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校注醫醇賸義》~ 卷四 (7)
卷四 (7)
1. 附:痹症門諸方
巴戟天(二錢),附子(五分),五加皮(二錢),川牛膝(一錢五分),石斛(二錢),甘草(五分),萆薢(一錢),茯苓(二錢),防風(一錢),防己(一錢),姜(三片)
犀角散,治心痹,神情恍惚,恐畏悶亂,不得睡,及語言錯亂。
犀角(一錢),羚羊角(一錢),人參(二錢),沙參(三錢),防風(一錢),天麻(一錢),天竺黃(一錢),茯神(二錢),升麻(一錢),獨活(一錢),遠志(一錢),麥冬(一錢三分),甘草(一錢),龍齒(一錢),丹參(一錢),牛黃(一分),麝香(一分),冰片(一分),研末,每服一錢五分,麥冬湯調服。
人參散,治肝痹,氣逆,胸膈引痛,睡臥多驚,筋脈拘急。
人參(一兩),黃耆(一兩),杜仲(一兩),棗仁(一兩),茯神(一兩),五味(一兩),細辛(一兩),熟地(一兩),秦艽(一兩),羌活(一兩),丹砂(五錢),每服一錢,不拘時調服。
溫中法曲丸,治脾痹發咳嘔涎。
法曲(一兩),麥芽(一兩),茯苓(一兩),陳皮(一兩),厚朴(一兩),枳實(一兩),人參(五錢),附子(五錢),乾薑(五錢),當歸(一兩),甘草(五錢),細辛(五錢),桔梗(五錢),吳萸(三錢),研末,蜜丸如梧子大,每服七十丸。
紫蘇湯,治肺痹,上氣不下。
紫蘇(一錢),半夏(一錢),陳皮(一錢),桂心(五分),人參(五分),白朮(一錢),甘草(三分),姜(三片),棗(二枚)
牛膝酒,治腎痹,復感寒濕。
牛膝(一兩),秦艽(一兩),川芎(一兩),防己(一兩),茯苓(一兩),官桂(一兩),獨活(一兩),丹參(一兩),麥冬(一兩),五加皮(四兩),石斛(一兩),杜仲(一兩),附子(五錢),乾薑(五錢),苡仁(一兩),地骨皮(五錢),火麻仁(一兩),好酒一斗,浸三五日,每服半杯。
白話文:
附:痹症門諸方
一方:此方治療痹症,藥材包括巴戟天、附子、五加皮、川牛膝、石斛、甘草、萆薢、茯苓、防風、防己及生薑。
犀角散:此方治療心痹,症狀包括神情恍惚、恐懼、心煩意亂、失眠及言語錯亂。藥材包括犀角、羚羊角、人參、沙參、防風、天麻、天竺黃、茯神、升麻、獨活、遠志、麥冬、甘草、龍齒、丹參、牛黃、麝香及冰片,研磨成粉末服用。
人參散:此方治療肝痹,症狀包括氣逆、胸膈疼痛、睡眠不安、筋脈拘緊。藥材包括人參、黃耆、杜仲、棗仁、茯神、五味子、細辛、熟地黃、秦艽、羌活及丹砂,研磨成粉末服用。
溫中法曲丸:此方治療脾痹引起的咳嗽、嘔吐及唾液分泌過多。藥材包括法曲、麥芽、茯苓、陳皮、厚朴、枳實、人參、附子、乾薑、當歸、甘草、細辛、桔梗及吳茱萸,研磨成粉末,製成蜜丸服用。
紫蘇湯:此方治療肺痹,症狀包括氣喘不上不下。藥材包括紫蘇、半夏、陳皮、桂心、人參、白朮、甘草、生薑及大棗。
牛膝酒:此方治療腎痹,因受寒濕侵襲所致。藥材包括牛膝、秦艽、川芎、防己、茯苓、官桂、獨活、丹參、麥冬、五加皮、石斛、杜仲、附子、乾薑、薏苡仁、地骨皮、火麻仁及好酒,浸泡後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