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校注醫醇賸義》~ 卷三 (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9)

1. 三消

上消者,肺病也。肺氣焦滿,水源已竭,咽燥煩渴引飲不休,肺火熾盛陰液消亡,當於大隊清潤中,佐以滲濕化痰之品。蓋火盛則痰燥,其消爍之力,皆痰為之助虐也,逢原飲主之。

逢原飲(自制)

天冬(一錢五分),麥冬(一錢五分),南沙參(四錢),北沙參(三錢),胡黃連(五分),石斛(三錢),玉竹(三錢),蛤粉(四錢),貝母(二錢),茯苓(三錢),廣皮(一錢),半夏(一錢五分),梨汁(半杯沖服)

白話文:

上消是指肺病,肺氣灼熱充盈,體內水分已耗竭,咽喉乾燥煩躁口渴,不停地想喝水,肺火旺盛,陰液消亡。治療應以清潤為主,佐以滲濕化痰的藥物。因為火盛則痰燥,痰助火勢,加重病情。逢原飲可以治療這種情況。

中消者,胃病也。胃為谷海,又屬燥土,痰入胃中,與火相乘,為力更猛,食入即腐,易於消爍,經所謂除中,言常虛而不能滿也。宜清陽明之熱,潤燥化痰,祛煩養胃湯主之。

祛煩養胃湯(自制)

鮮石斛(五錢),石膏(四錢),天花粉(三錢),南沙參(四錢),麥冬(二錢),玉竹(四錢),山藥(三錢),茯苓(三錢),廣皮(一錢),半夏(一錢五分),甘蔗(三兩煎湯代水)

白話文:

所謂「中消」,就是胃病。胃是消化食物的器官,屬燥土,痰液進入胃中,與胃火相合,力量更强,食物進入口就腐爛,容易消瘦,因此稱為「中消」,也就是說,胃常虛弱,難以填滿。治療上應以清熱、潤燥、化痰為主,可以用祛煩養胃湯。

祛煩養胃湯的組成如下:鮮石斛五錢、石膏四錢、天花粉三錢、南沙參四錢、麥冬二錢、玉竹四錢、山藥三錢、茯苓三錢、廣皮一錢、半夏一錢五分,甘蔗三兩煎湯代水。

下消者,腎病也。坎之為象,一陽居於二陰之中。腎陰久虧,孤陽無依,不安其宅,於是飲一溲一,或飲一溲二,夾有濁淋,腿股枯瘦,而病益深矣。急宜培養真陰,少參以清利,烏龍湯主之。

烏龍湯(自制)

元武版(八錢),生地(六錢),天冬(二錢),南沙參(四錢),蛤粉(四錢),女貞(二錢),料豆(三錢),山藥(三錢),茯苓(二錢),澤瀉(一錢五分鹽水炒),車前(二錢),藕(三兩煎湯代水)

白話文:

下消症是腎臟出了問題。腎臟屬水,如同八卦中的坎卦,一陽居於二陰之中。腎陰長期虧損,陽氣失去依靠,不安定,導致頻繁小便,甚至一次喝水就小便兩次,還伴隨尿液混濁、腿腳消瘦,病情日益嚴重。要趕緊滋補腎陰,同時稍微加入清利藥物,烏龍湯可以治療。烏龍湯由元武、生地、天冬、南沙參、蛤粉、女貞、料豆、山藥、茯苓、澤瀉、車前、藕等藥材組成。

2. 附:消渴門諸方

金匱腎氣丸,治男子消渴,小便反多飲一溲一。

地黃(八兩),萸肉(四兩),山藥(四兩),丹皮(三兩),茯苓(三兩),澤瀉(三兩),肉桂(一兩),附子(一兩),牛膝(三兩),車前(三兩),每用五錢,水煎服。

文蛤散,治渴欲飲水不止者。

文蛤,研為末,以沸湯五合,和服一方寸匙。

白話文:

金匱腎氣丸方用於治療男子消渴,症狀表現為尿量多,喝水也多,尿多喝水就多,一尿一喝,如此反覆。處方包括地黃八兩、萸肉四兩、山藥四兩、丹皮三兩、茯苓三兩、澤瀉三兩、肉桂一兩、附子一兩、牛膝三兩、車前三兩,每次取五錢,水煎服。

文蛤散方用於治療口渴想要不停喝水的人。將文蛤研成粉末,用沸水五合沖服,每次服用一平匙。

竹葉黃耆湯,治消渴症氣血虛,胃火盛而作渴。

生地(三錢),黃耆(二錢),麥冬(一錢),當歸(一錢),川芎(一錢),黃芩(一錢),甘草(一錢),白芍(一錢),人參(一錢),石膏(三錢),半夏(一錢),竹葉(一錢),淨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竹葉黃耆湯用於治療糖尿病患者氣血虛弱、胃火旺盛而口渴的症狀,藥材包括生地三錢、黃耆二錢、麥冬一錢、當歸一錢、川芎一錢、黃芩一錢、甘草一錢、白芍一錢、人參一錢、石膏三錢、半夏一錢、竹葉一錢,用水煎服。

地黃飲子,治消渴,咽乾,面赤,煩躁。

生地,熟地,人參,黃耆,天冬,麥冬,枳殼,石斛,澤瀉,甘草,枇杷葉(各等分),每服五錢,食遠服。

白朮散,治虛熱而渴。

人參(一兩),白朮(一兩),茯苓(一兩),甘草(一兩),五味(三錢),柴胡(三錢),葛根(二兩),藿香(一兩),木香(一兩),研末,每服五錢,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「地黃飲子」可以治療口渴、咽喉乾燥、面紅、煩躁等症狀。

配方如下:生地、熟地、人參、黃耆、天冬、麥冬、枳殼、石斛、澤瀉、甘草、枇杷葉(各等份),每次服用五錢,飯後服用。

「白朮散」可以治療虛熱導致的口渴。

配方如下:人參(一兩)、白朮(一兩)、茯苓(一兩)、甘草(一兩)、五味子(三錢)、柴胡(三錢)、葛根(二兩)、藿香(一兩)、木香(一兩),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五錢,水煎服。

宣明黃耆湯,治心移熱於肺,為肺消,飲少溲多。

黃耆(三兩),五味(二兩),人參(二兩),麥冬(二兩),桑皮(二兩),熟地(一兩五錢),枸杞(一兩五錢),研末,每服五錢,水煎服。

宣明麥門冬飲子,治心熱移於肺,傳為膈消,胸滿心煩,精神短少。

人參,茯神,麥冬,五味,生地,炙甘草,知母,葛根,花粉(各等分),每服五錢,加竹葉十四片,水煎服。

易老麥門冬飲子

白話文:

宣明黃耆湯用於治療心火移熱到肺部,導致肺氣虛損,表現為口渴飲少、小便量多。處方包含黃耆、五味子、人參、麥冬、桑皮、熟地、枸杞,研成粉末,每次服用五錢,用水煎服。

宣明麥門冬飲子用於治療心火移熱到肺部,導致脾胃虛損,表現為胸悶心煩、精神萎靡不振。處方包含人參、茯神、麥冬、五味子、生地、炙甘草、知母、葛根、花粉,每種藥材等量,每次服用五錢,加入十四片竹葉,用水煎服。

易老麥門冬飲子也是一種治療心火移熱到肺部的方劑。

人參,杞子,茯苓,甘草,五味,麥冬(各等分),姜水煎服。

豬肚丸,治強中消渴。

黃連(四兩),粟米(四兩),花粉(四兩),茯神(四兩),知母(二兩),麥冬(二兩),地黃(四兩),葛根(二兩),研細末,將大豬肚一個洗淨,入末藥於內,以麻線縫好,煮極爛,取出藥別研,以豬肚為膏,加煉蜜搗為丸,如梧子大,每服五十丸。

天門冬丸,治初得消中,食已如飢,手足煩熱,背膊疼悶,小便白濁。

白話文:

人參、枸杞、茯苓、甘草、五味子、麥冬各等分,用薑水煎服,可以治療強中消渴。

黃連、粟米、花粉、茯神、知母、麥冬、地黃、葛根各取適量,研磨成細末,放入洗淨的大豬肚中,用麻線縫好,煮至極爛,取出藥末研磨,將豬肚做成膏,加入煉蜜搗成丸,如梧子大小,每次服用五十丸,可以治療初得消中,食後如飢,手足煩熱,背部疼痛悶脹,小便白濁等症狀。

天冬(一兩五錢),土瓜根(一兩五錢),栝蔞根(一兩五錢),熟地(一兩五錢),知母(一兩五錢),蓯蓉(一兩五錢),五味(一兩),鹿茸(一架),澤瀉(一兩五錢),雞內金(三具),牡蠣(二兩),苦參(一兩),桑螵蛸(十枚),蜜丸如梧子大,每服五十丸。

豬腎薺苨湯,治消中,小便數。

豬腎(二枚),薺苨(三兩),黑大豆(二斤),石膏(三兩),人參(二兩),茯苓(二兩),知母(二兩),葛根(二兩),黃芩(二兩),磁石(二兩),天花粉(二兩),甘草(二兩),水一斗五升,先煮豬、腎、大豆,取一斗,下藥,煮至五升,分溫服。

白話文:

天冬、土瓜根、栝蔞根、熟地、知母、蓯蓉、五味子、鹿茸、澤瀉、雞內金、牡蠣、苦參、桑螵蛸各取一兩五錢,鹿茸取一架,五味子取一兩,將這些藥材混合製成蜜丸,每丸如梧子大小,每次服用五十丸。

豬腎薺苨湯主治消渴症、小便頻繁。將豬腎兩枚、薺苨三兩、黑大豆兩斤、石膏三兩、人參、茯苓、知母、葛根、黃芩、磁石、天花粉、甘草各取二兩,先將豬腎、大豆煮沸,取汁一斗,加入其他藥材,煮至五升,分溫服用。

腎瀝散,治腎消發渴,小便數,腰疼痛。

人參(一兩),遠志(一兩),綿黃耆(一兩),雞內金(五錢),桑螵蛸(一兩),澤瀉(一兩),肉桂心(五錢),熟地(一兩),白茯苓(一兩),龍骨(一兩),當歸(一兩),麥門冬(一兩),川芎(一兩),五味子(五錢),炙甘草(五錢),元參(五錢),磁石(五錢),研末,用羊腎一對先煎,次入藥五錢,姜五分,煎服。

白話文:

腎瀝散用於治療腎陰不足引起的口渴、小便次數多、腰痛等症狀。配方包括人參、遠志、綿黃耆、雞內金、桑螵蛸、澤瀉、肉桂心、熟地、白茯苓、龍骨、當歸、麥門冬、川芎、五味子、炙甘草、元參、磁石。先將羊腎煎煮,再加入藥末五錢,生姜少許,煎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