療。

溫肺桂枝湯(自製)

桂枝(五分),當歸(二錢),茯苓(二錢),沉香(五分),紫蘇子(一錢五分),橘紅(一錢),半夏(一錢二分),栝蔞實(四錢),桑白皮(二錢),薑汁(兩小匙沖服)

這個方子以薑汁、桂枝為主要藥物,之所以用當歸、茯苓,是為了輔助生薑和桂枝的藥力。消脹仍然以沉香為主要藥物,橘紅、半夏、栝蔞實、蘇子、桑皮,都是作用於肺和胃氣分的藥,都是為了輔助沉香。祖怡的註解。

肝脹的症狀,是脅下脹滿疼痛,並牽引到小腹。肝是將軍之官,氣血都很旺盛。但是肝喜歡舒暢條達,寒氣向上侵犯,就會導致兩種氣相互積聚,而使肝氣怒張。脅下是肝的位置所在,疼痛牽引到小腹,說明脹痛已經到了極點,快要爆發了。應當疏肝化解濁氣,用青陽湯來治療。

青陽湯(自製)

青皮(一錢五分醋炒),柴胡(一錢醋炒),蒺藜(四錢),烏藥(一錢),炮姜(五分),廣陳皮(一錢),延胡索(一錢酒炒),木香(五分),鬱金(二錢),花椒子(二十四粒打碎)

這個方子所用的青皮、柴胡、蒺藜、烏藥、延胡索、鬱金、廣陳皮、木香,無非都是疏肝解鬱、理氣活血的藥物,都是治療肝病的重要藥物。然而重點在於獨取烏梅安胃丸中的花椒和生薑,因為它們溫通的性質很強,前面八味藥都因此而發揮更大的藥力。祖怡的註解。

脾脹的症狀,是經常噯氣,四肢煩躁悶亂,身體沉重得無法承受衣服的重量,睡臥不安。脾是濕土,主宰四肢,寒氣侵犯,就會導致脾土的功能衰弱,真陽之氣不能運行,所以會經常噯氣、四肢疲乏沉重、夜裡睡不安穩。應當扶助脾土、滲濕、兼顧解除寒邪,用薑朮二仁湯來治療。

薑朮二仁湯(自製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