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校注醫醇賸義》~ 卷三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4)

1. 伏飲

伏飲者,伏而不出也。痰滿喘咳吐,發則寒熱,背痛腰疼,其人振振身瞤劇,此乃三陽之氣為陰邪遏抑,鬱而不舒,桂枝半夏湯主之。

桂枝半夏湯(自制)

桂枝(八分),半夏(一錢五分),茯苓(三錢),廣皮(一錢),白朮(二錢),芥子(一錢),厚朴(一錢),紫蘇(一錢),貝母(二錢),甘草(四分),姜(三片)

白話文:

伏飲者的症狀與治療

伏飲,指的是病邪潛伏於體內而不外露。患者表現為痰多喘咳、吐痰不止,發作時會出現寒熱交替、背痛腰疼,身體顫抖,眼神呆滞,這是因為三陽之氣受到陰邪的壓制,無法舒展所導致的。

這種情況可以用桂枝半夏湯來治療。

桂枝半夏湯的組成:

  • 桂枝:八分
  • 半夏:一錢五分
  • 茯苓:三錢
  • 廣皮:一錢
  • 白朮:二錢
  • 芥子:一錢
  • 厚朴:一錢
  • 紫蘇:一錢
  • 貝母:二錢
  • 甘草:四分
  • 生薑:三片

此方用苓桂術甘合二陳。再以芥子去皮裡膜外之水,得薑、桂而溫通之力更大。紫蘇以佐薑、桂,貝母以佐半夏,厚朴以佐廣皮。治伏飲方,亦可以之治瘧。蓋無痰不成瘧,見症發寒發熱,振振身瞤劇,豈不是痰飲伏而不出,有轉瘧之兆乎!飲證六方,每方皆有二陳,五方皆有桂、姜,三方皆有白朮,亦可見治飲用藥之大法矣。祖怡注。

白話文:

這個方子採用茯苓、桂枝、白朮、甘草合二陳湯。再用芥子去除皮膜及水分,取其薑、桂之溫通之力,使其功效更强。紫蘇配伍薑、桂,貝母配伍半夏,厚朴配伍廣皮。用來治療伏飲的方子,也可以用來治療瘧疾。因為瘧疾的發病機理是痰飲阻滯,導致氣血不暢。患者會出現發寒發熱、身體震顫、劇烈抽搐等症狀,這就是痰飲伏而不出的表現,有轉化為瘧疾的徵兆。六個治療飲證的方子,每個方子都包含二陳湯,五個方子都包含桂枝、薑,三個方子都包含白朮,由此可見治療飲證的用藥方法。這是祖怡的註解。

2. 附:痰飲門諸方

苓桂朮甘湯,治胸脅支滿,頭目作眩。

茯苓(四兩),桂枝(三兩),白朮(三兩),甘草(二兩),水六升,煎三升,分溫服。

甘遂半夏湯,治留飲結於腸胃。

甘遂(大者三枚),半夏(十二枚),白芍(五枝),甘草(如指大一枚),上四味,以水二升,煮取半升,去渣,加蜜半升,和藥汁煮取八合,溫服。

白話文:

苓桂朮甘湯,用於治療胸脅脹滿,頭昏眼花。

茯苓四兩,桂枝三兩,白朮三兩,甘草二兩,用水六升,煎煮至三升,分次溫服。

甘遂半夏湯,用於治療停留在腸胃中的水飲。

甘遂(大的三枚),半夏(十二枚),白芍(五枝),甘草(如手指般粗的一枚),以上四味藥材,用水二升煮至半升,去渣後,加入蜂蜜半升,與藥汁一起煮至八合,溫服。

小青龍湯,治水飲溢出於表,營衛不利,宜發汗以散其水。

麻黃(三兩),白芍(三兩),五味(半升),乾薑(三兩),甘草(三兩),細辛(三兩),桂枝(三兩),半夏(半升),水一斗,煮取三升,分溫服。

木防己湯,治支飲上入膈中。

防己(三兩),人參(四兩),桂枝(二兩),石膏(八兩),水六升,煎取二升,分溫服。

白話文:

小青龍湯用來治療水飲停留在體表,營衛不和,需要發汗散水。藥方包括麻黃、白芍、五味子、乾薑、甘草、細辛、桂枝、半夏,用水煮煎服用。木防己湯用來治療支飲上犯膈中。藥方包括防己、人參、桂枝、石膏,用水煮煎服用。

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湯,治支飲,胸膈痞滿。

防己(二兩),桂枝(二兩),人參(四兩),茯苓(四兩),芒硝(三合),

水六升,煎取二升,分溫服。

澤瀉湯,治支飲之在心下者。

澤瀉(五兩),白朮(二兩),水二升,煎取一升,分溫服。

厚朴大黃湯,治支飲,胸膈痞滿。

厚朴(一尺),大黃(六兩),枳實(五枚),水五升,煮取二升,分溫服。

白話文:

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湯可以治療支氣管炎引發的咳嗽痰多,胸膈滿悶。用防己二兩,桂枝二兩,人參四兩,茯苓四兩,芒硝三合,水六升,煎煮至二升,分溫服。澤瀉湯可以用來治療支氣管炎引發的咳嗽痰多,症狀集中在下腹部。用澤瀉五兩,白朮二兩,水二升,煎煮至一升,分溫服。厚朴大黃湯可以治療支氣管炎引發的咳嗽痰多,胸膈滿悶。用厚朴一尺,大黃六兩,枳實五枚,水五升,煮取二升,分溫服。

椒目葶藶大黃丸,治腹滿,口舌乾燥,腸間有水氣者。

防己(一兩),椒目(五錢),葶藶(一兩),大黃(一兩),研末,蜜丸如梧子大,每服十丸,日三服。

小半夏加茯苓湯,治濕痰懸飲。

半夏(一升),茯苓(四兩),生薑(八兩),水七升,煮取一升五合,分溫服。

茯苓飲,治痰飲胸痞。

茯苓(三兩),人參(三兩),枳實(二兩),白朮(三兩),陳皮(三兩),生薑(四兩),水六升,煮取二升,分溫服。

白話文:

治療肚子脹滿、口舌乾燥、腸道積水的人,可以用防己、椒目、葶藶、大黃研成粉末,製成蜜丸,每次服用十丸,每天服用三次。

治療濕痰停滯的人,可以用半夏、茯苓、生薑用水煮,取一升五合,分開溫熱服用。

治療痰飲導致胸悶的人,可以用茯苓、人參、枳實、白朮、陳皮、生薑用水煮,取二升,分開溫熱服用。

二賢湯,治一切痰飲。

橘皮(一斤),甘草(四兩),水四升,煮取一升,分溫服。

豁痰湯,治一切痰疾。

柴胡(一錢),半夏(一錢),枯芩(五分),人參(五分),甘草(五分),紫蘇(五分),陳皮(一錢),厚朴(五分),南星(五分),薄荷(五分),枳殼(五分),羌活(五分),姜(三片)

白話文:

二賢湯,治療各種痰飲。

橘皮一斤,甘草四兩,水四升,煮到剩下一升,分開溫熱服用。

豁痰湯,治療各種痰疾。

柴胡一錢,半夏一錢,枯芩五分,人參五分,甘草五分,紫蘇五分,陳皮一錢,厚朴五分,南星五分,薄荷五分,枳殼五分,羌活五分,姜三片。

老痰丸,潤燥開鬱,降火消痰。治老痰凝滯喉間,吐咯難出。

天冬(一兩),黃芩(一兩),海粉(一兩),橘紅(一兩),連翹(五錢),桔梗(五錢),青黛(一錢),香附(五錢),芒硝(二錢),蔞仁(五錢),研末,煉蜜加薑汁和丸,如梧子大,每服五十丸。

白話文:

老痰丸主治老痰積聚在喉嚨,難以咳出。它具有潤燥開鬱、降火消痰的功效。配方包括天冬、黃芩、海粉、橘紅、連翹、桔梗、青黛、香附、芒硝、蔞仁,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煉蜜和薑汁混合成丸,每丸大小如梧桐子,每次服用五十丸。

御愛紫宸湯,解宿酒噦嘔,噁心痰唾,不進飲食。

木香(五分),砂仁(一錢),白芍(一錢),檀香(一錢),茯苓(二錢),官桂(五分),藿香(一錢),陳皮(一錢),葛根(二錢),良薑(五分),丁香(五分),甘草(五分),水煎服。

四七湯,治七情鬱結,痰涎如敗絮,或如梅核,咽之不下,吐之不出。

白話文:

御愛紫宸湯,可以緩解宿醉引起的嘔吐、噁心、痰唾,以及食慾不振。方劑包含木香、砂仁、白芍、檀香、茯苓、官桂、藿香、陳皮、葛根、良薑、丁香、甘草,水煎服。四七湯則用於治療七情鬱結導致的痰涎,如同敗絮或梅核般,咽下不去,吐也吐不出。

半夏(二錢),茯苓(二錢五分),厚朴(一錢二分),紫蘇(一錢二分),棗(一枚),姜(三片)

大川芎丸,消風壅,化痰涎,利咽膈,清頭目。

川芎(二兩),薄荷(四兩),桔梗(三兩),甘草(二兩),防風(二兩),細辛(五錢),研末,蜜丸如梧子大,每服五十丸。

小川芎丸,治膈上痰。

川芎(二兩),大黃(二兩),研末,皂角水為丸,如梧子大,每服三十丸。

神芎導水丸,治一切熱痰鬱結。

白話文:

半夏兩錢,茯苓兩錢五分,厚朴一錢二分,紫蘇一錢二分,紅棗一顆,生薑三片。大川芎丸,可以消散風寒壅塞,化解痰涎,利通咽喉,清利頭目。川芎兩兩,薄荷四兩,桔梗三兩,甘草兩兩,防風兩兩,細辛五錢,研磨成粉,用蜂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五十丸。小川芎丸,用來治療膈上痰症。川芎兩兩,大黃兩兩,研磨成粉,用皂角水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三十丸。神芎導水丸,治療各種因熱痰鬱結引起的疾病。

黃芩(一兩),黃連(五錢),川芎(五錢),薄荷(五錢),大黃(一兩),滑石(四兩),黑醜(二兩),研末,蜜丸,如梧子大,每服三十丸。

二陳湯,治一切痰飲為病,咳嗽脹滿,噁心頭眩。

陳皮(一錢),半夏(二錢),茯苓(二錢),甘草(五分),姜(三片)

清氣化痰丸,治痰熱。

半夏,膽星,橘紅,枳實,杏仁,蔞仁,黃芩,茯苓(等分),淡薑汁和丸,每服三錢。

白話文:

黃芩一兩,黃連五錢,川芎五錢,薄荷五錢,大黃一兩,滑石四兩,黑醜二兩,研成粉末,用蜜做成丸子,大小如梧桐子,每次服用三十丸。此方名為二陳湯,用於治療各種痰飲引起的疾病,例如咳嗽、胸悶、噁心、頭暈等。

二陳湯的組成如下:陳皮一錢,半夏二錢,茯苓二錢,甘草五分,生姜三片。

另一方名為清氣化痰丸,用於治療痰熱。

清氣化痰丸的組成如下:半夏、膽星、橘紅、枳實、杏仁、蔞仁、黃芩、茯苓等分,用淡薑汁混合製成丸子,每次服用三錢。

半夏天麻白朮湯,治痰厥頭痛,四肢厥冷。

半夏(一錢),麥芽(三錢),神麯(三錢),白朮(一錢),蒼朮(一錢),人參(一錢),黃耆(二錢),陳皮(一錢),茯苓(二錢),澤瀉(一錢五分),天麻(六分),乾薑(三分),黃柏(五分),研末,每服五錢。

茯苓丸,治痰停中脘,兩臂疼痛。

半夏(一兩),茯苓(一兩),枳殼(五錢),風化硝(二錢五分),淡薑汁和丸,每服二錢。

白話文:

半夏、天麻、白朮湯可以治療痰厥頭痛,以及四肢厥冷。

配方如下:半夏一錢,麥芽三錢,神麯三錢,白朮一錢,蒼朮一錢,人參一錢,黃耆二錢,陳皮一錢,茯苓二錢,澤瀉一錢五分,天麻六分,乾薑三分,黃柏五分。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五錢。

茯苓丸可以治療痰滯中脘,兩臂疼痛。

配方如下:半夏一兩,茯苓一兩,枳殼五錢,風化硝二錢五分,用淡薑汁和成丸子,每次服用二錢。