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校注醫醇賸義》~ 卷二 (1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16)

1. 勞傷

勞者,五臟積勞也;傷者,七情受傷也。百憂感其心,萬事勞其形,有限之氣血,消磨殆盡矣。思慮太過則心勞,言語太多則肺勞,怒郁日久則肝勞,飢飽行役則脾勞,酒色無度則腎勞。

方其初起,氣血尚盛,雖日日勞之,而殊不自知;迨至愈勞愈虛,胃中水穀之氣,一日所生之精血,不足以供一日之用,於是營血漸耗,真氣日虧,頭眩耳鳴,心煩神倦,口燥咽乾,食少氣短,腰腳作痛,種種俱見,甚者咳嗽咽痛,吐血衄血,而疾不可為矣。秦越人謂虛勞則必有所損,精確不磨。

其曰虛而感寒,則損其陽。陽虛則陰盛,損則自上而下,一損損於肺,皮聚而毛落;二損損於心,血脈不能營養臟腑;三損損於胃,飲食不為肌肉虛而感熱,則損其陰。陰虛則陽盛,損則自下而上,一損損於腎,骨痿不能起於床;二損損於肝,筋緩不能自收持;三損損於脾,飲食不能消化。自上而下者,過於胃則不可治;自下而上者,過於脾則不可治。

蓋深知人身之氣血,全賴水穀之氣以生之,其急急於脾胃之旨可見。即因勞致虛,因虛致損之故,亦昭然若發蒙矣。至其論治法,謂損其肺者益其氣;損其心者調其營衛;損其脾者調其飲食,適其寒溫;損其肝者緩其中;損其腎者益其精;語語精當,度盡金針,後人恪遵成法,可以不惑於歧途矣。七傷者,《金匱》謂食傷、憂傷、飲食傷、房室傷、飢傷、勞傷、經絡營衛氣傷。

是言此七者,皆是內傷,所以成虛勞之故。後人妄謂陰寒、陰痿、裡急、精速、精少等為七傷,則專主腎臟而言,豈有五臟之勞,專歸一臟之理。蓋七傷者,七情偏勝之傷也。夫喜怒憂思悲恐驚,人人共有之境。若當喜而喜,當怒而怒,當憂而憂,是即喜怒哀樂發而皆中節也,此天下之至和,尚何傷之有。

惟未事而先意將迎,既去而尚多留戀,則無時不在喜怒憂思之境中,而此心無復有坦蕩之日,雖欲不傷,庸可得乎!然七情之傷,雖分五臟,而必歸本於心。喜則傷心,此為本臟之病,過喜則陽氣太浮,而百脈開解,故心臟受傷也。至於怒傷肝,肝初不知怒也,心知其當怒,而怒之太過,肝傷則心亦傷也。

憂傷肺,肺初不知憂也,心知其可憂,而憂之太過,肺傷則心亦傷也。思傷脾,脾初不知思也,心與為思維,而思之太過,脾傷則心亦傷也。推之悲也、恐也、驚也,統之於心,何獨不然。故治七傷者,雖為肝脾肺腎之病,必兼心臟施治,始為得之。

白話文:

這段文字談的是[勞傷]的觀念,內容大意如下:

勞指的是五臟的長期過勞,傷指的是七情(喜、怒、憂、思、悲、恐、驚)對身心造成的傷害。各種煩惱影響心情,無數瑣事勞累身體,有限的氣血在反覆的消耗中漸漸枯竭。過度思考會傷心,說話太多會傷肺,長時間的憤怒會傷肝,飲食不均和過度勞累會傷脾,縱慾無度會傷腎。

在疾病初期,由於氣血還充沛,即使每天勞累,人往往不會察覺到問題。但隨著勞累導致身體越來越虛弱,胃中的食物和產生的精血已不足以支撐日常所需,於是營養逐漸流失,元氣日漸衰弱,出現頭暈耳鳴、心煩力倦、口乾舌燥、食慾不振、氣短、腰腳疼痛等症狀,嚴重時甚至咳嗽、喉嚨痛、吐血、鼻血,病情難以控制。

古人認為虛勞必定有損失,精確的診斷不可或缺。如果虛弱感受寒涼,就會損傷陽氣,導致陰氣過剩,這種損失從上到下,首先影響肺部,接著影響心臟,最後影響胃部。如果虛弱感受熱度,就會損傷陰氣,導致陽氣過剩,這種損失從下往上,首先影響腎臟,接著影響肝臟,最後影響脾臟。一旦超過胃或脾的承受範圍,病情就無法挽回。

瞭解人體的氣血完全依賴食物來生成,急切地保護脾胃的重要性由此可見。因勞累導致虛弱,再由虛弱導致損失的道理也變得清晰。在治療方法上,若肺部受損要補氣,心臟受損要調節營衛,脾臟受損要調整飲食和冷暖,肝臟受損要緩解內在壓力,腎臟受損要滋補精華。這些治療原則精確到位,如同指導針灸的寶典,後人嚴格遵守,就不會迷失在錯誤的治療道路上。

《金匱要略》提到的七傷包括:飲食傷、憂鬱傷、飲食不節制傷、性生活過度傷、飢餓傷、勞累傷、經絡營衛氣傷。這些都是內傷,導致虛勞的原因。後人誤以為陰寒、陰痿、裡急、精速、精少等病症也是七傷,這專指腎臟的問題,但哪有五臟的勞累只歸咎於單一臟器的道理呢?所謂七傷,指的是七情過度的情緒傷害。

喜悅、憤怒、憂愁、思慮、悲傷、恐懼、驚訝,這是人人都可能經歷的情緒。如果適時適量地表現這些情緒,那就是合乎節制的喜怒哀樂,是天下的和諧,當然不會造成傷害。然而,如果在事情發生前就預先擔憂,或是在事情過去後仍念念不忘,那麼人的心靈將永遠處在喜怒憂思的狀態中,再也無法恢復平靜,想不受到傷害都難。七情的傷害雖然涉及五臟,但最終都歸結於心。過度的喜悅會傷心,這是心臟本身的問題。過度的憤怒會傷肝,但肝臟並不知道憤怒,是心臟感知到了憤怒,才導致肝臟受損,進而心臟也受損。同樣地,過度的憂慮會傷肺,肺臟並不知道憂慮,是心臟感知到了憂慮,才導致肺臟受損,進而心臟也受損。過度的思慮會傷脾,脾臟並不知道思慮,是心臟參與了思慮,才導致脾臟受損,進而心臟也受損。悲傷、恐懼、驚訝等情緒也是如此,統統歸結於心臟。因此,治療七傷時,即使涉及到肝、脾、肺、腎的問題,也必須同時考慮心臟的治療,才能達到效果。

2. 心勞

心勞者,營血日虧,心煩神倦,口燥咽乾,宜調補營衛,安養心神,宅中湯主之。

宅中湯(自制)

天冬(二錢),紫河車(二錢切),人參(二錢),茯神(二錢),黃耆(二錢),當歸(二錢),白芍(一錢),丹參(二錢),柏仁(二錢),遠志(五分甘草水炒),蓮子(二十粒去心)

先生此方根據《難經》損其心者調其營衛,以參、耆、神、志補心氣,衛即是氣,氣能生神。以丹參、柏仁、歸、芍補心血,營即是血,血能養神。補氣血不但是調營衛,亦且是安心神。蓮子以安脾,心脾為母子;天冬以滋腎,心腎在既濟。用河車者,乃生人造命之原,有補先天元氣之奇功也。祖怡注。

白話文:

[心勞]的情況指的是,因為過度勞累,導致身體內的營養血液逐漸流失,會出現心緒煩亂、精神疲憊、口乾舌燥、咽喉乾澀等症狀。應採取調理補充營養和保護身體機能的方法,安撫和養護心神,這時可以使用「宅中湯」來進行治療。

「宅中湯」是自製的方劑,包含如下成分:天門冬二錢,紫河車二錢(切成小片),人參二錢,茯神二錢,黃耆二錢,當歸二錢,白芍一錢,丹參二錢,柏仁二錢,遠志五分(需用甘草水炒制),蓮子二十粒(要去除蓮心)。

這個處方是根據《難經》中提到的「心臟受損,應調理營衛」的理論,其中人參、黃耆、茯神、遠志可以補充心臟所需的氣力,因為氣能生發精神。而丹參、柏仁、當歸、白芍則能補充心臟所需的血液,因為血液能滋養精神。補充氣血不僅調節了營衛平衡,同時也有助於安定心神。蓮子能安撫脾胃,因為心與脾在生理上具有親密的聯繫,就像母子一樣;天門冬能滋潤腎臟,因為心與腎之間的關係密切。使用紫河車的原因在於,它是人類生命的根本,具有補充先天元氣的奇特功效。以上是祖怡的註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