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校注醫醇賸義》~ 卷四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4)

1. 水脹

經曰:目窠上微腫,如新臥起之狀,其頸脈動,時咳,陰股間寒,足脛腫,腹乃大,其水已成矣。以手按其腹,隨手而起,如裹水之狀,此其候也。蓋上既目腫,下又脛腫,中則腹大,水氣已遍行周身,此必中州脾胃先敗,土不勝水,日積日甚,氾濫不收。其頸脈動而時咳,乃橫流溢出,犯胃射肺。

病勢至此,危急之至,原非尋常之劑可以取效,但舟車、疏鑿等法,又過於峻猛,誠恐水氣雖去,元氣隨亡,仍歸於敗耳。消陰利導煎主之。

消陰利導煎(自制)

當歸(二錢),茯苓(三錢),白朮(一錢五分),廣,皮(一錢),厚朴(一錢),肉桂(五分),附子(八分),木通(一錢五分),大腹皮(一錢五分),牛膝(一錢五分),澤瀉(一錢五分),車前(二錢),鮮姜皮(一錢),苡仁(一兩煎湯代水)

白話文:

書上說,眼睛窩上方輕微腫脹,像剛睡醒的樣子,脖子上的血管跳動,偶爾咳嗽,陰部冰冷,腳脛腫脹,肚子也大起來,這表示水腫已經形成。用手按肚子,手離開後肚子會慢慢鼓起來,像裝滿了水的樣子,這就是病症的徵兆。因為眼睛腫、腳腫、肚子大,水氣已經遍布全身,這表示脾胃先虛弱,土氣無法克制水氣,日積月累,水氣氾濫無法消退。脖子血管跳動,偶爾咳嗽,是水氣橫溢犯胃上衝肺部的表現。

病情已經到了十分危急的地步,一般的藥方無法奏效,但像舟車、疏鑿等方法又過於猛烈,恐怕水氣雖然退了,元氣也會隨之消失,反而會導致病情惡化。因此用消陰利導煎來治療。

消陰利導煎的配方是:當歸二錢、茯苓三錢、白朮一錢五分、廣皮一錢、厚朴一錢、肉桂五分、附子八分、木通一錢五分、大腹皮一錢五分、牛膝一錢五分、澤瀉一錢五分、車前二錢、鮮姜皮一錢,苡仁一兩煎湯代水。

本方以桂、附為消陰之主藥,以茯苓、姜皮、腹皮、澤瀉、車前、苡仁、木通為利導之整隊,以當歸、白朮、廣皮、厚朴顧氣血而調脾胃,是速戰速決,堂堂正正之師。祖怡注。

白話文:

此方以肉桂和附子作為消除陰邪的主藥,使用茯苓、姜皮、腹皮、澤瀉、車前草、苡仁、木通等作為導引排泄的組合,通過當歸、白術、廣皮、厚朴來關懷氣血並調理脾胃,旨在迅速有效,正大光明地進行治療。這是根據祖怡的註解。

2. 膚脹

膚脹者,寒氣客於皮膚之間,𪔣𪔣然不堅,腹大,身盡腫,皮厚,按其腹,窅而不起,腹色不變,此其候也。此症由於內則宗氣失守,虛氣無歸;外則寒氣客於皮膚,遍身流竄,故腹大身腫而皮厚。但氣為無形之邪,雖腫而不堅,按之則氣散而不能驟起。當扶正去寒,理氣化濁,祛寒建中湯主之。

祛寒建中湯(自制)

當歸(二錢),白芍(一錢酒炒),茯苓(二錢),白朮(一錢),附子(八分),廣皮(一錢),厚朴(一錢),枳殼(一錢麩炒),白蔻(六分),木香(五分),棗(二枚),姜(三片)

白話文:

皮膚浮腫的人,是因為寒氣入侵到皮膚之間,導致皮膚鬆軟不堅實,肚子大,全身腫脹,皮膚厚。按壓腹部,凹陷下去卻不容易恢復,腹部顏色沒有變化,這就是這種病症的徵兆。這種病症的病因是,內在的宗氣失守,虛氣無處歸宿;外在的寒氣入侵皮膚,在全身流竄,所以肚子大、全身腫脹,皮膚厚。但是氣是無形的邪氣,雖然腫脹卻不堅實,按壓之後氣散開,所以不能馬上恢復。治療方法是要扶正祛寒,理氣化濁,祛寒建中湯是主要的治療藥方。

本方附、芍、茯苓同用,能除皮中水氣,兼有真武湯意。朮、歸以顧正,薑、棗以建中。以上是扶正祛寒。枳、樸、木香、白蔻、廣皮,理氣化濁。理路非常顯明。薑、棗並用,脹門惟此一方。蓋以寒水去路,不外汗與小便,既有附、朮、苓以通小便,而皮膚與營衛最近,不可無薑、棗以通營衛而作汗也。祖怡注。

白話文:

這一方劑中,附子、芍藥、茯苓三味藥材合用,能消除皮膚中的水氣,同時也具有真武湯的功效。蒼朮、當歸用於滋補正氣,生薑、大棗用於調理脾胃。以上都是扶正祛寒的藥物。枳實、厚朴、木香、白蔻、廣皮則用於理氣化濁。方劑的配伍思路非常清晰明了。生薑、大棗並用,是治療脹滿症的獨特方法。因為寒水排出體外,主要依靠汗液和小便。方劑中已有附子、蒼朮、茯苓等藥物促進小便排出,但皮膚與營衛關係密切,因此不能缺少生薑、大棗來通暢營衛,促進發汗。這是祖怡的注解。

3. 鼓脹

鼓脹者,腹脹,身皆大,大與膚脹等,色蒼黃,腹筋起,此其候也。此症外象雖與膚脹略同,然色蒼黃、腹筋起二端,便與前症迥別。蓋黃為脾之本色,蒼則木氣勝而見於脾;腹起青筋,則肝邪熾盛,而脾土敗壞,症勢甚危。當扶土抑木,兼化陰邪,扶抑歸化湯主之。

扶抑歸化湯(自制)

黨參(三錢),茯苓(三錢),白朮(一錢五分),當歸(二錢),附子(八分),木瓜(一錢酒炒),青皮(一錢),蒺藜(三錢),廣皮(一錢),厚朴(一錢),木香(五分),砂仁(一錢),牛膝(二錢),車前(二錢),姜(三大片)

白話文:

鼓脹症的描述與治療

鼓脹者,腹脹,身皆大,大與膚脹等,色蒼黃,腹筋起,此其候也。

患有鼓脹症的人,腹部腫脹,全身都肥胖,胖的程度與水腫相似,臉色蒼黃,腹部有青筋突起,這些都是鼓脹症的典型表現。

此症外象雖與膚脹略同,然色蒼黃、腹筋起二端,便與前症迥別。

鼓脹症的外觀雖然跟水腫類似,但臉色蒼黃、腹部有青筋這兩個特徵,卻明顯區別於水腫。

蓋黃為脾之本色,蒼則木氣勝而見於脾;腹起青筋,則肝邪熾盛,而脾土敗壞,症勢甚危。

因為黃色是脾臟的本色,而蒼色代表著肝氣過盛,肝氣過盛會影響脾臟,導致脾臟虛弱;腹部青筋突起,則代表著肝臟的邪氣旺盛,導致脾臟功能失調,病情相當嚴重。

當扶土抑木,兼化陰邪,扶抑歸化湯主之。

治療鼓脹症應該以扶助脾臟,抑制肝氣,同時化解陰邪為原則。扶抑歸化湯是治療鼓脹症的主要方劑。

扶抑歸化湯

黨參(三錢),茯苓(三錢),白朮(一錢五分),當歸(二錢),附子(八分),木瓜(一錢酒炒),青皮(一錢),蒺藜(三錢),廣皮(一錢),厚朴(一錢),木香(五分),砂仁(一錢),牛膝(二錢),車前(二錢),姜(三大片)

此方劑包含補脾益氣、化濕利水、疏肝理氣、溫陽散寒等功效,適用於治療鼓脹症。

注:

  • 括號內的數字代表藥材的用量,以錢為單位。
  • 酒炒是指用酒將藥材炒至微黃,可以增強藥材的藥性。

本方是治土敗木賊、外脹內空之鼓脹,不是治內外俱實之蠱脹。以參、歸、朮、苓、薑、附扶中土,以厚朴、青、陳、蒺藜、香、砂抑肝木,木瓜以舒筋,牛膝以達下,車前以助茯苓行水。此方歸、朮、附、薑、廣皮、茯苓、厚朴、木香八味,與膚脹祛寒建中湯同。祖怡注。

治脹一門,根據《內經》寒氣厥氣為病,以溫治寒,以通治氣,終始不出兩大法之外。熱脹與其它諸脹,當然不在範圍之內。祖怡又注。

白話文:

此方專治因土虛導致的鼓脹,表現為外脹內空,不適用於內外俱實的蠱脹。藥方中,人參、當歸、白朮、茯苓、生薑、附子補益中土;厚朴、青皮、陳皮、蒺藜、木香、砂仁抑制肝木;木瓜舒筋活絡;牛膝引藥下行;車前子輔助茯苓利水。此方的人參、當歸、附子、生薑、廣皮、茯苓、厚朴、木香八味,與祛寒建中湯相同。治脹病主要依據《內經》的理論,以溫陽散寒、疏通氣血為原則。熱脹及其他脹病,不在此方治療範圍。

4. 附:腫脹門諸方

金匱防己黃耆湯,治水腫。

防己(一兩),黃耆(一兩),白朮(三兩),甘草(五錢),姜(七片),棗(一枚),水煎,分溫服。

防己茯苓湯,治水腫。

防己(三兩),黃耆(一兩),桂枝(三兩),茯苓(六兩),甘草(二兩),水煎,分溫服。

枳朮湯,治水腫。

白話文:

金匱中的防己黃耆湯、防己茯苓湯和枳朮湯,都是用來治療水腫的方劑。防己黃耆湯用防己、黃耆、白朮、甘草、薑、棗,水煎後分溫服。防己茯苓湯用防己、黃耆、桂枝、茯苓、甘草,水煎後分溫服。枳朮湯則專門針對水腫的治療。

枳實(七枚),白朮(二兩),水煎,分溫服。

實脾飲,治陰水發腫,用此先實脾土。

厚朴(一兩),白朮(一兩),木瓜(一兩),大腹皮(一兩),附子(一兩),木香(一兩),草果(一兩),茯苓(一兩),乾薑(一兩),甘草(五錢),每用四錢,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取枳實七枚,白朮二兩,水煎,分溫服。這是實脾飲,用於治療陰水發腫,先要補益脾土。另外,取厚朴、白朮、木瓜、大腹皮、附子、木香、草果、茯苓、乾薑各一兩,甘草五錢,每劑取四錢,水煎服。

復元丹,治脾腎俱虛,發為水腫,四肢虛浮,心腹堅脹,小便不通,兩目下腫。

附子(二兩),木香(一兩),茴香(一兩),川椒(一兩),厚朴(一兩),獨活(一兩),陳皮(一兩),白朮(一兩),吳萸(一兩),桂心(一兩),澤瀉(一兩五錢),肉蔻(五錢),檳榔(五錢),研末,糊丸如梧子大,每服五十丸。

導滯通幽湯,治脾濕有餘,氣不宣通,面目手足浮腫。

白話文:

復元丹,用來治療脾腎兩虛,導致水腫、四肢浮腫、心腹脹滿、小便不暢、眼皮浮腫等症狀。

藥方如下:附子兩錢、木香一錢、茴香一錢、川椒一錢、厚朴一錢、獨活一錢、陳皮一錢、白朮一錢、吳萸一錢、桂心一錢、澤瀉一錢五分、肉蔻五分、檳榔五分,研磨成粉末,用麵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,每次服用五十丸。

導滯通幽湯,用來治療脾濕過盛,氣機不通暢,導致面部、手腳浮腫的症狀。

木香(五錢),白朮(五錢),桑皮(五錢),陳皮(五錢),茯苓(一兩),水煎分溫服。

胃苓湯,治水腫。

陳皮(一錢五分),蒼朮(一錢五分),厚朴(一錢五分),甘草(六分),澤瀉(一錢)茯苓(一錢五分),豬苓(一錢),白朮(一錢五分),官桂(三分),水煎服。

驅風敗毒散,治風水、皮水,凡在表宜從汗解者。

人參(一錢),獨活(一錢),桔梗(一錢),柴胡(一錢),枳殼(一錢),羌活(一錢),茯苓(一錢),川芎(一錢),前胡(一錢),甘草(一錢),荊芥(一錢),防風(一錢),姜(三片)

白話文:

木香、白朮、桑皮、陳皮各五錢,茯苓一兩,加水煎煮,分次溫熱服用,用於治療水腫。

陳皮、蒼朮、厚朴各一錢五分,甘草六分,澤瀉、茯苓各一錢五分,豬苓、白朮各一錢,官桂三分,加水煎煮服用,用於治療風水、皮水,適合表證宜從汗解者。

人參、獨活、桔梗、柴胡、枳殼、羌活、茯苓、川芎、前胡、甘草、荊芥、防風各一錢,生薑三片,加水煎煮服用。

調營散,治瘀血留滯,血化為水,四肢浮腫,皮肉赤紋,名為血分。

蓬朮,川芎,當歸,延胡索,白芷,檳榔,陳皮,赤芍,桑皮,大腹皮,赤苓,葶藶,瞿麥(各一錢),大黃(一錢五分),細辛,官桂,甘草(各五分),紅棗(二枚),姜(三片)

防己散,治皮水,腫如裹水在皮膚中,四肢習習然動。

白話文:

調營散可以用來治療瘀血停滯,血液轉化為水,導致四肢浮腫,皮膚出現紅色條紋,這種情況叫做血分。

處方包含蓬朮、川芎、當歸、延胡索、白芷、檳榔、陳皮、赤芍、桑皮、大腹皮、赤苓、葶藶、瞿麥(各一錢)、大黃(一錢五分)、細辛、官桂、甘草(各五分)、紅棗(二枚)、姜(三片)。

防己散可以用來治療皮水,症狀是腫脹像水包裹在皮膚中,四肢發抖。

防己(一兩),桑皮(一兩),黃耆(一兩),桂心(五錢),赤苓(二兩),甘草(五錢),每用五錢,水煎服。

導水茯苓湯,治頭面遍身腫如爛瓜,手按之塌陷,手起則隨手而起,喘滿倚息,小便澀少。

赤苓,麥冬,澤瀉,白朮(各三兩),桑皮,紫蘇,檳榔,木瓜(各一兩),大腹皮,陳皮,砂仁,木香(各七錢五分),每用五錢,燈草二十五根。如病重者可用藥五兩,再加麥冬二兩,燈草五錢,水一斗,於砂鍋內熬至一大盞,溫服。

人參芎歸湯,治煩躁喘急,虛汗厥逆,小便赤,大便黑,名血脹。

白話文:

防己、桑皮、黃耆、桂心、赤苓、甘草各取五錢,用水煎服,可以治療頭面和全身腫脹得像爛瓜一樣,用手按壓下去會凹陷,手抬起來腫脹也跟著抬起來,呼吸困難、胸悶,需要倚靠著才能喘氣,小便澀少。

赤苓、麥冬、澤瀉、白朮各三兩,桑皮、紫蘇、檳榔、木瓜各一兩,大腹皮、陳皮、砂仁、木香各七錢五分,每服五錢,燈草二十五根。如果病情嚴重,可以將藥量加倍至五兩,再加麥冬二兩,燈草五錢,用水一斗,用砂鍋熬至一大盞,溫熱服用。

人參、芎藭、歸芪各取適量,可以治療心煩躁、呼吸急促、虛汗、昏厥、小便赤黃、大便黑色,稱為血脹。

人參(二錢五分),肉桂(二錢五分),五靈脂(二錢五分),烏藥(五錢),蓬朮(五錢),木香(五錢),砂仁(五錢),炙草(五錢),川芎(七錢),當歸(七錢),半夏(七錢),每用一兩,加棗二枚,姜五片,煎服。

化滯調中湯,治脾弱氣脹。

白朮(一錢五分),人參(一錢),茯苓(一錢),陳皮(一錢),厚朴(一錢),山楂(一錢),半夏(一錢),神麯(八分炒),麥芽(八分),砂仁(七分),姜(三片)

白話文:

人參、肉桂、五靈脂各二錢五分,烏藥、蓬朮、木香、砂仁、炙草各五錢,川芎、當歸、半夏各七錢,加棗二枚,姜五片,水煎服,可治脾弱氣脹。

另外,白朮一錢五分,人參、茯苓、陳皮、厚朴各一錢,山楂、半夏各一錢,神麯八分炒,麥芽八分,砂仁七分,姜三片,煎服,也是治療脾胃虛弱的方子。

人參丸,治經脈不利,血化為水,流走四肢,悉皆腫滿,名曰血分。其候與水相類,若作水治非也,宜服此。

人參,當歸,大黃,肉桂,瞿麥,赤芍,茯苓(各五錢),葶藶(一錢),蜜丸如梧子大,先服十五丸,加至三十丸。

見晛丸,治寒氣客於下焦,血氣閉塞而成瘕聚,腹中堅大,久不消者。

附子(四錢),鬼箭羽(三錢),紫石英(三錢),澤瀉(二錢),肉桂(二錢),延胡索(二錢),木香(二錢),檳榔(二錢),血竭(一錢五分),水蛭(一錢),三稜(五錢),桃仁(三十粒),大黃(二錢),酒糊丸如梧子大,每服三十丸。

白話文:

人參丸用於治療經脈不通暢,血液轉化成水,流遍四肢,導致全身腫脹,稱為血分症。這種症狀和水腫類似,但不能用治水的方法,應該服用人參丸。藥方包括人參、當歸、大黃、肉桂、瞿麥、赤芍、茯苓各五錢,葶藶一錢,製成蜜丸,如梧子大小,先服用十五丸,逐漸加至三十丸。

見晛丸用於治療寒氣入侵下焦,導致血氣阻塞,形成瘕聚,腹部堅硬腫大,久治不愈。藥方包括附子四錢,鬼箭羽三錢,紫石英三錢,澤瀉二錢,肉桂二錢,延胡索二錢,木香二錢,檳榔二錢,血竭一錢五分,水蛭一錢,三稜五錢,桃仁三十粒,大黃二錢,製成酒糊丸,如梧子大小,每次服用三十丸。

溫胃湯,治憂思結聚,陽不能通,大腸與胃氣不和,脹滿上衝。

附子,厚朴,當歸,白芍,人參,甘草,陳皮(各一錢五分),乾薑(一錢)川椒(三分),水煎服。

強中湯,治寒傷脾胃,致成脹滿,甚則腹痛。

人參(二錢),青皮(二錢),廣皮(二錢),丁香(二錢),白朮(一錢五分),附子(一錢),草果(一錢),乾薑(一錢),厚朴(一錢),甘草(五分),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溫胃湯用於治療憂思過度導致陽氣不通,大腸與胃氣不和,腹脹滿上衝的症狀。藥方包含附子、厚朴、當歸、白芍、人參、甘草、陳皮(各一錢五分)、乾薑(一錢)、川椒(三分),水煎服。

強中湯則用於治療寒氣傷損脾胃,引起腹脹,嚴重者腹痛的症狀。藥方包含人參(二錢)、青皮(二錢)、廣皮(二錢)、丁香(二錢)、白朮(一錢五分)、附子(一錢)、草果(一錢)、乾薑(一錢)、厚朴(一錢)、甘草(五分),水煎服。

五皮飲,治水病腫滿,上氣喘急。

陳皮(一錢),青皮(一錢),苓皮(五錢),大腹皮(一錢五分),鮮姜皮(一錢),水煎服。

中滿分消丸,治中滿膨脹,氣脹熱脹。

厚朴(一兩),枳實(五錢),黃連(五錢),黃芩(五錢),半夏(五錢),陳皮(四錢),知母(四錢),澤瀉(三錢),茯苓(二錢),砂仁(二錢),乾薑(二錢),薑黃(一錢),人參(一錢),白朮(一錢),甘草(一錢),豬苓(一錢),蒸餅丸如梧子大,每服五六十丸。

白話文:

五皮飲用於治療水腫、腹脹、呼吸急促等症狀。配方為陳皮、青皮、苓皮、大腹皮、鮮姜皮,水煎服用。中滿分消丸用於治療腹部脹滿、氣脹、熱脹等症狀。配方為厚朴、枳實、黃連、黃芩、半夏、陳皮、知母、澤瀉、茯苓、砂仁、乾薑、薑黃、人參、白朮、甘草、豬苓,蒸餅製成丸劑,每服五六十丸。

中滿分消湯,治中滿寒脹。二便不通,四肢厥逆。

川烏(一錢),乾薑(一錢),畢澄茄(一錢),生薑(一錢),黃連(五分),人參(一錢),當歸(一錢五分),澤瀉(一錢五分),青皮(一錢),麻黃(五分),柴胡(一錢),吳萸(五分),草蔻(五分),厚朴(一錢),黃耆(一錢),黃柏(五分),益智(三分),木香(三分),半夏(三分),茯苓(一錢五分),升麻(三分),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中滿分消湯用於治療中滿寒脹、二便不通、四肢厥逆的症狀,由川烏、乾薑、畢澄茄、生薑、黃連、人參、當歸、澤瀉、青皮、麻黃、柴胡、吳萸、草蔻、厚朴、黃耆、黃柏、益智、木香、半夏、茯苓、升麻等藥材組成,水煎服。

舟車丸,治水腫水脹,形氣俱實。

黑牽牛(四兩),大黃(二兩酒浸),甘遂(一兩面煨),大戟(一兩),芫花(一兩)青皮(一兩),橘紅(一兩),木香(五錢),輕粉(一錢),水泛丸,每服三十粒。

疏鑿飲子,治遍身水腫,喘呼口渴,大小便秘。

羌活,秦艽,檳榔,大腹皮,茯苓皮,椒目,木通,澤瀉,商陸,赤小豆(各等分),鮮姜皮(一錢)

白話文:

舟車丸用於治療水腫水脹,症狀表現為形體和氣機都充實。藥方包括黑牽牛、大黃(酒浸)、甘遂(面煨)、大戟、芫花、青皮、橘紅、木香、輕粉,用水泛丸,每次服用三十粒。疏鑿飲子用於治療全身水腫,伴隨呼吸困難、口渴、大小便不通。藥方包括羌活、秦艽、檳榔、大腹皮、茯苓皮、椒目、木通、澤瀉、商陸、赤小豆(各等分)以及鮮姜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