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校注醫醇賸義》~ 卷二 (8)
卷二 (8)
1. 小腸火
心經之火,移於小腸,溲溺淋濁,或澀或痛,琥珀導赤湯主之。
琥珀導赤湯(自制)
琥珀(一錢),天冬(一錢五分),丹皮(二錢),生地(五錢),麥冬(一錢五分),木通(一錢),赤芍(一錢),丹參(二錢),甘草梢(五分),淡竹葉(十張),燈芯(三尺)
此方用導赤散之生地、木通、草梢、竹葉全部,而加琥珀、天冬、麥冬、丹參、丹皮、赤芍、燈芯,兼清心小腸之火,而照顧金水,使火氣去而津液長。以琥珀為主者,不但能清心小腸之火與濕熱,而並善解毒,為淋濁症聖藥也。祖怡注。
白話文:
這段文字談的是小腸火的情況,也就是心經的火熱移動到了小腸,導致排尿混濁,或是排尿時有疼痛或不順暢的感覺。對於這種情況,可以使用琥珀導赤湯來治療。
琥珀導赤湯的配方如下:琥珀1錢,天門冬1錢5分,牡丹皮2錢,生地黃5錢,麥門冬1錢5分,木通1錢,赤芍藥1錢,丹參2錢,甘草梢5分,淡竹葉10片,燈心草3尺。
這個處方在導赤散的基礎上,加入了琥珀、天門冬、麥門冬、丹參、牡丹皮、赤芍藥和燈心草,不僅能清除心臟和小腸的火熱,還能保護肺和腎的健康,讓身體的火氣減少,津液得以增加。之所以將琥珀作為主要成分,是因為它不僅能清除心臟和小腸的火熱及濕熱,還具有良好的解毒效果,被視為治療尿路混濁的良藥。這是祖怡的註解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