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校注醫醇賸義》~ 卷一 (6)
卷一 (6)
1. 附:中寒門諸方
(凡涉傷寒門傳經者不錄。)
姜白通湯,治暴卒中寒,厥逆嘔吐,瀉利色清,氣冷,肌膚凜慄,無汗,盛陰沒陽之症。
附子(五錢),乾薑(五錢),蔥白(五莖),豬膽(半枚),先將附、姜二味煎好,後入蔥汁、膽汁,和勻溫服。
桂歸薑湯,治暴卒中寒,兼傷營血者。
附子(二錢五分),乾薑(二錢五分),當歸(二錢五分),肉桂(二錢五分),水二盞,煎至一盞,入蜜一蛤蜊殼,溫服。
白話文:
白通湯用於治療突然發作的寒邪入侵,導致昏迷、嘔吐、腹瀉、面色蒼白、體溫下降、寒戰、無汗,屬於陰盛陽衰的症狀。附子、乾薑煎好後加入蔥汁和豬膽汁,溫熱服下。桂歸薑湯用於治療突然發作的寒邪入侵,並伴隨營血受損的症狀。附子、乾薑、當歸、肉桂一起煎煮,水煎至一半,加入蜂蜜和蛤蜊殼,溫熱服下。
姜歸桂參甘湯,治陽氣將回,陰寒少殺。
附子(一錢五分),乾薑(一錢五分),當歸(一錢五分),肉桂(一錢五分),人參(二錢),甘草(二錢),大棗(二枚),加蜜三蛤蜊殼,溫服。
辛溫平補湯,治暴中寒症,服前三方其陽已回,身溫色活,手足不冷,吐利漸除,用此平補臟腑,調和營衛,俾不致有藥偏之害。
附子(五分),乾薑(五分),當歸(一錢),肉桂(五分),人參(一錢),甘草(一錢),黃耆(一錢),白朮(一錢土炒),白芍(一錢酒炒),五味子(十二粒),大棗(二枚),加蜜五蛤蜊殼,溫服。
白話文:
「姜歸桂參甘湯」用於治療陽氣將要回升,但陰寒未除的情況。藥方為附子、乾薑、當歸、肉桂、人參、甘草、大棗,加入蜜三蛤蜊殼,溫服。
「辛溫平補湯」則用於治療暴中寒症。若服用前三方藥後,陽氣已回,身體溫暖,面色紅潤,手腳不冷,嘔吐腹瀉逐漸減輕,則可用此方平補臟腑,調和營衛,防止藥物偏性帶來損害。藥方為附子、乾薑、當歸、肉桂、人參、甘草、黃耆、白朮、白芍、五味子、大棗,加入蜜五蛤蜊殼,溫服。
四逆湯,治三陰經症,四肢厥冷,虛寒下利,急溫其臟。
甘草(二兩),乾薑(三兩),附子(一枚),上三味,以水二升,煎取一升二合,分溫再服。
通脈四逆加減湯,治下利清穀,裡寒外熱,厥逆惡寒,脈微欲絕之證。
甘草(二兩),附子(大者一枚),乾薑(三兩強人可四兩),面赤者加蔥九莖。腹中痛者去蔥,加芍藥三兩。嘔者加生薑二兩。咽痛者去生薑、芍藥,加桔梗一兩。利止、脈不出者,去桔梗,加人參二兩。
桂枝去芍藥加麻辛附子湯,治中脘痛,心下堅,大如盤,邊如旋杯,水飲所作。
白話文:
四逆湯,用來治療三陰經的病症,表現為四肢冰冷、虛寒腹瀉,需要緊急溫暖臟腑。
藥方:甘草二兩,乾薑三兩,附子一枚。將以上三味藥材用兩升水煎煮,取一升二合,分兩次溫服。
通脈四逆加減湯,用來治療腹瀉清稀、裡寒外熱、手足厥逆惡寒、脈象微弱將要斷絕的病症。
藥方:甘草二兩,附子(大個的)一枚,乾薑三兩(強壯者可加至四兩)。面色紅潤者,加蔥九莖。腹痛者,去蔥,加芍藥三兩。嘔吐者,加生薑二兩。咽痛者,去生薑、芍藥,加桔梗一兩。腹瀉停止、脈象摸不到者,去桔梗,加人參二兩。
桂枝去芍藥加麻辛附子湯,用來治療中脘疼痛,心窩處堅硬,大小如盤,邊緣如旋轉的杯子,是由於水飲停滯所致。
桂枝(三兩),麻黃(二兩),細辛(二兩),甘草(二兩炙),附子(一枚),生薑(三兩),大棗(十二枚),水七升,煮麻黃,去沫,內諸藥,煮取二升,分三服,當汗出如蟲行皮中,即愈。
附子粳米湯,治腹中寒氣,雷鳴切痛,胸脅逆滿,嘔吐。
附子(一枚),半夏(半升),甘草(一兩),大棗(十枚),粳米(半升)
水八升,煮米熟湯成,去渣,溫服一升。
大建中湯,治心胸中大寒痛,嘔不能飲食,腹中寒,上衝皮起,出見有頭足,上下痛而不可觸近者。
白話文:
桂枝三兩,麻黃二兩,細辛二兩,甘草二兩(炙過),附子一枚,生薑三兩,大棗十二枚,用七升水煮麻黃,去泡沫,再加入其他藥材,煮到剩下二升,分三次服用,應該會出汗,感覺像蟲子在皮膚裡爬,病就會好了。
附子粳米湯,可以治療腹中寒氣,感覺像雷鳴一樣劇烈疼痛,胸脅部脹滿,想吐。
附子一枚,半夏半升,甘草一兩,大棗十枚,粳米半升。
用八升水煮米直到米煮熟,湯也熬好了,去掉米渣,溫溫的喝一升。
大建中湯,可以治療心胸中嚴重的寒痛,嘔吐不能進食,腹部寒冷,寒氣上衝到皮膚表面,甚至出現頭腳的幻影,身體上下疼痛,不能觸摸。
蜀椒(二合),乾薑(四兩),人參(二兩),水四升,煮取二升,去渣,入飴糖一升,微火煮取一升半,分溫服。
大黃附子湯,治脅下偏痛,發熱,其脈緊弦,此寒也,以溫藥下之。
大黃(二兩),附子(二枚),細辛(二兩),以水五升,煮取二升,分三服。
理中湯,治自利不渴,寒多而嘔,腹痛,脈沉無力,或厥冷拘急,或結胸吐蛔。
白朮(二兩土炒),人參(一兩),乾薑(一兩炒),甘草(一兩炙),每服四錢。自利腹痛加木香,利多者倍白朮。渴者倍白朮。倦臥沉重,利不止加附子。腹滿去甘草。臍下動氣,去朮加桂。悸加茯苓。胸痞加枳實。吐蛔加川椒、烏梅。
白話文:
蜀椒兩錢,乾薑四兩,人參兩兩,用水四升煮成兩升,去渣後加入飴糖一升,小火煮成一升半,溫溫分服。
大黃附子湯用於治療脅下偏痛、發熱、脈象緊弦,這是寒症,用溫藥來治療。
大黃兩兩,附子兩枚,細辛兩兩,用水五升煮成兩升,分三次服用。
理中湯用於治療自利不渴、寒氣過盛而嘔吐、腹痛、脈象沉弱無力,或四肢厥冷拘急,或胸部結實而嘔吐蛔蟲。
白朮兩兩土炒,人參一兩,乾薑一兩炒,甘草一兩炙,每次服用四錢。自利腹痛加木香,利多者加倍白朮。口渴者加倍白朮。倦臥沉重,利不止加附子。腹滿去甘草。臍下動氣,去白朮加桂枝。心悸加茯苓。胸痞加枳實。吐蛔加川椒、烏梅。
回陽救急湯,治身不熱,頭不痛,惡寒戰慄,四肢厥冷,腹痛吐瀉,指甲唇青,或無脈,或脈沉遲無力。
附子(五分),乾薑(五分),肉桂(五分),人參(五分),白朮(一錢),茯苓(一錢),半夏(七分),陳皮(七分),甘草(二分),五味子(九粒)
無脈加豬膽汁。
白話文:
回陽救急湯用於治療身體不發熱,頭不痛,畏寒發抖,四肢冰冷,腹痛腹瀉,指甲嘴唇發青,甚至脈搏微弱或消失,脈象沉遲無力等症狀。藥方包括附子、乾薑、肉桂、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半夏、陳皮、甘草、五味子。若患者無脈,需加入豬膽汁。
2. 暑熱濕
四序流行,春生夏長,秋收冬藏。故春為風木,秋為燥金,冬為寒水,各司其令。惟夏則暑熱濕三氣迭乘,合操其柄,此蓋大化循環之運,不期然而然,而亦不得不然也。所謂不期然而然者,何也?天一生水,貞下起元,由水生木,由木生火,至是而天氣下降,地氣上騰,大生廣生,百物蕃阜,此所謂不期然而然者也。
所謂不得不然者何也?夏為火令,秋為金令,由夏入秋,乃火下起金,不惟不能相生,而反相剋,秋令不幾於或息乎!全賴地氣上騰,長夏土旺,由火生土,借土生金,此又大化斡旋之妙用,四序方得流行,生克方不顛倒,所謂不得不然者此也。
白話文:
一年四季的變化規律,春天生長,夏天茂盛,秋天收穫,冬天儲藏。因此,春天屬風木,秋天屬燥金,冬天屬寒水,各司其職。只有夏天,暑熱濕三氣交替影響,共同掌握季節主權。這是天地運行的自然循環,不刻意而然,但也無法違背。
所謂「不期然而然」,是指什麼呢?天地初始以水為本,從下而上逐漸生長,由水生木,由木生火,到此階段,天氣下降,地氣上升,萬物蓬勃發展,生機盎然,這就是「不期然而然」的道理。
所謂「不得不然」,是指什麼呢?夏天屬火,秋天屬金,由夏天進入秋天,火氣下降,金氣上升,不僅不能相生,反而相剋,秋氣難道不會因此而消失嗎?幸好地氣上升,長夏土氣旺盛,由火生土,借助土生金,這是天地運行的奇妙作用,才讓四季循環運行,生剋法則得以維持,這就是「不得不然」的道理。
但暑熱之氣自上而下,濕氣自下而上,人在其中,無時無處不受其熏蒸燔灼,致病已非一端,又況起居不慎,飲食不節,其受病尚可問乎!《金匱》有痙濕暍之訓,後賢推而廣之,立方愈多,醇駁互見。蓋傷寒有痙病,時邪亦有痙病,而時邪之痙,與傷寒之痙,又復不同。三氣之痙,只須究其致病之由,或由風熱,或由暑熱,或由濕熱,見症治症,直截了當。
若牽涉傷寒之痙,較量比例,雖繁稱博引,更令人滋惑矣。且三氣為病,非有沉寒痼冷,如冬月傷寒之比,若拘執太陽篇中之痙病,動輒麻黃、桂枝,何異抱薪救火乎!茲特舉症於前,列方於後,以便檢閱。
白話文:
炎熱的暑氣從上往下,潮濕的濕氣從下往上,人們身處其中,無時無刻不受到它們的熏蒸灼燒,因此生病的原因很多,何況如果生活起居不注意,飲食也不節制,那就更可能生病了。《金匱》中記載了痙濕暍的醫治方法,後來的醫家們推廣並發展了它,創造了更多治療方法,其中不乏真偽參半的方子。其實,傷寒有痙病,時邪也有痙病,但時邪的痙病和傷寒的痙病又有所不同。三氣引起的痙病,只要找出病因,可能是風熱、暑熱或濕熱,然後根據症狀治療,就能直接解決問題。
如果牽扯到傷寒引起的痙病,就要根據比例仔細比較,雖然方法繁多,但更讓人迷惑。而且,三氣引起的疾病,不像冬月傷寒那樣有沉寒痼冷的症狀,如果執着於《太陽篇》中關於痙病的治療方法,動不動就用麻黃、桂枝,豈不是像抱薪救火一樣徒勞無功?因此,我特意將病症列在前面,治療方法列在後面,方便大家查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