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校注醫醇賸義》~ 卷四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3)

1.

祖怡注。

三痹之外,又有臟腑之痹,症治詳後。

肺痹者,煩滿喘而嘔。此一條明是肺胃同病。肺居至高,脈循胃口,肺氣受邪,從胃而上,清肅之令不能下行,故煩滿而喘。其作嘔,則胃亦受邪,水穀之氣不安也。桑樸湯主之。

桑樸湯(自制)

桑皮(二錢),厚朴(一錢),橘紅(一錢),半夏(一錢),茯苓(二錢),沉香(五分),蘇子(一錢五分),杏仁(三錢),蔞皮(二錢),貝母(二錢),鬱金(二錢),佛手(五分),姜(三片)

桑樸湯,命名以桑皮瀉肺、厚朴平胃為主藥。用《金匱》半夏厚朴湯全方,以蘇子易蘇葉。彼治咽中如有炙臠,此治煩滿喘而嘔,皆所以利氣。橘紅、蔞皮、杏仁宣肺化痰,沉香、鬱金、佛手和胃利氣,貝母通治痰鬱。其中厚朴、杏仁治喘,厚朴治滿,半夏治嘔,皆長沙古法。肺胃同治,先生始終不肯放鬆一嘔字。祖怡注。

心痹者,脈不通,煩則心下鼓,暴上氣而喘,嗌乾善噫,厥氣上則恐。此一條乃心經主病而兼腎病也。心為生血之臟,百脈皆朝於心。心脈支者挾咽,直者上肺。心營不足,故脈不通。心氣不舒,故心下鼓,暴上氣而喘。嗌乾善噫,則支脈與直脈俱病也。厥氣乃腎之邪,水來剋火,神衰而恐。

恐屬於腎,腎病應於心,故為兼病也。宜養心營,通心氣,火能生土,則可以制水矣。通陽抑陰煎主之。

通陽抑陰煎(自制)

當歸(二錢),琥珀(一錢),辰砂(五分),丹參(三錢),遠志(五分甘草水炒),沉香(五分),破故紙(一錢五分),益智仁(一錢),茯神(二錢),白朮(一錢),棗(二枚),姜(三片)

本方以辰砂、琥珀為主藥,而以茯神、遠志安心氣,以丹參、當歸養心血,白朮、薑、棗扶脾而和營衛,故紙益智、沉香溫命門而通腎氣。心脾之血相通,心腎之氣相合。上方沉香同鬱金則治肺,此方沉香同琥珀則治心氣痹,瀉之即所以安之也。祖怡注。

肝痹者,夜臥則驚,多飲,數小便,上為引,如懷。此一條乃肝經主病,而波及脾胃者也。肝為多血之臟,而主藏魂。肝受邪則魂不安,而夜臥驚悸。木鬱生火,積而成熱,故多飲而小便數也。上為引者,渴而引飲也。如懷者,腹大如懷物也。此由肝火上升犯胃,故胃熱而渴;肝氣下行克脾,故脾弱而脹也。宜養血疏肝,兼調脾胃,三靈湯主之。

三靈湯(自制)

當歸(二錢),白芍(一錢),羚羊角(一錢五分),龍齒(二錢),石決(六錢),半夏曲(三錢),柴胡(一錢),葛根(二錢),茯神(二錢),白朮(一錢),青皮(一錢),冬瓜子(三錢煎湯代水)

本方以羚羊、龍齒、石決為主藥,故名為三靈。當歸、白芍是肝家之血藥,柴胡、青皮是肝家之氣藥,茯神、白朮以顧心脾。肝非心不靈,肝病先實脾。葛根、半夏曲、冬瓜子所以和胃,胃和而肝不能犯,肝病除而脾胃安矣。祖怡注。

白話文:

[痹]

除了常見的三種痹症外,還有臟腑之痹,其症狀和治療方法詳見後文。

肺痹症狀表現為煩躁、胸悶、呼吸困難和嘔吐。這說明肺和胃同時患病。肺位於人體最高處,經脈循行至胃部,肺氣受邪氣侵犯,從胃部向上蔓延,清肅之氣無法下降,所以出現煩躁、胸悶和呼吸困難。嘔吐是因為胃也受邪氣侵犯,導致水穀之氣運行不暢。治療用桑樸湯。

桑樸湯藥方:

桑皮(二錢)、厚朴(一錢)、橘紅(一錢)、半夏(一錢)、茯苓(二錢)、沉香(五分)、蘇子(一錢五分)、杏仁(三錢)、蔞皮(二錢)、貝母(二錢)、鬱金(二錢)、佛手(五分)、生薑(三片)

桑樸湯以桑皮瀉肺、厚朴平胃為主要藥物而得名。藥方基本沿用《金匱要略》中的半夏厚朴湯,只是以蘇子代替蘇葉。半夏厚朴湯治療咽喉中有炙烤感,而桑樸湯治療煩躁、胸悶、呼吸困難和嘔吐,都是為了疏通氣機。橘紅、蔞皮、杏仁宣肺化痰;沉香、鬱金、佛手和胃利氣;貝母治療痰鬱。其中,厚朴、杏仁治療喘息,厚朴治療胸悶,半夏治療嘔吐,這些都是長沙古代的治療方法。治療肺和胃需同時進行,作者始終重視嘔吐這個症狀。

心痹症狀表現為脈搏不通暢,煩躁時心窩部跳動,突然氣往上衝而呼吸困難,咽喉乾燥,容易打嗝,厥氣上逆則感到恐懼。這說明心經為主病,同時也伴有腎臟疾病。心臟是產生血液的臟器,所有經脈都匯聚於心臟。心臟經脈的支脈循行於咽喉部,直脈則向上通向肺部。心營不足,所以脈搏不通暢。心氣不舒,所以心窩部跳動,突然氣往上衝而呼吸困難。咽喉乾燥,容易打嗝,說明支脈和直脈都患病。厥氣是腎臟的邪氣,腎水克伐心火,導致精神衰弱而感到恐懼。

恐懼屬於腎臟病症,腎臟疾病影響到心臟,所以是兼病。治療應當滋養心血,疏通心氣,因為火能生土,可以制約水。治療用通陽抑陰煎。

通陽抑陰煎藥方:

當歸(二錢)、琥珀(一錢)、辰砂(五分)、丹參(三錢)、遠志(五分,用甘草水煎炒)、沉香(五分)、破故紙(一錢五分)、益智仁(一錢)、茯神(二錢)、白朮(一錢)、大棗(二枚)、生薑(三片)

本方以辰砂、琥珀為主要藥物,茯神、遠志安心氣,丹參、當歸養心血,白朮、生薑、大棗補益脾胃,調和營衛,破故紙、益智仁、沉香溫補命門,疏通腎氣。心脾的血液相互流通,心腎的氣機相互協調。之前的桑樸湯中沉香與鬱金配伍治療肺部疾病,而此方中沉香與琥珀配伍則治療心氣痹阻,瀉法也是為了達到安定的目的。

肝痹症狀表現為夜臥不安,容易驚恐,多飲水,頻數小便,口渴而引飲,腹部脹大如懷孕。這說明肝經為主病,同時也波及到脾胃。肝臟是藏血的臟器,主藏魂魄。肝臟受邪氣侵犯,則魂魄不安,夜臥驚恐。肝氣鬱結化火,積聚而成熱邪,所以多飲水,頻數小便。口渴而引飲,腹部脹大如懷孕,這是因為肝火上升犯胃,導致胃熱口渴;肝氣下行克伐脾臟,所以脾臟虛弱而腹部脹滿。治療應當養血疏肝,同時調和脾胃,治療用三靈湯。

三靈湯藥方:

當歸(二錢)、白芍(一錢)、羚羊角(一錢五分)、龍齒(二錢)、石決明(六錢)、半夏曲(三錢)、柴胡(一錢)、葛根(二錢)、茯神(二錢)、白朮(一錢)、青皮(一錢)、冬瓜子(三錢,煎湯代水)

本方以羚羊角、龍齒、石決明為主要藥物,故名為三靈湯。當歸、白芍是治療肝臟血虛的藥物,柴胡、青皮是疏肝理氣的藥物,茯神、白朮是益氣健脾的藥物。肝臟的機能依靠心臟,肝病會先影響到脾臟。葛根、半夏曲、冬瓜子是和胃的藥物,胃氣和順,肝氣就不會犯胃,肝病去除,脾胃自然也會康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