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校注醫醇賸義》~ 卷二 (1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13)

1. 附:火症門諸方

黃連解毒湯,治一切火熱,表裡俱盛,狂躁煩心,口燥咽乾,錯語不眠,吐血衄血,熱甚發斑。

黃連,黃芩,黃柏,梔子(各等分),水煎服。

升陽散火湯,治表裡俱熱,捫之烙手,及胃虛過食冷物,抑遏陽氣於脾土,並宜服此。

柴胡(八錢),防風(二錢五分),葛根(五錢),升麻(五錢),羌活(五錢),獨活(五錢),人參(五錢),白芍(五錢),炙甘草(三錢),生甘草(三錢)

共為末,每用五錢,薑、棗煎湯服。

涼膈散,治心火上盛,中焦燥實,煩躁口渴,目赤頭眩,口瘡唇裂,吐血衄血,大小便秘。

連翹(四兩),大黃(二兩),芒硝(二兩),甘草(二兩),梔子(一兩),黃芩(一兩),薄荷(一兩),共為末,每服三錢,加竹葉,生蜜煎。

當歸龍薈丸,治一切肝膽之火,神志不寧,躁擾狂越,頭暈目眩,耳鳴耳聾,胸膈痞塞,咽嗌不利。

當歸(一兩),龍膽草(一兩),梔子(一兩),黃連(一兩),黃柏(一兩),黃芩(一兩),大黃(五錢酒浸),青黛(五錢水飛),蘆薈(五錢),木香(二錢),麝香(五分),蜜為丸,薑湯下。

龍膽瀉肝湯,治肝膽經實火,脅痛耳聾,膽溢口苦,陰腫陰痛,白濁溲血。

龍膽草(一錢),黃芩(一錢),梔子(一錢五分),澤瀉(一錢五分),木通(一錢五分)車前(二錢),當歸(二錢),生地(三錢),柴胡(一錢),甘草(五分),水煎服。

瀉青丸,治肝火鬱熱,不能安臥,多驚多怒,筋痿不起,目赤腫痛。

龍膽草,山梔,大黃,川芎,當歸,羌活,防風(各等分),蜜為丸,竹吐湯下。

瀉黃散,治脾胃伏火,口燥唇乾,口瘡煩渴,易飢,熱在肌肉。

防風(四兩),藿香(七錢),山梔(一兩),石膏(五兩),甘草(二錢)

共研末,每用三錢,蜜酒調服。

清胃散,治胃有積熱,上下牙痛,牽引頭腦,滿面發熱,或牙宣出血,唇口腫痛。

生地(四錢),丹皮(二錢),黃連(五分),當歸(一錢五分),升麻(五分),石膏(四錢),水煎服。

甘露飲,治胃中濕熱,口舌生瘡,吐衄齒血。

生地,熟地,天冬,麥冬,石斛,茵陳,黃芩,枳殼,甘草,枇杷葉(等分)

每服五錢,一方加桂、苓,名桂苓甘露飲。又《本事方》加犀角。

瀉白散,治肺火,皮膚蒸熱,灑淅寒熱,喘咳氣急。

桑白皮(二錢),地骨皮(二錢),甘草(五分),粳米(一撮),水煎服。易老加黃連。

導赤散,治小腸有火,便赤淋痛,面赤狂躁,口糜舌瘡,作渴。

生地,木通,甘草梢,淡竹葉(等分),水煎服。

蓮子清心飲,治憂思抑鬱,發熱煩躁,火盛剋金,口苦咽乾,漸成消渴,遺精淋濁,五心煩熱。

白話文:

黃連解毒湯:這個藥方可以治療各種因為火熱引起的病症,像是身體內外都有很嚴重的熱象,導致心煩意亂、焦躁不安、口乾舌燥、胡言亂語、睡不著覺,甚至會吐血、流鼻血,熱到出現皮膚紅疹。

藥方組成:黃連、黃芩、黃柏、梔子(每種藥材等量)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
升陽散火湯:這個藥方可以治療身體內外都有熱象,摸起來皮膚像發燒一樣燙手,或是因為脾胃虛弱,吃了太多寒涼食物,導致陽氣被壓抑在脾胃,都可以服用這個藥方。

藥方組成:柴胡(八錢)、防風(二錢五分)、葛根(五錢)、升麻(五錢)、羌活(五錢)、獨活(五錢)、人參(五錢)、白芍(五錢)、炙甘草(三錢)、生甘草(三錢)。

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使用五錢,用生薑和紅棗一起煎煮後服用。

涼膈散:這個藥方可以治療心火過盛、中焦(脾胃)燥熱,導致心煩意亂、口渴、眼睛發紅、頭暈、口瘡、嘴唇乾裂、吐血、流鼻血、大小便不順暢等症狀。

藥方組成:連翹(四兩)、大黃(二兩)、芒硝(二兩)、甘草(二兩)、梔子(一兩)、黃芩(一兩)、薄荷(一兩),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加入竹葉和蜂蜜一起煎煮。

當歸龍薈丸:這個藥方可以治療各種肝膽火熱引起的病症,像是精神不安寧、焦躁狂亂、頭暈目眩、耳鳴耳聾、胸口悶脹、咽喉不舒服。

藥方組成:當歸(一兩)、龍膽草(一兩)、梔子(一兩)、黃連(一兩)、黃柏(一兩)、黃芩(一兩)、大黃(五錢,用酒浸泡)、青黛(五錢,用水研磨)、蘆薈(五錢)、木香(二錢)、麝香(五分),用蜂蜜做成藥丸,用薑湯送服。

龍膽瀉肝湯:這個藥方可以治療肝膽經脈實火引起的病症,像是肋骨疼痛、耳朵聽力下降、口苦、陰部腫痛、小便混濁、小便帶血。

藥方組成:龍膽草(一錢)、黃芩(一錢)、梔子(一錢五分)、澤瀉(一錢五分)、木通(一錢五分)、車前子(二錢)、當歸(二錢)、生地(三錢)、柴胡(一錢)、甘草(五分)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
瀉青丸:這個藥方可以治療肝火鬱積造成的熱症,導致無法安穩睡覺、容易驚嚇、容易發怒、筋骨萎軟無力、眼睛紅腫疼痛。

藥方組成:龍膽草、山梔子、大黃、川芎、當歸、羌活、防風(每種藥材等量),用蜂蜜做成藥丸,用竹茹湯送服。

瀉黃散:這個藥方可以治療脾胃潛藏的火熱,導致口乾唇燥、口瘡、容易感到飢餓、身體肌肉發熱。

藥方組成:防風(四兩)、藿香(七錢)、山梔子(一兩)、石膏(五兩)、甘草(二錢),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蜂蜜酒調服。

清胃散:這個藥方可以治療胃部積熱,導致上下牙齒疼痛,牽連到頭部,臉部發熱,或牙齦出血、嘴唇紅腫疼痛。

藥方組成:生地(四錢)、丹皮(二錢)、黃連(五分)、當歸(一錢五分)、升麻(五分)、石膏(四錢)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
甘露飲:這個藥方可以治療胃部濕熱,導致口舌生瘡、吐血、流鼻血、牙齦出血。

藥方組成:生地、熟地、天冬、麥冬、石斛、茵陳、黃芩、枳殼、甘草、枇杷葉(每種藥材等量),每次服用五錢。另一個藥方加入桂枝和茯苓,稱為桂苓甘露飲。《本事方》這個藥方還加入了犀角。

瀉白散:這個藥方可以治療肺火,導致皮膚發熱、感覺忽冷忽熱、咳嗽、呼吸急促。

藥方組成:桑白皮(二錢)、地骨皮(二錢)、甘草(五分)、粳米(一小撮)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有些人會加入黃連。

導赤散:這個藥方可以治療小腸有火,導致小便赤黃、小便時感到疼痛、臉色發紅、煩躁不安、口腔潰瘍、口渴。

藥方組成:生地、木通、甘草梢、淡竹葉(每種藥材等量)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
蓮子清心飲:這個藥方可以治療因為憂愁思慮導致的心情鬱悶、發熱煩躁、火氣旺盛導致的口苦咽乾,逐漸發展成消渴症(類似糖尿病)、遺精、小便混濁、手心腳心發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