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校注醫醇賸義》~ 卷二 (22)
卷二 (22)
1. 附:虛勞門諸方
山萸肉(一兩),山藥(一兩),遠志(一兩),牛膝(一兩),五味子(一兩),茯苓(一兩),巴戟天(一兩),肉蓯蓉(一兩),熟地(二兩),菖蒲(一兩),茴香(一兩),杜仲(一兩),楮實子(一兩),枸杞子(二兩),共研細末,煉蜜為丸如梧子大,每服三十丸。
人參養營湯,治脾肺俱虛,發熱惡寒,肢體疲倦,食少作瀉。
白芍(一錢五分),人參(一錢),陳皮(一錢),黃耆(二錢),桂心(四分),當歸(二錢),白朮(一錢),甘草(四分),熟地(三錢),五味(五分),茯苓(二錢),遠志(五分),大棗(二枚),姜(三片)
參朮膏,治虛弱受風,諸藥不應,元氣日傷,虛症蜂起,但用此藥補其中氣,諸症自愈。
人參,白朮(等分),水煎稠,湯化服之。
人參散,治邪熱客經絡,痰嗽煩熱,頭目昏痛,盜汗倦怠,一切血熱虛勞。
黃芩(五錢),人參(一兩),白朮(一兩),茯苓(一兩),赤芍(一兩),半夏(一兩),柴胡(一兩),甘草(一兩),當歸(一兩),葛根(一兩),共研末,每服三錢,姜三片,棗三枚,同煎。
保真湯,治虛勞骨蒸。
當歸(五分),生地(五分),熟地(五分),黃耆(五分),人參(五分),白朮(五分),茯苓(五分),甘草(五分),天冬(一錢),麥冬(一錢),白芍(一錢),黃柏(一錢),知母(一錢),五味(一錢),柴胡(一錢),地骨皮(一錢),陳皮(一錢),蓮子(一錢),姜(三片),棗(二枚),水煎服。
三才封髓丹,治諸虛發熱,心腎不交,遺精夢泄。
天冬(一兩),熟地(一兩),人參(一兩),黃柏(三兩),砂仁(一兩),甘草(七錢),研末,麵糊丸如桐子大,每服五十丸。
天真丸,治一切亡血過多,形體消瘦,飲食不進,腸胃滑泄,津液枯竭。
精羊肉(七斤去筋膜脂皮),肉蓯蓉(十兩),當歸(十二兩),山藥(十兩),天冬(一斤)
以上四味為末,安羊肉內,用陳酒四瓶,煨令酒盡,加水二升,煨候肉糜爛,再入黃耆末五兩人參末二兩,白朮末二兩,糯米飯為丸,如梧子大,每早晚各服一百丸。
補陰丸,治陰虛發熱,腳膝無力。
黃柏(八兩),知母(三兩),熟地(三兩),龜版(四兩),當歸(一兩五錢),白芍(二兩),牛膝(二兩),陳皮(二兩),鎖陽(一兩五錢),虎骨(一兩酥炙),共研末,酒煮羊肉,丸如桐子大,每服五六十丸。
大造丸,治虛損勞傷,咳嗽潮熱。
紫河車(一具),龜版(二兩),黃柏(一兩五錢),杜仲(一兩五錢),牛膝(一兩),天冬(一兩),麥冬(一兩),地黃(二兩茯苓砂仁六錢同煮去之),人參(一兩),研末,酒米糊丸,每服四錢,鹽湯下。婦人去龜版,加當歸。
白話文:
附:虛勞門諸方
一方: 山萸肉、山藥、遠志、牛膝、五味子、茯苓、巴戟天、肉蓯蓉、熟地、菖蒲、茴香、杜仲、楮實子、枸杞子等藥材,研磨成細粉,用蜂蜜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,每次服用三十丸。
人參養營湯: 治療脾肺兩虛,伴隨發熱畏寒、四肢疲倦、食慾不振、腹瀉等症狀。藥方包含白芍、人參、陳皮、黃耆、桂心、當歸、白朮、甘草、熟地、五味子、茯苓、遠志、大棗、生薑等。
參朮膏: 治療虛弱體質受風寒侵襲,其他藥物治療無效,元氣日漸衰弱,各種虛症紛紛出現的情況。此方只用人參和白朮等量,水煎至濃稠,服用湯藥。
人參散: 治療邪熱侵犯經絡,伴隨咳嗽、煩熱、頭暈頭痛、盜汗、疲倦等症狀,以及一切由血熱引起的虛勞。藥方包含黃芩、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赤芍、半夏、柴胡、甘草、當歸、葛根等,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生薑和紅棗煎服。
保真湯: 治療虛勞骨蒸。藥方包含當歸、生地、熟地、黃耆、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天冬、麥冬、白芍、黃柏、知母、五味子、柴胡、地骨皮、陳皮、蓮子、生薑、紅棗等,水煎服。
三才封髓丹: 治療各種虛弱導致的發熱,心腎功能失調,遺精、夢遺等症狀。藥方包含天冬、熟地、人參、黃柏、砂仁、甘草等,研磨成粉末,用麵糊製成桐子大小的丸藥,每次服用五十丸。
天真丸: 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失血過多,導致形體消瘦、食慾不振、腸胃功能紊亂、津液枯竭等症狀。藥方以精羊肉為主,輔以肉蓯蓉、當歸、山藥、天冬等,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放入羊肉中,用陳酒煨煮,再加入黃耆、人參、白朮等,用糯米飯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,早晚各服用一百丸。
補陰丸: 治療陰虛導致的發熱,以及腿腳無力等症狀。藥方包含黃柏、知母、熟地、龜板、當歸、白芍、牛膝、陳皮、鎖陽、虎骨等,研磨成粉末,用酒煮羊肉後製成桐子大小的丸藥,每次服用五六十丸。
大造丸: 治療身體虛損、勞傷,伴隨咳嗽、潮熱等症狀。藥方包含紫河車、龜板、黃柏、杜仲、牛膝、天冬、麥冬、地黃、茯苓、砂仁、人參等,研磨成粉末,用酒和米糊製成丸藥,每次服用四錢,用鹽湯送服。婦女服用此方需去除龜板,並添加當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