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校注醫醇賸義》~ 卷四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3)

1.

經曰:厥氣在下,營衛留止,寒氣逆上,真邪相攻,兩氣相搏,乃合為脹。一則曰厥氣,再則曰寒氣,可知各種脹症,皆由濁陰上干清道所致。衛氣遇寒則滯,營血遇寒則凝,營衛不調,不能捍衛,陰邪乃得乘虛而入,何臟虛即入何臟,何腑虛即入何腑,真氣與邪氣相搏,而五臟六腑遂各有脹病矣。茲將見症及治法,詳列於後。

經曰:心脹者,煩心短氣,臥不安。心本純陽,寒邪來犯,陰陽相戰,故煩滿短氣而臥不安也。治之之法,但須發其神明,摧蕩邪氣,使浮雲不能蔽日,自然離照當空,太陽之火不煩補助也。離照湯主之。

白話文:

經書上說:厥氣停留在下焦,營氣和衛氣都被阻礙,寒氣逆流上行,真氣和邪氣相互攻擊,兩種氣互相搏鬥,就形成了脹病。一方面說厥氣,另一方面說寒氣,由此可知各種脹病都是由濁陰上犯清陽所引起的。衛氣遇到寒氣就會停滯,營血遇到寒氣就會凝結,營衛失調,不能抵禦外邪,陰邪就會趁虛而入,哪個臟器虛弱就入侵哪個臟器,哪個腑臟虛弱就入侵哪個腑臟,真氣和邪氣相互搏鬥,於是五臟六腑就都可能出現脹病。

現在就將脹病的症狀和治療方法詳細列舉如下:

心脹的人,會感到心煩意亂、呼吸短促、睡覺不安。心臟屬純陽,寒邪入侵,陰陽相爭,所以會感到心煩滿、呼吸短促、睡覺不安。治療的方法,只需要激發心神,驅散邪氣,使邪氣不能遮蔽心神,自然就會心神清明,就像太陽的光芒照耀,不需要再輔助火光一樣。[離照湯]可以治療這種情況。

離照湯(自制)

琥珀(一錢),丹參(三錢),硃砂(五分),茯神(三錢),柏子仁(二錢),沉香(五分),廣皮(一錢),青皮(一錢),鬱金(二錢),燈芯(三尺),姜皮(五分)

本方仍用心痹通陽抑陰煎之辰砂、琥珀、茯神、丹參、沉香,而去當歸、白朮、遠志、益智、故紙、紅棗,加柏子仁、燈芯、鬱金、青陳皮,姜亦用皮。以痹偏於血,而脹偏於氣,故減去歸、術等六味,而加鬱金、青陳皮等助沉香以行氣也。祖怡注。

白話文:

離照湯是由琥珀、丹參、硃砂、茯神、柏子仁、沉香、廣皮、青皮、鬱金、燈芯和薑皮組成。它以通陽抑陰煎的辰砂、琥珀、茯神、丹參、沉香為基礎,去掉了當歸、白朮、遠志、益智、故紙、紅棗,並加入了柏子仁、燈芯、鬱金、青皮和薑皮。這是因為痹症偏於血,而脹症偏於氣,所以減少了補血的當歸、白朮等,而加入了行氣的鬱金、青皮等,輔助沉香疏通氣血。

肺脹者,虛滿而喘咳。肺為主氣之臟,居於至高,寒氣逆上,肺氣壅塞,清肅之令不能下行,故虛滿而喘咳。當溫肺降氣,以解寒邪,溫肺桂枝湯主之。

溫肺桂枝(自制)

桂枝(五分),當歸(二錢),茯苓(二錢),沉香(五分),蘇子(一錢五分),橘紅(一錢),半夏(一錢二分),栝蔞實(四錢),桑皮(二錢),薑汁(二小匙沖服)

白話文:

肺部脹滿的人,是因為虛弱而導致氣機壅塞,出現喘咳的症狀。肺臟是主宰氣息的器官,位處人體最高處,寒氣容易逆流而上,導致肺氣阻塞,清肅之氣無法下降,因此出現虛滿和喘咳。治療方法應該溫肺降氣,驅散寒邪,溫肺桂枝湯可以有效改善這些症狀。

本方以薑汁、桂枝為主藥,所以用當歸、茯苓者,助薑、桂也。消脹仍以沉香為大將,橘、半、栝蔞、蘇子、桑皮,皆肺胃氣分藥,所以助沉香也。祖怡注。

肝脹者,脅下滿而痛引小腹。肝為將軍之官,氣血皆盛。但木喜條達,寒氣上逆,則兩氣相積,而肝木怒張。脅下乃肝之本位,痛引小腹,則壅極而決矣。當疏肝化濁;青陽湯主之。

青陽湯(自制)

青皮(一錢五分醋炒),柴胡(一錢醋炒),蒺藜(四錢),烏藥(一錢),炮姜(五分),廣皮(一錢),延胡(一錢酒炒),木香(五分),鬱金(二錢),花椒子(二十四粒打碎)

白話文:

這方子以薑汁、桂枝為主要藥材,所以加入當歸、茯苓,是為了幫助薑、桂發揮作用。消除脹氣主要依靠沉香,橘皮、半夏、栝蔞、蘇子、桑皮都是針對肺胃氣分的藥材,因此也起到輔助沉香的作用。這是祖怡的註解。

肝臟脹痛的人,會感到脅肋部位滿脹疼痛,並延伸到小腹。肝臟是將軍之官,氣血都很旺盛。但是木性喜條達,寒氣上逆,就會導致兩氣積聚,使肝木怒張。脅肋部位是肝臟的本位,疼痛延伸到小腹,是因為壅塞到了極點而爆發。應該疏肝化濁,青陽湯主治這種情況。

青陽湯的配方如下:青皮(一錢五分,醋炒),柴胡(一錢,醋炒),蒺藜(四錢),烏藥(一錢),炮姜(五分),廣皮(一錢),延胡(一錢,酒炒),木香(五分),鬱金(二錢),花椒子(二十四粒,打碎)。

本方所用青皮、柴胡、蒺藜、烏藥、延胡、鬱金、廣皮、木香,無非疏肝解鬱、利氣活血之品,俱是肝家不祧要藥。然而重點則在獨取烏梅安胃丸之椒、姜,蓋溫通之性強,而前八味皆大得其力矣。祖怡注。

脾脹者,善噦,四肢煩悗,體重不能勝衣,臥不安。脾為濕土而主四肢,寒氣乘之,則土德衰而真陽不運,故善噦而肢體疲重,夜臥不安也。當扶土滲濕,兼解寒邪,薑朮二仁湯主之。

薑朮二仁湯(自制)

炮姜(五分),白朮(二錢),茯苓(三錢),半夏(一錢),當歸(二錢),苡仁(八錢炒),砂仁(一錢),厚朴(一錢),木香(五分),廣皮(一錢),生熟穀芽(各四錢煎湯代水)

白話文:

這個方子用青皮、柴胡、蒺藜、烏藥、延胡、鬱金、廣皮、木香,都是疏肝解鬱、利氣活血的藥材,是肝臟重要的藥物。但重點在於加入烏梅安胃丸的胡椒和薑,因為它們溫通的性質強,能讓前面八味藥發揮最大功效。

脾臟脹滿的人容易反胃,四肢感到沉重無力,穿衣服都覺得負擔很大,睡覺也睡不安穩。脾臟屬濕土,主管四肢,寒氣入侵就會導致脾臟虛弱,陽氣無法運轉,所以才會出現反胃、四肢疲重、晚上睡不好的情況。應該要扶助脾臟,滲出濕氣,同時解除寒邪,薑朮二仁湯就是針對這種情況的良方。

薑朮二仁湯的組成是:炮姜(五分)、白朮(二錢)、茯苓(三錢)、半夏(一錢)、當歸(二錢)、苡仁(八錢炒)、砂仁(一錢)、厚朴(一錢)、木香(五分)、廣皮(一錢)、生熟穀芽(各四錢煎湯代水)。

本方以薑朮二仁命名,扶中陽即所以去伏寒。半夏、茯苓、厚朴、廣皮、砂仁、木香、生熟穀芽,所以健脾胃而助消化者至矣。一派純陽藥中,加一味當歸補血活血,不完全放棄血分,是制方之正法。本方與脾痹方薑、朮、苓、歸、夏、樸、砂七味相同,而不用桑皮、蘇子、杏仁。祖怡注。

腎脹者,腹滿引背,央央然腰髀痛。腎本屬水,寒氣乘之,水寒則成冰,氣益堅凝,坎中之真陽不能外達,故腹滿引背,時形困苦。腰髀痛則下元虛寒,營血不能流灌也。當溫腎祛寒,溫泉湯主之。

溫泉湯(自制)

白話文:

這個方子以薑、朮、二仁命名,目的是溫補中陽,去除體內寒氣。半夏、茯苓、厚朴、廣皮、砂仁、木香、生熟穀芽則用來健脾胃,幫助消化。雖然方子以純陽藥為主,但加入了當歸,用來補血活血,不會完全忽略血氣,這是制方的一個重要原則。這個方子跟脾痹方中的薑、朮、苓、歸、夏、樸、砂七味相同,但沒有使用桑皮、蘇子、杏仁。

腎臟積水的人,會有腹脹、腰背疼痛、身體沉重等症狀。腎臟屬水,寒氣入侵,水寒凝結成冰,氣血運行不暢,陽氣無法到達四肢,導致腹脹、腰背疼痛。腰部和腿部的疼痛,是因為下元虛寒,氣血無法流通。因此,應該溫腎祛寒,可以使用溫泉湯治療。

當歸(二錢),附子(八分),小茴香(一錢),破故紙(一錢五分核桃肉拌炒),烏藥(一錢),杜仲(三錢),牛膝(二錢),木香(五分),廣皮(一錢),青皮(一錢),姜(三片)

本方與腎痹用附、歸、茴、故、木香、牛膝、姜七味相同,而去茸、脊、菟、智、獨活、棗,加杜仲、核桃、烏藥、青陳皮,因彼系虛多,此則寒重。兩方皆溫通溫補,而用藥不同,大有分寸,其為重視腎陽,尤覺顯而易見,以丹田元陽,乃人類生命之本也。祖怡注。

白話文:

這方子用當歸、附子、小茴香、破故紙、烏藥、杜仲、牛膝、木香、廣皮、青皮、薑等藥材,其中破故紙要用核桃肉拌炒。這方子和治療腎痹的方子很像,都是用附子、當歸、茴香、破故紙、木香、牛膝、薑,但這個方子去掉了鹿茸、豬脊骨、菟絲子、智實、獨活、大棗,加了杜仲、核桃肉、烏藥、青皮和陳皮。這是因為腎痹的方子是用來治療虛寒的,而這個方子是治療寒重的。雖然兩個方子都是溫通溫補,但用藥不同,這說明了中醫對腎陽的重視,因為丹田元陽是人體生命之本。這是祖怡的注解。

胃脹者,腹滿,胃脘痛,鼻聞焦臭,妨於食,大便難。胃為水穀之腑,職司出納。陰寒之氣上逆,水穀不能運行,故腹滿而胃痛。水穀之氣腐於胃中,故鼻聞焦臭,而妨食便難也。當平胃祛寒溫中平胃散主之。

溫中平胃散(自制)

炮姜(五分),砂仁(一錢),木香(五錢),穀芽(三錢炒),神麯(三錢炒),廣皮(一錢),茅朮(一錢),厚朴(一錢),枳殼(一錢),青皮(一錢),陳香櫞皮(八分)

白話文:

胃脹的病人,腹部脹滿,胃部疼痛,聞到焦臭味,吃不下東西,排便困難。胃是消化食物的器官,負責吸收和排泄。陰寒之氣向上逆行,導致食物無法正常消化,因此腹部脹滿,胃部疼痛。食物在胃中腐敗,所以聞到焦臭味,影響食慾,排便也變得困難。應該服用溫中平胃散來調理。

溫中平胃散(自制)

炮姜(五分),砂仁(一錢),木香(五錢),穀芽(三錢炒),神麴(三錢炒),廣皮(一錢),茅術(一錢),厚朴(一錢),枳殼(一錢),青皮(一錢),陳香櫞皮(八分)

本方以平胃散去甘草加炮薑、香、砂,而以神麯、枳殼、穀芽助消化,青皮、香櫞和肝胃。平胃散所以燥脾濕,此方所以溫胃寒,胃寒乃胃病中最習見之一種。祖怡注。

大腸脹者,腸鳴而痛濯濯,冬日重感於寒,則飧泄不化。大腸為傳道之官,居小腸之下,司變化而出糟粕。

寒氣上逆,變化失度,故腸鳴腹痛而有水聲。重感於寒,故完穀不化也。當溫通腸胃,上下兼顧,未可徒治大腸也。顧母理臟湯主之。

顧母理臟湯(自制)

枳殼(一錢五分麩炒),青皮(一錢五分),厚朴(一錢),乾薑(五分),穀芽(二錢炒),當歸(二錢),茯苓(二錢),白朮(一錢),木香(五分),白蔻(六分),橘餅(三錢切片)

白話文:

這個方子是從平胃散去甘草,加入炮薑、香、砂,再用神麯、枳殼、穀芽幫助消化,青皮、香櫞則調理肝胃。平胃散的作用是燥脾濕,而這個方子的作用是溫胃寒,胃寒是胃病中最常見的一種。

如果出現大腸脹氣,伴隨腸鳴和劇烈疼痛,尤其是在冬季容易受寒時,會導致消化不良,導致腹瀉。大腸是傳輸食物殘渣的器官,位於小腸下方,負責將食物殘渣轉化成糞便排出。

寒氣上逆,導致食物轉化失常,所以出現腸鳴腹痛,還有水聲。因為容易受寒,所以食物無法完全消化。治療應溫通腸胃,上下兼顧,不能只針對大腸。顧母理臟湯可以用來治療這種情況。

顧母理臟湯的組成包括枳殼、青皮、厚朴、乾薑、穀芽、當歸、茯苓、白朮、木香、白蔻、橘餅。

本方乃上條溫中平胃散加減,以乾薑易炮姜,以白朮易茅朮,加當歸、茯苓等,所以顧母也。枳、樸、蔻、香輩,所以溫通腸胃也。穀芽、橘餅皆扶胃藥,所以佐薑、朮、歸、苓也。理臟必須顧母者,胃是來源,大腸乃出路也。祖怡注。

小腸脹者,小腹䐜脹,引腰而痛。小腸為受盛之官,居胃之下,受盛水穀而分清濁,水液滲於前,糟粕歸於後。寒氣上逆,則化物不出,故小腹䐜脹、引腰而痛也。當分理水穀,俾二便通行,則脹滿自解。通幽化濁湯主之。

通幽化濁湯(自制)

白話文:

這個方子是根據上條溫中平胃散加減而成,用乾薑代替炮姜,用白朮代替茅朮,並加入當歸、茯苓等藥材,因此能顧護脾胃。枳實、厚朴、蔻仁、香附等藥材,則可以溫通腸胃。穀芽、橘餅都是扶胃的藥物,配合薑、朮、歸、苓等藥材,更能發揮功效。調理臟腑必須顧護脾胃,因為胃是食物的來源,大腸則是排泄的通道。

小腸脹滿,表現為小腹鼓脹,並伴隨腰部疼痛。小腸是受盛之官,位於胃之下,負責接收水穀並將其分清濁,水液往前滲透,糟粕往後排泄。寒氣上逆,就會阻礙食物的消化和排泄,導致小腹鼓脹、腰痛。因此,應當分理水穀,使二便通暢,脹滿自然就會消散。通幽化濁湯可以治療此症。

枳殼(一錢五分),青皮(一錢五分),木通(一錢五分酒炒),車前(二錢),赤苓(二錢),蔞仁(三錢),厚朴(一錢),木香(五分),烏藥(一錢),穀芽(三錢炒),姜(三大片)

本方與脾痹加味木通湯相同者,僅有木通(減其量而加酒炒)、赤苓車前三味,而另用枳、樸、青皮、烏藥、蔞仁、木香,以通幽門;重用生薑,佐以穀芽,以顧脾胃。因小腸上承胃而下走膀胱、大腸,所以分水穀而行糟粕。其本身薄而且細,曲折最多,上不如胃之厚,下不如大腸之寬,是消化系之關隘,其為病比胃、大腸為獨多,故以通二便為急務也。祖怡注。

白話文:

配方中包含枳殼、青皮、木通、車前、赤苓、蔞仁、厚朴、木香、烏藥、穀芽和薑等藥材,旨在疏通幽門,健脾胃。由於小腸連接胃部,向下通往膀胱和大腸,負責消化食物並排泄糟粕。小腸本身薄而細,彎曲多,不像胃那麼厚實,也不像大腸那麼寬敞,是消化系統的重要關卡,容易發生疾病。因此,通暢二便成為治療重點。

膀胱脹者,少腹滿而氣癃。膀胱主藏津液,氣化則出。蓋水氣循下焦而滲入膀胱,津液之藏,皆由氣化滲入,然後能出。寒氣上逆,則水氣窒塞不通,故少腹滿而小便癃也。當理氣行水,俾寒水得真陽而通利,既濟湯主之。

既濟湯(自制)

當歸(二錢),肉桂(五分),沉香(五分),廣皮(一錢),澤瀉(一錢五分),牛膝(二錢),瞿麥(二錢),車前(二錢),苡仁(四錢),葵花子(四錢炒研同煎)

白話文:

膀胱脹滿的病症與治療

膀胱脹滿的患者,會出現少腹滿脹、排尿不順的症狀。這是因為膀胱的主要功能是儲藏津液,而津液的排出則需要靠氣化作用。水氣會循著下焦向下流動,然後滲入膀胱。津液之所以能儲存在膀胱,也是因為氣化作用讓水氣滲入其中,才能順利排出。

當寒氣逆行上衝時,會阻礙水氣的流通,導致水氣在膀胱中淤積,便會出現少腹滿脹、小便困難的情況。

治療方法應該以理氣行水為主,讓寒水得到真陽的溫煦,恢復通利。**「既濟湯」**正是針對這種症狀的方劑。

既濟湯的藥方

  • 當歸 (2錢)
  • 肉桂 (5分)
  • 沉香 (5分)
  • 廣皮 (1錢)
  • 澤瀉 (1錢5分)
  • 牛膝 (2錢)
  • 瞿麥 (2錢)
  • 車前 (2錢)
  • 苡仁 (4錢)
  • 葵花子 (4錢,炒研後與其他藥物一起煎)

註: 此處的「錢」與「分」為中藥計量單位,非現代重量單位。

本方用當歸、牛膝、沉香、廣皮、澤瀉、車前,與胞痹利濟湯同,而其著重則在肉桂之活血,同沉香之通氣,二味大力之藥合作。因為脹重於痹,膀胱最易蓄血,而小便不通,有發生水道閉塞之危險。本方與其說是重在利水,不如說其重在通陽之更為正確也。祖怡注。

三焦脹者,氣滿於皮膚中,輕輕然而不堅。上焦如霧,中焦如漚,下焦如瀆,此狀其氣與水之流行,而究無實在形質。受寒氣逆,故氣滿於皮膚之中。因無形質,故雖脹而輕輕然不堅也。當調和氣血,疏導行水。通皮飲主之。

白話文:

這個方劑以當歸、牛膝、沉香、廣皮、澤瀉、車前等藥材組成,與利濟湯相同,但重點在於肉桂的活血功效和沉香的通氣作用,這兩種藥材合力發揮功效。因為膀胱容易積血,導致小便不通,這可能造成水道阻塞的危險。這個方劑不僅僅是利水,更重要的是通陽。祖怡註解說,三焦脹滿是指氣體充盈在皮膚中,摸起來軟軟的,不堅硬。上焦像霧氣,中焦像積水,下焦像水道,這種情況是氣和水流通不暢,但沒有實質的形體。由於受寒氣逆流影響,所以氣體充盈在皮膚中。因為沒有形體,所以雖然脹滿,但摸起來卻很柔軟。治療這種情況應該調和氣血,疏導水液,通皮飲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。

通皮飲(自制)

廣皮(一錢),青皮(一錢),冬瓜皮(二錢),茯苓皮(四錢),當歸(二錢),厚朴(一錢),枳殼(一錢),砂仁(一錢),澤瀉(一錢五分),車前子(二錢),鮮姜皮(一錢)

本方以五皮飲為主,所謂以皮行皮,輕可去實也。再以枳、樸消痞滿,以澤瀉、車前利水道,最後以當歸、砂仁調和肝胃之氣血,可謂輕鬆流利,舉重若輕,於氣滿皮膚中,輕輕然不堅,針鋒相對矣。祖怡注。

膽脹者,脅下痛脹,口中苦,善太息。膽為中正之官,決斷出焉。肝雖強,非膽不能斷。但膽氣血皆少,為清靜之腑,寒氣干之,故脅痛口苦;氣鬱不舒,故善太息也。當輕揚和解,后辛湯主之。

白話文:

通皮飲(自制)

藥材:

  • 廣皮:一錢
  • 青皮:一錢
  • 冬瓜皮:二錢
  • 茯苓皮:四錢
  • 當歸:二錢
  • 厚朴:一錢
  • 枳殼:一錢
  • 砂仁:一錢
  • 澤瀉:一錢五分
  • 車前子:二錢
  • 鮮姜皮:一錢

方義:

此方以五皮飲為基礎,所謂「以皮行皮」,意指以藥材的皮性來調理皮膚方面的問題,輕者可去實也。再以枳殼、厚朴消解痞滿,以澤瀉、車前子利通水道,最後以當歸、砂仁調和肝胃之氣血,使藥效輕鬆流利,舉重若輕,對氣滿皮膚中,輕輕然不堅的症狀,可謂針鋒相對。

祖怡註:

膽脹者,症狀表現為脅下疼痛脹滿,口中苦澀,常嘆氣。膽為中正之官,決斷出焉。肝雖強健,非膽不能做出決斷。但膽氣血不足,為清靜之腑,易受寒氣侵襲,故脅痛口苦;氣鬱不舒,故常嘆氣也。應以輕揚和解之法治療,可服用后辛湯。

后辛湯(自制)

柴胡(一錢),鬱金(二錢),廣皮(一錢),當歸(二錢),茯苓(二錢),梔子皮(一錢薑汁炒),蒺藜(四錢),枳殼(一錢),合歡花(二錢),佛手(五分)

本方柴胡為少陽正藥,鬱金為治郁良劑,當歸、茯苓肝脾兼顧,梔子佐柴胡而清少陽,合歡佐鬱金而通心氣,枳殼、蒺藜、廣皮、佛手皆肝家氣分藥,肝膽相為表裡,深得手揮目送之妙。祖怡注。

白話文:

后辛湯是由柴胡、鬱金、廣皮、當歸、茯苓、梔子皮、蒺藜、枳殼、合歡花、佛手等藥材組成。其中柴胡是主要藥材,用於治療少陽病;鬱金則能解鬱,當歸和茯苓則兼顧肝脾;梔子輔助柴胡清熱;合歡花則輔助鬱金通暢心氣;枳殼、蒺藜、廣皮、佛手則都是肝臟氣分的藥物,因為肝膽相互表裡,因此此方藥材搭配得當,能有效地治療肝膽方面的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